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欧数字经济A
icon
搜索文档
34只“翻倍基”,最牛大赚超200%
中国基金报· 2025-11-02 07:07
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前10月A股市场显著回暖,沪指在10月底触及10年新高4025.70点 [1] - 主流指数普遍上涨,科创创业50指数和北证50指数表现最为突出,年内涨幅分别达到59.93%和52.51% [1] - 创业板指、科创50、中证2000等指数涨幅均超过30%,仅红利指数出现小幅下跌 [1] 权益类基金业绩 - 前10月权益类基金整体表现强劲,单位净值增长率达到28.00%,超越上证指数等主流指数 [5] - 主动权益类基金前10月平均净值增长率为27.48% [3][4] - 普通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业绩更优,平均单位净值增长率分别为32.93%和32.33% [6] - 超过98%的主动权益类基金实现正收益,大量基金净值创出新高 [6] 领先基金与主题 - 表现最佳的主动权益基金业绩超过200%,共有705只基金涨幅超50%,34只基金涨幅超100% [7][8] - 永赢科技智选A以200.63%的净值增长率领跑,主要投资于全球云计算产业链 [9][10] - 中欧数字经济A、恒越优势精选等基金涨幅超过130%,成功把握AI、北交所等领域的行情 [9][10] - 指数型基金中,通信设备主题表现最佳,国泰中证全指通信设备ETF净值增长98.87% [12][13] - 创新药、有色金属、人工智能等相关ETF产品前10月单位净值涨幅也多在80%以上 [12][13] 基金经理观点与看好方向 - 基金经理关注全球云计算产业,认为AI算力投资将持续增长,光通信和PCB等技术在2027年有望迎来落地期 [14] - 提示AI板块估值已不处于低位,投资机遇与风险并存,建议投资者进行分散配置 [14] - 看好国产半导体设备、储能、AI端侧等板块,认为国产存储芯片生产能力和储能景气度将持续提升 [15]
最牛,大赚超200%!
中国基金报· 2025-11-01 23:38
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前10月A股市场显著回暖,沪指在10月底一度触及4025.70点的10年新高 [1] - 主流指数普遍上涨,科创创业50指数和北证50指数表现尤为突出,年内涨幅分别达到59.93%和52.51% [1] - 创业板指、科创50、中证2000等指数涨幅均超过30%,仅红利指数出现小幅下跌 [1] 主动权益基金业绩 - 前10月主动权益基金平均净值增长率达到27.48% [3] - 普通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表现更优,平均单位净值增长率分别为32.93%和32.33% [5] - 超过98%的主动权益基金实现正收益,34只基金成为“翻倍基”,收益率超过100% [5][7] - 表现最佳的永赢科技智选A基金净值增长率高达200.63% [7][9] 指数型基金业绩 - 指数型基金前10月平均单位净值增长率为29.29% [4] - 通信设备主题指数基金表现最佳,国泰中证全指通信设备ETF以98.87%的涨幅领先 [12] - 创新药、有色金属、人工智能等相关ETF产品也表现强劲,多只基金涨幅超过80% [12] 领先基金及投资方向 - 业绩领先的主动权益基金多聚焦于AI、云计算、数字经济、北交所等方向 [9] - 永赢科技智选A主要投资全球云计算产业链 [9] - 中欧数字经济A聚焦AI基础设施、智能机器人、智能驾驶等五大核心方向 [9] 基金经理市场观点 - 有基金经理认为全球云计算产业和AI算力投资仍具潜力,光通信、PCB等行业新技术有望在2027年进入落地期 [14] - 有观点指出AI板块估值已不低,投资需关注业绩兑现风险,建议通过分散配置平滑波动 [14] - 国产半导体设备、储能、AI端侧等板块被看好,认为其景气度可持续 [15]
“翻倍基”基金经理集体看好科技成长主线
证券日报· 2025-10-29 01:17
本报记者 昌校宇 随着公募基金三季报陆续披露,一批业绩表现亮眼的"翻倍基"最新持仓和投资策略开始浮出水面。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 至10月28日,全市场今年以来净值增长率超过100%的基金产品已达60只,其中永赢科技智选A以223.81%的净值增长率暂居榜 首,中欧数字经济A、红土创新新兴产业等产品净值增长率也超过140%。 从已披露的三季报来看,这些绩优基金多聚焦于科技创新领域,并在人工智能、半导体、云计算等细分方向上保持了较高 的配置集中度。多位基金经理在三季报中表示,全球人工智能产业正进入商业化加速阶段,他们持续看好科技成长板块的中长 期投资机会。 作为今年以来表现最为突出的产品,永赢科技智选基金在第三季度继续保持对光通信(CPO)、印刷电路板(PCB)等云 计算产业链的高仓位布局。该产品基金经理任桀分析称:"最近几个月,AI(人工智能)模型的价值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全球 旗舰模型正在通过不降价、限流、降规等方式进行实质性'提价',甚至可能调整商业模式,而Token(令牌)数量保持100%的 季度环比增长,算力投入保持10%—20%的季度环比增长,这意味着AI模型的价值模型明显优化。" 具体来看,永赢科 ...
34只权益基金年内业绩翻倍 基金经理三季报已提示“AI太贵”
新京报· 2025-10-28 14:10
相应地,今年市场上也出现了不少"翻倍"的权益类基金。截至10月24日收盘,永赢科技智选A、易方达 战略新兴产业A、红土创新新兴产业等多只基金今年以来回报均超100%。 有基金经理提示: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经过前期较大幅度的上涨,AI板块整体估值已不再处于低位区 间,部分热门概念股的估值甚至包含了对未来多年高速成长的乐观预期。 近期,上证指数持续冲高。10月27日,上证指数盘中一度冲至3999.07点,续创十年新高,距4000点大 关仅一步之遥。 截至10月27日收盘,今年以来A股三大指数齐涨,其中,上证指数涨19.25%,深证成指涨29.52%,创业 板指涨51.03%。港股方面,恒生指数涨31.77%,恒生科技指数涨38.11%。 从绩优基金(仅看A份额)来看,永赢科技智选A表现不错,截至10月24日收盘,年内回报达 206.10%。此外,还有中欧数字经济A、中航机遇领航A等总计34只基金年内回报超100%,实现了不足 一年业绩"翻倍"。 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押注高技术企业、信息技术等赛道成为了基金业绩表现较好的原因。 以永赢科技智选A为例,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其前十大重仓股包括新易盛、中际旭创、天孚通信、深南 ...
绩优基金演绎“赚钱带火规模”,科技医药调仓有何新信号?
第一财经· 2025-10-26 19:49
Wind数据显示,在已经披露季报的457只主动权益基金中,三分之二的产品在三季度提升了股票仓位。 同时,多只科技、医药赛道的绩优基金在三季度规模实现数倍的大涨,甚至有产品短短一季度吸金百 亿,部分迷你基规模实现"十倍逆袭"。 市场走牛背后,基金经理调仓轨迹清晰可见。科技赛道上,永赢科技智选A聚焦全球云计算,前三大重 仓股增仓超2倍;中欧数字经济A则大幅切换持仓,从B端应用转向C端平台。医药板块中,创新药主线 虽受震荡回调,但基金经理分歧中显共识。 值得注意的是,经历大幅上涨后,基金经理们对估值风险保持警惕。科技板块中,基金经理冯炉丹直言 AI板块"整体估值已不再处于低位区间";医药赛道上,知名基金经理万民远同样强调要寻找"估值性价 比和确定性"。 业绩与规模双升 据第一财经初步统计,截至10月26日,有1062只基金产品(仅列举初始基金,下同)已经披露了最新三 季报的情况。其中,包括股票型和混合型的权益基金数量占比近六成。整体来看,权益类基金维持较高 仓位水平。 从主动权益类基金的操作动向看,权益配置呈现明显进攻态势。Wind数据显示,在457只产品中,超过 六成产品的股票仓位(即股票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保 ...
三季报“冠军基”规模暴增888%,AI算力产业链贡献超额收益
华夏时报· 2025-10-24 21:36
前三季度收益靠前的基金。数据来自Wind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栗鹏菲 叶青 北京报道 随着2025年基金三季报的全面披露,前三季度主动权益基金的业绩表现正式揭晓。今年的资本市场,以 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板块表现抢眼,带动相关主题基金净值大幅攀升。其中,任桀管理的永赢科技智 选A以194.49%的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荣登业绩榜首,成为前三季度主动权益基金的业绩冠军。 除永赢科技智选A外,多只聚焦科技和新兴产业的基金同样表现优异。中欧数字经济A以140.86%的增 长率位居第二,恒越优势精选和中航机遇领航A分别以128.21%和127.17%的增长率紧随其后,共同勾勒 出今年前三季度科技投资的主线行情。 科技基金业绩与规模双丰收 永赢科技智选A的卓越表现不仅体现在净值增长上,更直接带来了基金规模的爆发式增长。根据Wind数 据统计,截至三季度末,该基金资产净值已飙升至115.21亿元,较二季度末的11.66亿元增长888.08%, 与一季度末的2.52亿元相比,更是激增近45倍。这一规模变化充分体现了投资者对绩优基金的热烈追 捧。 从持仓结构来看,永赢科技智选A的前十大重仓股中,年内表现亮 ...
三个月内规模破百亿,发起式基金“逆袭”靠它!
国际金融报· 2025-10-24 15:25
发起式基金规模变动 - 多只发起式基金在三季度末规模大幅增长并摆脱“迷你基”(规模低于5000万元清盘线)标签 [2] - 上银数字经济C三季度末规模为2.39亿元,较二季度末的0.01亿元增长20751.47% [2] - 永赢科技智选A三季度末规模从二季度末的1.31亿元暴增至22.78亿元,增幅达1639.2% [2] - 永赢科技智选整体规模从11.66亿元暴增至115.21亿元,中欧数字经济规模从15.27亿元暴增至130.21亿元,中欧盈选稳健6个月持有规模从62.89亿元暴增至108.15亿元 [3] - 部分发起式基金规模增长停滞或下降,如金信智能中国2025规模从前一季度末的7.58亿元降至5.64亿元 [3] 基金业绩表现 - 基金规模增长得益于三季度出色的业绩表现和基金份额正增长 [4] - 永赢科技智选三季度净值涨幅接近100%,中欧信息科技三季度净值涨超80%,中欧数字经济、安信创新先锋三季度净值涨幅均超70% [4] - 基金重仓的半导体、光模块等科技板块表现强劲,推动基金净值大幅上扬 [4] 发起式基金特点与现状 - 发起式基金成立门槛较低,需募集规模不低于5000万元,发起人认购不少于1000万元且持有不少于三年 [5] - 发起式基金成立三年后规模需达到2亿元才能避免清盘,部分基金面临规模不足困境 [5] - 三季度强劲行情为发起式基金摆脱规模困境提供了契机 [5] 基金公司应对规模激增的措施 - 基金规模短期过快增长会增加投资难度,可能需调整投资策略 [1] - 多家基金公司采取限购措施控制规模过快增长,例如永赢科技智选在近三个月内三次调整个人投资者申购上限 [6] - 中欧数字经济也在三季度多次发布暂停大额申购公告,目前单日单个账户累计申购不超过5万元 [7] - 采取限购措施的目的是保证基金稳定运作,保护持有人利益,并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 [6][7] 规模激增对投资策略的影响 - 基金规模短期内急剧扩张会显著增加基金经理的管理压力与操作难度 [9] - 大规模资金会制约投资操作灵活性,大额买卖易推高交易成本 [9] - 规模超出策略合理容量可能稀释原有超额收益,影响长期业绩稳定性 [9] - 为应对规模扩张,投资策略可能调整,如重心转向大盘蓝筹股、增加标的数量以分散风险、投资风格转向更稳健 [9] 对科技板块的后市展望 - 部分基金公司对科技股持乐观态度,认为当前A股热门科技赛道调整幅度已接近历次调整均值 [10] - 建议保持对AI、有色、港股互联网、新能源等板块的关注,市场波动可能是布局良机 [10] - 市场主线清晰,主要集中在高景气的AI领域,部分公司盈利预期上修,资源品、创新药、高端制造等领域机会不断 [11]
单季最高99.7%回报,AI主题基金三季度强势领跑!绩优基金经理任桀、冯炉丹齐发风险警示
新浪基金· 2025-10-23 15:28
基金三季报整体表现 - 公募基金三季报进入密集披露期,主动权益类基金表现突出,呈现AI主题基金强势领跑的市场格局 [1] - 永赢科技智选A、中欧信息科技A、中欧数字经济A以单季度99.74%、83.72%、79.11%的回报率暂列前三 [1] - 永赢科技智选A以近乎翻倍的单季度回报成为最耀眼产品,截至9月30日基金规模达115.21亿元 [2] 永赢科技智选A分析 - 基金经理任桀的核心逻辑是基于全球模型/应用-算力投入闭环形成,中国光通信、PCB厂商分享全球AI发展红利的判断,基金在三季度基本维持高仓位运作,继续聚焦全球云计算产业链 [3] - 基金前三大重仓股为新易盛(持仓市值11.25亿元)、中际旭创(持仓市值10.92亿元)、天孚通信(持仓市值10.34亿元) [4] - 对算力基础设施个股大幅加仓,深南电路、太辰光、沪电股份加仓幅度均超过500%,显示出对板块的坚定信心 [4][5] 中欧信息科技A分析 - 该基金自2025年2月26日成立以来累计回报达93.19%,三季度回报83.72% [2][7] - 基金经理杜厚良认为三季度高回报并非常态,归因于处于合适的AI产业和市场环境 [7] - 前三大重仓股为新易盛(持仓市值6.25亿元)、阿里巴巴-W(持仓市值6.05亿元)、工业富联(持仓市值5.65亿元) [8] - 对腾讯控股、东山精密、中芯国际等个股加仓幅度均超过170%,显示出在AI算力领域的深入布局 [8][9] 中欧数字经济A分析 - 基金规模达130.21亿元,采取均衡配置思路,覆盖AI基础设施、互联网平台、半导体等多个数字经济细分领域 [2][9] - 基金经理冯炉丹对AI基础设施个股进行显著调仓,新易盛持仓增加177.09%,中际旭创增加161.39%,天孚通信大幅增加275.26%,沪电股份增加203.31% [9] - 基金经理表示小幅减仓AI基础设施,可能在个股选择上更加精益求精 [9] 非科技主题基金表现 -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A作为非科技主题基金,在三季度取得15.32%的回报,今年以来累计回报突破102% [11] - 基金经理梁福睿认为创新药板块已进入个股阿尔法时段,并在三季度逆势加仓益方生物-U、康弘药业等个股,加仓幅度分别达到63.56%和55.65% [13] 市场信号与投资主线 - AI与数字经济仍然是当前市场最具活力的方向,从算力基础设施到终端应用的整个产业链都在经历深刻变革 [13] - 经过前期调整,创新药等成长板块也开始显现配置价值 [13] - 随着更多基金三季报的披露,市场的投资主线将更加清晰 [14]
十月震荡“洗”掉半数翻倍基金,调整是虚惊还是见顶?
第一财经· 2025-10-22 22:01
市场表现与数据 - 截至10月21日,年内累计涨幅超100%的基金数量仅剩25只,较9月底的53只减少逾五成以上,出现“腰斩”[1][2] - 万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在10月内下跌3.25%,同期上证指数月内累计涨幅仅0.8%[2] - 创新药指数(980086)和港股通创新药指数(931250)10月以来分别下跌9.17%和11.59%,较年内高点回撤幅度均超13%[2] - 10月21日科技板块回暖,人工智能指数和信息技术指数单日分别上涨4.38%和3.18,推动“翻倍基”数量一天新增14只[3][4] 行业与板块动态 - 本轮调整的“主阵地”是年内表现亮眼的创新药与科技板块,前期累积较大涨幅的科技股率先回调[1] - 从消失的“翻倍基”名单看,医药主题或重仓医药赛道的产品数量在一半以上,如永赢医药创新智选A等17只产品年内涨幅多数回落至80%至97%的区间[3] - 尽管板块回调,市场资金对医药等核心赛道的配置热情并未消退,华宝中证医疗ETF和广发中证创新药产业ETF自月初以来分别净流入8.46亿元和6.05亿元[3] - 大科技板块的成交金额占全部A股的比例在上周下降至32%,低于9月底的38%,处于过去两年均值[7] 领先基金与产品 - 永赢科技智选A以194.96%的年内收益率稳居首位,重仓医药板块的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以138.56%紧随其后[3] - 中欧数字经济A、红土创新新兴产业等科技方向的产品同期收益率亦突破120%[3] 市场观点与驱动因素 - 短期市场调整主要与行业景气阶段性修正、季报窗口期市场情绪回落、以及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等因素有关[5][6] - 有观点认为短期调整带来风险释放,为后续布局创造更好机会,A股中期震荡上行趋势有望延续[1][5] - 科技板块表现强势除了产业趋势影响,本身盈利周期的回升也是主要因素之一,从当前三季报预告看,科技主线业绩仍有支撑[8] - 创新药被视为中长期产业趋势,对外出海与国内收入放量双重周期交织,长期向上趋势势不可挡[6][7] 未来展望与投资主线 - 行情的核心特征有望从情绪驱动的修复向基本面驱动的增长转变,市场将更严苛地审视公司的临床数据、销售财报和BD交易质量[7] - 科技成长板块的核心地位稳固,或是进攻性配置的重点,A股处于政策红利、产业升级与全球流动性宽松的“三重驱动期”[8] - 产品已经成药、有业绩,或临床阶段靠后BD确定性强的中大型市值创新药企业可能重新获得市场关注[6]
53只翻倍基扎堆科技医药,关税再扰动市场怎么走?
第一财经· 2025-10-13 19:13
市场整体表现与分化 - 截至10月10日,万得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数和万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年内均上涨超过33%,表现超过万得股票指数型基金指数28.64%的涨幅 [1] - 市场呈现显著分化,有53只基金年内业绩翻倍,但仍有超过20只基金跌幅超过10%,重仓消费、银行、公共事业等板块的基金表现不佳 [1][3] - 以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为例,截至10月13日,有色金属、通信等行业年内涨幅超过50%,而煤炭、食品饮料等板块跌幅超3% [3] 领先基金业绩与行业分布 - 主动权益产品在结构性行情中优势凸显,43只翻倍基金占总数(53只)的八成以上 [2] - 科技类和医药主题基金表现强势,永赢科技智选A年内业绩达187.86%,中欧数字经济A、恒越优势精选等产品收益率超过120% [2] - QDII混合型基金成为亮点,8只翻倍基大多聚焦医药风口,如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C今年以来回报超过152.9% [2] 外部冲击(关税冲突)的市场影响 - 10月13日中美关税冲突升级,A股三大指数下跌,但跌幅远小于4月冲击,上证指数此次仅微跌0.19%,而4月7日曾单日暴跌7% [1][5] - 分析认为当前市场对关税威胁已有所免疫,且此次加征100%关税实际落地可能性很小,因双方已进行多轮会谈并形成部分共识 [5] - 预计本轮事件对A股的冲击将弱于4月初,因市场预期已不同且监管层及时约谈机构以对冲避险情绪 [6] 市场风格与未来展望 - 当前市场被描述为“赛道市”而非“普涨市”,主动权益基金凭借深度研究和灵活调仓能力在震荡分化市场中表现突出 [3] - 科技仍是中长期值得关注的主线,但短期需聚焦有业绩的品种;短期策略建议关注红利、消费板块,中长期则科技、成长板块仍占优 [7] - 中期来看,在经济基本面平稳及美联储降息周期背景下,权益市场的增量资金仍可有积极预期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