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商业火箭
icon
搜索文档
卫星互联网行业运载火箭深度报告(二):火箭总运力提升拐点已至,建议关注相关产业链进展
民生证券· 2025-06-26 18:2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是中国商业火箭真正拐点,发射工位数量及效率提升,25、26年是新一代可回收火箭首飞验证大年,未来重载火箭研发稳步推进,低轨通信星座部署为商业火箭行业带来巨大市场需求 [2][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新一代商业火箭将密集首飞,我国正处于火箭总运力大幅提升前夕 - 政策推动火箭产业商业化发展,“国家队”推进旗下商业火箭公司成立,民营火箭发射次数占比提升,但目前大型星座仍由长征系列火箭发射,因民营火箭运力与可靠性无法满足卫星载荷要求 [1][8][20] - 2025年是我国空间发射能力提升的拐点,发射工位数量及效率提升,在建、规划发射工位将形成“沿海 + 内陆”互补发射网络;25、26年是民营及国家队可回收火箭首飞验证大年,若试飞成果积极,27 - 28年商业火箭发射次数将提升、成本大幅降低,重载火箭研发也在稳步进行 [2][23][33] 他山之石:SpaceX猎鹰九号领跑全球火箭发射,星舰试飞紧锣密鼓 - 可回收复用火箭突破后,SpaceX发射次数激增,2024年其发射次数占美国发射总数的87.34%、全球发射数量的52.47%,猎鹰火箭单位发射价格降低,成本降至1500 - 3000美元/公斤区间 [40][41] - 星舰致力于实现完全可回收,通过“筷子夹火箭”捕获回收降低成本,试飞验证了快速发射、迭代技术路线可行性,目前正在验证V2版本及有效载荷部署,目标成本为每公斤10 - 100美元 [47][48] 我国民营商业航天公司巡礼 - 蓝箭航天是首家取得全部准入资质、基于自研液体发动机实现成功入轨的民营运载火箭企业,朱雀三号计划2025年下半年首飞,目标降低发射成本 [61] - 东方空间实行“引力”三步走战略,引力一号2024年首飞,引力二号预计2025年首飞,引力三号预计2027年首飞 [67] - 天兵科技是商业航天领域领先企业,天龙二号2023年首飞,天龙三号预计2025年试飞,性能对标猎鹰9号 [76][78] - 星河动力是国内首家掌握500km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发射能力和成功开展商业组网卫星发射的私营航天公司,智神星一号计划2025年8月底首飞,谷神星二号计划2025年上半年首飞 [80][82] - 深蓝航天主打“星云”系列可回收复用火箭,“星云 - 1”预计2025年完成发射 - 回收任务 [84] - 星际荣耀是商业运载火箭领先企业,双曲线一号2019年首飞,双曲线二号2023年实现国内首次可复用火箭的复用飞行,双曲线三号计划2025年底首飞、2026年实现复用飞行 [87][89] 投资建议 - 行业投资建议:低轨通信星座部署为商业火箭行业带来巨大市场需求,2025年卫星互联网产业进展确定性强,建议关注信科移动、震有科技、上海瀚讯、海格通信、九丰能源、斯瑞新材、高华科技、超捷股份 [3][93] - 信科移动:从事移动通信国际标准制定等业务,背靠中国信科,在卫星互联网领域保持标准制定领先优势,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19亿元、1.08亿元、2.54亿元,维持“推荐”评级 [94][95] - 震有科技:业务涵盖公网和专网通信领域,在卫星核心网领域有独特优势,预测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74亿元、1.48亿元、2.35亿元,维持“推荐”评级 [96][97] - 上海瀚讯:是军用宽带移动通信系统设备供应商,是千帆星座通信分系统供应商,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8亿元、1.89亿元、3.06亿元,维持“推荐”评级 [99][101] - 海格通信:是无线通信和北斗导航领域龙头,前瞻布局多个创新领域,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74亿元、8.33亿元、9.95亿元,维持“推荐”评级 [104][107] - 超捷股份:长期致力于紧固件等产品研发销售,2022年收购成都新月进军航空航天机加工领域,2024年商业航天业务实现盈利,后续单枚火箭结构件价值量有望提升 [108][109] - 九丰能源:是清洁能源综合服务提供商,签约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特燃特气配套项目,2025年液氢产品实现独家配套供应,积极开展二期项目准备工作 [111] - 高华科技:研发生产传感器及传感网络系统,产品应用于航天、轨道交通、冶金等领域,2024年航天市场稳定增长,开拓商业航天领域客户 [116][117] - 斯瑞新材:致力于高端应用领域产品研发销售,建设“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材料、零件、组件产业化项目”,为商业航天行业服务,产品有多个客户 [118]
首飞火箭已完成二子级共底贮箱交付和总装,「宇石空间」完成天使+轮融资,累计融资超亿元|36氪首发
36氪· 2025-06-09 11:55
融资情况 - 公司完成近亿元天使+轮融资,由千乘资本领投,华仓资本等机构跟投,老股东麟阁创投继续追加投资 [3] - 所筹资金将用于火箭产品研发、生产试验基地持续建设和团队人员扩充 [3] - 3月初公司曾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由麟阁创投领投,鹰潭航天、水木清华校友种子基金跟投 [3] - 自3月至今累计融资超亿元,第三轮融资正在进行中 [7] 公司技术及产品 - 专注于大运力、低成本、快速复用液体火箭研发制造,是国内唯一采用不锈钢火箭+"筷子"捕获臂回收方案的团队 [5] - AS-1号火箭直径4.2米,一次性运力15吨以上,回收运力10吨以上 [5] - 一次性发射成本低至2万/千克,回收发射单价1万/千克,低于市场平均水平 [5] - 采用不锈钢液氧甲烷火箭技术,30X材料体系结合蒙皮桁条+氩弧焊工艺,成本较传统铝合金火箭直降10倍 [9] - 生产试验中心已完工,具备完整运载火箭二级产品全流程研制能力,低温贮箱焊接一次合格率达99% [6] 团队背景 - 创始团队在火箭总体、动力、结构及回收领域有深厚经验 [5] - 创始人兼CEO唐文博士拥有14年液体火箭动力及结构经验,曾实现国内首个不锈钢液氧甲烷火箭原型机及静态点火 [5] - 联创兼CTO田继超博士拥有15年液体火箭总体工作经验 [5] - 联创兼CSO朱新文精通"筷子"捕获臂结构及识别捕获技术 [5] - 团队规模在两个月内扩大两倍,积极吸纳跨界人才 [6] 研发进展 - AS-1号火箭已完成二子级共底贮箱交付和总装 [7] - 未来数月将聚焦二子级火箭总装测试、静态点火试验、全尺寸捕获臂原型机地面试验 [7] - 与九州云箭合作开发定制版80吨级龙云发动机 [7] 投资方观点 - 千乘资本看好不锈钢结构、液氧甲烷动力、筷子捕获回收方式的技术潜力 [8] - 华仓资本认为不锈钢液体火箭能解决传统铝合金贮箱产能和成本弊端 [9] - 麟阁创投认可团队在短时间内完成二级贮箱下线和融资的执行力 [9]
重回主航道,OPPO做对了什么?
远川研究所· 2025-05-29 20:27
OPPO造芯计划与战略调整 - OPPO于2020年启动自研芯片计划"马里亚纳",先后发布NPU芯片"马里亚纳X"和蓝牙音频SoC"马里亚纳Y",下一代SoC架构设计于2022年中完成 [1] - 2023年OPPO突然终止造芯计划,主要因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萎缩导致芯片研发投入难以为继,该决策使公司获得更健康现金流和抗风险能力 [1] - 造芯计划终止半年后,OPPO通过搭载联发科潮汐架构的AI手机Find X7系列迅速收复市场,2024年一季度国内市场份额重回第三 [2] 智能手机行业变革与竞争策略 - 2017年起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首次出现出货量下滑,消费者换机周期从12个月延长至24-26个月,行业进入零和博弈阶段 [4] - 市场集中度提高使价格战回报率下降,竞争重点转向长期竞争力构建,OPPO将造芯作为长期能力建设手段 [4] - 手机研发本质是"系统集成",需软硬件协同提升用户体验,而非单纯追求零部件自产,ASML光刻机85%零部件外购但系统集成良率达90% [4] OPPO产品创新路径与成果 - 公司采取"系统性持续迭代"创新策略,Find X8 Ultra的"LUMO凝光影像系统"需光学/影像/显示多模块协同 [6] - Find N5折叠手机通过3D打印钛合金等技术创新将厚度压缩至8.93mm,重量降至229g,首销日刷新多平台折叠屏销售记录 [7][9] - 2024年OPPO在全球6个市场600美元以上价位段份额前三,墨西哥400-500美元市场第一,平均售价仅次于苹果 [9] 科技行业失败经验与战略抉择 - SpaceX通过"快速失败快速学习"模式,星舰首次爆炸后完成超1000处改进,试飞达9次 [11][12] - 诺基亚因坚持电阻屏技术、放弃安卓联盟等系列决策错误导致转型失败,凸显战略抉择重要性 [13] - OPPO在2011年功能机转型期自担损失处理220万部库存功能机,维护供应链关系为智能机发展奠定基础 [15] 企业长期主义经营哲学 - OPPO坚持"本分"价值观,认为正确道路需不计代价坚持,错误路径需果断放弃,参考乔布斯快速修正AppStore决策案例 [17][19][21] - 公司经营保留"古典"特质:重视合作伙伴共赢、清醒认知能力边界、尊重技术发展周期 [15] - 系统性创新能力沉淀使OPPO在中高端市场建立话语权,技术实现基于对用户体验的独特洞察 [9][15]
回笼资金13.05亿元!碧桂园“割肉”,出售蓝箭航天股份
南方都市报· 2025-04-27 18:06
碧桂园资产处置与重组进展 - 公司出售蓝箭航天11.063%股份 总代价13.05亿元 交易完成后不再持有其任何权益 [2] - 公司表示出售少数股权有助于化解阶段性流动压力 所得款项将用于一般营运资金 重点投向保交楼等项目 [2] - 公司进入债务重组关键期 已签署重组支持协议 涉及未偿还本金总额约140.74亿美元 目标2025年底前完成重组 [4] - 2022年以来通过资产处置及资金盘活回笼超600亿元 近三年交付房屋约170万套 [5] 蓝箭航天业务发展 - 公司是国内首家取得全部准入资质 并基于自研液体发动机实现成功入轨的民营火箭企业 [2] - 2023年成功发射全球首枚入轨液氧甲烷火箭"朱雀二号遥二" 同年12月遥三火箭再次成功入轨 [3] - 计划2025年首飞可回收复用火箭"朱雀三号" 有望成为国内首个实现火箭回收复用的企业 [3] 商业航天行业动态 - 2019-2023年中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从0.8万亿元增至1.9万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达23.3% [3] 碧桂园财务状况 - 2024年总收入2528亿元 归属股东亏损328亿元 同比收窄超80% [5] - 期末总现金299亿元(含受限资金235.35亿元) 总资产10358亿元 总负债9846亿元 净资产513亿元 [5]
宇石空间:商业火箭领域追平美国,不会超过10年|50x50
钛媒体APP· 2025-04-27 09:55
请输入图说 美国的卫星发射市场由于SpaceX一骑绝尘的技术优势和近乎垄断的"体内消化"(星链计划本身就由 SpaceX主导),使得整体市场99%的份额都被SpaceX独占。而在国内,由于市场刚刚兴起,同时各家 公司的技术起点都相差无几,所以短期内都不会出现SpaceX这样的垄断型企业,留给各家火箭公司的 机会仍充满想象力且公平。 与传统物流行业一样,货主对于商业火箭公司的诉求主要集中在四个维度:运量足够大、运输过程足够 可靠、运力排期足够灵活以及运输成本足够便宜。而这四个维度中,目前全行业最关心以及最亟待优化 的维度,就是运输成本。商业火箭的终局是解决可重复使用和高成本问题,未来各商业火箭公司谁的成 本更低,谁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SpaceX带给整个商业航天赛道的变革正来自于它将火箭运输成本成功降低到了1500美元/公斤,并向着 100美元/公斤的目标进发。目前美国其他商业火箭公司的发射成本仍在2万美元/公斤左右,而我国的商 业火箭公司的运输成本仍没有突破6万元人民币/公斤的水平。 SpaceX是如何实现火箭运输成本降低的呢?首先,把火箭做的足够大,SpaceX将火箭运力从10-20吨提 升到了100吨以 ...
打破商业火箭价格高、产能低难题,「宇石空间」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36氪首发
36氪· 2025-03-04 18:38
以下文章来源于36氪未来产业 ,作者刘婧琼 36氪未来产业 . 聚焦产业创新与投资前沿,挖掘产业与城市发展新叙事。36氪旗下官方账号。 千亿级别的市场规模和巨大的运力缺口, 给了商业火箭公司十年难得一遇的机会。 文 | 刘婧琼 编辑 | 阿至 封面来源| 企业提供 36氪获悉,北京宇石空间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宇石空间")近日宣布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此轮融资由麟阁创投领投,鹰潭航天、水木清华校 友种子基金跟投,所筹资金将用于公司火箭产品研发。 "宇石空间"成立于2024年,目前专注于大运力低成本快速复用液体火箭的研发和制造,是目前"国内唯一采用不锈钢火箭+'筷子'捕获臂回收方案的团队"。 公司致力于打破当前商业火箭价格高、产能低的发展困境,为客户提供成本最低的快速复用液体火箭,其核心产品AS-1号火箭正处于二子级共底贮箱生产 阶段。 "宇石空间"创始人兼CEO唐文博士表示,火箭属于高端制造业范畴,发展的终局指向极致的低成本和高效率,所有新技术的探索都服务于这两个目的。公司 产品采用不锈钢箭体结构+液氧甲烷动力+"筷子"捕获臂回收技术路线,打造国内最低成本的大型液体可复用火箭,服务未来海量卫星组网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