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固收类产品
icon
搜索文档
汇丰晋信等公募联手险企 权益类产品代销密集落地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3 21:08
公募基金与保险公司代销合作动态 - 汇丰晋信、融通、诺安基金等公募机构宣布新增阳光人寿、中国人寿为旗下产品代销机构 [1][2] - 保险公司代销基金数量较少,中国人寿代销6250只基金,远低于天天基金的11114只 [2] - 合作产品类型从固收类转向权益类,如汇丰晋信新增3只主动权益产品,融通基金7只合作产品均为权益类 [2] 权益市场吸引力变化 - A股市场热度提升带动基金代销业务增长,权益类产品对资金吸引力增强 [3] - 保险公司传统保守风格与公募基金差异明显,但近期合作显示权益市场吸引力上升 [2][3] 保险公司销售策略调整 - 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调至1.99%-2.0%,分红险保证利率上限降至1.75%,万能险降至1.0% [4] - 保险公司主动调整策略,将基金销售作为"钩子"以反哺保险业务,增强客户黏性 [5][6] - 部分公司动员内勤转外勤并配套激励考核机制,探索多元化销售模式 [5] 行业销售模式转变 - 基金因"短平快"特性更易销售,保险公司将其纳入资产配置选项以应对保险销售困境 [5][6] - 基金销售带动整体增收,但保险产品仍是主营业务和佣金主要来源 [5][6]
券商最新私募资管规模达5.52万亿元 固收类产品占比超八成
证券日报· 2025-07-31 23:53
券商资管业务规模与结构 - 截至6月末券商私募资管产品规模达5.52万亿元 创去年10月以来新高 较去年末增加551.32亿元 [1] - 集合资管计划规模3.09万亿元 占比55.91% 较去年末增长6.61% 单一资管计划规模2.43万亿元 占比下降5.30% [1] - 固收类产品规模4.55万亿元 占比82.50% 较去年末增319.68亿元 混合类/权益类/衍生品类占比分别为10.42%/6.47%/0.61% [2] 产品备案与市场偏好 - 6月新设私募资管产品中固收类占比56.29% 规模308.16亿元 持续占据主导地位 [2] - 低利率环境下固收类产品因稳健性和收益率优势凸显配置价值 预计规模将保持增长 [2] 行业竞争格局与转型方向 - 券商资管规模分化显著 平均管理规模581.14亿元 中位数216.21亿元 7家机构规模超2000亿元 [3] - 头部券商加速布局资管子公司 推进专业化运营 申请公募资格以拓宽业务边界 [3] - 行业聚焦主动管理能力提升 申万宏源推动业务主动化/公募化/权益化 南京证券优化零售转型与产品体系 [3]
上半年理财收益率降至2.12% 单季新增千万投资者
第一财经· 2025-07-30 08:29
理财市场整体规模与投资者情况 - 截至6月末理财市场存续规模达30.67万亿元,较去年末增加7200亿元,增速放缓[1][2] - 理财规模与公募基金差距扩大至3.72万亿元,公募基金规模为34.39万亿元[2] - 持有理财产品投资者数量达1.36亿,较年初增长8.37%,其中个人投资者新增1029万[1][4] - 二季度单季投资者增量接近去年全年增量,显示加速入场趋势[4] 理财产品结构与收益表现 - 上半年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2.12%,较去年同期2.8%下降68BP[1] - 理财产品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3896亿元,同比增长14.18%[4] - 固收类产品占比97.2%,混合类产品占比2.51%,权益类产品仅700亿元[8] - 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缩水近万亿至6.4万亿元,占比降至25.79%[7] 理财公司市场格局 - 理财公司存续规模27.48万亿元,同比增长12.98%,市场份额达89.6%[3] - 194家银行机构和32家理财公司共存续4.18万只产品[2] - 理财公司主导地位持续强化,市场份额较年初提升1.8个百分点[3] 投资者行为与风险偏好 - 风险偏好为二级(稳健型)的投资者占比34%,仍为主流[4] - 保守型和进取型投资者占比分别增加1.03和1.25个百分点[4] - 95.89%理财产品风险等级为二级(中低)及以下[6] 资产配置趋势 - 债券类资产占比55.6%,其中信用债占比38.79%,利率债占比3.01%[10] - 信用债配置规模减少4200亿元至12.79万亿元[11] - 公募基金配置余额1.38万亿元,二季度单季大增4500亿元[11] - 现金及银行存款配置规模8.18万亿元,较年初增加5000亿元[11] 产品期限结构变化 - 1年以上封闭式产品占比72.86%,较年初提升5.71个百分点[9] - 开放式产品占比80.93%,封闭式产品占比19.07%[7]
30.67万亿!银行理财交稳健增长“期中答卷”,固收类产品挑大梁
北京商报· 2025-07-27 21:32
银行业理财市场整体表现 - 截至6月末理财市场存续规模达30.6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38%,同比增长7.53% [1] - 上半年全市场累计新发产品1.63万只,募集资金36.72万亿元,为投资者创造收益3896亿元,同比增长14.18% [1] - 固收类产品占比超过97%,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1] 固收类产品市场结构 - 固定收益类产品存续规模达29.81万亿元,占比97.2%,较年初微降0.13个百分点 [4] - 混合类产品占比2.51%,权益类、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合计占比不足0.3% [4] - 平安理财、浦银理财等6家理财公司存续固收类产品占比均超99% [4] - 恒丰理财固收类产品占比99.93%,混合类仅3只 [5] - 华夏理财固收类占比99.86%,权益类产品规模7.72亿元,占比0.08% [5] - 浦银理财上半年募集资金2.39万亿元几乎全部来自固收类产品 [5] 固收类产品主导原因 - 投资者风险偏好保守,稳健型(二级风险偏好)投资者占比33.56% [6] - 银行理财客群以中低风险偏好为主,银行在中低风险产品方面更具优势 [6] - 全球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增加,固收类产品风险较低且回报稳定 [6] 理财公司与非持牌银行对比 - 32家理财公司管理存续规模27.48万亿元,占全市场89.61%,较年初提升4.44个百分点 [8] - 非持牌中小银行自营理财规模3.19万亿元,同比减少24.04% [8] - 新发理财产品的银行机构数量从2023年228家缩减至2025年上半年132家 [8] 中小银行竞争策略 - 中小银行需寻找差异化路径,如开发本地特色产品或加强与理财公司合作 [8] - 部分中小银行转向代销模式,切入理财代销业务或发力高净值客群服务 [9]
理财市场规模超30万亿元!进取型投资者明显增加
券商中国· 2025-07-26 09:42
理财市场整体规模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理财市场整体存续规模为30.67万亿元较年初增加2.38%同比增加7.53% [1] - 2025年上半年累计新发理财产品1.63万只累计募集资金36.72万亿元 [1] - 全年整体理财规模有望达到33万亿元以上 [2] 产品结构与收益表现 - 固定收益类产品存续规模占比达97.2%较去年同期增加0.32个百分点 [2] - 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为2.12%较去年全年平均收益率2.65%有所收窄 [3] - 上半年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389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4.18%其中银行机构创造收益599亿元理财公司创造收益3297亿元 [4] 投资者结构与偏好 - 截至2025年6月末持有理财产品投资者数量达1.36亿个较年初增长8.37%其中个人投资者新增1029万个机构投资者新增19万个 [5] - 个人投资者中风险偏好为二级稳健型的占比33.56% [6] - 五级进取型个人投资者占比较去年同期增加1.25个百分点一级保守型个人投资者占比增加1.03个百分点 [7] 行业趋势与策略 - 低利率环境下固收类产品长期收益中枢或呈下降趋势"固收+"产品将成为理财规模增长重要发力点全年规模增长有望突破1万亿元 [2] - 银行理财需通过交易策略减少波动如加大短久期资产买入同时将资金委托给公募基金以增厚收益 [4] - 金融机构通过产品风险等级评定销售管理等制度做好顶层设计并运用动态问卷客户行为分析等多维度数据精准刻画客户风险偏好 [8]
发力多元资产配置券商资管转型加速
中国证券报· 2025-07-24 05:00
行业转型压力与机遇 - 券商资管面临债券市场波动加剧和资管新规深入推进的双重压力,需加速转型以减少对固收业务的依赖,提升主动管理能力和差异化竞争力 [1] - 资管新规下固收类产品全面净值化,要求券商资管加强风险控制、流动性管理及投资者沟通,引导长期投资理念 [2] - 券商资管依托证券公司全牌照生态和资本市场深度参与,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3] 市场波动与固收业务挑战 - 债券市场从单边走强转为高波动震荡格局,固收类产品面临收益获取难度增加、净值化管理压力增大、信用风险防控难度提升等问题 [1] - 利率中枢下行至历史低位,信用利差收窄导致新配置债券票息下降,存量高收益资产到期带来"再投资"压力 [1] - 部分机构通过加久期、加杠杆增厚收益,但久期拉长至5年以上产品在利率波动中净值回撤风险陡增 [1] 多元资产配置策略 - 券商资管需布局可转债、ABS、境外债、REITs等非传统固收资产,平衡"风险-收益性价比" [2] - 全天候策略通过投资权益、债券、商品期货、金融期货、可转债、REITs、期权等多资产类别降低单一资产风险和相关性 [2] - ABS基础资产现金流稳健,可分散传统债券风险,信用结构分层设计匹配不同风险偏好 [3] - 优质可转债符合固收产品稳健性要求,正股上涨时可转股获利增强收益弹性 [3] 权益投资与风险管理 - 权益市场环境向好,红利策略长期仍有投资价值,券商资管关注细分赛道以增厚业绩 [3] - 低利率环境下需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动态调整投资组合以降低风险并提高收益稳健性 [3] - 创新产品设计如固收+、混合类、权益类、全天候类等可适应不同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 [3] 增量业务方向 - 通过QDII布局海外高息资产,探索REITs、商品期货等另类资产分散单一市场风险 [4] - 依托投行基因优势发力ABS、基础设施公募REITs等创新工具,重点布局绿色ABS、战略新兴ABS、低空经济ABS等国家战略相关项目 [4] - 丰富固收产品体系,加强"固收+"产品发行力度,如挂钩黄金、衍生品的策略,或设计"FOF+衍生品"、"母基金+子基金"分级模式 [4]
中加基金:夏远洋离任董事长,杨琳接任;旗下半数权益类产品长期跑输业绩基准
搜狐财经· 2025-07-18 11:01
人事变动 - 中加基金原董事长夏远洋因工作安排离任,杨琳接任董事长及法定代表人职务,任命自2025年7月15日起生效 [1] - 杨琳拥有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和西北大学经济学双硕士学位,曾在北京银行体系内担任资产管理部副总、公司银行部副总及品牌管理部总经理等职 [3][6] - 夏远洋任期自2023年3月至2025年7月,期间公司管理规模从1219.20亿元增至1234.41亿元,非货币基金规模从1125.05亿元升至1213.58亿元 [5] 财务表现 - 公司净利润连续两年提升,2024年达2.52亿元,同比增长5.76% [5] - 管理规模排名从第34位滑落至第40位,2025年一季度进一步下滑至第51位 [5] 业务结构 - 固收类产品占比高达97.75%,债券型基金规模达1184.09亿元 [6] - 权益类产品总规模不足15亿元,仅占管理规模的约1.1% [6] - 旗下26只权益产品中,14只近3年跑输业绩基准,7只跑输业绩基准逾10% [7] - 权益类产品中近90%规模不足1亿元,48只规模超2亿元的基金中逾30只机构持有占比超过99% [7] 行业背景 - 2025年公募行业高管变动频繁,截至7月中旬已有超230名高管职位变更,涉及16家基金公司董事长更迭 [7] - 公司近期尝试在指数增强型产品及"固收+"矩阵上寻求突破,但面临权益投研体系重构与迷你基金清退压力 [7]
存款“搬家”趋势再延续,银行理财打出揽客“组合拳”|银行与保险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7-17 17:54
商业银行存款利率下行与理财市场变化 - 2025年上半年商业银行存款利率持续下行,居民储蓄资金加速流向资产管理市场,银行理财成为主要承接阵地之一 [1][2] - 6月末银行理财存续规模达31.3万亿元,同比增长9.7%,恢复至赎回潮前水平 [1][6] - 固收类产品因替代银行存款效应显著,上半年扩容表现突出,而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收缩 [1][9] 银行理财市场格局与机构表现 - 国有及股份行理财子公司合计存续规模24.19万亿元,占市场份额超80%,其中工、农、中、建四大行增速放缓,建信理财收缩7.2% [6] - 中邮理财和交银理财增速较快,分别达16.5%和8.0%,股份行中恒丰理财、渤银理财增速迅猛,分别为29.0%和22.4% [6] - 招银理财规模收缩1%,但仍以2.41万亿元保持市场最大理财子公司地位 [6] 产品结构优化与市场需求 - 固收类产品因收益稳定、风险可控成为存款转移资金的主要选择,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普遍下降 [9] - 新发封闭式产品占比达75.44%,平均业绩基准2.54%,成为吸纳存款转移的主力 [13] - 头部机构重点布局3-12个月中短期限固收类产品,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 [13] 理财子公司战略转型与创新举措 - 优化费率机制:招银理财、光大理财等推出"零费率"策略,通过减免认购费、赎回费提升竞争力 [13] - 产品创新:推出"微含权"结构、阶梯式管理费及"贴息理财"模式,增强吸引力 [14] - 浮动管理费率产品兴起:采用"基础管理费+超额业绩报酬"结构,招银理财相关产品10分钟内售罄,市场反响热烈 [14][15] 行业趋势与竞争格局 - 浮动费率产品推动理财子公司向主动管理转型,促进多元资产配置升级,与公募基金形成差异化竞争 [16] - 低利率环境下,定制化理财需求上升,部分机构通过灵活配置底层资产优化收益表现 [14]
从卖方销售转向买方服务 基金代销探寻转型之路
证券时报· 2025-07-14 01:43
公募基金销售机构转型 行业背景与核心挑战 - 公募基金费率改革进入第三阶段 销售费用下调即将落地 行业从管理费 托管费到销售费用全面降费 [1][3] - 2024年公募基金管理费收入1247 3亿元 同比下降8 1% 客户维护费(尾随佣金)354 84亿元 同比下降8 7% 超40家基金公司客户维护费占比降至20%以下 [2] - 招商银行 同花顺等头部代销机构收入同比下降约20% 中小机构面临更大生存压力 [2] 盈利模式冲击 - 传统依赖尾随佣金 重首发轻持营的模式难以为继 销售机构收入空间持续收窄 [1][2] - 销售费用下调预计2025年落地 将进一步压缩代销收入 倒逼业务结构多元化 [3] 转型方向与案例 产品与服务升级 - 基煜基金调整产品结构 从固收类转向多资产 权益类产品 加大低波含权产品研究 推进交易到配置的转变 2023年加强互认基金推介 [4] - 腾讯理财通建立"全流程顾问式服务" 严格产品准入 创设差异化"店铺" 显著展示最大回撤等风险指标 [8][9] 买方投顾模式探索 - 盈米基金构建五位一体投顾服务体系 盈利客户占比超89% 权益资产占比超60% [5][10] - 中金公司指出转型两大路径 以量补价或转向直接向客户收费的买方服务模式 [5] 考核机制变革 - 监管推动销售机构分类评价 纳入权益类基金保有规模 投资者盈亏 持有期限等指标 [6] - 腾讯理财通将"盈利客户占比"作为核心管理指标 基煜基金侧重机构客户长期稳健性考核 [6][7] 技术赋能与服务创新 - 基煜基金升级"基构云"智能投研平台 集成数据 工具与风险监测 建立专属投后服务团队 [9] - 盈米基金通过数字化打造端到端投顾服务体系 实现"千人千时千面"服务 [10]
银行理财2025年上半年前瞻!14家规模增超5000亿元,现金管理产品大缩水,权益配置有了新途径
券商中国· 2025-07-12 07:16
银行理财规模变化 - 6月银行理财规模环比下降超9000亿元,主要受银行上半年考核和理财回表等因素影响 [1] - 前14家理财公司6月末合计规模22.96万亿元,较5月下降约9500亿元,上半年增量回落至5300亿元 [2] - 全市场理财存量规模6月末降至31万亿元,较上月回落0.3万亿元 [2] 现金类产品表现 - 6月现金类产品规模环比下降超5500亿元,较年初下降约8000亿元 [3] - 现金管理类产品自2023年11月高点8.7万亿元降至6.9万亿元,缩水约1.8万亿元 [8] - 6月现金管理类产品年化收益率仅为1.43%,低于纯债类产品1.18个百分点 [7] 固收类产品表现 - 开放式固收理财6月平均兑付收益率2.73%,环比上涨7BP,超出基准4BP [10] - 封闭式固收类产品平均兑付收益率2.78%,环比下跌3BP,落后基准16BP [10] - 开放式产品通过灵活配置中短端利率债及信用债实现收益,封闭式产品受持有到期策略限制 [10] 权益类资产配置 - 理财公司明显加大对权益类资产的配置,布局被动指数ETF资产 [4] - 上半年24家理财公司调研A股上市公司1473次,涉及1249只个股 [13] - 被调研个股中科创板、创业板和北交所占比达51%,重点关注科技、医药生物和国防军工等领域 [13] 理财公司参与IPO投资 - 光大理财6月参与A股IPO网下打新并成功入围有效报价 [4] - 中邮理财参与宁德时代港股IPO基石投资5000万美元,三花智控2000万美元 [14] - 工银理财参与三花智控港股IPO基石投资2000万美元,并参与新消费领域IFBH的IPO [14][15] 理财公司规模变化 - 6月农银理财、工银理财、中银理财单月降幅均超千亿元,建信理财接近千亿元 [5] - 上半年光大理财规模增幅超2000亿元,中邮理财、信银理财和华夏理财增幅均超1500亿元 [5] - 华夏理财6月突破1万亿元关口,万亿级理财公司增至14家 [6] 后市展望 - 7月理财市场规模或将迎来快速回流,预计回升幅度维持在1万亿元以上 [6] - 7月理财规模季节性扩张特征明显,历史增幅普遍在1.4万亿至2.2万亿元之间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