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风险等级调整
搜索文档
长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关于旗下部分公募基金产品风险等级变动的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10-27 02:30
核心事件 - 长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决定自2025年10月31日起调高旗下部分公募基金的风险等级 [1] - 风险等级评价由独立第三方评级机构中国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进行 [1] 调整细节与投资者指引 - 投资者可通过公司官网或客服热线查询具体基金的风险评级 [1] - 不同销售机构采用的评价方法不同 可能导致风险等级评价结果存在差异 [1] - 基金产品风险等级可能因市场或运作情况而发生调整 投资者需及时关注相关通知 [2]
【财富周刊】多家银行上调积存金门槛,9月以来数百只公募基金调整风险等级
搜狐财经· 2025-10-26 19:53
多家银行上调积存金门槛 近期,随着黄金价格持续走高,国内多家银行相继上调了黄金积存金业务的起购门槛。包括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平安 银行和兴业银行在内的多家银行,已将积存金业务的最低投资金额提高至950元至1200元不等,较年初普遍上涨了300元 至550元。 银行密集下调存款利率 近期,多家中小银行下调存款利率。随着各期限存款利率的差异化下调,大中小各类银行均存在存款利率长短期"倒 挂"现象,部分银行甚至出现"存三年不如存一年"的情况。 10月20日,平阳浦发村镇银行发布公告称,经研究决定,该行对各类存款利率进行调整。新利率将于10月21日正式生 效。 10月16日,福建华通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将于2025年10月17日0:00起,调整人民币部分期限存款挂牌利率。10月13 日,上海华瑞银行发布《关于调整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的公告》,将3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利率从2.3%调降至 2.15%。 寒武纪定增完成,广发基金获配12亿元 公告显示,寒武纪本次发行对象最终确定为13家,其中广发基金获配股数最多,达到101.09万股,获配金额为12.08亿 元。此外,汇添富基金、诺德基金、博时基金、国投瑞银基金、嘉实基金、 ...
基金风险等级大量上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2 09:23
行业动态概述 - 近期公募基金行业出现风险等级重估潮,调整方向以上调为主,旨在让风险标识更真实[1] - 调整由监管规则与市场变化共同驱动,覆盖基金公司及银行、券商、第三方等销售渠道[1] 基金公司调整案例 - 华安基金自10月24日起上调17只基金产品风险等级,债券基金由R2升至R3,指数增强及主动权益基金由R3升至R4[2] - 富国基金自10月10日起调整31只产品,28只上调(20只R2升至R3,8只R3升至R4),3只黄金产品由R4下调至R3[2] - 招商基金自10月1日起调整16只产品,多只债券基金从R2上调至R3,指数增强及主动权益基金从R3上调至R4[2] - 9月以来近20家基金公司发布22条相关公告,远超此前月均个位数水平[3][4] 销售渠道调整联动 - 中信银行10月15日起调整17只代销产品风险评级,15只上调,2只下调,2025年已进行四次调整,此前三次累计调整163只产品[6] - 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宁波银行等多家银行2025年亦调整代销公募基金风险评级[6] - 券商和第三方销售平台如蚂蚁基金、天天基金同样参与本轮风险等级评定和调整,操作逻辑与银行一致[6][7] 调整驱动因素 - 核心驱动为监管要求与市场变化,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商业银行代理销售业务管理办法》于10月1日施行,要求代销机构独立审慎评级并遵循孰高原则[8] - 市场波动加大导致部分主题基金净值波动性显著上升,基金管理人有义务定期对产品进行风险重新评估[8] - 代销机构操作遵循独立评估、孰高原则、动态跟踪三大核心机制,动态评估机制结合市场情况和产品特性[9][10] 对投资者的影响 - 风险等级调整反映基金净值波动加大、最大回撤放大或资产配置结构变化[12] - 投资者将接收到风险提醒,需重新评估基金风险与自身承受能力是否匹配,新申购及定投若风险等级不匹配将导致交易失败[13] - 风险评级动态化已成为明确趋势,投资者需密切关注风险等级变化并动态调整投资组合[13]
基金风险等级大量上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2 09:19
风险等级调整概况 - 2025年9月以来公募基金行业出现风险等级重估潮,近20家基金公司发布逾20份调整公告,涉及数百只产品,远超此前月均个位数的水平[1][3][5] - 调整方向普遍以上调风险等级为主,债券基金和"固收+"产品从R2(中低风险)提升至R3(中风险),部分高波动权益基金被调升至R4(中高风险)[1][6] - 调整覆盖基金公司、银行、券商及第三方销售渠道,形成协同联动,例如中信银行在10月15日进行了年内第四次调整,涉及17只代销产品[1][5] 主要基金公司调整案例 - 华安基金自10月24日起对旗下17只基金产品风险等级全部上调,债券基金由R2升至R3,指数增强基金和13只主动权益基金由R3升至R4[3] - 富国基金自10月10日起对旗下31只基金产品进行调整,其中28只产品风险等级上调,20只由R2升至R3,8只由R3升至R4,另有3只黄金产品风险等级下调[3] - 招商基金自10月1日起调整16只基金产品风险等级,多只债券型基金从R2上调至R3,多只指数增强型和主动权益基金从R3上调至R4[3][5] 销售渠道调整动态 - 银行渠道积极参与调整,中信银行年内已进行四次调整,此前三次累计调整163只代销资管产品,其中5月份一次集中调整158只且全部为评级上调[5][6] - 券商和第三方销售平台(如蚂蚁基金、天天基金)同样对代销公募基金产品进行风险等级评定和调整,操作逻辑与银行一致,遵循独立评估、孰高原则、动态跟踪三大机制[6][9] - 代销机构采用动态评估机制,根据市场情况和产品特性定期或不定期重新评估,例如蚂蚁基金官网每年会发一两次统一的基金产品风险等级调整[6][9] 调整驱动因素 - 监管要求是核心驱动因素,2025年3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商业银行代理销售业务管理办法》于10月1日正式施行,要求代销机构独立审慎进行风险评级并遵循"孰高原则"[7][8] - 市场波动性变化是另一重要驱动因素,部分主题基金表现优异但净值波动性显著上升,基金管理人有义务定期对产品进行风险重新评估以确保风险等级与实际风险特征匹配[8] - 资产配置结构变化(如大幅增加权益资产配置比例、拉长债券久期、参与衍生品交易)可能导致风险等级上升,反之则可能使产品风险等级下降[11] 对投资者的影响 - 基金持有者会接收到基金公司或销售机构通过短信、APP推送等多渠道发送的风险提醒,需重新评估基金是否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11] - 对新申购及定投的投资者,如果调整后基金的风险等级高于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测评结果,系统将禁止申购,例如中信银行规定连续三次扣款失败定投协议会自动失效[11] - 风险评级"动态化"已成为明确趋势,投资者未来需密切关注基金产品风险等级的变化,重新审视自身投资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动态调整投资组合[12]
券商新一轮中期红包来了,29家券商拟派现超180亿元;锦龙股份大宗交易成交超5200万元 | 券商基金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2 09:12
券商行业中期分红 - 29家券商拟实施中期分红 总金额超180亿元 其中中信证券拟分红金额最高达42.98亿元 国泰海通拟派现26.27亿元位列第二 [1] - 10月22日至28日期间 广发证券 方正证券等8家券商将实施中期分红 合计拟派现52亿元 [1] - 截至10月21日 已有17家券商披露中期分红实施公告 其中9家已完成派息 合计派现金额约27亿元 [1] 券商个股交易动态 - 锦龙股份10月21日发生一笔大宗交易 成交量389万股 成交金额5200.93万元 成交价13.37元相对收盘价折价2.98% [2] - 该笔交易买方为机构专用席位 卖方为中信证券华南股份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 [2] - 近3个月内锦龙股份累计发生8笔大宗交易 合计成交金额达4.42亿元 [2] 基金产品风险等级调整 - 自10月15日起 中信银行对代销的17只资管产品进行风险等级调整 其中15只基金等级上调 [3] - 富国基金 天弘基金 海富通基金 融通基金等公募机构也调整了旗下部分产品风险等级 且多数为调升 [3] - 风险等级上调主要原因为产品波动率上升 最大回撤偏离倍数增加以及规模下降 债券基金调整则与债市波动加剧及部分基金权益仓位提升有关 [3] 保险资管产品业绩表现 - 10月以来已披露净值的1583只保险资管产品中 有1468只年内实现正收益 占比高达92.7% [4] - 权益类保险资管产品收益表现亮眼 今年以来平均回报率达到28% [4] - 保险资金加速“长钱长投” 调研上市公司力度持续增强 尤其加大对科创类企业的关注 高股息和高成长仍是配置重点 另类投资成为平滑波动和提升收益弹性的新方向 [4][5]
投资者适配为先 多机构调整基金风险等级
中国证券报· 2025-10-22 05:46
行业动态概述 - 近期基金行业出现产品风险等级集中调整现象 多家公募机构和代销银行对旗下产品风险等级进行上调 [1][2] - 中信银行自10月15日起陆续调整17只代销资管产品风险等级 其中15只基金等级上调 仅2只下调 [1][2] - 富国基金对旗下31只产品进行风险等级调整 其中28只基金风险等级上调 包括近期涨幅较大的金ETF [3] - 天弘基金调升旗下6只基金风险等级 其中天弘添利债券等三只债券基金风险等级由R2调升至R3 三只指数增强基金由R3上调至R4 [3] - 海富通基金 融通基金近期同样公告了旗下基金风险等级的调整 [1][3] 风险等级调整的具体案例 - 汇添富北交所创新精选两年定开基金今年以来回报率超过76% 近一年回报率达92.25% 其风险等级由"中高风险"PR4提升至"高风险"PR5 [2] - 海富通策略收益债券基金股票仓位从2024年底的11.28%提升至2025年二季度末的15.29% 产品波动随之加大 风险等级上调 [5] 风险等级上调的驱动因素 - 波动率上升 最大回撤偏离倍数增加 规模下降是基金风险等级上调的主要触发因素 [1][4] - 对于债券基金 债市波动加剧与部分基金权益仓位的提升成为风险等级上调的两大推手 [1][5] - 北交所等基金尽管长期业绩表现抢眼 但基金净值短期波动较大 底层资产价格波动剧烈 投向成长性强 流动性相对不足的创新型企业 [4] - 债券市场整体波动加大 在股债"跷跷板"效应及利率政策预期变化影响下 债市波动率有所上升 [5] 对销售端和投资者的影响 - 基金风险等级调整已对基金销售端产生实质影响 银行系统将对风险不匹配的定投计划执行自动拦截 [1][6] - 若调整后产品风险评级高于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评估结果 将导致扣款失败 连续三次扣款失败定投协议自动失效 [6] - 风险等级调整传递的"风险信号"引起投资者重视 投资者有必要定期审视所持基金的最新评级与风险提示文件 [6] - 银行客户风险偏好有所下降 对于高风险产品格外谨慎 风险评级成为客户选择基金时的重要参考标准 [6]
基金公司和代销机构风险重估潮来袭:基金风险等级大量上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1 21:34
调整规模与范围 - 2025年9月以来,近20家基金公司发布了22条风险等级调整公告,远超此前月均个位数的水平(如8月、7月、6月分别仅有5条、6条、5条)[4] - 单次公告常涉及旗下10余只至数十只产品,例如华安基金调整17只、富国基金调整31只、招商基金调整16只[3][4] - 调整不仅发生在基金公司,银行、券商、第三方销售平台(如蚂蚁基金、天天基金)也同步联动进行风险等级重估[1][5][6] 调整方向与产品类型 - 调整方向普遍以上调风险等级为主,特别是以往被视为“稳健”代表的债券基金和“固收+”产品从R2(中低风险)提升至R3(中风险)[1][7] - 部分高波动权益基金,如跟踪小盘股指数的增强型基金和主动权益基金,被调升至R4(中高风险)[1][3][7] - 也存在少数下调案例,如富国基金有3只黄金产品风险等级由R4调降至R3,中信银行将2只混合型FOF基金从R3下调至R2[3][5] 核心驱动因素 - 监管要求是直接驱动因素,2025年3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商业银行代理销售业务管理办法》于10月1日施行,要求代销机构独立审慎评级并遵循“孰高原则”[8][10] - 市场波动加大是另一关键因素,部分主题基金净值波动性显著上升,导致其风险特征发生变化,需动态调整风险等级以匹配实际风险[9] - 代销机构操作遵循“独立评估、孰高原则、动态跟踪”三大核心机制,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重新评估[9][10] 对投资者的影响 - 基金持有人会通过短信、APP推送等方式接收到风险提醒,需重新评估基金风险等级变化是否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12] - 对新申购及定投的投资者,若调整后基金风险等级高于其风险承受能力测评结果,系统将禁止申购;定投协议可能因连续三次扣款失败而自动失效[12] - 风险评级“动态化”已成为明确趋势,投资者未来需像关心基金净值一样密切关注产品风险等级的变化[13]
多只基金密集调升风险等级,“翻倍基”也在列,你买的基金受影响不?
新浪财经· 2025-10-17 14:28
基金风险等级调整概况 - 近期基金市场风险等级调整频繁,多只基金产品密集迎来风险评级上调 [1] - 中信银行自2025年10月15日起调整17只代销资产管理产品的风险评级,其中15只基金上调风险等级,2只基金下调风险等级 [2] - 富国基金本月调整31只产品的风险等级,其中28只调升,3只调降 [3] 风险等级调整的典型案例 - 汇添富北交所创新精选两年定开基金风险等级由PR4调升至最高的PR5,其近一年收益高达126.13% [1][2] - 该基金近一月亏损幅度达5.05%,在4871只同类基金中排名第4289,高收益伴随高波动 [2] - 海富通策略收益债基金风险等级从R2调升至R3,其股票仓位从2024年末的12.08%升至今年二季度末的15.32% [3] 风险等级调整的主要原因 - 波动增加是基金产品风险等级被调升的主要原因,债市波动加剧导致多只债基风险等级调升 [1][3] - 债基风险等级调升原因包括债市波动加剧导致净值波动增加,以及股市回暖部分债基提升股票仓位导致产品波动增加 [3] - 风险等级调整旨在根据监管要求做好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保护投资者权益 [2] 风险等级调整对投资者的影响 - 风险等级调整不改变投资者已购产品的核心属性,但若新风险等级超出投资者承受能力,可能导致定投扣款失败 [1][4] - 根据中信银行规定,若调整后产品风险评级高于客户风险承受能力,将导致扣款失败,连续三次失败定投协议自动失效 [4] - 投资者需要定期重新认识基金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市场变化与基金特征变化调整投资组合 [1][4]
银行和基金公司接连调整多只基金风险等级
证券时报· 2025-10-16 02:00
行业动态概述 - 近期包括中信银行、农业银行、宁波银行在内的多家银行对代销公募基金产品的风险评级进行调整 [1][3] - 北信瑞丰基金、富国基金、西部利得基金等多家公募基金公司也公告调整旗下产品风险等级 [3] - 基金风险等级整体遵循"就高不就低"的原则 [1][5] 中信银行具体调整案例 - 中信银行自2025年10月15日起陆续调整17只代销产品风险评级 其中15只产品风险等级上调 [2] - 汇添富北交所创新精选两年定开因净值涨幅超200%后波动加剧 风险等级由PR4调升至最高PR5 [2] - 易方达如意招享A类和C类份额因重仓波动较小债券产品 风险等级从PR3调降为PR2 [2] 风险等级调整原因与影响 - 基金调整风险等级原因包括年度运作情况重估、基于市场环境主动调整以扩大投资者范围、目标客户变化 [4] - 风险等级调升后 风险测评结果低于新等级的投资者将被限制新申购 已持有者会收到风险提醒 [4] - 对代销基金风险等级的评定和调整是渠道自主行为 机构会定期对基金风险进行重估 [4] 监管环境与渠道格局 - 监管对销售行为规定趋严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商业银行代理销售业务管理办法》强化银行管理责任 [6][7] - 银行渠道作为基金代销主力面临挑战 上半年权益基金保有规模占比41.79% 环比减少0.14个百分点 [7] - 非货币市场基金保有规模方面 银行渠道占比43.1% 环比减少1.11个百分点 [7]
多只基金调整风险等级 提示投资者动态配置
证券日报· 2025-10-12 23:45
基金风险等级调整概况 - 富国基金自10月10日起对旗下31只基金产品的风险等级进行调整,其中28只产品风险等级上调,3只产品下调 [1] - 近期西部利得基金、中邮创业基金等多家公募机构也进行了类似的风险等级调整操作 [1][4] 风险等级调整的具体分布 - 富国基金28只风险等级上调的产品中,20只基金的风险等级由R2(中低风险)升至R3(中风险),8只基金的风险等级由R3升至R4(中高风险) [2] - 富国基金3只风险等级下调的产品为富国上海金ETF及其联接基金,风险等级均由R4调降至R3 [2] - 西部利得基金将西部利得中证1000指数增强基金的风险等级由R3调整为R4 [4] - 中邮创业基金调整旗下5只基金的风险等级,将3只债券型基金的风险等级提升至R3,2只混合型基金的风险等级提升至R4 [4] 风险等级调整的主要原因 - 基金管理人调整基金产品风险等级是结合监管要求、产品实际运作变化、市场环境变化等因素的综合考虑 [2] - 基金管理人需定期结合产品历史运作数据(如净值波动、最大回撤、资产配置结构)重估风险等级,确保评级合规且真实反映产品风险特征 [2] - 投资组合的变化是风险等级评估的关键因素,例如基金大幅增加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比例、拉长债券久期、参与衍生品交易等可能导致风险等级上升 [3] - 市场环境变化、基金经理投资策略转向也会影响产品潜在风险,促使管理人调整风险等级 [3] 风险等级调整对投资者的影响 - 风险等级调升后,若投资者风险测评结果低于基金调升后的等级,会被限制新申购,无法再买入该产品 [5] - 对于已持有该基金的投资者,基金公司或销售机构会通过短信、APP推送等多渠道发送风险提醒,提示投资者重新评估持仓匹配度,并建议赎回或转换至更低风险的产品 [5] - 产品风险等级上调通常意味着该基金在追求更高潜在收益的同时,也将面临更大的净值波动风险 [5] - 产品风险等级下调表明基金的整体风险水平降低,其预期收益也可能相应回落,这对注重资产稳健增长的投资者构成利好,但可能减弱对追求高收益投资者的吸引力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