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疗创新
icon
搜索文档
骏利亨德森投资:市场对美联储减息预期升温 投资仍聚焦长线经济趋势
智通财经· 2025-08-05 15:28
骏利亨德森投资提到,7月新增职位大幅低于市场预期,而过去几个月的数据亦被大幅下调,反映劳动 市场出现降温迹象。虽然企业在招聘方面表现审慎,但消费者及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仍然稳健,有助支持 美国经济维持一定韧性。 美国7月份就业数据逊预期,骏利亨德森投资的投资组合经理Jeremiah Buckley、Greg Wilensky和 Michael Keough,以及副投资组合经理Ian McDonald表示,市场数据往往波动较大,容易引发短期市场 情绪变化。骏利亨德森的投资焦点仍然放在长线经济趋势,以及多个具可持续增长潜力的主题,包括人 工智能及医疗创新、数码经济的发展,以及电气化经济等。该行认为,这些趋势将有助推动未来的长期 价值增长。 在固定收益方面,骏利亨德森称,目前联邦基金利率处于4.375%,而市场对减息的预期逐步升温。在 此背景下,于收益率曲线前端承担利率风险,有机会为投资组合提供分散风险的作用,并在股票或信贷 市场出现波动时发挥缓冲作用。 ...
EW Stock Climbs on Q2 Earnings & Revenue Beat, Margins Down
ZACKS· 2025-07-25 21:46
财务表现 - 第二季度调整后每股收益(EPS)为67美分 超出市场预期81% 同比增长81% [1] - 第二季度营收153亿美元 同比增长117% 超出市场预期27% [2] - 营业利润4096亿美元 同比增长93% 营业利润率下降62个基点至267% [9] - 现金及等价物30亿美元 较上季度减少1亿美元 总债务维持在6亿美元 [10] 业务板块表现 -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业务收入11亿美元 同比增长89% 按固定汇率计算增长78% [3] - 美国市场受益于EARLY TAVR试验数据推动临床关注度提升 [4] - 欧洲市场因竞争对手退出获得份额重新分配 [4] - 日本市场实现中个位数增长 [4] - 经导管二尖瓣和三尖瓣治疗(TMTT)业务收入1345亿美元 同比增长619% [5] - PASCAL和EVOQUE产品在美国、欧洲及全球市场均衡贡献 [5] - 外科结构性心脏病业务收入267亿美元 同比增长77% [6] - RESILIA组织产品组合(INSPIRIS、MITRIS、KONECT)推动增长 [6] 成本与利润率 - 毛利润119亿美元 同比增长86% 毛利率下降236个基点至775% [7] - 销售管理费用502亿美元 同比增长122% 研发支出2762亿美元 同比增长16% [9] 业绩展望 - 上调2025年营收增长指引至9-10%(原8-10%) 预期营收59-61亿美元 [11] - 预计2025年调整后EPS将处于先前指引区间24-25美元的高端 [12] - 预计第三季度营收146-154亿美元 EPS 54-60美分 [12] 产品与创新 - SAPIEN M3二尖瓣置换系统获得CE认证 完善TMTT产品组合 [14] - KONECT主动脉瓣导管在欧洲获得CE认证 [14] - SAPIEN技术临床采用率提升 PASCAL产品临床效果显著 [13] 行业比较 - 直觉外科(ISRG)第二季度EPS 219美元 超出预期141% 营收244亿美元 超出预期39% [17] - 长期盈利增长率预期151% 高于行业144% [18] - Veeva Systems第一财季EPS 197美元 超出预期132% 营收759亿美元 超出预期43% [18] - 长期盈利增长率预期233% 高于行业191% [18] - Cencora预计第三财季EPS 378美元 营收8033亿美元 [19] - 长期增长率预期128% 收益率54%高于行业41% [19]
【外企在中国——链博系列】美敦力大中华区总裁顾宇韶:中国将成为重要的创新策源地
环球网· 2025-07-17 19:44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从"创新技术输出者"加速蜕变为"本土生态共建者",通过五条相互交织的支柱"链"(医创融合链、本土智造链、价值共创链、智能服务链、协同供赢链)勾勒在华战略 [1] - 公司全球高级副总裁表示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医疗市场和重要创新策源地,将持续加强本土价值链布局,以共生共创共赢为目标 [3] 本土智造进展 - 脊柱手术机器人Mazor XC是公司全球明星产品Mazor X系列本土化结晶,常州科技园投资建设了先进有源设备生产线,具备高端医疗设备及耗材研发与生产能力 [3] - 外科电动吻合器"创世电吻"实现从研发到生产100%本土化,一年内完成从研发到量产,覆盖国内500多家医院并成功销往全球 [4] - 临港基地和上海工厂的"中国智造"成果反哺全球市场,成为公司全球价值链中不可或缺的"创新支点" [4] 医创融合成果 - Lantern左束支起搏心脏导管源于中国临床医生发现,由中国研发中心与本土专家协作开发,将成为首款"中国制造、服务全球"的心脏起搏导管 [5] - 神经介入产品"美安昕弹簧圈"针对中国患者需求设计多型号与柔软梯度,已在28个省份成功植入 [5] 协同共赢生态 - 肾动脉交感神经消融技术Symplicity Spyral RDN系统在华获批上市,成为全球首个同时获美欧中批准的高血压介入治疗器械系统 [6] - 公司与血管外科专家及本土AI企业合作打造AI赋能的主动脉疾病诊疗生态,覆盖从影像采集到AI辅助手术规划全链条 [6] - 在中国发展近7000家供应链伙伴,2025财年在华采购额约50亿元人民币,90%间接采购由本土供应商提供,90%关键零部件供给海外工厂 [6] 供应链赋能案例 - 科森科技在支持下从零起步建立医疗业务,参与心脏消融产品核心工艺开发,为全球10多条产品线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7] 数智化布局 - 2025年3月在华首个数字化医疗创新基地在北京BioPark落成,预计年底投入运营,将开发远程管理、智能随访等数字医疗方案 [8] 行业影响 - 公司36年深耕诠释了跨国企业与中国市场共生共荣的崭新模式,推动医疗创新惠及全球患者 [8][9]
阿斯利康:中国已成为其全球第二大市场,将第五次参加服贸会
中国经济网· 2025-07-01 14:52
公司战略与研发投入 - 公司将第五次参加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面展示最新成果 [1] - 公司深耕中国三十多年,将创新视为推动医疗进步的核心动力 [3] - 2024年将上海研发中心升级为全球第五大战略研发中心,2025年宣布投资25亿美元在北京建立第六个全球战略研发中心 [3] - 目前中国研发管线内有超过200个项目,研发团队超1000人 [3] - 2023年以来与14家本土创新企业达成授权合作,累计总金额超230亿美元 [3] 市场表现与产品布局 - 中国已成为公司全球第二大市场,2024年在中国总营收达64亿美元,占全球收入12% [5] - 已为中国患者带来40余款创新药物,覆盖肿瘤、心血管、代谢、肾脏、呼吸、罕见病等领域 [5] - 计划在2030年前推出20款全球创新药 [5] - 积极拓展本土创新合作,与研究型医院、学术及行业机构、创新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5] 绿色发展与社会责任 - 大力推动自身绿色发展及产业上下游的绿色转型,通过绿色生产技术、优化供应链管理等举措降低环境影响 [5] - 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深入400个城市及2800个县区 [5] - 通过义诊等公益活动助力填补乡村医疗资源缺口,让偏远地区患者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5] - 通过人才培养、技术援助等方式支持提升乡村基层医疗人员专业水平,帮助建立更完善的乡村医疗服务体系 [5] 未来展望 - 未来将继续秉持企业社会责任理念,不断探索创新,为中国乃至全球医疗健康事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6]
中红医疗:以多维度创新探索,擘画医疗科技发展新图景
财富在线· 2025-06-30 15:39
公司战略布局 - 公司2022年完成顶层架构设计 设立创新孵化等三大事业部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与市场影响力 [2] - 2024年在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展示两大创新孵化品牌"中红迈德"和"中红为麦" [2] - 创新孵化事业部重点开拓麻醉重症领域业务 通过与为麦医疗合作构建数字化智慧医疗生态系统 [2] 产品创新方向 - "中红迈德"品牌整合现有资源打造一体化输注产品解决方案 提升输注治疗效率与安全性 [2] - "中红为麦"品牌引入智能体温管理技术 提供数字化围术期体温管理解决方案 [2] - 独家代理金成锐医疗产品包括一次性使用无创脑电电极 医用温度传感器等 丰富产品管线 [2][3] 技术合作进展 - 与为麦智能科技深度合作 实现销售团队融合并注册"中红为麦"专有商标 [2] - 金成锐一次性有创压力传感器采用进口芯片 准确度高且适配多品牌监护仪 已获CFDA和CE认证 [3] - 公司独家代理的金成锐桡动脉压迫止血带中标19省医用耗材省际联盟集采 [3] 市场拓展成效 - 创新孵化业务通过多元化合作模式持续推出新产品并开拓新市场 [4] - 与金成锐医疗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利用公司销售网络助力产品触达终端客户 [3] - 公司目标成为全球领先的综合型医疗健康用品及服务供应商 [4]
测血糖不用扎指尖、机器人走上手术台,一批医疗创新成果亮相丰台
新京报· 2025-06-26 15:57
智能医工产业创新成果展示 - 天坛智能医工产业园展示了一批医疗领域创新成果,包括手术机器人、无创血糖仪、AI热疗仪、手术导航机器人等 [1] - 2025中关村论坛系列活动"智能医工创新发展论坛"暨丰台区第二届智能医工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举办,设数智脑健康基地、数智医学研发基地、数智中医药基地、数智口腔基地四大展区 [1] - 数十项创新成果亮相,其中手术机器人占据多席,涉及脑血管介入术、前列腺穿刺术、自主式口腔种植术等领域 [1] 手术机器人技术突破 - 脑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解决了医生受辐射损伤的临床痛点,医生可在手术间外通过操作手柄控制机械臂完成手术 [1] - 该机器人取得我国首张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已在国内多家三甲医院完成临床验证 [1] 无创血糖检测技术 - 无创血糖仪采用代谢热整合法技术,通过多传感器集成实现血糖无创检测 [1] - 检测结果与静脉血一致性达94.5%,相比传统指尖采血检测具有无痛感和更高准确性 [1] 丰台区医工产业发展 - 丰台区组建了医药大健康产业专班,200多位顶尖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 [2] - 建立医药大健康创新服务中心,引入天坛国际脑健康中心、西门子医疗首个开放式医工转化平台等企业和机构 [2] - 已推动一批创新产品实现临床应用 [2]
研究揭秘2025年全球主要消费品论坛要点
高盛· 2025-05-20 13:4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重申对PM、MNST和MDLZ的买入评级 [5] - 高盛全球投资研究部门对3,016种股票证券进行投资评级,评级分为买入、中性、卖出,全球买入、中性、卖出评级占比分别为49%、34%、17% [1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宏观担忧因政策不确定性加剧,饮料受便利店压力影响,但MNST和TAP对消费品有利,美国经济衰退下重申对PM、MNST和MDLZ的买入评级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会议要点 - 涉及Kroger Co.、通用磨坊公司、康加品牌公司、Constellation Brands、Celsius Holdings、Zevia PBC、Vita Coco Co. Inc.、Church & Dwight Co.、卡特彼勒公司等公司在2025年全球相关论坛的关键要点 [3] 其他相关研究 - 包括Colgate - Palmolive Co.在2025年全球主食论坛的关键要点,以及Americas食品1季度业绩关键主题 [3] GS因子分析 - 通过将个股关键指标与市场及其行业同行比较,为股票提供投资背景,关键指标包括增长、财务回报、估值倍数和综合指标,各指标计算基于股票特定指标标准化排名并转换为百分位数 [10] 并购排名 - 使用并购框架评估股票,考虑定性与定量因素,根据1至3评分对公司进行并购排名,1代表高(30% - 50%)概率成为收购目标,2代表中(15% - 30%)概率,3代表低(0% - 15%)概率 [12] 评级、覆盖范围及相关定义 - 投资评级分为买入、中性、卖出,总回报潜力表示当前股价与目标价差额,覆盖范围可通过相关渠道查询,还有未评级、早期阶段生物技术、评级暂停、覆盖暂停、不覆盖等情况 [20][22][23] 全球产品;分销实体 - 高盛全球投资研究部为全球客户提供研究报告,在不同地区由不同实体发布,如澳大利亚由高盛澳大利亚有限公司发布,巴西由高盛巴西证券交易商有限公司发布等 [24]
瑞金医院完成蛇形臂单孔机器人甲状腺癌根治术,开启甲状腺手术微创新时代
手术技术突破 - 国内首例蛇形臂单孔机器人辅助经腋下入路甲状腺恶性肿瘤根治术成功实施,标志着甲状腺微创外科领域的技术新突破 [1] - 手术采用国产术锐蛇形臂单孔机器人,通过单一腋下小切口完成肿瘤切除及淋巴结清扫,实现"根治"与"微痕"双重目标 [1] - 蛇形臂技术解决了传统腔镜和多孔机器人手术中存在的"筷子效应"和锁骨阻挡等问题 [1] 手术优势 - 超微创设计:仅需直径2.5厘米的单一腋下切口,切口隐蔽于腋窝褶皱,术后几乎无痕 [3] - 灵活精准操作:蛇形臂具备360°全维度弯转能力,术中出血量控制在10ml以内 [3] - 高清视野:3D双目内窥镜提供10倍放大视野及"眼镜蛇模式"俯视视角,实现亚毫米级操作精度 [3] 临床效果 - 术后患者恢复迅速,次日即可下床活动,无声音嘶哑或手足麻木等并发症 [3] - 病理结果显示切缘阴性,淋巴清扫彻底,达到肿瘤根治标准 [3] - 手术减少了颈前功能区的影响,显著减少患者术后颈部不适感 [3] 行业影响 - 手术成功展现了国产手术机器人技术实力,是医疗创新与临床需求深度融合的典范 [3] - 以术锐机器人为代表的国产高端装备正以"精准、微创、普惠"为核心重塑外科手术的未来图景 [3] - 李勤裕主任团队已完成数千例复杂甲状腺手术和甲状腺微创手术,此次手术进一步巩固了其在领域的权威地位 [2]
海尔生物收盘下跌1.09%,滚动市盈率29.90倍,总市值101.43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5-09 20:00
公司股价与估值 - 5月9日收盘价31 9元 下跌1 09% 总市值101 43亿元 [1] - 滚动市盈率PE 29 90倍 静态PE 27 66倍 市净率2 28倍 [1][3] - 行业平均PE 48 98倍 行业中值PE 36 16倍 公司PE排名第70位 [1][3] 机构持仓情况 - 14家机构持仓 包括5家基金和9家其他机构 [1] - 合计持股20017 01万股 持股市值69 22亿元 [1] 主营业务与产品 - 主营业务为生命科学和医疗创新两大板块 提供数字场景综合解决方案 [2] - 主要产品包括低温保存箱 自动化生物样本存储库 生物安全柜等30余种医疗器械 [2] - 产品应用于全球130余个国家和地区 与WHO UNICEF等40余个国际组织合作 [2] 研发实力与荣誉 - 2022年获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中国工业大奖等多项奖项 [2] - 获批山东省工业领域优秀数据安全解决方案 [2] - 获得CTEAS售后服务体系七星级认证等多项认证 [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6 89亿元 同比增长0 30% [3] - 净利润1 10亿元 同比下降19 88% [3] - 销售毛利率48 35% [3] 行业对比 - 行业平均市净率4 56倍 行业中值2 34倍 [3] - 行业平均总市值104 17亿元 行业中值46 18亿元 [3] - 可比公司中华大智造市值最高达320 38亿元 [3]
J&J(JNJ) - 2025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4-15 21:32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一季度全球销售额为219亿美元,增长4.2%,美国增长5.9%,美国以外增长2.1%,受Stellara约470个基点逆风影响,收购和剥离带来90个基点积极影响 [25] - 第一季度净收益为11亿美元,摊薄后每股收益为4.54美元,去年同期为1.34美元,主要因滑石粉和解准备金7亿美元转回;调整后净收益为67亿美元,调整后摊薄每股收益为2.77美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分别增长1.9%和2.2% [26] - 产品销售成本杠杆下降320个基点,销售、营销和管理费用改善130个基点,研发费用杠杆提升190个基点,利息收入和费用净收入为1.28亿美元,其他收入和费用净收入为73亿美元,有效税率为19.3%,去年同期为12.4%,排除特殊项目后为16.3%,去年同期为16.5% [39][40] - 创新药物利润率从42.9%降至42.5%,医疗技术利润率从26.4%降至25.9%,企业调整后税前收入占销售额比例从36.8%降至36.6% [42] - 第一季度自由现金流约为34亿美元,期末现金及有价证券为388亿美元,债务为523亿美元,净债务为135亿美元,考虑细胞内收购预留现金后净债务约为275亿美元 [45]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创新药物 - 全球销售额139亿美元,增长4.2%,美国增长6.3%,美国以外增长1.5%,受Stellara约810个基点逆风影响 [27] - 肿瘤领域DARZALEX增长22.5%,PERVICTI销售额3.69亿美元,增长超100%,Tekveli和Talve增长分别为15%和50.2%,ERLEADA增长14.6%,Ribrovant plus Lascluse销售额1.41亿美元,增长超100% [28][29][30] - 免疫学领域Tremfya增长20.1%,ZOLARA下降32.3% [30] - 神经科学领域增长42.9% [31] 医疗技术 - 全球销售额80亿美元,增长4.1%,美国增长5.1%,美国以外增长3%,收购和剥离对全球增长有280个基点净积极影响 [32] - 心血管领域电生理增长与去年基本持平,Abiomed增长14%,收购Shockwave带来2.58亿美元收入 [34][35] - 视力保健领域Envision、隐形眼镜及其他增长2.7%,手术视力增长6.2% [35][36] - 外科领域增长1.1%,骨科下降3.1% [36][37]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美国市场创新药物和医疗技术业务均实现增长,创新药物增长6.3%,医疗技术增长5.1% [27][32] - 美国以外市场创新药物增长1.5%,医疗技术增长3% [27][32]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计划未来四年在美国制造、研发和技术领域投资超550亿美元,较前四年增加25%,包括建设四个新制造工厂 [13][14] - 完成对细胞内疗法公司的收购,拓展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组合 [16] - 医疗技术业务计划实施重组计划,简化和聚焦手术业务运营,预计2027年完成,成本约9亿美元,未来两年手术业务收入将有2.5亿美元短期中断 [44][45] - 公司在创新药物和医疗技术领域面临竞争,如Stellara面临生物类似药竞争,医疗技术业务面临电生理、手术等领域竞争压力 [27][33]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2025年是催化年,将为下半年及以后加速增长奠定基础,第一季度业绩增强对2025年业绩指引的信心 [7][9] - 尽管面临Stellara生物类似药竞争和医保D部分重新设计影响,公司仍实现增长,体现业务多元化优势 [7][26] - 预计创新药物和医疗技术业务下半年运营销售增长将高于上半年,新推出产品将带来更多收益 [50][51] - 创新药物领域多个产品有望获批,医疗技术领域临床试验和产品推出将取得进展,有利于未来财务表现 [52][53]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宣布连续63年增加股息,此次股息增加4.8% [17][46] - 公司将重返侵权诉讼体系,处理滑石粉相关诉讼,将立即在多地区诉讼中提出动议排除原告专家 [17]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问题: 2025年指引中4亿美元关税的年化情况及缓解策略 - 4亿美元关税主要是医疗技术关税,包括墨西哥、加拿大进口关税、钢铁和铝关税、中国关税及报复性关税,大部分作为商品成本计入库存,未来会计入损益表 [58][59][60] - 公司在提价方面受限,认为税收政策比关税更能有效促进美国制造业产能建设 [62][63][64] - 目前无法推测全年影响,需关注后续与其他国家的谈判及关税政策变化 [66] 问题: 本季度毛利率低于近期趋势的驱动因素及未来展望 - 本季度毛利率受Stellara高毛利率产品影响、医保D部分价格侵蚀及交易性货币逆风影响 [68][69][70] - 预计未来毛利率将改善三分之一至50%,分析师此前对毛利率预期可能过于乐观 [70] 问题: Stellara生物类似药侵蚀轨迹及向其他品牌过渡的量化情况 - Stellara第一季度表现符合全年预期,以Humira两年侵蚀曲线为参考,并考虑医保D部分重新设计影响 [73][74] - 排除Stellara影响后,创新药物业务其余90%业务增长超12%,11个关键品牌实现两位数增长 [74][75] 问题: 公司业务的抗衰退能力及可能表现不佳的领域 - 公司关注美国就业报告,医疗保健行业相对其他行业更具抗衰退能力,部分择期手术可能会延迟但不会取消,主要涉及骨科领域 [81][82][83] - 目前先进人工晶状体业务表现良好,未受经济影响 [86] 问题: 232条款潜在制药关税针对仿制药API而非复杂品牌生物制剂的依据 - 公司正在分析232条款,认为医疗保健公司应与政府合作,确保美国有足够制造产能以应对多种情况 [89][90] - 这只是基于制药行业格局和国家安全利益的推测,公司会尊重政府流程并与其合作 [91] 问题: 骨科销售的变量量化及下半年和明年的恢复情况 - 本季度骨科业务受一次性因素影响下降3.1%,主要包括植入物收入确认时间变化、销售天数减少和业务转型,考虑这些因素后运营增长接近2% [93][94] - 公司对下半年骨科业务加速增长有信心,创新产品和技术将推动业绩提升 [95][96] 问题: 幻灯片中部分产品不在列表的原因 - 多发性骨髓瘤组合产品此前在列表中,现在不在是因为分析师估计已上调,公司仍看好这些产品前景 [100][101][102] - CarVicti销售额同比翻倍,公司认为其有5亿美元以上潜力,全球推广进展顺利 [104][106] - Tekveli和Talve有巨大机会,可与其他药物联合用于早期治疗,产品在学术和社区市场不断拓展 [108][109][110] 问题: TREMFYA和icotrokinra在免疫学领域的机会及骨科业务表现与市场的关系 - TREMFYA第一季度销售额近10亿美元,增长超20%,在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市场表现良好,有望取代Stellara在炎症性肠病领域的地位 [112][117][118] - icotrokinra在银屑病领域有机会,预计今年有五项三期研究数据并提交审批,可满足患者对口服药物的需求 [121] - 公司认为骨科业务本季度表现略低于市场,随着新产品和技术推出,后续季度业绩将改善 [115][116] 问题: 关税对转让定价结构的影响 - 公司出于竞争原因,不会对此发表评论 [125][126] - 公司计划未来四年在美国投资550亿美元,完成后美国使用的先进药物将在美国制造 [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