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合物半导体

搜索文档
逐新向高,创新场活力充沛(年中经济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7-20 08:40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5%,规上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接近10% [2] - 湘潭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专注高端钢材、特种钢材,一季度经营绩效实现大幅增长 [3][4] -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孙家岔龙华煤矿采用智能采煤机,作业更安全高效 [5] - 苏州华旃航天电器有限公司接入DeepSeek大模型后员工工作效率提升,培训周期缩短近一半 [5] - 华工科技实现激光晶圆隐切设备关键零部件自主生产,具备大批量生产和销售能力 [6][7] 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 - 中国首个海上CCUS项目在恩平15—1海上原油生产平台投用,实现全链条技术升级 [12]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的氢液化技术为解决氢能储运痛点提供新方案 [12] - 中国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开发高镁轻强铝,有望提升多领域竞争力 [15] - 北京培育人形机器人、生物制造等20个未来产业,南京发力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制药 [15] - 灵心巧手公司研发的"灵巧手"实现工业场景自动装配,耐用性好性价比高 [16] 外资与民营企业创新 - 西门子医疗深圳新基地将承担血管造影设备和磁共振核心零部件研发生产 [18] - 湖南钢铁集团与安赛乐米塔尔集团合作推动汽车用钢全球研发中心建设 [18] - 中国独角兽企业集中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能源技术等领域 [16] - 民营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超过77%,成为科技创新主体 [9] 技术突破与产业链韧性 - 北京化工大学研制全球首个500千瓦电解海水制氢装置,实现1万小时稳定运行 [19] - 华科精准SR系列机器人定位精度超越进口产品,占国内市场七成以上 [20] - 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接近2.7%,超欧盟平均水平 [19] - 有效发明专利申请量接近500万件,增长12.8% [19] 应用场景与人才优势 - 国产SR手术机器人将脑深部电极植入术时间从3小时缩短至1小时 [20] - 深圳理工大学胡强团队示范运行全球最大微藻"光碳智造"产线 [21] - 我国研发人员达到724万人年,连续多年世界第一 [22] - STEM专业毕业生每年超500万,数量全球领先 [22]
“黄金材料”激活实验室经济 九峰山引领氮化镓百亿估值“朋友圈”
长江日报· 2025-07-19 11:12
氮化镓技术突破与产业应用 - 九峰山实验室成功研发全国首个100nm高性能氮化镓流片PDK平台,已有30余家国内半导体企业通过该平台展开合作 [1] - 氮化镓材料具备高频率、高功率、高效率特性,在通信、新型显示、电力电子等领域被视为"黄金材料" [3] - 氮化镓应用场景广泛,包括电动汽车快充桩、手机/电脑充电器、基站射频器件、卫星通信设备、AR/VR眼镜等智能可穿戴设备 [3] 九峰山实验室创新模式 - 实验室通过构建氮化镓共性技术平台,带动近10家公司及科研院所落地武汉,实现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创新 [3] - 实验室采用"纵向协同+横向辐射"的创新模式,高效推动技术突破到产业落地 [4] - 实验室建有国内首个硅基氮化镓工艺验证平台,紧密连接上下游创新需求 [3] 产业集群发展成效 - 实验室运营两年多来已吸引30多家创新企业聚集,总估值超过百亿元,全球产业合作伙伴达570家 [8] - 实验室的技术引领作用带动了下一代通信、卫星导航、新能源汽车等战略产业发展 [4] - "九峰山"已成为全国化合物半导体领域的技术标杆,其产业生态模式成为武汉"实验室经济"典型案例 [8]
台厂拼转型 迎战AI新阶段
经济日报· 2025-06-29 07:24
AI应用深化 - AI产业正从辅助工具升级为具备决策与执行能力的"Agentic AI"与"AI Agent" [1] - 全球AI半导体市场规模将从2023年的537亿美元增长至2028年的1965亿美元,增长近四倍 [1] - AI推论应用是市场成长的主要推动力 [1] - 纬软、伊云谷、安碁、宏碁资讯等台湾资讯服务与系统整合业者积极强化跨平台部署与客制化整合能力,针对金融、零售、制造等场域提供AI解决方案 [1] - 纬软目标今年AI相关营收比重提升至两成 [1] Edge AI与工业电脑 - Edge AI硬体规模将从2023年的26.86亿美元成长至2032年的159.88亿美元,年复合成长率达22.3% [2] - 研华、桦汉、融程电、艾讯、安勤与宏正等工业电脑厂商加快AI模组整合与边缘运算平台开发,抢攻智能终端设备市场 [2] iPhone 17大改款与供应链 - iPhone 17系列预计为苹果近年来最大幅度改款,iPhone 17 Pro将升级至3.5倍光学变焦、7倍无损变焦,感光元件与前镜头画素翻倍提升 [2] - 相关供应链受惠公司包括镜头龙头大立光、电声厂商美律等 [2] - 大立光预期第三季产能满载,出货旺季拉货动能逐月增强,下半年表现优于上半年 [2] 砷化镓与高速通讯需求 - 5G基地台密度提升、Wi-Fi 7普及、AI伺服器升级推动砷化镓材料应用热度 [3] - 稳懋、宏捷科、全新等台厂建立从磊晶、晶圆制造到封测的完整生产链,聚焦高频、宽频、高速技术趋势 [3] - 化合物半导体在太空卫星通讯、自驾车、机器人等领域的感测装置和高速传输需求增长 [3]
这家化合物半导体企业宣布完成A轮融资
搜狐财经· 2025-06-27 14:16
公司融资动态 - 福联集成完成A轮融资 由兴证创新资本领投 卓胜微等产业合作伙伴跟投 [1] - 融资资金将用于扩充产能 深化化合物半导体技术研发及产业链协同布局 [1][4] 公司业务与技术 - 公司专注于化合物半导体晶圆代工服务 覆盖第二代(砷化镓)和第三代(氮化镓)半导体材料领域 [3] - 拥有国内首条量产级6英寸砷化镓晶圆生产线 月产能达3000片 [3] - 产品良率稳定在98%以上 填补国内化合物半导体制造领域空白 [3] - 通过与台联电(UMC)技术合作 实现砷化镓HBT/pHEMT工艺自主研发 [3] 战略布局与市场前景 - 作为福建省"增芯强屏"战略核心企业 承担多项国家及省部级专项项目 [3] - 化合物半导体需求持续增长 受5G 物联网及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动 [3][4] - 氮化镓在快充 电动汽车等领域渗透率快速提升 [4] 资金用途规划 - 扩建现有砷化镓生产线 目标月产能提升至6000片 [4] - 启动氮化镓晶圆厂建设 布局第三代半导体市场 [4] - 加大研发投入 推进更高频段毫米波芯片及功率器件工艺开发 [4] 行业协同效应 - 卓胜微作为射频前端芯片龙头企业 与公司在砷化镓器件代工领域存在协同空间 [4] - 投资有望加速双方在5G射频芯片领域的联合创新 [4]
华灿光电分析师会议-20250612
洞见研报· 2025-06-12 22:5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为华灿光电,是全球领先的LED芯片供应商,位列国内芯片行业第一梯队,致力于成为全球化合物半导体创新引领者;公司高度重视经营业绩改善,将扭亏为盈作为核心战略目标,通过降本增效、精细化运营、技术升级和市场拓展推动盈利拐点到来;公司是国内最早开展Mini/Micro LED技术研发的芯片企业之一,具备成熟的芯片设计、外延生长及晶圆制造能力,积极与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关注Micro LED光互连等潜在应用方向,深化在高端显示、车载、AR/VR等领域布局,探索新型应用场景商业化路径;在AI眼镜方面,配合不同客户需求提供解决方案,处于性能和良率提升阶段 [23][24][2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调研基本情况 - 调研对象为华灿光电,所属行业是光学光电子,接待时间为2025年6月12日,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副总裁、首席财务官安鹏和副总裁、董事会秘书张超 [16] 详细调研机构 - 接待对象是通过全景网参加湖北辖区上市公司2025年投资者网上集体接待日活动的投资者,接待对象类型为其它 [19] 调研机构占比 未提及 主要内容资料 - 公司位列国内芯片行业第一梯队,致力于成为全球化合物半导体创新引领者 [23] - 公司是国内最早开展Mini/Micro LED技术研发的芯片企业之一,在Micro LED领域具备成熟能力,关注光互连技术,将深化多领域布局并探索新型应用场景商业化路径 [24] - AI眼镜方面,公司配合客户需求提供解决方案,处于性能和良率提升阶段,Micro LED芯片可用于具备显示功能的AI眼镜 [24][25] - 业绩情况以定期报告数据为准,公司重视经营业绩改善,将扭亏为盈作为核心目标,通过多种方式推动盈利拐点到来,自京东方成为控股股东后整体毛利率相比2023年提高6.89% [26] - 公司如有回购计划会按规定披露,如有需披露的并购重组事项将通过指定媒体公告 [26][28] - 公司建立灵活高效产能管理机制,除计划性设备检修维护外各产线满负荷运转,产能利用率处于行业较高水平 [28]
武汉两个化合物半导体百亿级项目一投产一封顶
半导体芯闻· 2025-05-29 18:22
项目进展与建设速度 - 长飞先进武汉基地首片晶圆于5月28日正式下线,比原计划提前两个月投产 [1] - 项目自2023年9月破土动工至2024年6月完成主体封顶,厂房建设耗时不到10个月,创百亿级项目"光谷速度"纪录 [1] - 先导稀材高端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及芯片产业化基地已全部封顶,计划年底前部分投产,从签约到开工仅4个月 [5] 政府支持与产业生态 - 武汉东湖高新区成立专项项目组协调路网及土地平整,政府配套设施建设与项目同步提速 [3] - 九峰山科技园占地10平方公里,已形成完整产业链和创新生态,2023年产业规模突破800亿元 [3] - 九峰山实验室吸引500多家企业及科研机构合作,30余家上下游企业集聚,突破硅光铌酸锂集成晶圆等核心技术 [5] 投资规模与产能规划 - 长飞先进武汉基地总投资超200亿元,一期占地344亩,规划年产36万片外延厂及6寸碳化硅晶圆厂、6100万个功率模块封测厂 [6] - 先导稀材项目计划投资120亿元,建成后将填补武汉光通信及激光产业半导体衬底材料空白 [5] 产业战略定位 - 武汉提出打造全球化合物半导体创新灯塔和产业高地,两年内实现从无到有的跨越式发展 [3] - 长飞先进武汉基地将带动上下游企业集聚,形成碳化硅为代表产业集群,与九峰山实验室构成"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双轮驱动模式 [6][7]
武汉两个化合物半导体百亿级项目一投产一封顶
长江日报· 2025-05-29 08:46
长飞先进武汉基地建设进展 - 长飞先进武汉基地首片晶圆下线 比计划提前两个月投产 [1] - 项目2023年9月破土动工 2024年6月完成主体封顶 厂房建设耗时不到10个月 [1] - 项目创造百亿级投资超大规模项目建设"光谷速度" [1] - 基地总投资超200亿元 一期占地344亩 [6] 武汉化合物半导体产业发展 - 化合物半导体已成为新一代通信 新能源汽车 量子信息 人工智能等战略产业核心引擎 [4] - 武汉2023年提出打造全球化合物半导体创新灯塔和产业高地 [4] - 短短两年内产业实现从无到有 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 形成完整产业链和创新生态 [4] - 武汉化合物半导体产业规模已突破800亿元 [4] 产业链配套项目进展 - 先导稀材高端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及芯片产业化基地已全部封顶 计划年底前部分投产 [5] - 先导稀材项目计划投资120亿元 建成后将填补武汉光通信及激光产业所需半导体衬底 外延材料空白 [5] - 九峰山实验室2023年投入运营 已建成全球化合物半导体产业最先进 规模最大的科研及中试平台 [5] - 九峰山实验室突破全球首片硅光铌酸锂集成晶圆 8英寸硅基氮极性氮化镓衬底等关键技术 [5] 产能与技术布局 - 长飞先进武汉基地规划年产36万片外延 36万片6寸碳化硅晶圆 6100万个碳化硅功率模块 [6] - 基地配套建设覆盖材料 化学分析 可靠性测试 失效分析等全产业链实验室 [6] - 九峰山实验室已吸引500多家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 30多家上下游企业聚集 [5] - 近期九峰山论坛上多个化合物半导体领域重点项目签约光谷 [5] 政企协同效应 - 武汉东湖高新区成立专项项目组协调推进长飞先进基地建设 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同步加速 [4] - 长飞先进武汉基地所在区域2023年7月选址时尚未通路平地 政府快速推进配套建设 [4] - 先导稀材项目从签约到开工仅用4个月 体现政企协同效率 [5]
空间卫星电池芯片供应商「银科启瑞」完成近亿元战略融资,云泽资本独家投资
搜狐财经· 2025-05-23 16:17
公司融资与投资方 - 银科启瑞完成近亿元战略融资 由云泽资本独家投资 [1] 公司背景与核心能力 - 公司成立于2021年8月 专注于III-IV族化合物半导体外延片及芯片研发与生产 [1] - 已建成7000平方米自主生产基地 配备国际先进MOCVD外延设备及完整芯片产线 [1] - 实现空间电池从外延生长到芯片制造全链条自主可控 [1] - 具备VCSEL/EEL激光探测器 GaAs全光谱LED等外延的研发与规模化生产能力 [1] - 核心团队在化合物半导体领域深耕超20年 创始人主导4次国家级半导体产业基地建设 累计推动相关领域产值超百亿元 [1] - 成立两年内实现业务体量从千万元级到数亿元的跨越式增长 [1] 当前业务进展 - 卫星业务客户涵盖国内商业航天头部整星及空间电源制造商 电池产品已成功搭载卫星入轨 [3] - LED和激光器外延业务持续批量供应国内外头部芯片厂商 业务稳步上行 [3] 未来发展规划 - 以布局III-IV族化合物半导体全品类产品为主线 深耕空间卫星电池和柔性薄膜电池外延及芯片 [5] - 为商业航天提供高质量 高稳定性与高性价比产品和服务 [5] - 择机步入HBT HEMT PHEMT等高端微电子级GaAs外延片领域 开拓更广阔市场空间 [5]
三安光电近一年半耗资30.83亿回购
长江商报· 2025-05-21 07:35
回购进展 - 公司已回购8865 60万股股份 占总股本比例1 78% 已回购金额10 84亿元 [1] - 回购方案实施期限为6个月 预计回购金额在10亿元至15亿元之间 回购用途为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 [1] - 自2023年12月14日至2025年5月16日 累计回购2 5亿股 占总股本5 0164% 已支付总金额30 83亿元 [1] 财务表现 - 第一季度营业收入43 12亿元 同比上升21 23% [2] - 归母净利润2 12亿元 同比上升78 46% [2] - 扣非归母净利润7469万元 同比扭亏 [2] - 经营现金流净额5 96亿元 同比增长10 2% [2] 业务发展 - 公司在LED和集成电路领域保持增长 高端LED产品市场占比提升 [2] - 与意法半导体合资设立安意法半导体有限公司 总投资约230亿元 [2] - 安意法项目将建成年产48万片的8英寸碳化硅车规级功率芯片生产线 预计今年四季度批量生产 [2] - 重庆三安建设的8英寸碳化硅衬底生产线规划年产能48万片 全面达产后实现每周近1万片产能 [2] 行业前景 - 全球碳化硅器件市场规模将在2028年突破120亿美元 中国市场需求占比超40% [3] - 安意法项目布局和投产有望赶上产业爆发窗口期 [3]
三安光电参加中法企业家座谈会:为全球半导体产业创新协作注入新动能
证券时报网· 2025-05-19 12:18
中法半导体合作项目 - 三安光电与意法半导体在重庆合资设立的安意法半导体有限公司已于2024年2月成功通线,项目总投资约230亿元,将建成年产48万片的8英寸碳化硅车规级功率芯片生产线,预计2024年四季度实现批量生产[1] - 安意法项目是中欧合作建造的国内首条8英寸车规级碳化硅功率器件规模化量产线,重点服务新能源汽车、工业电源及能源等战略产业[1] - 该项目通过本土化生产制造实现成本控制,同时发挥国际化协作优势,能迅速响应国内车企需求[2] - 行业分析机构Yole预测全球碳化硅器件市场规模将在2028年突破120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需求占比将超40%[2] 三安光电业务布局 - 公司围绕化合物半导体产业布局,着力于碳化硅产业链协同、车用光电系统全球化布局、LED技术跨界应用[1] - 与理想汽车合资的苏州斯科半导体一期产线已通线,全桥功率模块已在2024年一季度实现批量下线[2] - LED车灯业务快速增长,前照灯、氛围灯出货比重呈直线上升趋势,已获得宾利、劳斯莱斯等客户新项目[3] - 安瑞光电2024年累计完成20个新项目定点,实现奇瑞、路特斯、大众途观、智界等品牌车型批量供货[3] - 凭借全球38%的LED芯片市占率,公司正将LED光谱调控技术延伸至农业、科技等民生应用领域[3] 国际化战略 - 公司以欧洲为中心加速布局LED车灯海外市场,既服务大众等传统车企电动化转型,又为比亚迪、蔚来等中国新能源品牌提供欧洲本地化供应链支持[3] - 国际化战略呈现"三链融合"特征:创新链对接全球半导体高端生态、供应链重构提升产业链韧性、价值链共享培育利益共同体[4] - 公司从LED龙头企业转型为国际知名化合物半导体芯片制造企业[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