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基差点价
icon
搜索文档
深入13家企业看华东纯苯产业全景
期货日报网· 2025-08-15 08:49
纯苯期货和期权上市 - 纯苯期货和期权于7月8日在大商所正式挂牌上市,为产业链上中下游提供更丰富的风险管理工具 [1] - 我国是全球最大纯苯生产国和消费国,2024年产能和表观消费量分别占全球39%和43% [1] - 华东地区是纯苯最大生产地和消费地,产量和消费量分别占全国55%和64% [1] 纯苯产销与定价方式 - 我国纯苯产能集中度适中,前三企业合计占比近40%,中石化产能占比17.6% [2] - 大炼厂纯苯销售以合约为主要形式,定价参考中石化华东价格、山东价格和主流资讯价格 [2] - 不同规模炼厂销售方式差异明显,小型炼厂现货销售占比可达70% [2] 纯苯生产工艺 - 油制石油苯主要工艺包括催化重整(37%)和乙烯裂解(20%) [5] - 1吨重石脑油经过催化重整等反应可产生0.044吨纯苯 [5] - 加氢苯质量显著提升,纯度可达99.99%,部分已满足交割标准 [4] 纯苯市场现状 - 2024年纯苯市场整体低迷,行业利润空间小,核心原因是下游终端需求不足 [7] - 下半年纯苯将处于供需双增格局,计划投产装置产能超100万吨 [7] - 苯乙烯新装置投产利多纯苯需求,但终端消费难有明显亮点 [7] 库存与价差 - 全国纯苯和苯乙烯库存升至今年偏高水平 [8] - 苯乙烯-纯苯价差在1000-1100元/吨波动,进一步压缩空间有限 [8] - 预估8月纯苯将去库,9-10月可能转为累库 [8] 企业参与期货情况 - 纯苯生产企业主要通过期货交易进行套期保值 [11] - 贸易企业参与模式更多样,包括基差点价、后点价、锁基差等 [11] - 部分企业已开始参与纯苯内外盘套利、国内区域套利等交易 [11] 加氢苯市场 - 加氢苯受煤炭行业"反内卷"政策影响较大 [9] - 纯苯价格由石油苯主导,加氢苯利润受挤压 [9] - 部分己内酰胺企业不使用或按比例调配加氢苯 [4]
中能化工:用金融智慧为煤化工产业护航
期货日报网· 2025-08-07 02:20
公司概况 - 公司前身为临泉化肥厂,创建于1970年,现已发展为综合性煤化工企业,业务涵盖化肥、化工、余热发电、设备加工安装、压力容器制造 [1] - 公司现有尿素产能360万吨、甲醇产能70万吨 [1] - 作为郑商所产融基地,公司以尿素、甲醇为核心,灵活运用期货、期权等金融工具构建全产业链风险管理体系 [1] 尿素业务风险管理 - 2023-2024年度承担安徽地区5万吨尿素国家储备任务,期限至2024年2月底 [2] - 2024年1月预判国储结束后尿素价格可能下跌,在期货市场以平均2238元/吨卖出300手UR2403合约(对应3万吨)对冲风险 [2] - 2024年3月尿素现货价格回落至2220元/吨,期货交割结算价2171元/吨,通过套保实现盈利对冲现货损失 [3] - 2024年6月起采用卖出虚值看涨期权策略,累计增厚收益12.44万元,年化收益率提升约1个百分点 [4][5] - 2024年11月在UR2411合约以1860元/吨卖出套保1万吨,通过基差点价帮助客户节约30元/吨成本 [8][9] 甲醇业务风险管理 - 2024年12月利用淮河-京杭大运河运输实现甲醇期现套利,期现价差280元/吨中净赚110元/吨 [6] - 构建实时监测体系覆盖原材料价格、供需关系、政策环境,灵活运用期货对冲产品销售风险 [7] 产业链协同 - 通过合作套保、基差点价等模式带动上下游企业共同参与风险管理,如阳煤惠众、惠多利等下游企业 [8] - 未来计划推广"虚拟库存+现货置换"模式,建立"煤-甲醇/尿素"比价模型尝试跨品种对冲 [9] 发展战略 - 2025年年底尿素产能将达500万吨 [10] - 产融布局聚焦"产业链协同化、工具组合化、响应敏捷化"三大方向 [9]
黑土地上的金融智慧——期货市场助力构建农业种植全链条风险保障体系
上海证券报· 2025-07-30 01:53
大豆玉米种植与期货工具应用 核心观点 - 大豆和玉米作为东北地区主要农作物,其稳定供给对粮食安全至关重要,但价格波动成为困扰农户的关键因素 [4] - 大连商品交易所的玉米大豆期货及衍生品工具(如订单农业、套期保值、基差点价)正被广泛用于管理价格风险,覆盖种植、加工全产业链 [5] 种植成本与收益动态 - 地租成本从高位回落,育种技术进步提升单产,补贴政策持续完善,但价格波动仍显著影响农户积极性 [4] - 2023年玉米收购价从0.89元/斤跌至0.82元/斤,2024年进一步从0.79元/斤跌至0.73元/斤,部分农户出现亏损 [6] - 绥化地区玉米种植综合成本约0.75元/斤,价格下跌导致2024年改种现象普遍,预计种植面积下降 [6] 订单农业模式创新 - 源发粮食物流推出"惠民保价"项目:春播后锁定收购价(如2023年0.93元/斤),帮助农户姚玉柱增收20万元,种植面积从2000亩增至6000亩 [6][7] - 象屿农产采用"夏季一口价+增收宝"组合:农户支付权利金购买看涨期权,既保底价格又可分享上涨收益,2025年模式已定型 [7] 加工企业风险管理 - 维维东北食品年采购5万吨大豆(成本占比超40%),通过期货套保锁定原料成本(如2024年3900元/吨低位采购),并利用基差点价调整库存和采购节奏 [8][9][10] 综合性金融保障项目 - 大商所"银期保"项目整合期货公司、保险、银行、收粮企业: - 春播期提供收入保险+远期订单+低息贷款 - 秋收后按"期货价格+基差"结算粮款,并赋予6个月二次点价权 [11] - 嫩江市科洛合作社2024年投保6万亩大豆(自缴保费132.55万元),获赔256.14万元,2025年大豆玉米投保面积分别增至8万亩和3万亩 [12]
格林大华期货碳酸锂调研纪要(一)
格林期货· 2025-06-27 21:1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回收端产量占碳酸锂总产量比例将下滑,回收企业未来排产受废料价格影响大,短期产能利用率难大幅提高 [2][10] - 预计2027年开始电池退役数量逐渐增加,退役潮出现时间或延后 [2][11] - 136号文取消强制配储,储能需求转向市场化刚需,关注综合性能,利于行业良性发展,独立储能电站迎来契机 [2][8] - 碳酸锂行业对期货工具接受度高,部分企业开展套期保值等业务,优秀企业探索含权贸易 [3] - 固态电池各技术路线有难点,发展需长期眼光,距离完全产业化仍需时间 [3][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A企业——电池回收 - 主营磷酸铁锂废旧电池回收,产能11000吨,4月起产线基本停产 [5] - 原料外采黑粉,市场成交清淡,来源渠道不稳定,多高价招投标 [5] - 湿法产线现金加工成本约1.5万元/吨,亏损3000 - 5000元/吨,破碎产线加工成本1000 - 1500元/吨,勉强盈亏平衡 [5] - 成本优化可利用磷酸铁、扩大企业规模、布局全产业链 [5] - 原料采购长协价大厂参考上海有色网价格,小厂部分参考期货月结算价与基差计算 [6] - 磷酸铁锂回收产线90%基本停产,三元回收产线40% - 50%停产,预计今年回收端产能增但产量降 [6] - 应对原料紧张可凭借技术开发新原料、与大厂合作 [6] - 预计2027年回收提锂产量占比由10%增至20% - 30%,2030年份额难超50% [6] B企业——电池及材料 - 业务涵盖锂矿、碳酸锂生产等,拥有四座锂矿,同安瓷矿品位高,计划加工原矿减少锂渣产量 [7] - 规划碳酸锂产能3万吨/年,首期1万吨已投产,2024年产量约6000吨,2025年预计8000吨,锂矿50%自采50%外采 [7] - 计划提取副产品铷、铯降低成本,在极片、电极有技术优势,锂电池业务以PACk为主 [7] - 镍氢电池有特定优势但难成主流,固态电池距产业化需时间,正开展干法电极技术开发 [7] - 取消强配储后,储能需求市场化,独立储能电站发展好,企业拓展相关业务 [8] - 新能源发电未来增长空间大,海外市场全球开花,企业采用市场创新联合体模式布局储能市场 [9] C企业——电池回收 - 初始碳酸锂年产能4000吨,在建多个项目产能 [10] - 自有创新技术,产品可期货交割,有成本优势,目前原料采购遇贸易商惜售,成本增加 [10] - 生产成本呈下降趋势,但未来压缩空间有限 [10] - 是首批参与碳酸锂期货交割企业之一,运用基差贸易等策略应对价格风险 [10] - 目前回收原料以厂间废料为主,7月1日放开海外黑粉进口或增加供给 [11] - 电芯成本下降,电池梯次利用少 [12]
助力棉业高质量发展 2025中国国际棉花会议在广州举行
证券时报· 2025-06-17 01:36
中国棉花产业现状与发展 - 中国棉花产业在全球占据重要地位,产量、消费量、纺织品服装出口量分别占全球的1/4、1/3、1/3 [2] - "十四五"期间棉花产量稳定在600万吨左右,消费量约800万吨,吸纳近1700万人就业 [2] - 近年来受供应宽松和需求疲软影响,棉花、棉纱价格持续下跌,纺纱厂库存高企现象罕见 [2] 风险管理与金融工具应用 - 涉棉企业普遍面临敞口风险,越来越多企业运用期货、期权等工具进行套期保值 [2][4] - 棉花与棉纱期货相关性高,企业可通过建立虚拟工厂锁定加工利润 [3] - 棉纺织行业广泛采用基差点价和含权贸易方式交易,棉系期货与部分聚酯期货品种相关性超90% [4] - 棉花期权可作为套保工具或期货反向头寸,优化策略可降低成本或增厚收益 [4] 产业升级与消费促进 - 行业需通过"优供给、促消费"摆脱传统模式,推动产业升级和形成经济良性循环 [5] - 中国棉花质量处于世界中上水平,需在品种培育、智慧农业、供应链数字化等方面突破 [5][6] - 企业应注重品牌建设,打造差异化产品提升附加值,避免内卷式竞争 [6] - 中国棉业正从产品输出向品牌、服务、标准输出转型,创造更多合作机会 [6]
基差点价打通尿素产业链“任督二脉”
期货日报网· 2025-06-10 09:01
尿素行业背景 - 2015/2016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煤化工尿素产能逐步压减 2018年尿素市场出现转折 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推动农业用肥需求刚性增长 房地产市场繁荣带动工业领域尿素消费量持续攀升 [6] - 国际局势变化导致国内尿素价格在2022年创下3000元/吨的高点 现货价格波动幅度超过常规水平 农业终端因成本传导迟滞承受较大经营压力 [6] - 我国农业生产具有农户分散经营 生产规模小 产品质量不统一和农业生产效率偏低等特点 如何使农户生产标准化规模化 规避价格波动风险成为关注重点 [6] 农资贸易模式创新 - 创新运用基差点价交易与传统固定价模式相结合的策略 实现有效对冲市场价格波动风险 优化库存管理效能 加速资金周转 [5] - 农产品期货市场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突破口 通过期现价格联动机制与现货市场深度耦合 涌现出套期保值 建立虚拟库存 基差交易等业务模式创新 [7] - 传统贸易模式仍占据主导地位 采用"低吸高抛"现货一口价策略 压缩采购周期试图规避价格波动风险 但存在需求脉冲式释放加剧市场波动 产业链末端议价能力不足等困境 [7] - 2022年后部分市场参与者尝试基差点价模式 目前约占农资贸易量的18% 但受制于终端农户认知 期货工具在流通末端渗透仍面临阻力 [7] 案例实践 - A企业采用基差点价模式向风险子销售4500吨大颗粒尿素 分别以1920元/吨 1755元/吨 1625元/吨 1655元/吨 1695元/吨分批次成交 风险子在期货市场进行风险对冲 [9] - 通过基差点价模式 A企业解决了需求转弱时销售不畅难题 在价格下跌过程中实现快速消化库存目的 [9] 模式建议 - 应用基差点价模式需要完善三大支撑体系 企业端建立套期保值会计制度与期现协同管理机制 合作社端设计风险共担交易合约架构 农户端通过"期货课堂下乡"提升风险管理认知 [10] - 需要规范农资出口政策 遏制市场"小作文" [10] 模式总结 - "基差点价+期货套保+远期订单"模式打通尿素产业链供需堵点 为上游企业锁定合理利润并降低库存压力 帮助下游贸易商对冲价格波动风险 通过远期订单提前匹配终端农业需求 [11] - 该模式在保障农户低价用肥基础上实现三方风险共担与利益共享 提升农资供应链市场化运作效率 为稳价保供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可落地解决方案 [11]
欧佩克+增产搅局 国内化工产业见招拆招
证券时报· 2025-06-03 00:53
全球原油市场动态 - OPEC+决定7月起日均增产41.1万桶 与5月和6月计划增量持平 为连续第3个月实施同等力度增产 [2] - OPEC+原油产量占全球一半 持续增产对石油生产商造成压力 但6月2日国际油价小幅反弹 纽约油价报62美元/桶 [2] - 摩根大通预测OPEC+增产将导致全球供应过剩 年底油价或跌至50美元/桶 对冲基金正以8个月最激进姿态押注原油暴跌 布伦特原油净空头头寸增至13万手 WTI净空头头寸攀升至3周高点 [2] 石油公司业绩表现 - 欧美五大石油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合计205.31亿美元 同比下降29% 包括埃克森美孚、壳牌、雪佛龙、道达尔能源和BP [3] 化工产业链风险管理 - 上游石油和煤炭价格下滑叠加美国关税战不确定性 下游化工产品价格波动加剧 乙二醇期货主力合约从年初4867元/吨跌至4月9日4000元/吨以下 后反弹15%至4557元/吨 5月30日报4349元/吨 [4] - 上海纺投贸易采用期货套保对冲价格风险 乙二醇期现联动增强 基差点价渗透率提升 期现结合模式广泛运用于产业链贸易 [4] - 浙江热联同裕建立"现货+期货对冲+场外期权"三维风险管理架构 通过监测基差波动执行套保策略 并利用场外期权对冲基差风险 [5] 乙二醇行业竞争格局 - 2024年底国内乙二醇产能达2822.5万吨 较2019年1063万吨大幅增长 产能过剩导致竞争加剧 行业利润空间压缩 [7] - 浙商期货认为产能出清是关键 企业需强化成本控制和风险管理 充分利用期货市场功能优化销售策略 [7] - 光大期货指出乙二醇行业业态因期货工具发生变革 供需格局转向充裕促使企业采用含权贸易等新型模式管理风险 [8]
再度增产!欧佩克,最新宣布!
证券时报· 2025-06-01 07:54
上游供给层面 - 国际油价年内跌幅近15%,欧佩克决定连续第三个月宣布41.1万桶/日的大规模增产计划,可能导致油价进一步下跌 [1][3] - 全球对冲基金正以8个月来最激进的姿态押注原油暴跌,布伦特原油净空头头寸增至130019手,WTI原油净空头头寸攀升至三周高点 [3] - 欧美五大石油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合计为205.31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9% [3] - 国内动力煤价格(CCI5500)跌至618元/吨,较年初累计下跌超150元/吨,降幅达19.7%,创近四年新低 [3] - 1—4月份国内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利润下降6.9%,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利润下降48.9% [4] 下游需求层面 - 美国关税政策导致市场紊乱叠加预期偏弱,化工产品价格波动性明显上升 [1][5] - 乙二醇期货价格从年初高点4867元/吨跌至4000元/吨以下,跌幅近18%,后反弹至4557元/吨,反弹幅度近15% [5] - 关税争端对乙二醇需求产生多空影响:降低化纤行业出口(利空),减少美国乙二醇进口(利多) [5] 企业风险管理策略 - 企业采用期货套保规避价格大幅波动风险,基差点价渗透率提高,期现结合模式广泛运用于产业链贸易 [6] - 部分公司建立"现货经营+期货对冲+场外期权"三维风险管理架构,实时监测基差波动并优化采购成本 [6] - 乙二醇行业业态变化显著,基差点价成为最重要定价模式,含权贸易等新型模式满足多样化风险管理需求 [9] 行业竞争格局 - 国内乙二醇产能从2019年1063万吨增至2024年2822.5万吨,增幅165.5%,2024年产量约1950万吨,产能过剩导致竞争加剧 [8] - 产能出清对行业至关重要,企业需强化成本控制并充分利用期货市场功能管理价格风险 [8] - 国家发改委发文整治"内卷式"竞争,行业需优化销售渠道并加强风险管理 [8]
再度增产!欧佩克,最新宣布!
券商中国· 2025-05-31 23:38
欧佩克增产计划与油价波动 - 欧佩克5月31日线上会议决定7月增产41.1万桶/日,为连续第三个月实施同等规模增产计划,可能导致油价进一步下跌 [1][2] - 国际油价年内跌幅近15%,对冲基金激进押注原油暴跌:布伦特原油净空头头寸增至130019手(8个月新高),WTI原油净空头头寸达三周高点 [2] - 欧美五大石油公司2025年Q1净利润合计205.31亿美元,同比下滑29% [2] 煤炭行业下行压力 - 动力煤价格持续下跌:5500大卡动力煤价格跌至618元/吨(创4年新低),较年初下跌150元/吨,降幅19.7% [3] - 1-4月国内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利润同比下降48.9%,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同比增亏 [3] 化工产业链价格风险管理 - 乙二醇价格剧烈波动:年初高点4867元/吨→4月9日跌破4000元/吨(跌幅18%)→5月14日反弹至4557元/吨(涨幅15%) [4] - 企业采用期货套保+基差点价模式对冲风险:上海纺投贸易通过期货对冲绝大部分价格风险,乙二醇基差点价渗透率持续提升 [4][5] - 三维风险管理架构案例:浙江热联同裕采用"现货+期货+场外期权"组合,实时监测基差波动并调整套保策略 [5] 乙二醇行业产能过剩与竞争格局 - 国内乙二醇产能从2019年1063万吨增至2024年2822.5万吨(增幅165.5%),2024年产量约1950万吨,产能过剩加剧行业竞争 [6] - 行业需加速产能出清,企业需强化成本控制:通过期货工具管理价格风险,结合库存/生产计划优化销售策略 [6] - 乙二醇定价模式变革:基差点价成为主流,含权贸易等新型模式进入3.0时代,帮助企业实现预期价格销售目标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