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教育投资
icon
搜索文档
教育不是投资,而是投机
虎嗅APP· 2025-10-11 17:53
教育投资与投机的本质区别 - 投资具有回报概率高、风险相对可控、有确定性且决策过程理性的特点,而投机则风险大、结果不确定、可能高收益或大亏、决策过程随意 [6][7] - 教育更近似于投机而非投资,因为其成本(学费、时间、机会成本)确定,但回报(未来职业、收入、社会地位)高度不确定 [8][9] - 九年制义务教育因学费低、无机会成本且回报确定性高,可视为典型长线投资,而高中以上教育投入越大,回报不确定性越强,投机性越显著 [9][10] 教育投入的投机性体现 - 预期回报不合理:以上海为例,以211高校为目标的"教育投资"成功概率仅约5%(基于15万-20万小学入学人数中仅5万参加高考,211录取率13%-15%),远低于刮刮乐中小奖概率22% [12][13] - 回报率随机分布:教育回报高度依赖孩子天赋、努力、兴趣、机遇等随机因素,且存在"代际均值回归"现象,高学历父母子女的学历差距可能缩小 [15] - 非理性决策过程:父母因资源投入与行动主体(孩子)分离,易低估学习对天赋的要求,产生从众心理(如"不能输在起跑线")和博傻心理(集体非理性投入) [16] - 忽略机会成本:放弃工作收入换取不确定的教育回报,使教育从投资转向投机,尤其对于初中以上可工作的孩子 [17][18][19] 理性看待教育的投资框架 - 保险型投资:以较低投入(如一般大学或大专教育)减少未来失业风险,发挥保障作用,需控制"保费"不影响生活质量 [21][22] - 期权型投资:针对有天赋的孩子,以可控投入(如期权费)博取未来高回报可能性,但需接受低胜率特性,避免过度投入 [23][24][25] - 复利因子型投资:对高净值家庭,教育作为综合资源(如资产、人脉、行业资源)的一部分,通过改变人的思想和行为实现长期价值复利 [26][27] - 集体理性案例:古代宗族通过义庄收入兴办学塾、奖励科举,形成集团作战式的教育投资,而非现代家庭对单一孩子的过度资源堆砌 [28][29] 教育的社会外部性与个人回报矛盾 - 教育外部性远高于内部性:提升劳动力素质、改善经济结构等社会效益大于个人收入与地位提升,导致国家积极投入教育 [31] - 个人回报持续低迷可能引发"教育无用论":当教育内部性因竞争性内卷减弱,且社会无法完全补偿个人贡献时,投资意愿下降,如日本社会转向重视专门学校(就业率高)而非普通大学,研究生教育意愿也因起薪无优势而下降 [32] - 负面影响案例:日本因科研经费不足(如东京大学年经费约11亿人民币)导致顶尖人才外流(如藤岛昭团队加盟上海理工大学获1.5亿经费) [33]
教育不是投资,而是投机
虎嗅· 2025-10-09 21:19
一、看似投资,实为投机? 教育是一项长远的投资,这个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特别是在中国这个全球最注重家庭教育的国家,但如 果从投资的定义来看,教育并不是投资,而更像是投机。 首先要给一个大家都认可的投资与投机的区别,下面的两组观点,你觉得哪一组更属于投资而不是投 机? A:买彩票,希望中大奖 B:指数基金长期定投 投机:风险大、结果不确定,可能高收益,也可能大亏,或者决策过程很随意。 对照这两个特征,教育其实更近似于投机而不是投资。 很多人认为教育是投资,因为回报的差异是明确的,985高校毕业生的平均起薪,可能是普通双非本科 的一倍以上,未来还会越拉越大。 但投资考虑的不是回报,而是投入回报比。如果有一个方法,可以保证你家孩子考入985/211,未来拿 高薪,那教育当然算投资,可存在这样的方法吗?就连大概率考上的方法都不存在。 高学历的家长付出十几年的时间,搞坏了亲子关系,最后子女学历仍然是不确定的;花几百万去欧美留 学一圈,回国能提高的收入,大概率赚不回学费钱,想留下,更是小概率事件。 A:买ST博重组,希望短期快速翻番 B:买入红利基金,希望获得长期的股息回报 A:听别人的小道消息,买入所谓有"内幕"的公司 ...
中产豪赌国际学校
虎嗅· 2025-10-09 17:29
教育投资背景与中产家庭动机 - 中国家庭高度重视教育投入,一线城市许多家庭年均教育支出超过10万元,全国家庭年均支出达4万元[1][3] - 当代大城市中产阶层多为通过高考实现阶层跃升的第一代,深刻认同"好学历带来好工作"的红利,因此教育支出持续走高[2] - 部分有经济能力的家庭为规避竞争激烈的高考赛道,转向国际学校作为通往国外高校或国内国际本科的路径[5] 国际学校发展历程与现状 - 国际学校在中国加入WTO后迎来发展高潮,2010年起进入快速增长期,年均增速约10%,2010-2016年间新增民办国际学校达292所[7][11] - 国际学校年均学费区间在10万-30万元,北京K12阶段平均学费约19万元/年,上海约22万元/年,且每年以3%-5%幅度递增[16] - 当前国际学校运营采用自负盈亏模式,投资一所学校成本通常高达上亿元,年均利润率约15%-20%,需稳定运营5年以上才能实现收支平衡[32] 国际学校成本结构与家庭负担 - 除学费外,国际学校额外支出包括餐费每年1万-3万元、住宿费1.5万-4万元,以及校服、交通、社团活动等费用,均比普通学校高出数倍甚至十几倍[25] - 为冲击海外名校,家庭还需承担课外培训与背景提升费用,如夏校、学科竞赛、科研项目等,完成K12阶段总投入通常远超百万元级别[26][27] - 近年来国际学校学费逆势上涨,以上海热门国际高中为例,部分学校2024年学费较2017年上涨超过10万元,最高年学费达23万元[29][31] 留学回报与性价比变化 - 海归人才待遇发生显著变化,热门留学国家海归平均薪资集中在8000元左右,与动辄数十万至百万的投入相比性价比明显降低[21] - 随着留学生供给过剩以及中国产业竞争力提升,用人单位对"西方人才"依赖性降低,部分国央企甚至公开表示不录用海归[18][27] - 互联网频繁出现"留学百万,回国月薪3500"等案例,瓦解了留学等于镀金的传统认知[19][20] 市场趋势与家庭决策变化 - 从去年开始国际学校生源出现减少趋势,部分学校因生源不足或经营不善倒闭,反映中产家庭消费力承压及决策更趋理性[28] - 尽管比例下降,仍有许多中产家庭继续选择国际学校,但动机从追求名校就业转变为看重全面发展教育[35][36] - 国际学校课程设置强调与前沿科技结合,涵盖人工智能、艺术史等内容,评价体系多元,注重批判性思维与实践能力培养[37][38] 行业竞争与替代路径 - 教育结果不仅取决于学校类型,国际学校学生可能出现懈怠攀比,而国内教育学生也可通过勤奋和明确目标实现突围[39] - 国际学校并非通往优质教育的唯一途径,理性选择在于评估经济实力并提供稳定成长环境,帮助孩子形成健全人格和自主解决问题能力[42][43]
克罗地亚在全球人才排名中升至第47位
商务部网站· 2025-09-16 00:03
(原标题:克罗地亚在全球人才排名中升至第47位) 克雇主协会总干事韦伯表示,"此次克升至第四名令人鼓舞,这证明教育投资和劳动力供应的增加 已取得成效,克在知识和教育质量方面据有优势,但在吸引外国高技能人才方面得分较低,且国内专家 持续外流"。 在投资与发展方面,克排名第26位,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5.3%,位列第15位。中学教育的师生 比排名第一,反映出学生人数较少,教职工人数较多;小学教育的师生比排名第14位。 在吸引力方面,克排名第58位,在生活成本(排名第17位)方面得分较高,但在工人积极性(第65 位)、人才流失(第65位)和对外国高技能人才的吸引力(第66位)方面得分较低。 据克通社9月11日报道,克雇主协会表示,在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发布的2025年世 界人才排名中,克罗地亚排名上升四位,位列第47位。 在吸引和留住人才方面,瑞士在69个经济体中仍位居榜首,其次是卢森堡和冰岛。 ...
教育投资回报率下降,为什么还要上大学?
虎嗅APP· 2025-08-10 16:51
教育投资与专业选择 - 当前就业市场变化传导至高校专业选择,部分行业如房地产、教培收缩影响专业前景,低收入家庭学生更倾向就业导向强的专业[7] - 教育投资需兼顾名校光环与专业优势,如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全球第一但综合排名不高,反映选择理性化趋势[7] - 高校专业设置过细过早,阻碍职业转换灵活性,AI时代加速职业跨界需求,部分高校已探索跨学科培养、通识教育等改革[9] 高等教育与就业回报 - 高等教育扩招后毛入学率从2017年42.7%升至2024年60.8%,供需变化导致教育回报率下降,毕业生平均工资与社会平均工资之比从超100%降至60%[14][15] - 学历信号功能仍影响职场晋升,但新人力资本理论强调非认知技能重要性,部分高学历者实际能力不足导致名义过度教育现象[17][18] - 金融业就业景气指数下降,数字化要求毕业生兼具金融专业与数据分析、写作等硬技能,但高校课程调整滞后于需求[28][29] 就业市场挑战与机遇 - 三大挑战:供给规模扩大(2025届毕业生1222万)、就业弹性下降(房地产等行业用人需求萎缩)、AI替代初级白领岗位(2030年20%-30%岗位风险)[21][22][23] - 三大机遇:AI推动技能化重塑(如《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强调能力转型)、数字化与软技能融合、银发经济催生照料产业就业潮[23][24] - 服务业成为就业主引擎,现代服务业开放与高质量发展将吸纳大学生,但需解决灵活就业社保政策短板[27] 人工智能与技能需求 - AI对制造业替代效应明显,但服务业沟通类岗位难被替代,认知能力与软技能需求分化加剧[32] - 研究显示AI水平每提高1%可增加3.5%劳动需求,尤其提升低认知高非认知岗位(如责任感、开放性要求)的需求[33] - 工资差距缩小趋势显现,一线城市月嫂月薪破万而应届本科生月薪四五千,反映蓝领收入提升与就业观念错配[35] 高校改革与人才培养 - 结构性矛盾源于高校重科研轻培养,企业反馈人力资源管理博士实操能力不如硕士,反映培养与需求脱节[19] - 建议高校构建产教融合生态,将就业质量纳入评价体系,动态调整专业设置与招生规模[40] - 职普融通趋势增强,如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招收本科毕业生,反映职业教育体系多样化发展[39]
临时保释请求遭驳回,杜特尔特缺席达沃市长就职典礼,其子自动接任代市长
环球时报· 2025-07-01 06:42
菲律宾达沃市市长职位变动 - 达沃市副市长塞巴斯蒂安·杜特尔特自动接任代理市长职位 代替被关押在海牙国际刑事法院的前总统罗德里戈·杜特尔特履行行政职责 [1] - 根据菲律宾选举法 杜特尔特仍保有6个月的宣誓宽限期 若逾期未履职其职位将永久空缺 这是达沃市历史上首次出现"市长缺席但政府正常运作"的特殊情形 [1] - 菲律宾选举委员会确认杜特尔特仍保有当选市长身份 接任者将以代理身份行使职权 除非无能力履职状态转变为永久性丧失资格 [3] 杜特尔特家族政治布局 - 杜特尔特家族成员全面接管达沃市重要政府职位:前总统任市长 小儿子塞巴斯蒂安任副市长 长子保罗任国会议员 保罗儿子奥马尔任第二选区议员 [4] - 代理副市长将由得票最多的市议员担任 即杜特尔特长子的另一个儿子罗德里戈二世 [4] - 副总统莎拉·杜特尔特出席副市长宣誓仪式 称选举结果是对家族执政能力的认可 [4] 宣誓就职法律争议 - 菲内政部将直接通知塞巴斯蒂安履职 无需经过其他程序 同时要求外交部与国际刑事法院沟通允许前总统在菲领事面前宣誓 [3] - 莎拉表示不清楚父亲未能宣誓的具体原因 承认其拘留状态导致无法出席仪式 并质疑司法部长关于法外处决的言论 [5] - 杜特尔特律师团队请求国际刑事法院临时保释至"第三国" 称不存在潜逃风险 但检方23日要求驳回该请求 [6] 家族资产变动与政治动向 - 杜特尔特位于达沃市的老宅28日挂牌出售 次日广告牌被取下 显示其同居伴侣意识到他"无法早日归家" [6] - 莎拉抨击总统马科斯及其支持者"有智力缺陷" 但对是否参加2028年总统选举避而不谈 [6] - 塞巴斯蒂安在宣誓仪式上强调教育投资重要性 承诺拨出大量预算设立贫困及优秀学生奖学金 [4]
“财政吃紧”的真相,终于有人讲明白了!原来钱是这样花掉的
搜狐财经· 2025-06-22 08:05
地方财政吃紧原因分析 基础设施建设 - 各地每年有大量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马,包括高铁、地铁、高架桥梁、主题公园等,这些项目推动地方GDP增长并吸引资本进入 [6] - 基础设施投资需要大量资金,地方通过银行借款导致债务规模持续扩大 [7] - 基建项目投资回报周期漫长,难以通过收益偿还债务 [7] 公职人员工资支出 - 公职人员工资支出占地方财政收入40%以上,部分城市通过加薪吸引人才 [9] - 经济增速放缓时,工资支出压力增大,部分地区通过降低待遇或清退编外人员减少支出 [9] 债务问题 - 地方通过借新债还旧债缓解偿债压力,但推高债务规模并需支付巨额利息 [11] - 债务集中到期时若融资收紧或中央不再兜底,可能引发债务危机 [11] 补贴政策 - 地方通过补贴政策吸引企业和刺激消费,但补贴停止后企业可能撤离或消费需求萎缩 [13] - 补贴政策难以长期持续,效果有限且加重财政负担 [13] 教育投资 - 地方在教育领域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学校扩建、设备更新和师资培训 [15] - 教育投入主要在硬件升级,教育质量和学生成绩提升效果不明显 [15] 总结 - 地方财政吃紧主因包括基建投资无法回收成本、公职人员工资支出庞大、债务利息压力大、补贴效果不佳及教育投入过高 [15] - 需通过结构调整、制度改革、财政透明及开辟新税源缓解问题 [15]
和渊×何亮×郑毓煌:聊聊孩子升学和选专业的那些事 | 今日直播
吴晓波频道· 2025-05-28 01:46
教育行业趋势分析 - 教育逻辑发生根本性转变,从学历红利转向能力与科技导向,传统教育杠杆效应减弱,普通家庭通过教育实现阶层跃升难度加大[4] - 未来人才发展需拥抱科技创新,重视STEM学科和职业教育,同时兼顾人文类职业以适应AI时代挑战[4] - 国际教育面临全球化与逆全球化交织的变革,需关注美英等主流留学目的地的真实情况与择校策略[6] 升学规划策略 - 理性规划教育投资需关注孩子兴趣与特长培养,重点考虑有潜力的大城市高校[4] - 留学规划需从小开始,包括路径设计、中介甄选和不同预算方案匹配,以打破信息壁垒[6] - 大学阶段是关键转型期,需做好学业职业规划,包括考证实习阅读考研等实际环节[8] 个人发展方法论 - 需建立成长型思维,通过社会化训练打造个人核心竞争力[3] - 自我营销能力成为当代大学生必备技能,需构建自身独特优势[8] - 建议以终为始规划长期目标,结合个人特点选择发展路径[3][8] 行业专家观点 - 清华大学博士指出教育性价比下降,建议家长提升认知并理性看待留学[4] - 北大哈佛双硕士强调国际教育需科学规划,应对安全录取标准等热点问题[6] - 清华原博导提出读书与自控相结合的发展理念,注重长期人生规划[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