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场景拓展
icon
搜索文档
国泰海通|非银:稳定币,看好场景拓展规模扩张——稳定币专题研究之二
报告导读: 稳定币应用场景持续拓展,未来规模有望达到 3.5 万亿美元。 稳定币应用场景持续拓展。 从 2014 年第一个稳定币 USDT 诞生、聚焦加密货币交易起步, 2019 年摩 根大通 JPM Coin 入局,推动机构跨境贸易结算; 2020 年 DeFi 爆发叠加 PayPal USD 上线,让稳定 币渗透消费支付与去中心化金融。当前,四类场景逐步落地: 1) 加密资产交易中,支持 BTC 、 ETH 等 加密货币买卖, RWA 资产交易、 NFTs 定价结算, DeFi 协议抵押品等。 2 )跨境支付场景下,区块链 稳定币可点对点即时传输,无中介、结算周期短。 3) 消费支付中,稳定币融入互联网金融体系,以更低 成本、更快速度转账。 4 )传统资本市场里,可将外汇、证券等资产代币化,借稳定币计价结算,革新资 本市场交易,提升资产可用性与可转让性。 稳定币未来规模有望达到 3.5 万亿美元。 通过加密资产、跨境支付、日常消费支付、传统资本市场四大 场景测算:加密资产领域,随加密货币市场中性 10% 增速扩容,稳定币按 8.22% 占比, 2030 年达 3633 亿美元;跨境支付依托区块链优势,假设 ...
西安拓展新能源汽车应用场景 推动汽车产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6-05 21:24
工业经济表现 - 2024年全区332家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突破2460亿元,同比增长12.9% [1] - 汽车产业产值过千亿,同比增长12.7%,吉利汽车产量突破30万辆 [1] - 新能源产业产值265亿元,同比增长75.3% [1] 汽车产业布局 - 形成以陕汽集团、吉利汽车为龙头的"商用车+乘用车"制造基地 [1] - 聚集30余家核心零部件企业及上百家配套企业,具备60万辆整车产能 [1] - 2023年汽车产业整体规模突破千亿,2025年一季度产值增长超20% [1] 产业发展策略 - 通过政策扶持、创新服务和精准招商推动产业集聚 [2] - 开展"百人助千企"活动,设立交管服务站提升物流效率 [2] - 实施"以商招商"策略,吸引十余个扩能项目落地 [2] 未来规划方向 - 聚焦汽车产业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2] - 强化整车制造牵引,深化供应链协同,搭建对接平台 [2] - 重点引进培育关键环节头部或"专精特新"企业 [2] 技术创新与应用 - 联合高校及科研院所共建创新平台,突破前沿技术 [2][3] - 推动重大技术成果产业化,拓展新能源汽车应用场景 [3] - 支持共享出行、换电模式、电池梯次利用等模式创新 [3] 要素保障措施 - 精准供给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3] - 增强产业链抗风险能力,提升零部件配套水平 [2][3]
浙江遂昌长粽何以“出圈”?“七十二变”中探新路
中国新闻网· 2025-06-02 10:27
行业趋势 - 粽子凭借文化底蕴和传统消费习惯在消费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 [1] - 消费升级和年轻群体创新需求推动粽子向多元化、内涵化、场景化方向发展 [1] - 行业尝试突破节令限制,将粽子从单一节日食品拓展为四季皆宜的美味佳肴 [2] 产品创新 - 遂昌食品公司研发"茶香豆沙粽",通过茶粉配比实现清香与甜味的和谐搭配 [1] - 有公司打造汤显祖文化粽子产品,包装设计成"可触摸的历史",如"青春版牡丹亭"分6段落包装 [2] - 通过"可分享"特点开发"喜粽"、"团圆粽"等产品,赋予婚礼、庆典等场景寓意 [2] - 未来计划推出"状元粽"、"情侣粽"等创意产品 [2] 市场表现 - 遂昌长粽销量以40%左右增速连年递增 [1] - 2024年5月单日最高销售达5万根遂昌长粽 [1] - 遂昌电商蓬勃发展助力公司业务向全国铺开 [1] 经营理念 - 食品行业核心是质量和口味,用硬实力打动消费者 [1] - 将长粽与汤显祖文化结合,打造"食品中的艺术品" [2] - 针对客群差异和购买偏好开发不同场景产品 [2]
【倒计时3天】探索“氢能+”,打开氢能应用新思路
势银能链· 2025-05-18 15:03
氢能行业背景 - 全球能源需求快速增长与化石燃料紧缺矛盾凸显,环保理念兴起推动清洁能源替代需求 [2] - 氢能因清洁、灵活高效、应用场景丰富等优势成为焦点,被中国《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定义为未来国家能源体系重要组成部分 [2] - 氢能并非新事物,16世纪被发现后长期应用于化工、医学等领域,当前被赋予能源新身份 [2] 行业发展现状与挑战 - 中国氢能发展初期效仿日本路径,过度聚焦氢燃料电池车,导致产业链发展不均衡、终端消纳场景单一 [3] - 氢能技术已实现重大突破,但消纳端配套不足导致项目推迟或关停,赛道拥挤亟需拓展新应用场景 [3] 研讨会核心议题 - 主题为探索"氢能+"应用新思路,聚焦技术-成本-标准三角博弈、生态协同破圈法则、全球化供应链重构等议题 [4][5] - 圆桌论坛讨论资本视角下的氢能新场景投资逻辑,从硬技术到软生态的转型需求 [5] 会议信息 - 主办方为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与势银(TrendBank),规模60-80人,形式包括主旨报告、供需联动及圆桌论坛 [4][5] - 议程涵盖氢能新场景开发、生态协同、底层创新等方向,完整议程需扫码获取 [5][6] 参会配套信息 - 活动地点为北京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A区1号楼,提供出租车、公交(地铁大兴线+接驳公交)、自驾(需办理进京证)三种出行方案 [7][10][11][13] - 推荐入住示范区内蒲绒酒店,定位健康智能商务,提供精细化服务 [16][18] 赞助与合作方 - 视频版合作企业包括鲲华科技、中鼎恒盛,图文版涉及枡水科技、中汽创智等氢能产业链公司 [19]
一季度净利同比翻倍!“奶酪第一股”的“克难妙手”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4 18:36
业绩表现 - 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增速达115%,创近3年新高 [1][4] - 一季度营收12.33亿元,同比增长超6%,奶酪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17% [4] - 净利润增速远超营收增幅,呈现内涵式增长态势 [4] 行业挑战 - 液态奶全渠道销售额同比下滑3.7%,伊利、蒙牛、光明液态奶业务营收分别下滑12%、11%、9% [5] - 生鲜乳收购价同比下跌13.1%,奶业主产省份价格跌至每公斤3.08元 [5] - 儿童奶酪棒市场竞争加剧,价格战导致利润率持续走低 [5] 增长策略 - 产品创新:加速推出奶酪条、慕斯奶酪杯等多样化新品,巩固儿童市场同时拓展成人零食及家庭餐桌系列 [8][9] - 场景拓展:覆盖早餐、咖啡、烹饪等全天场景,并加强B端合作(如奶茶品牌厚乳芝士供应),渗透餐饮渠道 [9] - 成本控制:通过国产奶源替代降低5%成本,优化供应链协同,聚焦超级大单品(如奶酪小丸子)提升规模效应 [10][11] 产业链布局 - 开发乳清蛋白等高附加值副产品,切入运动营养市场,重构乳业价值链 [11] - 建立自主可控的奶源供应链,提升奶酪深加工转化率,释放百亿级产业红利 [11]
从应用侧看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变化
2025-05-06 10:27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人形机器人、煤矿、深海科技 - **公司**:特斯拉、小鹏、比亚迪、小米、乐聚、志源、优必选、北京国创中心、上海国地中心、宇树、智元、足迹、北京国尚中心、易佳和、极氪、东风柳汽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国内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 - 国内人形机器人本体厂商超 80 种 2025 年产销目标上万台以上 但批量化终端市场应用订单较少 主要用于自研自产、数据采集、科研及商业展示[1][7] 国产供应链作用 - 国产供应链优于特斯拉供应链 2025 年政策催化下国内人形机器人本体厂商产销目标上升 参照其他行业发展趋势 政府投资和引导推动行业发展 场景落地增加数据采集量 加速模型迭代和终端应用能力成熟度提升 国产配套链未来弹性和超预期程度可能更好[2] 未来行业领军者 - 车企潜力大 有坚实供应链且可迁移智能驾驶技术 如小米已开始探索 虽未大规模制造应用但后劲足 本体厂商如乐聚、志源、优必选等也可能成龙头 有明确产品且专注特定场景应用 方法论正确有望形成竞争优势[4] 核心部件与功能切换 - 2022 - 2023 年关注核心部件 因应用场景少且量不大 特斯拉预期量产超百万台后考虑零部件需求弹性 但目前本体和零部件厂商扩容 造好机器人需求迫切度降低 部分零部件批量化后价格或下滑 需从核心部件视角向功能角度转变以实现放量[5][6] 发展瓶颈 - 灵巧手与柔性连接问题 3C 行业线缆连接和零部件组装需人工操作 需解决柔性连接实现产业化[8] - 动作流训练与泛化能力不足 单个动作训练通过率高 连续动作有障碍 特定物品抓取策略无法泛化[10] - 模型迭代与数据缺乏 模型迭代不完善 训练数据缺乏 无法稳定支持新动作流[10] 政策扶持影响 - 政策扶持力度增强 中央发布指导意见 地方出台政策 成立多个人形机器人基金 如广东、合肥、北京各 100 亿 资金用于核心零部件产业链及下游应用投资 各地落地至少 9 家创新中心 推动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1][9] 未来应用场景 - 工厂辅助生产环节 如短程搬运和柔性连接任务 提高效率、优化成本[1][11] - 标准化场景拓展 不限于双足人形机器人 扩展到轮子式或特种机器人 满足多样化需求 政策支持下有望规模化应用[12] - 电力巡检领域 人形机器人灵巧手和手眼协同能力可完成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修复 2025 年可能形成示范化项目[1][13] 煤矿智能化需求 - 煤矿智能化对无人化巡检机器人需求大 全国井工矿井巡检机器人需求量近 40 万台 市场规模达千亿级 国家鼓励智能装备替代 目标 2026 年煤矿智能化产能占比不低于 60% 危险繁重岗位作业智能装备替代率不低于 30% - 20% 实现矿山井下人员减少 10%以上[3][15] 特种机器人应用前景 - 矿山和工厂搬运领域 可替代人工完成繁重工作 提高效率、减少成本 人形机器人泛化能力强 能进行多样化任务 短程搬运可提高综合人效 优必选已落地多个工厂场景[3][16][17] 深海科技应用 - 深海科技中的特种机器人用于水下自由运行、施工、海洋探查等任务 需具备防水、抗腐蚀能力 多模态产品可完成各种水下任务 推动深海装备发展[18]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轮式或挂壁式机器人在电力巡检标准场景中应用 但非标准化场景通过率低 无法执行复杂操作[13] - 传统人工搬运面临高风险、低效率、高成本问题 AGV 柔性程度较低 人形机器人动态路径规划和操作能力强[16] - 批量化、密集化生产需机器人协同工作 实现群脑智能跨越 针对不同物体特征实时规划新路径[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