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轨卫星组网
搜索文档
华西证券:低轨卫星拐点已至 国内组网加速
智通财经网· 2025-11-07 16:39
行业背景与竞争格局 - 低轨卫星轨道和频谱资源遵循“先登先占”的国际规则,近地轨道仅能容纳约6万颗卫星,成为中美竞争的战略焦点 [1][2] - 全球申报的低轨卫星总量已超过10万颗,远超轨道总容量,其中SpaceX申请了4.2万颗,亚马逊Kuiper计划部署3236颗,中国星网GW星座申报约1.3万颗,上海垣信千帆星座规划部署约1.5万颗 [2] - 从实际部署看,差距悬殊:SpaceX累计发射已突破10000颗,在轨运营8600多颗,而国内在轨低轨卫星仅约300余颗 [1][2] 国际电信联盟规则与时间表 - 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的分配有严格时限,立项7年内必须发射第一颗卫星,第12年要完成50%,第14年必须完成100% [2] 发射运力与技术发展 - 火箭运力是关键指标,SpaceX猎鹰9号近地轨道运力为22.8吨,中国长征八号运力仅7吨,双方运力差距较大 [3] - 国内商业火箭发展迅猛,星际荣耀、星河动力等多家民营公司已成功完成入轨发射,其中星河动力已成功开展19次商业发射交付 [3] - 可回收火箭技术是降本关键,朱雀三号、天龙三号等致力于降低发射成本,朱雀三号计划在2025年底前进行入轨级首飞 [3] 成本下降趋势 - SpaceX通过规模化制造已将单颗卫星成本控制在50万美元以下,发射成本因火箭回收技术而大幅降低 [4] - 中国卫星制造产业通过模块化设计和批量生产,正缩小与国际水平的单星成本差距,卫星平台成本占比降低,核心成本将集中于有效载荷 [4] 应用市场前景 - 低轨卫星通信正与地面5G网络深度融合,2025年联发科与欧洲太空总署成功完成全球首次符合3GPP R19规范的5G-Advanced卫星宽带实网连线,为手机直连卫星服务奠定基础 [5] - 人工智能与低轨卫星结合催生智能卫星系统,英伟达已将H100 GPU送入太空,谷歌“捕日者计划”预计2027年将两颗搭载TPU的原型卫星送入轨道,可摆脱电力和散热瓶颈 [5] 国内组网进展与模式 - 2025年国内发射进度加快,低轨卫星进入加速组网期,发射节奏明显加快,如7月30日长征八号甲发射06组卫星,9月27日长征六号甲发射11组卫星 [6][7] - 发射模式向高密度发展,千帆星座采用“一箭10星/一箭18星”模式,行业正突破批量化卫星生产和快速组网技术,从“单星定制”迈向“星座化部署”新阶段 [7] 相关公司 - 建议关注复旦微电(688385SH)、紫光国微(002249SZ)等标的 [8]
*ST铖昌(001270):ST铖昌(001270):下游市场需求向好,业绩持续增长
招商证券· 2025-10-28 18:33
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3] 核心观点 - 下游市场需求向好,公司业绩持续增长,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0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04.78%,归母净利润9035.86万元,同比扭亏为盈[1] - 星载业务作为优势领域持续深化,遥感卫星项目进入常态化批量交付阶段,低轨卫星组网进程加快形成新增长极[7] - 机载业务进入批量供货阶段,地面项目需求回暖,共同驱动营收规模快速扩容[7] - 公司通过精细化管理和规模效应优化成本结构,2025年前三季度销售毛利率达69.72%,同比提升17.68个百分点[7] 财务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3.06亿元,同比增长204.78%,第三季度单季营业收入1.05亿元,同比增长266.57%[1] - 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9035.86万元,同比扭亏,第三季度单季归母净利润3372.53万元,同比扭亏[1] - 预测2025年营业总收入413百万元,同比增长95%,归母净利润120百万元[2] - 预测2025年每股收益0.58元,对应市盈率79.3倍,预计2026年、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增长至0.81元、0.99元[2][13] 业务驱动因素 - 星载业务覆盖的卫星型号范围扩大,多系列遥感卫星项目实现常态化批量交付并形成规模效应[7] - 低轨卫星领域组网进程提速,与主力客户深度协同,备货及交付节奏匹配市场需求[7] - 机载业务通过前期中标项目进入批量供货阶段,新增订单持续落地,形成可持续增长动能[7] - 地面领域受益于客户需求回暖,储备项目逐步启动并进入批产阶段,产能释放效率提升[7] 盈利能力与效率 - 2025年前三季度销售毛利率69.72%,销售净利率29.52%,较去年同期亏损大幅改善[7] - 预测2025年至2027年毛利率稳定在62.5%至63.2%之间,净利率稳定在29.1%至29.2%之间[13] - 预测净资产收益率持续改善,从2025年的8.4%提升至2027年的12.0%[13] - 公司通过提高研发效率、优化工艺流程及自动化测试能力实现降本增效[7] 股价表现 - 过去1个月、6个月、12个月的绝对股价表现分别为12%、40%、17%[5] - 相对市场基准的表现分别为8%、15%、-2%[5]
臻镭科技(688270):业绩维持高增趋势 持续受益于商业航天高景气
新浪财经· 2025-10-24 16:26
公司财务业绩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2亿元,同比增长65.76% [1] - 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1.01亿元,同比增长598.0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7900万元,同比增长1801.49% [1]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实现营业收入9751万元,同比增长51.33%,归母净利润3864万元,同比增长337.49% [1] - 公司销售费用为1125万元,同比下降7.19%,费用率为3.72%,同比下降2.92个百分点 [1] - 公司管理费用为2755万元,同比下降11.06%,费用率为9.11%,同比下降7.87个百分点 [1] - 公司研发费用为9713元,同比增长2.66%,费用率为32.12%,同比下降19.74个百分点 [1] 行业动态与卫星组网进展 - 星网在两个半月内完成8次发射,第十二发组网星发射完成,发射频率较上半年大幅提速 [2] - 垣信在轨卫星数量达108颗,预计2026年年中将发射324颗,年底达648颗,2027年达1296颗,2030年后达15000颗 [2] - 垣信开启新一轮融资,规模50-60亿元,投前估值400多亿元 [2] - 一箭18星火箭发射服务中标候选人为蓝箭航天、天兵科技和中科宇航,各提供1次发射任务 [2] 火箭发射能力发展 - 蓝箭航天的朱雀三号已完成首次飞行试验任务第一阶段,有望于今年完成首次试飞 [3] - 中科宇航、天兵科技、星际荣耀等民营火箭公司的新型火箭计划于年内完成首飞 [3] - 新型号火箭首飞将补充国内火箭发射资源,解决成本高、频率低问题,加速低轨卫星组网进程 [3] 公司业绩展望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4.9亿元、7.53亿元、9.7亿元 [3]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3亿元、2.7亿元、3.51亿元 [3] - 公司前期高研发投入逐渐进入兑现期,经营状况有望继续提升 [1]
通信行业快评报告:推动卫星通信产业有序发展,手机、汽车直连卫星等新业态规模应用进程有望提速
万联证券· 2025-08-29 18:58
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维持)[4] 核心观点 - 工信部《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旨在有序推动卫星通信业务开放,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到2030年发展卫星通信用户超千万,推动手机直连卫星等新模式新业态规模应用[2] - 政策推动卫星通信与地面移动通信融合发展,促进与5G/6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融赋能,构建天地一体信息通信基础设施[3] - 支持低轨卫星互联网加快发展,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实现全球宽带网络覆盖;支持电信运营商开展终端设备直连卫星业务,加快卫星通信应用向大众领域普及[3] - 我国卫星互联网组网进程提速,2025年7月27日至8月26日一个月内完成6次发射任务,成功发射低轨05组-10组共6组卫星[7] 产业推动措施 - 从有序扩大市场开放、持续拓展应用场景、培育壮大产业生态、优化电信资源供给、加强卫星通信监管、提升协同推进合力六个方面提出19条优化发展建议[3] - 组织开展卫星物联网商用试验,研究设立新型卫星通信业务,进一步扩大向民营企业开放[3] - 加快手机、汽车、船舶、飞机等终端设备直连卫星的推广应用[7] 投资建议关注方向 - 卫星互联网产业链上游成本降低和技术突破[8] - "千帆星座"和"国网星座"等我国低轨卫星"星网"的加速部署[8] - 应急通信、惠民领域等场景的卫星通信应用创新发展[8] - 地面基础设施加强建设以及天通、北斗等高轨卫星应用的创新突破[8] - 手机、汽车等终端直连卫星应用的商业化规模化落地[8]
国泰海通 · 晨报0812|策略、建筑工程、航空航天
国泰海通证券研究· 2025-08-11 22:15
策略:风险偏好改善支撑全球权益配置价值 - 8月维持对A股与美股的战术性超配观点,风险资产表现优于避险资产,排序为权益>商品>债券 [3] - A股乐观因素包括经济景气预期上修、政策支持资本市场、流动性稳定及风险偏好改善,美股因降息概率增加和经济衰退短期难证实而相对乐观 [3] - 战略性资产配置(SAA)方案年化收益率9.1%,夏普比1.57,权益/债券/商品基准比例45%/45%/10%,偏离上限10% [3] - 战术性资产配置(TAA)建议8月权益权重55%(A股/港股高度乐观,美股/日股边际乐观),债券40%(国债谨慎),商品5%(原油受供需压制) [4] - 人民币汇率中枢稳定因中国经济韧性优于其他主要经济体 [4] 建筑工程:新疆基建机遇 - 新疆板块建筑公司在三次中央座谈会前后表现活跃,首次座谈会后北新路桥涨45.6%,天山股份涨32.0% [10] - 2025年新疆固定资产投资增16.2%,工业投资增22.8%,风电光伏施工投资增36.6% [11] - 中国对中亚五国进出口2024年达6741.5亿元(较2013年增116%),2025年1-5月进出口2864.2亿元创同期新高 [11] - 新疆2025年重点项目500个总投资3.47万亿元,中吉乌铁路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中国中铁/铁建参与关键工程 [12] - 新疆煤化工规划项目超8000亿,中国化学技术领先,东华科技2025年上半年新签订单增23.8%至77.8亿元 [13] 航空航天:低轨卫星与商业火箭 - 低轨卫星组网加速,中国计划2030年前部署约2.3万颗卫星(星网/千帆星座),频轨资源竞争白热化 [18] - 火箭运力不足制约卫星组网,当前年均运力200吨远低于需求1500-2000吨,商业火箭是破局关键 [19] - 可回收技术使单次发射成本降至三分之一以下,液体燃料火箭成为主流,2030年火箭市场空间或达千亿 [20] - 产业链机会包括液体火箭发动机燃料供应商、传感器及测控设备供应商,轻质高强材料需求增长 [20]
国泰海通:低轨卫星加速部署 商业火箭应势启航
智通财经· 2025-08-11 14:05
低轨卫星组网加速 - 低轨卫星凭借广覆盖、低延迟、部署灵活等优势成为地面通信网络重要补充 [2] - 全球频轨资源竞争白热化 我国进入密集部署阶段 计划2030年前部署约2.3万颗卫星 [2] - 星网星座和千帆星座等国家项目加速推进 对卫星制造、发射服务、终端设备提出更高要求 [2] 火箭运力成为核心瓶颈 - 我国当前年均火箭运力仅200吨 远低于低轨卫星组网所需的1500-2000吨需求 [3] - 国家队火箭优先保障军用和遥感任务 商业火箭供给不足是主要制约因素 [1][3] - 预计2030年需年均64发火箭才能满足组网计划 对应市场空间达千亿规模 [3] 商业火箭技术发展方向 - 可回收技术可将单次发射成本降低至三分之一以下 重点突破一级火箭和整流罩复用 [4] - 液体燃料火箭因推力可调、重启能力强成为可复用火箭主流选择 [4] - 火箭结构采用铝合金、碳纤维等轻质高强材料 推动材料、发动机、3D打印等技术发展 [4] 产业链投资机会 - 商业火箭产业链成为解决发射瓶颈的关键路径 建议重点关注相关领域 [1] - 卫星规模化制造、高频次发射服务、地面终端设备等环节存在结构性机会 [2][3]
国泰海通|新能源:低轨卫星加速部署,商业火箭应势启航
国泰海通证券研究· 2025-08-10 22:39
低轨卫星组网加速 - 低轨卫星凭借广覆盖、低延迟、部署灵活等优势成为地面通信网络重要补充 [2] - 全球频轨资源竞争白热化 我国进入密集部署阶段 计划2030年前部署约2 3万颗卫星 [2] - 星网星座和千帆星座等国家项目加速推进 对卫星制造 发射服务 地面终端等提出更高要求 [2] 火箭运力瓶颈分析 - 我国当前年均火箭运力仅200吨 远低于低轨卫星组网所需的1500-2000吨年需求 [3] - 国家队火箭优先保障军用遥感等任务 商业火箭成为解决发射瓶颈关键路径 [2][3] - 预计2030年需年均64发火箭才能满足组网计划 对应市场空间达千亿规模 [3] 商业火箭技术发展方向 - 可回收技术可将单次发射成本降低至三分之一以下 第一级与整流罩复用是关键 [4] - 液体燃料火箭因推力可调 重启能力强等优势成为可复用火箭主流选择 [4] - 火箭结构系统采用铝合金 碳纤维等轻质高强材料 推动材料与制造技术升级 [4] 产业链投资机会 - 商业火箭发展带动高性能材料 先进发动机 特种推进剂 3D打印等关键技术需求 [4] - 发射基础设施建设与液体火箭复用化是卫星组网破局的核心环节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