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含权贸易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证监会期货监管司副司长王颖:期货市场独特作用愈发凸显
证券日报网· 2025-08-20 14:40
期货市场服务能力 - 品种工具体系日益丰富 自去年年底以来新上市多晶硅、铸造铝合金、纯苯、丙烯等重要期货品种 当前已上市商品期货和期权品种达131个 [1] - 产业客户参与度持续提升 2024年全市场产业客户日均成交量同比增长12.2% 48个主要品种产业客户持仓量折合现货市场规模超2亿吨 [1] - 参与套期保值上市公司数量连续十一年保持增长 [1] 期货价格影响力 - 国内应用场景不断拓展 套期保值、期现套利、含权贸易等多种形式被广泛采用 期货价格深度嵌入现货企业经营管理环节 [2] - 部分品种成为国际贸易定价参考 豆油、橡胶等品种期货结算价授权业务接续"走出去" [2] - 合格境外投资者参与境内期货期权品种数量扩容至91个 [2] 期货市场与国家发展战略融合 - 持续助力乡村振兴 "商储无忧"保障粮食安全 "保险+期货"助力农户稳收增收 创新探索多种业态协同融合助农新模式 [2] - 深入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已上市商品期货和期权中84个为工业品(占比64%) 为制造业主体稳定经营及提升产业链安全性提供保障 [2]
企业在跨境贸易中更有底气
期货日报网· 2025-08-18 08:53
跨境贸易中的期货工具应用 - 厦门国贸石化在PTA贸易中采用PTA2505合约基差点价方式,成功解决与欧洲买家的价格僵局,既满足买家理想价格又保障合理利润空间[1] - 厦门建发在菜粕贸易中将套期保值与基差贸易结合,通过郑商所菜粕期货RM2509合约空头头寸和基差定价,规避120元/吨的单边市场亏损[2] - 物产中大化工集团在乌克兰葵粕进口业务中运用菜粕看跌期权,成功对冲因黑海运价危机导致的期货价格上涨风险[3] 创新贸易模式案例 - 物产中大化工集团在非洲花生采购中创新使用"含权贸易"模式,通过买入看涨期权锁定最高采购价,同时让卖方卖出看跌期权收取权利金,实现价格风险共担[4] - 该公司在塞内加尔花生采购中通过郑商所卖出花生期货进行套期保值,成功对冲500万元的潜在亏损风险[4] 期货市场国际化影响 - 郑商所期货品种交易活跃,"郑州价格"成为跨境农产品贸易的重要参考基准,提升企业风险管控能力并增强客户黏性[5] - 期货市场国际化既作为跨境贸易"稳定器"抵御价格波动风险,又作为"新引擎"推动"中国价格"在全球产业链的影响力[5]
格林大华期货碳酸锂调研纪要(一)
格林期货· 2025-06-27 21:1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回收端产量占碳酸锂总产量比例将下滑,回收企业未来排产受废料价格影响大,短期产能利用率难大幅提高 [2][10] - 预计2027年开始电池退役数量逐渐增加,退役潮出现时间或延后 [2][11] - 136号文取消强制配储,储能需求转向市场化刚需,关注综合性能,利于行业良性发展,独立储能电站迎来契机 [2][8] - 碳酸锂行业对期货工具接受度高,部分企业开展套期保值等业务,优秀企业探索含权贸易 [3] - 固态电池各技术路线有难点,发展需长期眼光,距离完全产业化仍需时间 [3][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A企业——电池回收 - 主营磷酸铁锂废旧电池回收,产能11000吨,4月起产线基本停产 [5] - 原料外采黑粉,市场成交清淡,来源渠道不稳定,多高价招投标 [5] - 湿法产线现金加工成本约1.5万元/吨,亏损3000 - 5000元/吨,破碎产线加工成本1000 - 1500元/吨,勉强盈亏平衡 [5] - 成本优化可利用磷酸铁、扩大企业规模、布局全产业链 [5] - 原料采购长协价大厂参考上海有色网价格,小厂部分参考期货月结算价与基差计算 [6] - 磷酸铁锂回收产线90%基本停产,三元回收产线40% - 50%停产,预计今年回收端产能增但产量降 [6] - 应对原料紧张可凭借技术开发新原料、与大厂合作 [6] - 预计2027年回收提锂产量占比由10%增至20% - 30%,2030年份额难超50% [6] B企业——电池及材料 - 业务涵盖锂矿、碳酸锂生产等,拥有四座锂矿,同安瓷矿品位高,计划加工原矿减少锂渣产量 [7] - 规划碳酸锂产能3万吨/年,首期1万吨已投产,2024年产量约6000吨,2025年预计8000吨,锂矿50%自采50%外采 [7] - 计划提取副产品铷、铯降低成本,在极片、电极有技术优势,锂电池业务以PACk为主 [7] - 镍氢电池有特定优势但难成主流,固态电池距产业化需时间,正开展干法电极技术开发 [7] - 取消强配储后,储能需求市场化,独立储能电站发展好,企业拓展相关业务 [8] - 新能源发电未来增长空间大,海外市场全球开花,企业采用市场创新联合体模式布局储能市场 [9] C企业——电池回收 - 初始碳酸锂年产能4000吨,在建多个项目产能 [10] - 自有创新技术,产品可期货交割,有成本优势,目前原料采购遇贸易商惜售,成本增加 [10] - 生产成本呈下降趋势,但未来压缩空间有限 [10] - 是首批参与碳酸锂期货交割企业之一,运用基差贸易等策略应对价格风险 [10] - 目前回收原料以厂间废料为主,7月1日放开海外黑粉进口或增加供给 [11] - 电芯成本下降,电池梯次利用少 [12]
助力棉业高质量发展 2025中国国际棉花会议在广州举行
证券时报· 2025-06-17 01:36
中国棉花产业现状与发展 - 中国棉花产业在全球占据重要地位,产量、消费量、纺织品服装出口量分别占全球的1/4、1/3、1/3 [2] - "十四五"期间棉花产量稳定在600万吨左右,消费量约800万吨,吸纳近1700万人就业 [2] - 近年来受供应宽松和需求疲软影响,棉花、棉纱价格持续下跌,纺纱厂库存高企现象罕见 [2] 风险管理与金融工具应用 - 涉棉企业普遍面临敞口风险,越来越多企业运用期货、期权等工具进行套期保值 [2][4] - 棉花与棉纱期货相关性高,企业可通过建立虚拟工厂锁定加工利润 [3] - 棉纺织行业广泛采用基差点价和含权贸易方式交易,棉系期货与部分聚酯期货品种相关性超90% [4] - 棉花期权可作为套保工具或期货反向头寸,优化策略可降低成本或增厚收益 [4] 产业升级与消费促进 - 行业需通过"优供给、促消费"摆脱传统模式,推动产业升级和形成经济良性循环 [5] - 中国棉花质量处于世界中上水平,需在品种培育、智慧农业、供应链数字化等方面突破 [5][6] - 企业应注重品牌建设,打造差异化产品提升附加值,避免内卷式竞争 [6] - 中国棉业正从产品输出向品牌、服务、标准输出转型,创造更多合作机会 [6]
广西白糖产业:用含权贸易解锁价格风险“密码”
期货日报网· 2025-06-03 08:49
广西白糖产业概况 - 广西是全国最大白糖产区,年产量约600万吨,占全国60%以上[1] - 2021年广西政府提出围绕白糖等商品开展期现结合,打造大宗商品期现联动市场[1] 2024/2025榨季白糖市场动态 - 国内白糖价格从6561元/吨下跌至6075元/吨,预计总产量1115万吨,同比增产119万吨[2] - 榨季前期受库存偏少、政策管控等影响销售进度快,后期国际原糖期货下跌带来不确定性[2] - 二季度末进口糖供给增加叠加国产糖增产预期,远期价格存在下跌风险[2] 含权贸易模式创新 - 含权贸易将期权嵌入现货贸易,实现价格管理和收益优化,成为应对价格波动的核心工具[2] - A集团采用熔断型累销含权贸易模式,通过场外期权锁定利润,销售均价较市场高50元/吨[3][6] - 方案降低期权套保门槛,解决专业人员缺乏等问题,不改变贸易模式且不占用套保资金[8] 业务模式与实施细节 - A集团与泛糖商贸签订含权购销合同,嵌入结构化累销场外期权,每日观察期货收盘价确认数量[4] - 合同生效条件为郑糖2505合约高于5920元/吨,有效期70天,每日基础成交50吨[5] - 价格区间5792~6048元/吨时单价6120元/吨,低于5792元/吨触发熔断按6010元/吨一次性结算[5] 市场培育与行业推广 - 郑商所产融服务基地推进白糖期现结合,探索基差交易、含权贸易等新模式[10] - 开展"走进企业"培训活动,普及期现结合应用场景及操作逻辑,提升风险管理意识[11] - 郑商所上线白糖短期期权,精准匹配企业短期需求,降低权利金支出[12] 行业发展趋势 - 白糖贸易形态从"一口价"升级到基差贸易再到含权贸易,期现结合日益紧密[12] - 含权贸易可衍生多种定价方式,如封顶采购、保底销售等定制化风险管理方案[9] - 相关机构持续深化产业链研究,提供全方位风险管理解决方案[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