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白双赋能

搜索文档
“摘要”酒跌超百元,华润 130 亿白酒“梦碎”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8-21 09:38
"目前整个白酒行业都在深度调整,所以白酒业务营业额是略有下降的状态。但我们白酒业务的毛利率基本上处于 持平的状态,在65%以上水平。"华润啤酒相关负责人在财报沟通会上表示。 自2019年收购 山东景芝白酒,正式进军白酒行业以来, 华润啤酒在白酒业务上已累计投入超百亿,其 在白酒市 场中的发展也备受关注。 图源:华润啤酒财报 导语 :啤酒业务飙涨,白酒业务却掉链子!华润啤酒上半年"冰火两重天。 2025年上半年,华润啤酒(0291.HK)的啤酒与白酒业务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局面。 华润啤酒202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公司综合营业额为239.42亿元,同比增长0.8%;股东应占溢利为57.89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23%,创历史新高。 其中,啤酒业务表现亮眼,营业额为231.61亿元,同比增长2.6%,毛利率同比上升 2.5 个百分点至 48.3%,喜 力、老雪、红爵等销量涨幅较大 ;而白酒业务营业额约为7.81亿元,相比上年同期缩水近4 亿元,跌幅超三成, 与啤酒业务业绩相比,反差较大。 "摘要"下跌超百元,白酒业绩"拖后腿" 相比啤酒业务的增长,被寄予厚望的白酒板块,在今年上半年表现却不尽如人意。 财报显示,面 ...
华润啤酒(00291):高端化发展延续,盈利能力提升
国元香港· 2025-08-20 17:58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给予华润啤酒(291 HK)"买入"评级 目标价35港元 较现价28 28港元有23 8%上行空间[1][6] - 目标价对应2025年18 4倍PE 低于行业平均估值水平[6][16] 核心财务数据 - 2025上半年营收239 42亿元(同比+0 8%) EBIT 76 91亿元(同比+20 8%) 归母净利润57 89亿元(同比+23 0%)[3][8] - 剔除一次性项目后EBIT为71 05亿元(同比+11 3%) 含8 27亿搬迁补偿收益和2 41亿减值费用[3][8] - 预计2025-27年归母净利润56 46/57 02/62 14亿元 对应EPS 1 74/1 76/1 92元[6][7] 啤酒业务表现 - 2025上半年啤酒收入231 61亿元(同比+2 6%) 销量648 7万吨(同比+2 2%) 均价3570元/吨(同比+0 4%)[4][10] - 高端产品表现亮眼:喜力销量+20% 老雪+70% 红爵+100% 带动普高档及以上产品销量增长10%[4][10] - 毛利率同比提升2 5个百分点至48 3% 受益产品结构优化和成本红利[4][10] - 线上渠道GMV同比增长近40-50% 与阿里/美团/京东等达成战略合作[10][12] 白酒业务调整 - 2025上半年白酒收入7 81亿元(同比-33 7%) EBITDA 2 18亿元(同比-47 1%)[5][14] - 高端单品"摘要"贡献白酒收入近80% 公司正推动价格体系重塑和费用管控[5][14] - 计划推出100-300元中档产品及光瓶酒 聚焦"摘要"/"金沙"/光瓶酒三大品类[5][14] 战略与行业比较 - 坚持"高端化+三精(精简/精益/精细)"战略 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2pct至15 6%[8][10] - 2025年PE 14 8倍低于百威亚太(17 6倍)/青岛啤酒(16 5倍)等可比公司[7][16] - 开发德式小麦/茶啤/果啤等创新产品 满足差异化消费需求[10]
华润啤酒“半年考”:豪掷123亿,为何换不来白酒的“醇香”?
中国基金报· 2025-08-20 09:20
华润啤酒2025年半年报业绩 - 公司营收同比增长0.8%至239.42亿元,股东应占溢利同比增长23.0%至57.89亿元 [1] - 白酒业务营业额仅为7.81亿元,其中"摘要"贡献白酒业务营业额接近八成 [1] - 白酒业务未计利息及税项前盈利为-1.52亿元,上年同期盈利为4800万元 [1] 金沙酒业收购背景与战略 - 2022年以123亿元收购金沙酒业55.19%股权,创下中国白酒并购史上最大交易纪录 [2] - 收购旨在构建"啤酒+白酒"双轮驱动战略,切入利润更丰厚、抗周期性更强的白酒赛道 [2] - 收购后迅速派驻高管团队,启动对金沙酒业的深度整合,试图复制啤酒领域的成功模式 [2] 金沙酒业历史业绩表现 - 收购前2019-2021年营收分别为8.78亿元、17.67亿元和36.41亿元 [2] - 同期税后利润分别为1.56亿元、6.15亿元和13.15亿元 [2] - 2023年白酒业务营业额20.83亿元,未计利息及税项前盈利1.3亿元 [3] - 2024年营业额同比上升3.7%至21.61亿元,但未计利息及税项前盈利同比下降6.9%至1.21亿元 [5] 2025年上半年业绩下滑 - 2025年上半年营业额7.83亿元,同比下降33.9% [6] - 未计利息及税项前盈利为-1.52亿元,同比转亏 [6] - "摘要"批发参考价从年初下跌超过80元/瓶至372元/瓶 [7] 行业环境与挑战 - 白酒消费需求减弱,酱酒产能无序扩张加剧销售竞争压力 [6] - "禁酒令"政策对商务宴请、高端中餐场景影响明显 [6] - 5月、6月行业整体价格明显下行 [6] 华润系其他白酒投资 - 投资的金种子酒连续三年亏损,2025年上半年预计归母净利润亏损0.6亿元至0.9亿元 [10] - "华润系"总经理何秀侠于7月初离任金种子酒 [11] 整合失败原因分析 - 啤酒行业的"快消模式"与白酒领域在消费场景、渠道结构和品牌运营上存在根本差异 [11] - 啤酒渠道追求广覆盖、快周转,白酒更依赖团购、圈层营销和长期的品牌文化培育 [11] - 收购时处于"酱酒热"顶峰,2021年36.41亿元的营收被指存在向渠道压货的水分 [11] - 2022年后行业急转直下,库存高企、消费萎缩、政策收紧形成三重打击 [11]
华润啤酒“半年考”:豪掷123亿,为何换不来白酒的“醇香”?
中国基金报· 2025-08-20 09:13
华润啤酒白酒业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0.8%至239.42亿元,股东应占溢利同比增长23.0%至57.89亿元 [2] - 白酒业务营业额仅为7.81亿元,其中"摘要"贡献白酒业务营业额接近八成 [2] - 白酒业务未计利息及税项前盈利为-1.52亿元,上年同期盈利为4800万元 [2] 金沙酒业收购背景 - 2022年以123亿元对价收购金沙酒业55.19%股权,创下当时中国白酒并购史上最大交易纪录 [5] - 收购目的是构建"啤酒+白酒"双轮驱动战略,切入利润更丰厚、抗周期性更强的白酒赛道 [5] - 收购后迅速派驻高管团队,启动对金沙酒业的深度整合,试图将啤酒领域的成功模式复制到白酒领域 [5] 金沙酒业业绩变化 - 收购前的2019-2021年,金沙酒业营收分别为8.78亿元、17.67亿元和36.41亿元,同期税后利润分别为1.56亿元、6.15亿元和13.15亿元 [6] - 2023年白酒业务营业额、未计利息及税项前盈利分别为20.83亿元、1.3亿元 [7] - 2024年营业额同比上升3.7%至21.61亿元,但未计利息及税项前盈利同比下降6.9%至1.21亿元 [9] - 2025年上半年营业额7.83亿元,同比下降33.9%,未计利息及税项前盈利为-1.52亿元,同比转亏 [9] 行业环境与产品表现 - "禁酒令"政策对白酒影响较明显,主要冲击商务宴请、高端中餐场景 [10] - 金沙酒业核心产品"摘要"批发参考价从年初下跌超过80元/瓶至372元/瓶 [10] - 白酒消费需求减弱,酱酒产能无序扩张加剧销售竞争压力 [9] 华润系其他白酒投资 - 投资的金种子酒连续三年亏损,2025年上半年预计归母净利润亏损0.6亿元至0.9亿元 [14] - "华润系"总经理何秀侠于7月初离任金种子酒 [15] 业务整合问题分析 - 啤酒行业的"快消模式"与白酒领域在消费场景、渠道结构和品牌运营上存在根本差异 [15] - 收购时处于"酱酒热"顶峰,2021年36.41亿元的营收被指存在向渠道压货的水分 [15] - 2022年后白酒行业急转直下,库存高企、消费萎缩、政策收紧形成三重打击 [15]
侯孝海卸任华润啤酒:34年“倔强”职业生涯,起落之间未改“勇闯”本色
财经网· 2025-06-27 17:43
侯孝海职业历程与华润啤酒发展 - 侯孝海从华润啤酒卸任执行董事及董事会主席职务 结束32年职业生涯[1][2] - 离职原因为投入更多时间陪伴家人 此前已异地工作近二十年[3] - 职业生涯始于1991年首钢 经历盖洛普、百事可乐后于2001年加入华润啤酒[5][7] 华润啤酒战略转型 - 2006年通过"勇闯天涯"营销策略实现销量全国第一 2008年成为全球销量第一啤酒单品[8] - 2017年启动"3+3+3"战略 首个三年完成组织标准化改革 淘汰10+个大区总经理[12][13] - 2018-2019年形成"四大金刚"高端产品矩阵 同期23.55亿元收购喜力中国业务[14] 啤酒高端化进程 - 2020年承认与百威中国差距: 盈利仅其一半 高端销量为对手1/2[15] - 2023年喜力品牌销量同比增长60% 达成60万千升五年目标[18] - 大高档250万千升销量使其成为高端巨头 1-2年内有望登顶中国高端啤酒市场[18] 白酒业务布局 - 2022年123亿元收购金沙酒业55.19%股权 创白酒行业最大单笔并购纪录[16] - 2023年白酒业务营收20.67亿元 经调整EBITDA为7.97亿元[19] - 2024年白酒营收增长4%至21.49亿元 毛利率提升5.6个百分点至68.5%[21] 渠道与价格策略 - 坚决反对白酒压货行为 建立经销商投诉机制[19] - 2023年治理金沙酒业库存 上半年经销商降库存超10亿元[17] - 明确反对价格战 认为其是"最差、最无效、必然失败"的策略[21]
食品饮料周报:618酒水集体大降价!今世缘押宝苏超火了
证券之星· 2025-06-13 15:26
行业表现 - 2025年6月9日至6月13日,沪深300指数下跌0.25%,申万食品饮料指数下跌4.28%,跌幅显著大于大盘 [1] - 食品饮料板块前五大上涨个股为交大昂立(600530)、*ST春天(600381)、仙乐健康(300791)、西麦食品(002956)、新乳业(002946) [1] 机构观点 国盛证券 - 白酒行业建议关注三条主线:1)优势龙头如贵州茅台、五粮液、山西汾酒、古井贡酒;2)高确定性区域酒如今世缘、迎驾贡酒;3)弹性标的如泸州老窖、水井坊等 [2] - 大众品建议关注两条主线:1)高景气或高成长逻辑如盐津铺子、东鹏饮料、燕京啤酒等;2)政策受益或复苏改善如青岛啤酒、海天味业、伊利股份等 [2] 国海证券 - 维持食品饮料行业"推荐"评级,认为政策密集出台有望促进板块估值和业绩双提升 [3] - 白酒推荐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等;大众品推荐百润股份、盐津铺子、三只松鼠等 [3] 宏观事件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通知打击食品中非法添加比沙可啶及其系列衍生物违法行为,并提供了相关检验方法和认定意见 [4] - 七部门印发《食品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目标到2027年重点食品企业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达80%,规模以上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75% [5] - 5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1%,其中食品价格下降0.4% [6] 行业新闻 - 618大促期间酒水价格大幅下降,飞天茅台电商闪购价仅1900多元,较线下2200-2300元价格显著降低 [7] - 2024年A股20家白酒公司在职员工约16.46万人,同比增长2.06%,其中贵州茅台、洋河股份增员超1000人 [8] - 酱酒行业处于调整期,茅台镇从业者通过酒庄规划、工艺提升等方式寻求转型 [9] - 飞天茅台批发参考价降至1990元/瓶,原箱报价2080元/瓶,分别较前日跌10元、30元 [10] - 今世缘通过赞助"苏超"足球联赛进行营销,国缘V3成为官方战略合作伙伴 [11] - 华润啤酒"啤白双赋能"战略面临质疑,旗下金种子酒长期亏损,金沙酒业业绩"腰斩" [13] 行业数据 - 名酒价格最新值为904.05元/瓶 [20] - 重点公司盈利预测显示贵州茅台2025年预计营收1899.17亿元,归母净利润941.62亿元;伊利股份2025年预计营收1199.96亿元,归母净利润121.50亿元 [21]
减持套现2600万港元背后:侯孝海扎根华润啤酒24载,百亿白酒版图待破局丨十大酒企董事长
搜狐财经· 2025-05-30 11:35
华润啤酒战略转型与白酒业务发展 - 华润啤酒董事会主席侯孝海5月两度减持公司股份,合计套现超2600万港元(均价28.04港元和27.43港元减持63.8万股及30万股),持股比例降至0.01% [4][6] - 公司2017年启动高端化转型"3+3+3"战略,通过关闭低效工厂、与喜力达成战略合作(独家分销权),推动毛利率从33.71%提升至42.36%,营收从286.94亿元增至386.35亿元,归母净利润从6.29亿元增长至47.39亿元(2016-2024年) [7][8] - 啤酒业务计划将喜力销量提升至100万-200万吨,雪花纯生同步扩张,并保持1100万吨经济型啤酒规模以巩固市场领导地位 [16] 白酒业务布局与挑战 - 2020年成立华润酒业子公司,2021-2022年斥资上百亿元收购景芝白酒40%股权、金种子酒业49%股权及金沙窖酒55.19%股权 [10] - 当前白酒业务规模约40多亿元(主要来自金沙酒业),目标营收超100亿元、利润20亿-30亿元,但2024年金沙酒业营收仅21.49亿元(2021年为36.41亿元),EBITDA微增0.37%至8.07亿元 [11][12][17] - 金种子酒2024年营收同比下降37.04%至9.25亿元,亏损扩大至2.58亿元;景芝白酒未披露华润入主后数据(2020年营收11.25亿元) [13] 行业专家观点与建议 - 专家认为白酒行业长周期特性需资本耐心,华润旗下品牌需强化竞品意识、押注线上渠道并借助啤酒渠道势能加速全国化 [19] - 金沙、景芝、金种子历史峰值营收合计近114亿元(金沙67亿元、景芝24亿元、金种子23亿元),具备百亿潜力但需品牌升级与渠道协同 [18][20] - 啤酒团队需适应白酒快消品特性,当前行业集中度提升导致区域酒企承压 [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