宏光MINIEV
搜索文档
全国首条!上汽通用五菱,汽车零部件“以竹代塑”
DT新材料· 2025-11-26 00:04
【DT新材料】 获 悉, 11月21日,由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牵头,联合国际竹藤中心、柳州市政府、三江侗族自治县政府及广西坤钰集团有限 公司等共同打造的"以竹代塑"全产业链正式落成。这标志着我国汽车产业在绿色材料应用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首次实现了从竹子种植到汽车零部件制造的全 链条整合。 上汽通用五菱副总经理赵肖斌表示: "我们已成功打通 '竹源农户-竹纤维基地-零部件企业-整车企业'全产业链 ,目前具备竹纤维材料规模化应用能力,正 积极拓展其在汽车内饰的多元化应用场景。 未来,搭载'以竹代塑'零部件的上汽通用五菱车型将走向全国、驶向东盟,让绿色材料成为中国智造的又一张闪 亮名片。" 覆盖部件:汽车内饰顶棚、座椅背板、后备厢盖板和侧饰板等11类竹纤维部件。 项目建成了1条竹纤维生产线及2条年产20万m²竹纤维复合材料生产线,形 成年产超4000吨竹纤维原料的产业化基地。 目标到2026年,上汽通用五菱全系车型将逐步搭载竹纤维内饰。 竹纤维部件已随E260S PLUS、F510S、310C等整车出口至墨西哥、中美洲、东盟等市 场。 真车上身 上汽通用五菱率先落地 应用车型: 宏光MINIEV、五菱缤果 ...
10月乘用车市场销量分析:新能源板块表现强势 转型步伐持续加速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11-25 16:05
整体市场表现 - 2025年10月狭义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达224.8万辆,同比下降0.5%,环比增长0.2% [1] - 行业转型步伐持续加速,市场格局呈现“自主强、合资弱”的鲜明对比 [1][3] 细分市场表现 - SUV是唯一实现同比环比正增长的细分品类,10月销量114.2万辆,同比上涨0.4%,环比上涨1.0% [3] - 新能源车10月销量128.1万辆,环比小幅下滑1.4%,但保持同比增长7.2% [3] - MPV销量仅为8.5万辆,是各细分品类中跌幅最大的板块 [3] - 新能源零售渗透率突破57%,成为核心增长引擎 [14][21] 品牌阵营格局 - 自主品牌10月零售155万辆,同比增长4%,环比增长3%,零售份额为68.7%,同比增长3个百分点 [3] - 主流合资品牌10月零售51万辆,同比下降10%,零售份额持续收缩 [4] - 豪华车市场10月零售19万辆,同比下降10%,环比降幅达23%,市场份额降至8.4% [4] 主要厂商销量(10月) - 比亚迪汽车以295,871辆的销量稳居榜首,但同比下滑31.4%,环比下滑14.8% [4][5] - 吉利汽车销量265,565辆,同比大涨36.8%,是前十厂商中涨幅最高的品牌 [4][5] - 一汽-大众销量136,002辆,同比下滑3.9%,为合资品牌领头羊 [4][5][7] - 长城汽车销量77,198辆,同比增长20.9%,表现亮眼 [5][9] 累计销量表现(1-10月) - 比亚迪汽车累计零售销量达到2,838,110辆,是唯一突破250万辆的厂商,但同比微降2.1% [11][12] - 吉利汽车累计销量约为2,140,721辆,同比大幅增长56.2%,增长势头迅猛 [11][12] - 一汽-大众累计零售销量约为1,250,545辆,同比下滑3.9% [12] 新能源厂商表现(10月) - 比亚迪汽车新能源销量295,871辆,市场份额超23%,是唯一突破25万辆的厂商 [15] - 吉利汽车新能源销量164,256辆,同比增长54.7%,逐渐缩小与比亚迪的差距 [15] - 小米汽车当月零售销量48,654辆,同比增长134.7%,为前十厂商中涨幅最高品牌 [15][19] - 零跑汽车零售销量63,724辆,同比增长高达76.6%,成为新势力阵营中增长最快的品牌之一 [19]
9月国内乘用车市场销量分析:新能源主导增长 自主品牌强势领跑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10-21 17:12
整体市场表现 - 9月国内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达224.4万辆,同比增长6.4%,环比增长11.2%,创下新高 [1] - 1-9月累计零售销量达1700.8万辆,同比增长19.2% [2] - 9月新能源车零售销量达129.9万辆,同比增长15.7%,环比增长16.5%,持续巩固主导地位 [2] - 新能源车渗透率达到57.8%,较去年同期提升5个百分点 [11] 车型类别分析 - 轿车9月销量102.1万辆,同比增长4.9%,环比增长13.1%;1-9月累计销量780.0万辆,同比增长8.5% [2] - SUV 9月销量113.0万辆,同比增长8.9%,环比增长10.1%;1-9月累计销量842.6万辆,同比增长10.4% [2] - MPV市场表现疲软,9月零售销量9.2万辆,同比下降4.9%,环比增长3.5%;1-9月累计销量78.2万辆,同比增长3.8% [2] 品牌竞争格局 - 自主品牌9月零售150万辆,同比增长13%,环比增长12.9%,零售份额升至66.9%,同比提升3.6个百分点 [3] - 主流合资品牌9月零售49万辆,同比下降6%,环比增长4% [3] - 豪华车市场9月零售24万辆,同比下降1%,环比增长16%,份额降至10.8% [3] - 1-9月自主品牌占据绝对优势,比亚迪汽车以254.2万辆的累计销量稳居榜首,市场份额14.9% [7] 主要厂商表现 - 比亚迪汽车9月销量347,353辆,环比增长12.0%,同比下降10.2%,市场份额15.5%,蝉联榜首 [3][4] - 吉利汽车9月销量232,460辆,环比增长8.6%,同比增长42.8%,市场份额10.4%,创下当月厂商最高增速 [3][4] - 一汽大众9月销量138,655辆,环比增长14.3%,同比下降4.6%,市场份额6.2% [4][7] - 长安汽车9月销量138,396辆,环比增长13.5%,同比增长32.1%,市场份额6.2% [4][5] - 长城汽车9月销量75,813辆,环比增长21.7%,同比增长37.3%,市场份额3.4% [4][5] 新能源厂商表现 - 比亚迪汽车9月新能源销量347,353辆,环比增长12.0%,同比下降10.2%,市场份额26.7% [12] - 吉利汽车9月新能源销量150,570辆,环比增长12.0%,同比增长68.3%,市场份额11.6% [12] - 长安汽车9月新能源销量84,237辆,环比增长16.4%,同比增长58.3%,市场份额6.5% [12] - 小米汽车9月新能源销量41,948辆,环比增长15.3%,同比增长209.4%,首次跨越4万辆门槛 [12] - 零跑汽车9月新能源销量59,769辆,环比增长16.8%,同比增长84.6% [12]
置换补贴价6.38万元起 缤果S正式上市
央视网· 2025-09-28 15:59
产品发布 - 五菱缤果S于9月27日在成都正式上市 置换补贴价格为6.38万至7.68万元[1] - 新车推出四款配置车型 续航里程分别为325km尊享款、325km旗舰款、430km尊享款和430km旗舰款[3] - 用户可通过五菱汽车APP或小程序等线上渠道下订 可享受至高价值1.6万元的"孟子义甄选礼"及国庆中秋双节限时礼遇[3] 市场地位与销售业绩 - 公司作为新能源代步车品类开创者 全球销量已突破235万台[3] - 销量成绩依托于宏光MINIEV和五菱缤果家族等产品矩阵[3] - 公司持续推动产品迭代、技术升级和产业进化 致力于新能源代步车精品化与全球化发展[3] 产品定位与研发背景 - 缤果S是基于235万用户代步需求研发的高质感座驾 定位为深化代步车市场布局的战略车型[3] - 新车基于天舆架构M平台打造 在颜值、舒适性、智能化与安全性方面实现全面进阶[3] - 产品旨在满足用户对美美出行、品质出行和安全出行的需求期待[3] 设计与工艺特点 - 采用"鎏光美学"设计语言 车身比例符合高定美学配比 配备飞翼式LED前大灯与脉冲星环贯穿尾灯[3] - 与国际顶级车漆品牌巴斯夫涂料合作研发全新鎏光幻彩车色 提供松弛灰、自在蓝、逍遥紫、放空白四款车色选择[3] - 运用8涂层幻彩车漆工艺 经过2500小时严苛耐久测试 确保漆面兼具视觉魅力与持久耐磨特性[3]
夯实新能源代步市场优势,五菱缤果S上市售6.38万元起
中国经济网· 2025-09-28 15:50
公司产品发布与定价 - 上汽通用五菱缤果S于9月27日正式上市,推出四款配置车型,置换补贴后价格区间为6.38万至7.68万元 [1] - 新车上市价格相较预售价降低5000元,性价比优势进一步凸显 [1] - 缤果S基于天舆架构M平台打造,在颜值、舒适性、智能化与安全性等方面实现全面进阶 [7] 公司市场表现与战略 - 公司新能源代步车全球销量已突破235万辆,位居全球第一 [3] - 五菱缤果车型自2024年后半段起销量快速抬升,2024年12月单月销量突破3万辆大关 [5] - 缤果家族产品矩阵持续扩充,2024年3月推出五菱缤果PLUS,2025年4月上市2025款五菱缤果,本次缤果S的推出再次显著加强了产品竞争力 [5] 产品设计与智能化 - 缤果S采用“鎏光美学”设计语言,提供四款采用8涂层幻彩工艺的车色选择 [7] - 车内配备12.8英寸高清大屏,内置“1+N”灵语AI中枢大模型,深度融合DeepSeek大模型,支持八大区域方言沟通 [7] - 新车搭载同级唯一的6扬声器系统与阿嘉米斯专业声场调校,提升座舱听觉享受 [7] 产品空间与安全配置 - 缤果S拥有84%的超高得房率,后备厢容积达1450L,并提供25处贴心储物空间 [8] - 车身采用五环笼式结构,白车身高强钢比例达74.5%,热成型钢占比23.7%,关键区域使用20处1500MPa超高强度钢 [8] - 车辆搭载公司自研的“神炼电池”,采用五横七纵超高强钢电池包框架结构,并提供四安全气囊及540°全景影像等配置 [8] 产品动力与核心配置 - 缤果S配备75kW高效能水冷扁线电机 [8] - 新车提供50W风冷无线充电、无钥匙进入+智能上下电、飞翼式LED大灯+雨量感应式雨刮等多重实用配置 [8]
高端访谈 || 上汽通用五菱的造车进化论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17 10:02
公司发展历程与合资模式 - 公司成立于2002年 创造"中中外"合资模式典范 实现从地方国企到现代化企业转型 [3] - 广西政府提出"不求所有 但求所在"发展思路 推动引入战略投资者 [3] 新能源汽车业务表现 - 截至今年8月底累计销量突破百万辆 同比增长15% 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超56% 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3] - 产品形成新能源汽车全谱系格局 价格从4万余元起步 [3][4] - 10年前开始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 与院士团队合作产生大量科技成果 [4] 技术创新与研发体系 - 2023年确立"一二五"工程 包括一个实验室 两个百万级产品群 五个百亿自主产业集群 [4] - 通过广西新能源汽车实验室实现创新引领 支撑产业链全方位布局 [4] - 技术竞争三大支柱:技术自主 规模化生产 场景深度理解 [4] 智能制造体系革新 - 全球首创智能岛式制造体系 颠覆传统汽车制造工艺 [5] - 实现全柔性线上线下智造 单条生产线适用多车型 投资分摊成本大幅降低 [5] - 适应产品8个月换代周期 传统生产线改造需10个月 [5] 战略合作模式 - 与华为为深化合作 2018年至今在智能制造 华为云等领域持续合作 [5] - 合作模式非买卖关系 而是共创合作关系 包括大疆 宁德时代等伙伴 [5] - 与华为合作首款产品为宝骏华境S 助力品牌焕新升级 [6] 海外市场拓展战略 - 海外市场规模在自主品牌中排名第七 今年出口增速跑赢市场平均 [7] - 采用三线并行策略:整车出口 散件输出 整车基地建设 目标年出口50万辆 [7] - 借助股东方通用渠道每月提供1万余辆汽车出口 [7] 全球市场布局 - 东南亚市场2014年布局印尼 投资60公顷建成完整产业链 去年开始盈利 [8] - 印尼工厂为国内在印尼最大汽车制造基地 2024年11月第16万辆整车下线 [8] - 开发7款右舵车型 4款已销售 3款明年上市 [9] - 重点市场包括乌兹别克斯坦(辐射中亚) 中东(沙特 阿联酋 卡塔尔占80%销量) 非洲 [9] 产品战略与品牌定位 - 采用柔性底盘技术 同时推出燃油 纯电和插混三种动力 [9] - 五菱红标持续开发内燃机动力 推出增程版满足大城市需求 [10] - 五菱银标定位"升级出行品质" 涵盖宏光MINIEV M平台(纯电/混动) D平台(全场景出行) [10] 智能化发展方向 - 汽车被定义为多重角色融合:出行工具 放松空间 玩伴 助手 [10] - 智能科技涵盖辅助驾驶 智能座舱 智能制造 降低智能科技准入门槛 [10] 企业品牌与社会责任 - 以"一二五"工程推进新能源布局 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 [10] - 实现单车生产能耗行业第一 百公里能耗行业领先 低温续航保持率全国第一 全生命周期碳足迹全国第一 [10] - 博爱基金累计捐赠善款1.258亿元 受益人群超1000万人 援建博爱卫生站664所 培训乡村医生3261人 [11] - 开展灾后支援行动包括雅安地震博爱车队 郑州水灾投放666辆新能源爱心代步车 [11]
易车研究院:小城车市消费升级加速,新能源与个性化车型成新增长极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9-11 17:49
小城车市结构性变化 - 2017-2024年小城车市产品特征发生显著变化 经济中庸型产品(朗逸、轩逸、哈弗H6等)市场份额从63.52%大幅下滑至41.22% 失去超两成份额[1] - 2024年哈弗H6跌出小城车市销量TOP20 轩逸和朗逸分别位居第三和第五位[1] - 销量重心向主流品质型(份额从15.96%升至20.92%)和大气高端型(份额从3.13%升至8.20%)转移 宋家族、星越L、瑞虎8系、迈腾、帕萨特等车型实现快速提升[1] - 小巧可爱型份额升至6%左右 精致时尚型份额超过10% 海鸥、宏光MINIEV、元PLUS等成为新爆款[1] - 流线运动型份额从2.88%提升至6.29% 越野硬朗型份额从1.39%提升至4.14%[1] 小城车市消费趋势与产品特征 - 2020年起小城车市加速向升级化、节能化与代步化方向发展[2] - 2024年小城车市TOP20销量车型中14款为2020年及之后上市 其中海鸥、秦PLUS与宏光MINIEV占据前三名[2] - TOP20车型中5款为小电动 6款为混动车 3款为中型车 更好满足中年用户代步、节能与升级需求[2] - 未来随着中年女性和告老还乡群体增加 小城车市多元化趋势将更加明显 个性化产品增长空间不断拓展[1] 品牌竞争格局演变 - 2020-2025年一季度期间 大众、丰田、长安、本田、日产、哈弗、别克等大多数品牌在小城车市占有率持续下滑或突然萎缩[7] - 捷达、北京、起亚、奔腾、荣威、名爵等中小型品牌生存环境不断恶化[7] - 真正受益于小城机遇的仅有比亚迪、吉利、五菱、奇瑞、捷途等少数品牌[7] - 2023年比亚迪在小城车市占有率大幅攀升至11.14% 超越大众的10.82% 成为新领军品牌[8] - 2024年比亚迪市占率飙升至16.43% 在TOP20车型中占据7款 大众市占率跌破10%[8] - 2024年底吉利汽车凭借星愿、E5、星舰7等新产品强势进入 2025年一季度市占率迅速崛起逼近10% 导致比亚迪市占率大幅下跌至13.70%[8] 车企战略调整 - 比亚迪、吉利、长城、长安、奇瑞等车企过去十年制定"高端化战略" 推出腾势、仰望、方程豹、极氪、领克、坦克、阿维塔等售价20万元以上的高端品牌[18] - 蔚来、理想、小米、华为系等直接定位高端 聚焦大城市车市[18] - 2023-2024年小城车市崛起初期仅有少数车企受益 因多数车企经济中庸型产品更新停滞[18] - 主流车企需要兼顾"高端化战略"与"经济型战略" 构建新均衡战略体系 实现大城与小城市场两手抓[19] - 2025年吉利汽车基于统一平台全面突出性价比 契合小城消费需求 抓住比亚迪王朝与海洋并列布局的弱点[8] - 2025年下半年若比亚迪夏、唐L等新车不能及时优化定价并提升销量 而吉利星耀8、银河M9等快速上量 比亚迪将陷入被动局面[8] 市场驱动因素 - 2023-2024年小城车市崛起直接受益于2022-2025年各级政府密集出台的短期补贴政策[17] - 资本下沉带动青年返乡 "告老还乡"现象促使60后、70后带着资本与技术回乡养老创业[17] - 小城车市含金量不断提升 虽然老年和青年群体销量占比提高 但中年群体仍是主力军[17] - 小城车市崛起能否持续关键取决于土地/资源、资本、人力、技术与制度等要素的持续投入与改善[17]
五年卖了170万辆,一款「国民代步车」的炼成
36氪· 2025-09-02 20:04
产品定位与市场策略 - 公司精准定位城市短途通勤场景 聚焦工薪阶层和年轻用户群体 以3.68万元起的极致亲民价格大幅降低购车门槛[2][6] - 产品具备"好看好开好停好省"特性 200公里续航满足每周充电一次的使用需求 2.9米车长配合4.3米转弯半径提升狭窄空间通过性[8][11] - 通过潮创大赛和IP联名等创新营销方式激活用户创造力 与《熊出没》卡比巴拉小黄豚《蛋仔派对》等知名IP合作强化情感连接[10][11] 销售业绩与行业地位 - 上市5年累计销量超过170万辆 成为全球最快达成百万销量的单一新能源车型[3][6] - 2024年以261141辆销量位居微型电动车市场榜首 推动该细分市场零售销量达124.8万辆同比增长32%[8] - 带动长安糯玉米吉利熊猫等竞品跟随 提升微型车整体市场份额 奠定国民代步车领导者地位[8] 技术演进与产品迭代 - 从2022年GAMEBOY版和敞篷版到2024年215km青春版 持续进行产品升级 2025年2月推出四门版切入家庭用车市场[13] - 电池成本从千元级/度电降至200元/度电 智能技术从高端专属走向全民普及 推动产品向精品化发展[15] - 四门版新增ISOFIX接口和儿童安全锁 以百元级成本提升解决二孩家庭核心痛点[15] 社会影响与环保贡献 - 170万用户累计行驶405亿公里 相当于绕地球101万圈 减少碳排放799.07万吨[9] - 推动中国新能源车市场渗透率突破50% 成为绿色出行的重要载体[3][8] - 使"有车生活"从奢侈品变为普惠品 日均通勤成本较电动自行车降低25%[2][6] 产业链与行业发展 - 依托中国智能电动车产业链全球竞争力 实现极致质价比产品定义[6][15] - 开启A00级代步车新纪元 引领行业迈入"代步车2.0时代"[6][13] - 加速新能源产业链发展 成为技术普惠和民生出行的典型代表[17][18]
五年卖了170万辆,一款「国民代步车」的炼成
36氪· 2025-09-02 17:49
核心观点 - 宏光MINIEV以极致性价比和精准市场定位成为国民级代步车 推动中国新能源车普及和微型车市场发展 [4][5][14] - 公司通过创新营销策略和持续产品迭代巩固市场领导地位 并加速行业技术普惠与产业链成熟 [24][28][36] 产品定位与市场表现 - 起售价3.68万元 大幅降低购车门槛 使汽车从奢侈品变为普惠品 [3][13][14] - 聚焦短途出行场景 续航200公里车型满足30公里内日常通勤需求 [15][17] - 5年累计销量超170万辆 成为全球最快达成百万销量的新能源车型 [10][11] - 2024年以261,141辆销量位居微型电动车市场榜首 该细分市场全年零售量124.8万辆(同比增长32%) [20] 产品优势与用户价值 - 使用成本低于电动自行车:每日50公里通勤成本仅3元 较电动车节省25% [3] - 车身长度2.9米+转弯半径4.3米 适应狭窄道路场景 [17][18] - 170万用户累计行驶405亿公里 减少碳排放799.07万吨 [21] 营销策略与品牌建设 - 通过潮创大赛提供200余种改装配件 将用户设计融入新车配色方案 [26] - 跨界联名《熊出没》、卡比巴拉小黄豚、《蛋仔派对》等IP触达多元圈层 [26][27] - 推出GAMEBOY版/敞篷版/四门版等车型 满足个性化与家庭需求 [30] 技术演进与行业影响 - 电池成本从千元/度电降至200元/度电 智能科技从高端走向普及 [34] - 四门版新增ISOFIX接口与儿童安全锁 以百元级成本提升产品力 [37] - 推动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突破50% 引领行业进入"代步车2.0时代" [20][31] 产业链与行业地位 - 依托中国智能电动车产业链全球竞争力 实现产品持续迭代 [33][36] - 开创A00级代步车新纪元 引发长安糯玉米、吉利熊猫等竞品跟进 [19] - 作为微型车领导者 加速新能源产业链发展与绿色出行普及 [35][40]
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青岛新力量|机器人已经成为“打工仔”!四家企业代表带你探寻青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密码
大众日报· 2025-08-22 23:01
青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概况 - 青岛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通过链上领军企业集中践行新质生产力 推动产业高速发展 [1] 北京汽车制造厂青岛基地产能与技术优势 - 北京汽车制造厂青岛基地自动化率达90%以上 产品远销近30个国家 [3] - 公司上半年完成整车产量2万多辆 同比增长超100% [8] - 依托魏桥集团铝产业优势 成为汽车行业唯一掌握全铝产业链的企业 铝材料占比将提升至50% 白车身重量降低15% 扭转刚度提高11% 续航提升10% [4][15] 北京汽车制造厂历史与产业地位 - 公司始建于1951年 212越野车累计产销200万辆 [8] - 作为山东唯一全资质整车制造总部企业 带动多家零部件企业发展形成产业链布局 [8] - 2025年1-5月莱西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完成产值50亿元以上 同比增长50%以上 [8] 一汽解放青岛公司智能驾驶规划 - 2025年策划开发JH6 L2++智能辅助驾驶车型 实现5项核心功能 [17] - 2027年北辰二代实现L2++级辅助驾驶 2030年北辰三代具备L4级自动驾驶功能 [17] - 即墨工厂整车规划产能20万辆 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达3级 [19][20] 上汽通用五菱青岛分公司产销数据 - 全球累计销量突破3000万辆 新能源汽车销售超过300万辆 [21] - 宏光MINIEV系列累计销量突破170万辆 减少碳排放超799.07万吨 [21] - 2025年1-6月汽车总产量超25万辆(同比增长83%) 新能源汽车产量达15.3万辆 [21] 上汽通用五菱产业带动效应 - 青岛分公司20年累计生产整车超850万辆 产值突破3000亿元 纳税超172亿元 [21] - 带动47家本地供应商集聚和超3万人就业 [21] - 动力电池项目规划年产能达30万台 推动新能源核心产业链落地 [22] 一汽-大众华东基地智能化与绿色成果 - 部署1300余台机器人 实现全生命周期100%自动化检测 [24] - 35.88兆瓦光伏项目年发电量约4000万度 白天用电全部由光伏提供 年节约电费600余万元 减排二氧化碳3万余吨(占碳排放总量25%) [25] - 基地年产能30万辆 累计生产超150万辆 贡献税收超110亿元 带动就业近5万个 [25] 青岛汽车产业整体规模 - 青岛拥有8家整车生产企业 规模以上企业超过500家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