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品牌

搜索文档
李宁(02331):跑步及健身品类引领增长,持续优化渠道
国证国际· 2025-07-16 21:2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买入”,维持该评级,6个月目标价19.2港元 [1][4][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Q2李宁全平台流水(不包括李宁YOUNG)录得低单位数增长,线下渠道录得低单位数下滑,电商渠道录得中单位数增长;跑步和健身品类引领增长,篮球品类受大盘影响Q2流水下跌超20%;Q2库销比4个月左右保持健康,但线上线下折扣均有低单位数同比加深,或对全年毛利率有压力 [1][2] - 截止6月30日,李宁大货(不包括李宁YOUNG)门店较Q1末净增11个,年初至今净减18个,童装门店较Q1末净减18个,年初至今净减33个,门店数量变化符合公司规划,低层级市场和奥莱店表现较好,未来将持续优化渠道结构 [3] - 6月签约的篮球代言人杨翰森入选NBA,后续预计推出相应产品,有望带动篮球品类增长 [3] - 公司贯彻“单品牌、多品类、多渠道”策略,未来与COC合作将逐步落地并开展营销活动,但今年表现或受消费环境影响承压;预测2025 - 2027年EPS为0.88/1.00/1.11元,给予2025年20倍PE,目标价19.2港元,维持“买入”评级 [4] 财务及估值摘要 财务数据 |指标|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人民币百万)|27,598|28,676|28,698|30,498|31,943| |增长率|7.0%|3.9%|0.1%|6.3%|4.7%| |归母净利润(扣非,人民币百万)|3,187|3,013|2,269|2,574|2,852| |增长率|-21.6%|-5.5%|-24.7%|13.4%|10.8%| |毛利率|48.4%|49.4%|49.2%|49.4%|49.5%| |归母净利率|11.5%|10.5%|7.9%|8.4%|8.9%| |每股收益(元)|1.23|1.17|0.88|1.00|1.11| |每股净资产(元)|9.44|10.13|10.59|11.10|11.66| |市盈率|11.79|12.42|16.49|14.54|13.12| |市净率|1.54|1.43|1.37|1.31|1.25| |股息收益率(%)|3.77|4.02|3.31|3.76|4.16| [5] 公司动态分析 股东结构 |股东|持股比例| |----|----| |非凡中国|11.33%| |GIC Private Limited|5.03%| |富达国际|4.97%| |贝莱德|4.51%| |先锋领航|3.72%| |其他|70.44%| [8] 股价表现 |时间区间|相对收益|绝对收益| |----|----|----| |一个月|1.19%|4.11%| |三个月|-9.76%|4.79%| |十二个月|-32.09%|2.33%| [10] 财务报表预测 利润表 - 2023 - 2027E营业收入分别为27,598、28,676、28,698、30,498、31,943百万元,增长率分别为6.96%、3.90%、0.08%、6.27%、4.74%;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187、3,013、2,269、2,574、2,852百万元,增长率分别为 - 21.58%、-5.46%、-24.70%、13.44%、10.81% [12] 资产负债表 - 2023 - 2027E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为5,444、7,499、7,775、7,514、8,149百万元;应收账款分别为1,206、1,005、1,197、1,143、1,308百万元;存货分别为2,493、2,598、2,355、2,893、2,587百万元等 [12] 现金流量表 - 2023 - 2027E经营活动现金流分别为4,688、5,268、3,817、3,518、4,377百万元;投资活动现金流分别为 - 2,449、-840、-3,730、-3,468、-3,466百万元;融资活动现金流分别为 - 4,217、-2,324、219、-281、-246百万元 [13] 重点财务数据 - 2023 - 2027E毛利率分别为48.4%、49.4%、49.2%、49.4%、49.5%;扣非归母净利率分别为11.5%、10.5%、7.9%、8.4%、8.9%;ROE分别为13.1%、11.9%、8.5%、9.2%、9.7%等 [13]
比毛戈平、林清轩门店还多的美妆品牌要上市了
格隆汇· 2025-07-05 09:59
公司概况 - 北京植物医生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主板IPO申请获受理,拟公开发行新股不超过2666.67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比例不低于25% [2] - 2022-2024年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21.16亿元、21.50亿元和21.5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68亿元、2.29亿元和2.42亿元 [2] - 2022-2024年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55.22%、60.34%和58.90% [2] - 截至2025年5月31日拥有481家分公司 [2] 财务表现 - 2024年水乳膏业务收入12.18亿元占总营收56.52%,精华及精华油业务收入4.65亿元占21.59%,面膜产品占16.28% [3] - 2024年经销模式收入13.66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63.37%,直营模式收入占比33.28% [8] - 2024年经销模式毛利率51.81%,直营模式毛利率71.16% [8] - 存货从2023年底1.92亿元增加到2024年底2.23亿元 [9] 产品结构 - 水乳膏霜产品2024年收入占比56.52%,2023年54.33%,2022年53.96% [4] - 精华及精华油2024年收入占比21.59%,2023年22.78%,2022年21.52% [4] - 面膜产品2024年收入占比16.28%,2023年17.07%,2022年18.25% [4] 渠道布局 - 截至2024年末拥有4328家线下连锁门店,其中授权专卖店3830家、直营终端门店498家 [4] - 线下渠道销售收入占比近三年保持在70%-80%之间 [8] - 线上渠道通过"小植商城"、官方旗舰店及网络达人合作布局主流电商平台 [4] 行业对比 - 核心品牌2024年中国化妆品市场占有率0.8%,国产品牌排名第9 [8] - 线下门店数量远超同行(林清轩506家、毛戈平372家)[8] - 研发费用率稳定在3%-3.5%,高于珀莱雅、丸美生物等上市同行 [9] - 同行普遍以线上渠道为主(珀莱雅线上占比超75%,贝泰妮直营占比60%,丸美生物线上销售占比超八成)[7] 战略特点 - 采取单品牌连锁经营模式,专注高山植物护肤特色 [3][8] - 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合作研发石斛兰配方 [9] - 线下渠道布局和科研投入为主要竞争力 [9]
韩妆单品牌店TOP3,它又被卖了
36氪· 2025-06-10 12:01
公司收购动态 - Goodai Global计划以1500亿韩元(约7.93亿元人民币)收购思亲肤,并与The Hahm Partners组成财团成为首选投标人 [1] - 思亲肤当前出售方为私募股权机构Pine Tree Partners,此次为品牌第二次易主 [1][3] - Goodai Global成立于2016年,已拥有Beauty of Joseon等热门品牌,收购将丰富其韩系美妆品牌矩阵 [4] 思亲肤品牌发展历程 - 思亲肤为韩国第一代独立美妆品牌,2004年凭借"以食护肤"理念走红,曾为韩妆单品牌店TOP3 [1][5] - 2012年销售额达1850亿韩元(约9.78亿元人民币)的峰值,但2013年起营收骤降,2014年净利暴跌250% [5] - 2015年激进扩张全球门店至1000家(中国超300家),但负债率于2017年达781.1%,负债434亿韩元(约2.29亿元人民币) [6] 中国市场表现与困境 - 2008年进入中国后与悦诗风吟等掀起单品牌店热潮,但2015年后因MERS病毒、中韩萨德矛盾等因素销售恶化 [5][6] - 2017年中国销售额仅50亿韩元(约0.2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45%,2018年申请破产保护并关闭中国线下门店 [6][7] - 目前在中国无官方直营渠道,仅通过跨境电商及社交媒体维持曝光,但消费者仍存在购买需求 [7] 行业趋势分析 - 思亲肤的衰落反映韩系单品牌店在中国市场的整体式微,悦诗风吟、菲诗小铺等2017年销售额均下滑超16% [9] - 本土单品牌店如蜜思肤2024年营收1.30亿元(同比降14.8%),净利润骤降51.17%至1242.49万元 [10] - 单品牌店面临电商冲击、集合店挤压及运营成本高企等问题,消费者偏好多品牌选择与专业化品类 [11]
41年轮回,从洛杉矶奔向洛杉矶,李宁故地重游再出发
新浪财经· 2025-05-06 21:42
公司合作动态 - 李宁品牌正式成为中国奥委会2025-2028年体育服装合作伙伴 将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洛杉矶奥运会等十余项国际赛事提供专业运动装备支持 [2] - 合作协议价值高达8亿元 相比上一周期签约费上涨近三分之一 [4] - 公司强调此次合作是荣誉也是责任 承诺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为运动员和爱好者提供专业化产品 [5] 品牌历史与战略 - 公司曾于1992-2004年担任中国奥委会合作伙伴 此次重新合作标志着品牌资源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 [4] - 品牌创始人李宁以运动员基因强调单品牌战略 目标成为世界一流专业运动品牌 [4] - 签约仪式展示强大运动员资源背书 包括6位奥运冠军及多支金牌队伍 [7] 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奥委会体育服装合作伙伴为顶级赞助标的 过去曾被阿迪达斯和安踏获得 [4] - 8亿元合作金额反映体育品牌对稀缺资源的争夺加剧 行业头部竞争态势显著 [4]
李宁(02331):2025稳健开局
天风证券· 2025-05-06 20:1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行业为非必需性消费/纺织及服饰,6个月评级为买入(维持评级)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流水企稳、电商恢复、新品放量,公司逐步走出经营低谷,维持盈利预测,预计25 - 27年营收分别为295亿人民币、317亿人民币、340亿人民币;归母净利分别为28亿人民币、30亿人民币、32亿人民币;EPS分别为1.09元人民币、1.16元人民币、1.23元人民币;PE分别为13/12/12x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2025稳健开局 - 25年第一季度整体零售流水(不含李宁YOUNG)同比低单位数增长,线下渠道中零售(直营)低单位数下降,批发(特许)低单位数增长,电商增长10% - 20%低段 [1] - 中国区李宁销售点(不含李宁YOUNG)净减少29个至6088个(零售净减6个,批发净减23个),李宁YOUNG销售点净减15个至1453个 [1] - 李宁关注门店运营效能,有序关闭低效门店,使渠道布局更合理,提升渠道整体效率 [1] 纵向深耕核心品类,横向拓展新品类 - 李宁在“单品牌、多品类、多渠道”战略下,通过核心品类纵向深耕和新兴品类横向拓展挖掘更多市场空间 [2] - 品类维度上,营收主要来自跑步、篮球等,24年跑步零售流水增长25%领涨,跑步、篮球、综训三大核心品类零售流水占比达64% [2] - 产品维度上,24年李宁专业产品收入占比接近60%,鞋产品收入同比增长7%,鞋收入占比达50%,跑鞋核心IP全年量突破1060万双,飞电系列销量突破173万双,同比提升35%,赤兔7PRO全年销售超435万双,同比大幅提升45% [2] - 李宁跑步以顶级科技平台引领,跑鞋矩阵更丰满,与核心跑者连接度增强,推动跑步生意增长 [2] - 近两年篮球市场有挑战,李宁主动控制货品节奏,除六大核心品类外,还拓展了户外、网球、匹克球市场 [2]
一年卖出286亿,李宁开启「攻守战」丨氪金·大消费
36氪· 2025-04-01 21:52
以下文章来源于36氪财经 ,作者谢芸子 郑怀舟 36氪财经 . 36氪旗下官方账号。洞见市场,比99%的投资者更聪明。 稳健不等于保守,该攻的攻,该守的守。 文 | 谢芸子 编辑 | 郑怀舟 来源| 36氪财经(ID:krfinance) 封面来源 | 视觉中国 李宁还在继续维稳。 发布会现场,钱炜也对36氪表示,"我们不能牺牲对专业属性和专业科技平台的追求,会坚持现在的路。" 3月28日,李宁公司发布2024年财报,全年营收286.76亿元,同比增长3.9%;净利润30.13亿元,同比下跌5.46%;集团整 体毛利率49.4%,较去年提升1个百分点。 业内普遍认为,李宁全年的业绩符合预期。 摩根士丹利称,李宁净利润下滑是因为"投资物业"减值的拖累。市场会正面解读业绩结果,这意味着,该公司的盈利可能优于 部分投资者的预期。 财报发布后,李宁股价走高,盘中涨超6%创周内最高,当日报收17.16港元/股。 | | 截至12月31日止年度 | | 變動 | | --- | --- | --- | --- | | | 2024年 | 2023年 | (%) | | 收益表項目 | | | | | (除特別註明外,所有 ...
普拉达拟收购范思哲?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06 15:33
文章核心观点 - 普拉达正考虑从Capri集团收购范思哲和Jimmy Choo,预计资本开支15亿 - 20亿欧元,虽普拉达2024年财报亮眼,但投资者担忧收购后品牌协调及财务稳健问题,且收购面临整合难题,同时奢侈品行业受特朗普关税等风险影响 [1][10][15] 普拉达收购背景 - Capri集团最初凭Michael Kors发家,2017、2018年分别收购Jimmy Choo和范思哲,但营收惨淡,第三财季收入同比下滑11.6%,净亏损5.47亿美元,范思哲营业额同比锐减15.0%,经营亏损扩大,标普将其评级连降两级至垃圾级 [4] - 2020年前Capri集团业绩一般,疫情期间有过“回春”,近年奢侈品整体销量放缓,且行业重投资,其自由现金流不足,难以维系多品牌运转 [5] 普拉达收购原因 - 外界猜测从市场估值、业务布局角度,收购或许不亏 [5] - 教授郭剑光认为收购可能为提升集团在资本市场的市值,范思哲有知名度和老忠粉,可平衡品牌风险组合,带动普拉达提升市净率等,对市值管理有正面意义 [6][7] - 教授崔丽丽表示收购可丰富普拉达奢侈品牌多元化和包容性,扩展客群,扩大规模和声量,促进渠道互补发展 [7] - 分析师唐小唐认为从长远看,普拉达希望把意大利品牌带回意大利,整合出有竞争力的本土奢侈品公司 [8] 普拉达收购面临的难题 - 部分投资者担忧收购范思哲短期内是负担,范思哲需改革,如大范围打折促销和产品线过宽问题,普拉达并购记录糟糕,重振范思哲需资金、管理层重视和短期牺牲 [10] - 普拉达此前收购大多失败,收购的品牌因设计理念和商业路线分歧难与母公司形成合力,还成为营收拖累 [11] - 多品牌矩阵发展难,资源整合和分配是难题,单品牌发展策略可能更成功,多品牌公司增加品牌时增加非核心用户占比,下行阶段难激发购买行为 [11][12] 奢侈品行业现状及风险 - 去年四季度奢侈品行业似有回暖迹象,进入2025年部分公司开局良好,但教授郭剑光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前行业无惊喜,需等特朗普百日新政后政经政策明朗 [14] - 美国是关键角斗场,美国银行预测今年美国消费者将占奢侈品全行业收入增长的50%以上,但美股回调、特朗普关税风险大,可能抑制消费信心、推高成本、威胁销量,贝恩咨询预计2025年全球个人奢侈品销售额或首次萎缩 [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