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能源车价格战
icon
搜索文档
恒指收跌151点,两万四失而复得
国都香港· 2025-07-04 11:08
报告核心观点 内地6月财新中国服务业PMI增速放慢致港股重拾弱势,恒指收跌,北水净流出,同时宏观与行业动态及上市公司有多项重要事件发生 [3][4] 海外市场重要指数表现 - 道琼斯工业指数收44,828.53,涨幅0.75%;标普500指数收6,279.35,涨幅1.31%;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收20,601.10,涨幅1.02% [2] - 英国富时100指数收8,823.20,涨幅0.55%;德国DAX指数收23,934.13,涨幅0.61%;日经225指数收39,785.90,涨幅0.06% [2] - 台湾加权指数收22,712.97,涨幅0.60%;上证指数收3,461.15,涨幅0.18%;深证成指收10,534.58,涨幅1.17% [2] - 恒生指数收24,069.94,跌幅0.63%;国企指数收8,648.44,跌幅0.88%;红筹指数收4,097.46,涨幅0.13% [2] - 恒生科技指数收5,233.71,跌幅0.67%;AH股溢价指数收130.11,涨幅0.46% [2] - 恒生期货(7月)收23991,跌幅0.25%;恒生期货(8月)收24072,涨幅0.05% [2] 港股市场表现 - 恒指高开12点后升势不保,一度跌301点,后跌幅收窄,最终收跌151点或0.6%,收于24069;国指跌0.9%,报8648;科指跌0.7%,报5233 [3] - 全日成交2312.47亿元,北水转净走30.5亿元 [3] - 蓝筹股中阿里巴巴挫2.9%,腾讯降0.1%,美团降2.5%,新东方挫3%,小米挫3.4%,九置升6.9% [3] 宏观&行业动态 - 港元汇价受压,金管局在纽约汇市交易时段承接168.78亿港元沽盘捍卫联系汇率 [7] - 艾睿铂预期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整合,2030年129个品牌或仅15个保持财务活力,占市场份额四分三;2025年起转向非价格激励措施,中国品牌国内份额将达67%,2030年欧洲市场份额翻倍至10% [8] - 工信部强调综合治理光伏行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质量,推动落后产能退出,拓展应用深度广度 [9] - 6月全国乘用车零售203.2万辆,年增15%,月升5%;新能源乘用车零售107.1万辆,年增25%,月升4%,零售渗透率52.7% [10] 上市公司要闻 - 越秀地产上半年销售额615亿元,年升11%,销售面积146.21万平方米,年降22.2%,完成目标51%;6月销售额108亿元,年降29.4%,销售面积29.3万平方米,年减39.7% [12] - 先声药业一类生物新药恩泽舒获内地上市批准,用于铂耐药卵巢癌等治疗,满足临床需求 [13] - 世茂集团1.56亿元售北京通州项目50%权益及债权,预期获利5200万元,款项用于偿债 [14]
预售价,成了定价策略的一部分
晚点Auto· 2025-07-03 23:53
新能源车预售与上市价差趋势 - 过去三年新能源车预售与上市价差持续扩大,预售价逐渐失去真实参考意义 [2] - 2023年上市定价较预售价降幅均值6.4%、中位值5.2%,2024年分别升至6.7%和5.8%,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扩大至11.3%与10.3% [11] - 上半年预售与上市起售价差额均值达4.3万元,较2023年(1.4万元)和2024年(1.5万元)显著提升 [11] 小鹏G7定价策略分析 - G7加推602公里长续航Max版定价19.58万元,较预售指引低4万元,Max/Ultra版分别定价20.58万和22.58万元 [4] - 上市9分钟大定超1万台,Ultra版预计占稳态交付量超60% [7] - 通过自研图灵AI芯片(Ultra版2250 TOPS算力)和Orin-X芯片(Max版508 TOPS)强化智能化卖点 [7] 行业竞争格局演变 - 小米SU7 Ultra等高价车型拉高均值,剔除后今年价差仍超2万元 [15] - 25万元价位面临Model Y/理想L6/问界M5等竞品围剿,20万元价位受乐道L60/零跑C16冲击 [6] - 车企通过"价格超预期"制造用户情绪冲动,价格敏感度已超过智能化等产品因素 [16] 预售机制功能异化 - 预售原为试探需求/收集潜客手段,近年价差"超预期"现象普遍化 [8] - 价差扩大源于市场竞争加剧与营销倒逼,形成"产品超值"情绪驱动 [16] - 该定价游戏大概率持续,反映行业从产品竞争向价格竞争转型 [16]
车圈“兄弟连”互撕升级,比亚迪还能顶住吗?
行业竞争态势 - 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激烈,比亚迪、吉利、长城等车企陷入公开互撕,火药味浓重[2][4] - 比亚迪发起新一轮价格战,10万级车型下探到7万区间,对吉利、长城形成压力[6] - 2025年1-5月销量对比:比亚迪176.3万辆,吉利117.3万辆,长城45.9万辆,比亚迪销量接近吉利与长城之和[6] 车企矛盾焦点 - 吉利高管杨学良公开指责比亚迪"常压油箱"涉嫌排放不达标,称测试结果与长城举报内容一致[4] - 比亚迪李云飞回应指控但6小时内删除微博,显示矛盾未真正化解[5] - 广汽埃安负责人肖勇支持吉利观点,称杨学良为"车圈嘴替",吉利阵营再获盟友[5] 市场乱象与行业影响 - 价格战催生"零公里二手车"乱象,包括用试驾车、展车充新等行为[6] - 中汽协批评"价格战恐慌",人民日报警告"低价劣质产品损害中国制造声誉"[6] - 行业陷入"以战止战"死循环,良性竞争与恶性内卷并存[7] 技术竞争格局 - 比亚迪凭借刀片电池、天神之眼智驾系统横扫市场[6] - 吉利采取"同价高配"策略应对,长城则靠"智能化"寻求突破[6] - 行业呼吁将精力从互撕转向技术突破,创造中国汽车的黄金时代[7] 车企历史关系演变 - 比亚迪、吉利、长城曾为"兄弟连",共同在燃油车时代奋斗[6] - 2020年前比亚迪销量不及吉利三分之一,如今成为行业领头羊,关系转变为竞争对手[6] - 王传福强调"不拉踩别人",但在市场压力下难以坚持[7]
5部委官宣、雷军发声!新能源车又有大消息
Wind万得· 2025-06-04 07:04
新能源车下乡政策 - 商务部等5部委联合宣布2025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旨在推动县域及农村市场普及,助力"双碳"目标并带动产业链发展[4] - 政策将加速电动车快充技术普及,推动电机、电池、电控等核心零部件升级,建议关注相关产业链企业[4] - 农村市场对新能源车接受度提升,纯电动小型乘用车、电动物流车、PHEV、燃料电池客车等将成为主要增长点[4] - 随着充电设施完善和消费者认知提高,农村市场有望成为新能源车重要增量市场[4] 小米汽车动态 - 雷军宣布小米不参与价格战,YU7售价不可能是网传23.59万元,正式定价将在开售前1-2天确定[6][7] - 小米汽车业务预计2025年三四季度盈利,长期坚持硬件利润率控制在5%[7] - YU7定位"豪华高性能SUV",全系标配激光雷达,标准版续航835km,最大马力690PS,零百加速3.23s[7] - 小米在YU7智驾研发投入达35亿元,行业领先,SU7 5月交付量超2.8万辆,YU7预计7月量产[7] - 机构认为YU7有望凭借超长续航和超快充优势在中大型纯电SUV市场占据一席之地[8] 行业竞争格局 - 中汽协和工信部发声反对"内卷式"竞争,倡议企业不以低于成本价格倾销,工信部将加大整治力度[10] - 2024年比亚迪全球销量427万辆,进入TOP5但仅为丰田(1080万辆)的四成,净利润仅为丰田17.5%[12][13] - 中国乘用车销量2024年突破2700万辆,自2013年起稳居全球首位,按人口基数测算仍有较大增长空间[16] 市场数据 - 2024年全球销量TOP10车企:丰田1080万辆、大众903万辆、现代起亚723万辆、Stellantis 568.5万辆、比亚迪427万辆[13] - 中国车企中比亚迪、吉利、长城5月销量位居前三[14]
新能源车开启新一轮价格战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9 09:20
新能源车ETF表现 - 新能源车ETF(159806)近5日下跌5 41%,跌幅位居市场前列 [1] - 4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量、销量同比增长仍超过30%,处于近年来的景气区间 [1] 价格战动态 - 比亚迪启动"618"限时促销活动,涉及王朝、海洋共计22款智驾版车型,海洋网10款车型限时"一口价"5 58万元起售,王朝网12款智驾版车型限时补贴后起售价降至6 38万元 [3] - 零跑汽车于5月25日推出新一轮降价,吉利汽车于5月26日宣布降价,爆款车型"吉利星愿"限时起步价降至5 98万元 [3] - 短短3天时间有超过30款车型降价或推出其他购车优惠 [3] 行业竞争与风险 - 比亚迪的降价策略反映行业需求与快速扩张的供给之间的不匹配 [4] -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指出终端市场压力巨大,行业已从高增长转向激烈的存量竞争阶段,利润预期或将调低 [4] - 长城汽车董事长称"汽车产业里边的恒大已经存在了",市场担忧车企财务质量,存在"高负债、高扩张、高预期"所积累的结构性风险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