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合物半导体
搜索文档
株洲科能终止科创板IPO 原拟募5.88亿元申港证券保荐
中国经济网· 2025-11-02 16:06
中国经济网北京11月2日讯上交所网站于日前发布关于终止对株洲科能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株洲科能")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审核的决定。 上交所于2023年6月21日依法受理了株洲科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的申请文件,并按照规定进行了审 核。日前,株洲科能和保荐人申港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向上交所提交了《关于撤回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 市申请文件的申请》和《申港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撤回株洲科能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 创板上市申请文件的申请》,申请撤回申请文件。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第六十三条的 有关规定,上交所决定终止对株洲科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的审核。 株洲科能长期致力于Ⅲ-Ⅴ族化学元素材料提纯技术开发及产业化,主要从事4N以上镓、铟、铋、碲等稀散金属元 素及其氧化物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包括高纯镓、高纯铟、精铟(4N5-5N)、氧化铟、氧化镓、工业镓、 铋及氧化铋等铟、镓、铋三大系列产品,主要应用于磷化铟、砷化镓等化合物半导体、太阳能电池P型硅片、ITO 等靶材合成以及医药、化工等领域高端产品制造。 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赵科峰 ...
株洲科能科创板IPO“终止” 致力于Ⅲ-Ⅴ族化学元素材料提纯技术开发及产业化
智通财经· 2025-10-31 20:33
IPO审核状态 - 上交所科创板IPO审核状态变更为终止 因公司及保荐人撤回发行上市申请 [1] 公司主营业务 - 长期致力于Ⅲ-Ⅴ族化学元素材料提纯技术开发及产业化 主要从事4N以上镓、铟、铋、碲等稀散金属元素及其氧化物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产品主要包括高纯镓、高纯铟、精铟、氧化铟、氧化镓等铟、镓、铋三大系列产品 主要应用于化合物半导体、太阳能电池P型硅片、ITO靶材合成以及医药、化工等领域 [1] 行业竞争格局 - 高纯度稀散金属行业呈现国际化竞争格局 市场份额主要由Indium Corporation、Dowa、Rasa、5N Plus等境外知名厂商及广东先导、株洲科能等少数国内企业占据 [2] - 境外厂商因进入行业时间早、配套下游知名客户多 其技术水平、研发能力及产能规模较国内厂商具有明显优势 [2] 公司市场地位 - 公司高纯铟产品2024年国内市场占有率为49% 生产规模、产销量、产值位居全国第一位 [3] - 公司高纯镓产品2024年国内市场占有率为23% 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 [3] - 公司系全球高纯镓、高纯铟材料的主要提供商之一 产品技术性能整体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4] - 公司系国内领先的ITO、IGZO等精铟提供商 占据国内市场主导地位 是三井金属在中国境内的精铟唯一供应商 [4] 主要客户群体 - 高纯镓、高纯铟产品已覆盖Freiberger、住友电气、Wafer、5N Plus、Rasa等全球领先化合物半导体厂商及三安光电、苏州纳维等国内主要化合物半导体厂商 [4] - 产品覆盖隆基绿能等国内领先太阳能电池P型硅片生产企业 以及三井金属、ANP、光洋科技等全球主要ITO、IGZO靶材生产厂商 [4] 财务业绩 - 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8,723.69万元人民币 净利润7,207.36万元人民币 [5][6] - 2023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0,931.59万元人民币 净利润4,304.15万元人民币 [5][6] - 2022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7,916.13万元人民币 净利润5,082.30万元人民币 [5][6]
国博电子(688375):3Q25营收同比小幅下滑,功放芯片量产交付超百万只
民生证券· 2025-10-31 16:00
投资评级 - 报告对国博电子的投资评级为“推荐” [4][6] 核心观点 - 公司业绩符合预期,前三季度营收及利润下滑主要因T/R组件和射频模块营收减少,但新产品硅基氮化镓功放芯片成功量产交付超100万只,有望成为第二增长曲线 [1][3][4] - 公司是国内能够批量提供有源相控阵T/R组件及系列化射频集成电路产品的领先企业,在低轨卫星和商业航天领域的产品已开始交付 [4]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将持续增长,分别为5.04亿元、6.79亿元、8.83亿元 [4][5] 2025年三季报财务表现 - 1~3Q25营收15.69亿元,同比下滑13.51%;归母净利润2.47亿元,同比下滑19.35% [1] - 3Q25单季度营收4.98亿元,同比下滑2.54%;归母净利润0.46亿元,同比下滑26.04% [1] - 1~3Q25毛利率同比提升1.73个百分点至38.12%;但3Q25单季度毛利率同比下滑3.59个百分点至35.98% [1] - 1~3Q25期间费用率稳定在18.82%,其中研发费用率同比减少1.49个百分点至12.67% [2] - 截至3Q25末,存货为4.62亿元,较年初增长80.51%;应收账款及票据为35.62亿元,较年初增长6.33% [2] - 1~3Q25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0.35亿元,去年同期为1.47亿元 [2] 新产品进展与业务展望 - 公司与国内头部终端厂商共同研发的硅基氮化镓功放芯片在手机等终端中成功量产应用,已交付超过100万只 [3] - 该新产品有望对现有砷化镓终端功放产品形成替代,并在终端射频功放领域全频段、全场景推广应用 [3] - 公司将持续投资新型三代半导体在终端市场的应用,进行系列化开发以适配多频段、高效率场景 [3]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测2025年营业收入为26.47亿元,同比增长2.2%;2026年收入34.88亿元,同比增长31.8%;2027年收入43.06亿元,同比增长23.5% [5][11] - 预测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5.04亿元,同比增长4.0%;2026年净利润6.79亿元,同比增长34.7%;2027年净利润8.83亿元,同比增长30.0% [4][5][11] - 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市盈率(PE)分别为86倍、64倍、49倍 [4][5][11]
常州,一个靠谱的“制造搭子”是怎样炼成的?
36氪· 2025-10-20 16:27
常州城市品牌与产业营销 - 城市将“精工”特质深度融入产业发展,利用足球赛事看台打造“先进制造博览馆”进行创意营销[1] - 文旅与外事部门联动,通过主题活动吸引20国超250位外企高管,将看台转化为招商前台,促成新能源项目落地[3] - 城市应对舆情时侧重展示制造业实力而非传统公关,凸显其“工业智造明星城”的定位[1][3] 区域经济与制造业地位 - 2024年江苏省GDP达137,008亿元,增量6,084亿元全国第一,常州GDP为10,813.6亿元,增速6.1%居苏南首位[4][5] - 常州税收占比84.1%,连续两年全省第一,全国城市排名跃升至第25位[4] - 制造业增加值占比稳定在40.8%,工业经济总规模突破2.2万亿元,居中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17位[6] 产业体系与企业实力 - 工业体系覆盖国家41个大类中的33个,培育超40个产业集群,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省1/2[6] - 全国前六大电池企业有3家布局常州,产能超230GWh全省第一[6] - 2025年9家企业入围中国民企500强(全省第三),11家入围制造业500强,涵盖新能源、高端制造等领域[6] 制造业主体增长与结构 - 2024年上半年新设制造业主体3,046户,同比增6%,通用设备制造业占比40.5%[7] - 截至2024年6月末实有制造业主体11.16万户,同比增1.2%,通用设备、金属制品、电气机械为前三大行业[7] - 五年间制造业企业数量近翻倍(2020年近6万家),覆盖机械、电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多元领域[7][8] 产业发展策略与历史根基 - 城市发展模式具前瞻性:20世纪80年代兴起苏南模式,通过“老厂办小厂”链式扩张形成工业基础[9] - 新能源产业布局领先半步:80年代发展输变电,90年代培育光伏,2010年布局电池,2019年下线首台新能源整车[11] - 2013年明确十大产业链并推进“建链、补链、强链”,2016年后重点转向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14] 企业引进与资本运作案例 - 理想汽车2016年落户,看中本地智能装备集群与人才优势;宁德时代同年落户溧阳,推动动力电池布局[11][13] - 2018年资本运作抄底中航锂电,将其从央企子公司转为地方国企,并引入小米、红杉等投资者,后于2022年上市[14] - 政府基金矩阵总规模超400亿元(63支子基金),联合高投集团设10亿元科创基金,带动社会创新投入2,000亿元[17][18][24] 营商环境与政策支持 - 2020-2021年江苏省营商环境评价居第一方阵,“政务服务”指标连续两年全省第一[19] - 政策导向强调“懂得产业、舍得投入、等得花开”,构建全流程“双创”支撑体系[17][20] - 吸引深创投、松禾资本等机构落地,形成“项目孵化—资金投入—产业链培育”闭环[18] 未来产业规划与基础设施 - 2024年发布未来产业方案,目标2030年总产值超4,000亿元,划定13个先导区锁定人工智能、新型储能等赛道[22][24] - 预留屋顶光伏、储能接口,绿电比例写入土地出让条件;建设算力中心,计划2027年5G基站2.7万座、智算规模1,000PFLOPS[24] - 推动动力电池、光伏企业跨链发展,落地宁德时代储能事业部、天合光能钙钛矿等项目,强化产业协同[24]
2025国际新能源博览会在常州开幕
新华日报· 2025-09-14 04:09
行业活动与签约成果 - 2025国际新能源博览会在常州开幕 主题为新能源 新动力 新常州 [1] - 33个重点项目现场签约 总投资超337亿元 涵盖人才 科创 产业等多个领域 [1] 产业规模与增长数据 - 常州新能源汽车整车产量39.1万辆 增长42.3% [1] - 新能源领域规上企业完成产值5077亿元 同比增长4.3% [1] - 新能源产业规模突破8500亿元 正冲刺迈上万亿元台阶目标 [1] 产业生态与政策建设 - 常州率先打造发 储 送 用 网五个环节为主体的产业生态闭环 [1] - 创新设置企业首席双碳官制度 推进新型能源体系和ESG体系建设 [1] - 培育近零碳园区 近零碳工厂 发布长三角双碳ESG国际产业创新园建设方案 [1] 未来产业发展方向 - 新能源下半场是瓦特经济与比特经济深度融合 [2] - 以人工智能为引领 构建6+X未来产业体系 [2] - 重点发展人工智能 具身智能 新型储能 合成生物 先进材料 化合物半导体六大成长型产业 [2]
三安光电(600703)2025年中报点评:拾阶而上 前路清朗
新浪财经· 2025-09-08 08:29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9.87亿元 同比增长17.03% [1][2] - 归母净利润1.76亿元 同比下降4.24% [1][2] - 第二季度营业收入46.75亿元 同比增长13.41% 环比增长8.43% [2] - 整体毛利率达15.16% 同比提升3.46个百分点 [2] 主营业务发展 - LED外延芯片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3.97% 毛利率26.03% 同比提升6.68个百分点 [3] - 集成电路产品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64% [4] - Mini LED应用于电视、显示器、笔记本电脑、车载显示、VR等领域 在多家国际大客户份额提升 [3] - Micro LED与国内外消费类和科技类头部企业深度合作 产品应用于穿戴、AR眼镜、车载显示等领域 [3] 产能与技术布局 - 砷化镓射频代工产能1.8万片/月 滤波器产能150KK/月 [4] - 射频产品高阶5G工艺HP36/56已在战略客户小批量出货 [4] - 滤波器晶圆级封装产品在战略客户旗舰机型批量供货 [4] - 湖南三安拥有6吋碳化硅配套产能16,000片/月 8吋衬底产能1,000片/月 外延产能2,000片/月 [4] - 8吋碳化硅芯片产线已通线 衬底及外延实现小规模量产 [4] - 碳化硅光学衬底产品向多家客户小批量交付 面型参数国际前列 [4] 市场拓展与客户合作 - 车用LED产品国际领先 高端车灯市占率持续提升 [3] - 安瑞光电完成12个新项目定点 实现对奇瑞、长安、智界、问界等品牌批量供货 [3] - 扩大在通用、日产、理想、长安汽车等客户供货份额 [3] - 碳化硅光学衬底与AI/AR眼镜领域国内外终端厂商、光学元件厂商紧密合作 [4] - 湖南三安与意法半导体合资公司芯片产品已交付进行可靠性验证 [4]
立昂技术:暂未直接布局化合物半导体、光通信芯片及高频器件
证券日报· 2025-09-02 18:40
公司核心业务布局 - 公司核心业务聚焦通信服务、数字城市、数据中心与云计算服务、运营商增值业务 [2] - 暂未直接布局化合物半导体、光通信芯片及高频器件 [2] 业务与上游器件关联性 - 业务与光模块上游光芯片、激光器等器件仅存在间接应用关联 [2] - 不涉及相关上游器件研发制造 [2] - 间接关联场景包括采购含光模块的通信设备用于数据中心、通信网络 [2]
长光华芯:先进化合物半导体光电平台项目如期推进中
证券时报网· 2025-08-29 22:02
公司项目进展 - 二期项目"先进化合物半导体光电平台"对标国际顶尖水准 建设生产中心 研发中心和动力站及配套设施 [1] - 项目打造基于多种化合物半导体的光电与电子器件的材料 工艺及封装技术开发的先进器件研发和产业化平台 [1] - 项目按计划如期推进中 标志着公司在光电芯片 器件等方面的产能 研发水平和扩展能力迈上新台阶 [1]
兆驰股份2025年上半年LED产业链业务营收达28.08亿元 同比增长8.67%
证券日报网· 2025-08-25 11:47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84.83亿元 同比下降10.89% [1] - LED产业链营收28.08亿元 逆势同比增长8.67% 贡献净利润4.03亿元 [1] - 智能终端业务毛利率微升0.8个百分点至12.5% [1] LED业务表现 - MiniRGB芯片单月出货量突破1.5亿颗 市占率超50% [2] - Mini/MicroLED显示出货面积同比翻倍增长 [2] - Mini/MicroLED显示模组产能达25000平方米/月 市场占有率超过50% [2] - 在P1.5及以上显示产品中市占率超过85% [2] - Mini/MicroLED模组成功向国际一线大客户大规模出货 [2] 智能终端业务策略 - 越南生产基地产能从200万台扩张至1100万台 增幅达5倍 [1] - 海外出货量占比提升至45% 有效规避关税壁垒 [1] - 首款搭载MiniLED背光的4K智能电视登陆欧洲市场 获欧盟RED网络安全认证 [1] - 在德国IFA展斩获10万台订单 单价较传统机型高30% [1] 光通信业务进展 - 光通信器件及模块实现营业收入3.09亿元 经营状况逐月改善 [2] - BOSA器件市占率快速提升至40% [3] - 100G及以下速率光模块完成多家头部设备商验证并实现批量出货 [3] - 400G以上高速光模块产品已研发立项 [3] - 具备25G DFB激光器芯片量产能力 计划2026年推出50G及以上速率光芯片 [3] 未来战略规划 - 继续深化以光技术为根业务的产业布局 [3] - 开拓磷化铟、碳化硅等化合物半导体领域 [3] - 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 [3]
半导体材料 重大突破
上海证券报· 2025-08-19 20:25
技术突破 - 九峰山实验室成功开发6英寸磷化铟基PIN结构探测器和FP结构激光器的外延生长工艺 关键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 - 依托国产MOCVD设备与磷化铟衬底技术 首次实现6英寸磷化铟光芯片规模化制备基础[1] - 实验室在全球首次实现8英寸硅基氮极性氮化镓高电子迁移率材料制备 支撑下一代通信和自动驾驶技术[2] 产业影响 - 6英寸工艺突破使国产光芯片成本降至3英寸工艺的60%到70% 显著增强市场竞争力[1] - 联合云南鑫耀实现6英寸高品质磷化铟单晶片产业化关键技术突破 量产在即[2] - 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标志中国在高端化合物半导体领域进入全球第一梯队[2] 市场需求 - 磷化铟光电子市场规模2027年将达56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达14%[1] - 光通信 激光雷达 太赫兹通信等领域对磷化铟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1] - 美国Coherent公司2024年3月已建立全球首个6英寸磷化铟晶圆工厂 大幅降低光电器件成本[2] 产业链发展 - 实现全链路技术突破 促进我国化合物半导体产业链协同发展[2] - 为产业链自主可控奠定基础 推动国产化进程[2] - 磷化铟材料产业化长期受限于3英寸工艺瓶颈 成本高昂制约下游应用发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