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投资

搜索文档
教育投资回报率下降,为什么还要上大学?
虎嗅APP· 2025-08-10 16:51
教育投资与专业选择 - 当前就业市场变化传导至高校专业选择,部分行业如房地产、教培收缩影响专业前景,低收入家庭学生更倾向就业导向强的专业[7] - 教育投资需兼顾名校光环与专业优势,如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全球第一但综合排名不高,反映选择理性化趋势[7] - 高校专业设置过细过早,阻碍职业转换灵活性,AI时代加速职业跨界需求,部分高校已探索跨学科培养、通识教育等改革[9] 高等教育与就业回报 - 高等教育扩招后毛入学率从2017年42.7%升至2024年60.8%,供需变化导致教育回报率下降,毕业生平均工资与社会平均工资之比从超100%降至60%[14][15] - 学历信号功能仍影响职场晋升,但新人力资本理论强调非认知技能重要性,部分高学历者实际能力不足导致名义过度教育现象[17][18] - 金融业就业景气指数下降,数字化要求毕业生兼具金融专业与数据分析、写作等硬技能,但高校课程调整滞后于需求[28][29] 就业市场挑战与机遇 - 三大挑战:供给规模扩大(2025届毕业生1222万)、就业弹性下降(房地产等行业用人需求萎缩)、AI替代初级白领岗位(2030年20%-30%岗位风险)[21][22][23] - 三大机遇:AI推动技能化重塑(如《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强调能力转型)、数字化与软技能融合、银发经济催生照料产业就业潮[23][24] - 服务业成为就业主引擎,现代服务业开放与高质量发展将吸纳大学生,但需解决灵活就业社保政策短板[27] 人工智能与技能需求 - AI对制造业替代效应明显,但服务业沟通类岗位难被替代,认知能力与软技能需求分化加剧[32] - 研究显示AI水平每提高1%可增加3.5%劳动需求,尤其提升低认知高非认知岗位(如责任感、开放性要求)的需求[33] - 工资差距缩小趋势显现,一线城市月嫂月薪破万而应届本科生月薪四五千,反映蓝领收入提升与就业观念错配[35] 高校改革与人才培养 - 结构性矛盾源于高校重科研轻培养,企业反馈人力资源管理博士实操能力不如硕士,反映培养与需求脱节[19] - 建议高校构建产教融合生态,将就业质量纳入评价体系,动态调整专业设置与招生规模[40] - 职普融通趋势增强,如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招收本科毕业生,反映职业教育体系多样化发展[39]
临时保释请求遭驳回,杜特尔特缺席达沃市长就职典礼,其子自动接任代市长
环球时报· 2025-07-01 06:42
菲律宾达沃市市长职位变动 - 达沃市副市长塞巴斯蒂安·杜特尔特自动接任代理市长职位 代替被关押在海牙国际刑事法院的前总统罗德里戈·杜特尔特履行行政职责 [1] - 根据菲律宾选举法 杜特尔特仍保有6个月的宣誓宽限期 若逾期未履职其职位将永久空缺 这是达沃市历史上首次出现"市长缺席但政府正常运作"的特殊情形 [1] - 菲律宾选举委员会确认杜特尔特仍保有当选市长身份 接任者将以代理身份行使职权 除非无能力履职状态转变为永久性丧失资格 [3] 杜特尔特家族政治布局 - 杜特尔特家族成员全面接管达沃市重要政府职位:前总统任市长 小儿子塞巴斯蒂安任副市长 长子保罗任国会议员 保罗儿子奥马尔任第二选区议员 [4] - 代理副市长将由得票最多的市议员担任 即杜特尔特长子的另一个儿子罗德里戈二世 [4] - 副总统莎拉·杜特尔特出席副市长宣誓仪式 称选举结果是对家族执政能力的认可 [4] 宣誓就职法律争议 - 菲内政部将直接通知塞巴斯蒂安履职 无需经过其他程序 同时要求外交部与国际刑事法院沟通允许前总统在菲领事面前宣誓 [3] - 莎拉表示不清楚父亲未能宣誓的具体原因 承认其拘留状态导致无法出席仪式 并质疑司法部长关于法外处决的言论 [5] - 杜特尔特律师团队请求国际刑事法院临时保释至"第三国" 称不存在潜逃风险 但检方23日要求驳回该请求 [6] 家族资产变动与政治动向 - 杜特尔特位于达沃市的老宅28日挂牌出售 次日广告牌被取下 显示其同居伴侣意识到他"无法早日归家" [6] - 莎拉抨击总统马科斯及其支持者"有智力缺陷" 但对是否参加2028年总统选举避而不谈 [6] - 塞巴斯蒂安在宣誓仪式上强调教育投资重要性 承诺拨出大量预算设立贫困及优秀学生奖学金 [4]
“财政吃紧”的真相,终于有人讲明白了!原来钱是这样花掉的
搜狐财经· 2025-06-22 08:05
地方财政吃紧原因分析 基础设施建设 - 各地每年有大量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马,包括高铁、地铁、高架桥梁、主题公园等,这些项目推动地方GDP增长并吸引资本进入 [6] - 基础设施投资需要大量资金,地方通过银行借款导致债务规模持续扩大 [7] - 基建项目投资回报周期漫长,难以通过收益偿还债务 [7] 公职人员工资支出 - 公职人员工资支出占地方财政收入40%以上,部分城市通过加薪吸引人才 [9] - 经济增速放缓时,工资支出压力增大,部分地区通过降低待遇或清退编外人员减少支出 [9] 债务问题 - 地方通过借新债还旧债缓解偿债压力,但推高债务规模并需支付巨额利息 [11] - 债务集中到期时若融资收紧或中央不再兜底,可能引发债务危机 [11] 补贴政策 - 地方通过补贴政策吸引企业和刺激消费,但补贴停止后企业可能撤离或消费需求萎缩 [13] - 补贴政策难以长期持续,效果有限且加重财政负担 [13] 教育投资 - 地方在教育领域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学校扩建、设备更新和师资培训 [15] - 教育投入主要在硬件升级,教育质量和学生成绩提升效果不明显 [15] 总结 - 地方财政吃紧主因包括基建投资无法回收成本、公职人员工资支出庞大、债务利息压力大、补贴效果不佳及教育投入过高 [15] - 需通过结构调整、制度改革、财政透明及开辟新税源缓解问题 [15]
和渊×何亮×郑毓煌:聊聊孩子升学和选专业的那些事 | 今日直播
吴晓波频道· 2025-05-28 01:46
教育行业趋势分析 - 教育逻辑发生根本性转变,从学历红利转向能力与科技导向,传统教育杠杆效应减弱,普通家庭通过教育实现阶层跃升难度加大[4] - 未来人才发展需拥抱科技创新,重视STEM学科和职业教育,同时兼顾人文类职业以适应AI时代挑战[4] - 国际教育面临全球化与逆全球化交织的变革,需关注美英等主流留学目的地的真实情况与择校策略[6] 升学规划策略 - 理性规划教育投资需关注孩子兴趣与特长培养,重点考虑有潜力的大城市高校[4] - 留学规划需从小开始,包括路径设计、中介甄选和不同预算方案匹配,以打破信息壁垒[6] - 大学阶段是关键转型期,需做好学业职业规划,包括考证实习阅读考研等实际环节[8] 个人发展方法论 - 需建立成长型思维,通过社会化训练打造个人核心竞争力[3] - 自我营销能力成为当代大学生必备技能,需构建自身独特优势[8] - 建议以终为始规划长期目标,结合个人特点选择发展路径[3][8] 行业专家观点 - 清华大学博士指出教育性价比下降,建议家长提升认知并理性看待留学[4] - 北大哈佛双硕士强调国际教育需科学规划,应对安全录取标准等热点问题[6] - 清华原博导提出读书与自控相结合的发展理念,注重长期人生规划[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