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光伏+农业
icon
搜索文档
从“能耗”到“碳排”:万亿光伏蓝海,谁能驾驭新时代的机遇与风浪?
新浪财经· 2025-11-04 16:43
政策与市场环境转变 - 碳排放双控政策赋予分布式光伏资产双重价值:电费节约的直接经济效益与碳资产增值的额外金融收益 [1] - 全国碳市场交易活跃,2024年末碳价收盘于97.49元/吨高位,市场预测碳价将进入长期上涨通道 [1] - 碳交易为工商业光伏电站带来显著额外收益,一个中等规模电站年收益可达数十万至上百万元,极大缩短投资回收期并提升内部收益率 [2] 工商业分布式光伏新机遇 - 高耗能行业如钢铁、化工、建材等安装分布式光伏从选择题变为必答题,以应对日益收紧的碳排放配额 [3] - 利用厂房屋顶资源实现电力自发自用成为降低碳排放最直接、最经济的手段 [3] - 部分地方政府要求新建或改扩建高耗能项目必须配套建设光伏设施,强化其刚需属性 [3] 技术融合与模式创新 - “光伏+储能”模式通过储存日间富余电力并在高峰时段使用,实现100%消纳并利用峰谷电价差套利 [4] - “光伏+虚拟电厂”模式聚合分散资源参与电网辅助服务,使分布式光伏从电网友好型电源升级为电网支撑型资源 [4] - 场景化深耕要求企业具备跨界整合能力,针对特定场景如BIPV、交通、农业、市政提供高附加值定制化解决方案 [5][6][7] 户用光伏市场演进 - 户用光伏市场竞争焦点从安装规模转向全生命周期的精细化运营与服务能力 [8] - 家庭用户需求转向可信赖的品牌、可靠的发电收益保障及无忧的售后服务 [8] - 提供一站式、高品质、数字化解决方案的企业将在市场整合中建立品牌护城河 [8] 行业前景与战略意义 - 分布式光伏将成为企业能源转型的标配,是降本、合规、增值的必答题 [9] - 早布局意味着多节省百万电费,并在碳约束严格的未来占据先机 [9]
(走进中国乡村)“中国银耳第一村”走出富民兴业路
中国新闻网· 2025-10-05 14:09
产业发展模式 - 坂中村积极探索“光伏+”模式,实现棚顶发电、棚下种菇,打造光伏菇棚98间,建设占地约16000平方米的光伏菇棚基地 [1] - 该模式实现了菇农、村财和光伏企业的三方增收 [1] - 未来将继续深化“光伏+银耳”模式,以强化品牌影响力 [2] 生产规模与产值 - 坂中村年产银耳超2000万袋,产值突破1亿元人民币 [1] - 村里90%村民以银耳种植为生 [1] - 截至2024年底,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3.5万元 [1] 生产设施与技术升级 - 新型钢架结构光伏菇棚替代传统木架茅草棚,具有宽敞、通风好、光线足的优点,可容纳更多菌棒 [1] - 建设了60间标准化银耳生产房和智慧银耳观光园,推动产业与文旅融合 [2] - 采用企业接种好的菌棒进行培育,使银耳品质更好,感染率大大降低,有菇农年收入因此提高了近三成 [2] 产品品质与销售 - 对生产出的优质银耳进行保底定向收购,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2] - 村里产的银耳品质好,销路有保障 [2] 配套设施与乡村建设 - 开展湖岸周边环境整治,实施外立面改造、路面白改黑、杆线下地等工程 [2] - 新建环湖长廊、湖滨茶室、美食广场、露营沙滩、水秀等设施,改善村民生活质量 [2]
金融“沉”下去 老区“兴”起来
金融时报· 2025-09-30 11:40
金融服务与区域发展 - 建行山西省分行通过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下沉服务重心,助力山西革命老区产业转型发展 [1] - 建行长治武乡支行为华电福新武乡光伏一体化项目提供3亿元绿色信贷,并通过“裕农快贷”支持农户参与经营 [2] - 建行晋中左权支行为华能左权煤电有限责任公司热电联产项目提供2亿元流动固定资产贷款 [3] - 建行阳泉分行为平舒铁路专用线项目提供1.72亿元贷款支持,并以2.85%低息固定资产贷款置换股东借款2400万元,节省融资成本56.88万元 [5] - 建行吕梁兴县支行为兴县山花烂漫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提供“善新贷”,4天内解决400万元融资难题 [7] 光伏能源项目 - 华电福新武乡光伏一体化项目总投资5亿元,在蟠龙镇建设“光伏+农业”基地 [2] - 项目通过“光伏+”模式带动周边200余户农户走上致富路,实现户均年增收2.3万元 [2] - 项目实现“板上发电、板下种植”的生态模式 [2] 热电联产项目 - 华能左权煤电有限责任公司热电联产项目为6万居民提供稳定供热,室温达标率保持100% [4] - 项目助力当地腐竹厂日产能提升30%,乳胶品次品率下降15% [4] - 项目年减排二氧化硫800吨,节约标煤3万吨,为370万平方米区域供热 [4] - 项目配备两台60万千瓦超临界机组 [4] 铁路运输项目 - 平舒铁路专用线连接石太铁路与华阳集团七元煤矿,是晋煤外运的“新动脉” [5] - 项目面临施工作业面有限、吊装跨径大等难题 [6] 农业产业发展 - 兴县山花烂漫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拥有14项认证,引入全自动生产线实现全流程智能化 [7] - 当地通过发展小米、黑豆等特色杂粮,形成年产值超10亿元、年销售额突破5亿元的支柱产业 [7] - 企业富硒小米的营养留存率因智能化生产而显著提升 [7]
欧洲意大利光伏储能充电桩市场
搜狐财经· 2025-06-24 16:46
政策激励 - 税收减免政策提供110%税收抵免 覆盖户用及工商业光伏+储能项目 新建建筑强制安装光伏 [3] - 农业光伏专项拨款10亿欧元 目标2026年6月前装机1 04GW [3] - 能源社区专项拨款57亿欧元 支持1GW分布式项目 [3] - 储能配套资金177亿欧元 支持9GW/71GWh储能设施 推动光储一体化及充电桩融合部署 [3] 细分市场机会 - 光储充领域2030年目标300万个充电点 2026年进入建设高峰期 公共充电桩项目激增 87亿美元低排放车辆补贴覆盖充电基建 [5] - 农业光伏政策推动"光伏+农业"用地模式 2026年首批项目集中并网 [5] - 工商业屋顶装机潜力30GW 2024年占比达49% 成本下降驱动渗透率提升 [5] - 能源社区小型分布式项目聚合运营 成为增量新引擎 [5] 市场规模预测 - 2024年新增光伏装机6 79GW 同比增长30% [7] - 分布式光伏需求增长25% 占比维持70%以上 地面电站1MW以上项目2024年增速达163% [7] - 2026年农业光伏目标并网1 04GW 公用事业级装机或突破4GW 全年新增装机预计8-9GW [7] - 以2024年末37 08GW为基数 2026年累计装机或超45GW 203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目标55% [8]
板上发电板下生金:革命老区的绿色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6-09 23:31
光伏扶贫项目成效 - 临县白文34MW光伏扶贫电站总投资2.5亿元,采用国产330Wp多晶硅组件,年均发电量5100万千瓦时,年收益4360万元 [2] - 项目覆盖6个行政村,带动53个贫困村、4997户贫困户增收,收益85%分配到村用于公益岗位和村级公益事业 [2] - 全县光伏项目年发电量达4亿度,年收入2.5亿元,带动1.1万人就业 [4] 光伏+农业模式创新 - 发展"板上发电、板下种植"立体经济模式,种植中药材年叠加收益超30万元 [2] - 光伏农业实现空间互补和时间"全年候"利用,解决土地征占瓶颈 [3] - 智能传感系统动态调节光伏板倾角与间距,保障发电效率同时优化作物生长环境 [3] 行业技术发展 - 组件价格降至0.7元/瓦,地面光伏系统初始全投资成本降至每瓦3元左右,较早期下降超60% [4] - 量产N型电池转换效率达24%以上,搭配智能逆变器与追踪支架显著提升发电量 [4] - 锂电池储能系统成本十年内下降90%,通过峰谷调配可使项目综合收益提升30%-50% [4] 商业模式升级 - 从单一发电收益拓展为"光伏+农业"、"光伏+旅游"、"光伏+储能"等多元模式 [5] - 产业从"输血式"扶贫升级为"造血式"赋能,串联能源、农业、文旅等乡村发展要素 [5] - 形成"发电增收—生态改善—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 [4]
1000GW!光伏“大跃进”!
搜狐财经· 2025-05-27 21:58
中国光伏行业装机容量突破太瓦级 - 截至2025年4月底中国光伏累计装机容量达992吉瓦同比增长47.7% [1][2] - 2025年5月中国成为全球首个光伏装机突破1太瓦(1000吉瓦)的国家 [2][6] - 2025年1-4月新增装机104.93吉瓦同比增长74.6%其中4月单月新增45.22吉瓦同比增长214.7% [1][4] 政策驱动与市场增长 - 分布式光伏新政和新能源入市政策136号文推动行业快速增长 [1][4] - 行业正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从制造大国迈向创新强国 [1][5] 技术进步与成本下降 - TOPCon、HJT等新型电池技术推动组件功率进入600W+时代 [1][4] - 2025年新型高效组件占比超60%系统度电成本较2020年下降30%以上 [1][4] - 钙钛矿技术取得突破单结组件效率达19%叠层技术实验室效率超30% [1][4] 应用场景拓展 - "光伏+农业"、"光伏+建筑"一体化等新模式不断涌现 [1][4] - 分布式光储系统成为解决电力短缺问题的重要方案市场潜力巨大 [1][4] 全球市场与产业布局 - 2025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596吉瓦同比增长6% [1] - 中国企业积极寻求海外建厂以规避国际贸易风险 [1][4] - 中国在光伏材料、装备制造、系统集成等环节形成全产业链竞争优势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