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5
搜索文档
新势力造车,和过去说再见
36氪· 2025-10-24 10:30
新势力造车“四小龙”现状 - 蔚来、小鹏、理想、零跑被定义为“四小龙”,已接近或实现盈利目标[6] - 蔚来凭借乐道L90与全新ES8两款大三排纯电SUV热销,四季度必须盈利[9][10] - 小鹏在价格战中销量获得基盘,全新P7入场并即将迈入增程赛道,四季度盈利近在眼前[12] - 理想作为首家盈利新势力,虽遇棘手麻烦但已回到正轨,全年盈利无悬念[12] - 零跑9月交付量突破6.6万辆,稳坐新势力销冠,全年盈利近在眼前[14] 行业竞争格局演变 - “四小龙”集体迈入新维度竞争,行业马太效应加剧,资源向寡头集中[14] - 未来厮杀无出错余地,产品、营销、技术必须精准高效,否则沉默成本致命[15] - 第一轮淘汰赛已结束,第二轮洗牌拉开帷幕[27] 失败者案例与行业反思 - 威马、爱驰、天际、拜腾、奇点、前途、赛麟、恒大等已进入淘汰名单[18] - 高合、极越、哪吒等近期出现突然猝死与闪崩,预示晋级窗口急速收窄[18][20] - 失败者联盟多由拥有传统车企光鲜履历的“车圈老炮”掌舵,但结局是“门外汉”战胜“车圈老炮”[20] 市场新进入者与复苏尝试 - 哪吒与威马出现“复活”迹象,哪吒母公司或与山子高科重组,威马推动EX5和E5恢复量产[22] - 追觅高调官宣下场造车,首款产品对标布加迪威龙,第二款对标劳斯莱斯库里南[22] - 传统车企孵化新创品牌及小米汽车等仍在泥潭鏖战[26]
Embedding黑箱成为历史!这个新框架让模型“先解释,再学Embedding”
量子位· 2025-10-21 17:05
UIUC团队 投稿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让模型先解释,再学Embedding! 来自UIUC、ANU、港科大、UW、TAMU等多所高校的研究人员,最新推出 可解释的生成式Embedding框架——GRACE 。 过去几年,文本表征 (Text Embedding) 模型经历了从BERT到E5、GTE、LLM2Vec,Qwen-Embedding等不断演进的浪潮。这些模型 将文本映射为向量空间,用于语义检索、聚类、问答匹配等任务。 简单来说, GRACE不再是"把文本压成向量",而是"让模型先解释,再学Embedding" —— 模型首先生成每个文本的"推理说明(rationale)",然后再将这些rationale编码成Embedding。奖励信号会鼓励模型产生更有逻辑、更语义 一致的推理。 方法总览:生成、表征、优化三位一体 概括而言,GRACE包含三个关键模块: 然而,大多数方法有一个共同缺陷: 它们把大语言模型当成"哑巴编码器"使用—— 输入文本,输出向量,却无法告诉我们为什么这两个文本相似 。 这种 "对比学习+池化" 的做法虽然有效,但本质上抛弃了大语言模型 (LLM) 的推理与生成能 ...
新威马启动重整后发展规划
环球网· 2025-10-15 17:29
公司背景与生产能力 - 公司是2018年实现量产交付的造车新势力代表企业,拥有温州和黄冈两大生产基地,具备完整的产业链整合与自有制造能力 [1] - 公司在电动汽车“三电”系统、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领域具备长期技术积累 [1] 发展战略与产能目标 - 公司确立以规模化与效率提升为核心的“三步走”战略目标,预计2026年实现年产销10万辆,2028年提升至25-40万辆,2030年目标约100万辆 [1] - 公司未来将聚焦主流市场需求,计划5年内推出超过10款新车型,涵盖A00级到C级各品类,包括轿车、SUV和MPV [1] 生产恢复与产品规划 - 温州生产基地已实现EX5、E5等车型的复产,前期产品用于铺货市场、测试渠道和收集用户反馈,标志着生产体系恢复进入实质阶段 [1] - 复产计划的关键车型锁定为具备市场经验积累与用户验证基础的现款车型,如EX5和E5 [1] 债务清偿与供应链关系 - 对于普通债权人,金额15万元及以下部分将在法院批准重整计划后6个月内获得100%现金清偿,超过15万元部分的前15万现金兑付,超出部分通过信托受益权份额按比例清偿 [2] - 债务处理安排体现了公司的责任态度,有助于恢复供应链合作关系 [2] 市场与销售策略 - 公司正在重启经销商网络建设,并针对C端和B端市场采取双线并举策略 [2] - 在C端针对老用户推出置换优惠及积分奖励机制,在B端继续与出行平台和租赁公司开展批量合作 [2] 国际市场拓展 - 公司计划在2025-2026年布局泰国KD工厂,以开拓东南亚和中东市场 [2] - 目前部分出口意向订单正在落实中 [2] 整体发展态势 - 公司随产能恢复、供应链重组及市场渠道重启,正重回行业竞争轨道 [3]
那些实行一口价的合资品牌车型,现在都怎么样了?
车fans· 2025-09-24 08:30
一口价政策的实施现状 - 上汽大众是合资品牌中一口价政策的开创者,自去年8月从途岳新锐开始,目前除朗逸PLUS和朗逸新锐外,其余车型全部实行一口价 [2] - 别克品牌除威朗和昂科旗外,君威、君越、昂科威S、E5和GL8全系均实行一口价 [7] - 广丰目前仅铂智3X车型实行一口价,其他车型的一口价政策已名存实亡 [14] - 沃尔沃店内全系车型实行一口价策略,最初从纯电和插混车型试水,现已扩展至全品牌 [19] 一口价政策的执行与监管 - 上汽大众厂家对一口价政策缺乏有效监管,或仅做表面文章,各级领导更关注任务完成情况 [5] - 别克厂家对价格管控较为严格,发现违规会进行处罚 [7] - 广丰厂家初期监管严格,会查询开票信息、上户地并进行暗访调查 [15] - 沃尔沃厂家实行高压管控,有价格密采措施,违规将处以真金白银的罚款 [19] 市场与客户对一口价的反应 - 仅有少部分客户明确欢迎一口价,认为价格可接受且省去议价烦恼,但绝大部分客户根本不信,仍坚持要求优惠 [5] - 别克实行一口价初期,客流和销量有所提升,客户感觉实惠,但随时间推移效果变得非常有限 [8] - 广丰铂智3X车型的一口价模式得到客户较多赞同,但其他走量车型在销售压力下已无不可谈的价格 [17] - 沃尔沃客户认为一口价政策不太上道,总感觉车辆应有大幅优惠 [19] 一口价政策对销售端的影响 - 销售团队普遍欢迎一口价模式,因其省去了最劳心费神的谈价环节,降低了工作强度 [5] - 面对坚持议价的客户,销售只能硬着头皮周旋,或尝试通过抢券、转分期等方式提供情绪价值,但无法给予实际优惠 [7][11] - 一口价模式使得销售和客户无需再疲于比价,但前提是产品力足够强,能支撑“靠说说车就能挣钱”的模式 [18] 一口价政策面临的挑战与潜在问题 - 政策执行因车型上市时间而异,新车上市1-2个月内严格执行,但不出三个月通常会出现优惠 [3][4] - 部分经销商在任务压力下会突破价格限制,偷偷提供优惠,导致政策执行不一 [7][21] - 在大城市,经销商通过赠送终身保养、车衣、车膜、原厂精品、保险等变相优惠来吸引客户,形成实际上的价格竞争 [20] - 长期执行一口价政策被认为不太乐观,根本问题在于主机厂向经销商压销量任务,最终总会有人突破价格 [19][21] 合资品牌的产品与市场适应性 - 合资品牌产品更新速度过慢,客户隔半年到一年再到店发现车型无变化,而国产竞品则不断升级配置 [12] - 高息高返政策停止后,金融方案难推,希望普及免息政策 [13] - 合资品牌对市场适应调整能力不足,在向新能源转型过程中反应迟缓,甚至出现销售跑光、经销商倒闭的情况 [22] - 行业羡慕理想汽车能快速响应消费者诉求更改配置,而合资品牌学习速度缓慢 [23] 成功实施一口价的关键因素 - 一口价政策需要绝对有竞争力的产品力作为支撑,但目前市场上能制霸市场的产品寥寥无几 [21] - 对于铂智3X这类新能源车型,一口价作为营销策略的一部分,在初期对销量有促进作用,且能避免经销商之间内耗价格战 [16] - 家用车的本质应回归安全、耐用、用车成本低,并兼顾驾驶乐趣,产品方向正确是基础 [5]
观车 · 论势 || 威马“复活”前路几何?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19 09:30
公司重启进展 - 威马汽车于9月6日发布公告,宣布复工复产信号,由深圳翔飞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作为重整投资人与新股东,推动威马EX5与E5两款车型在温州基地恢复生产 [1] - 此次重启标志着公司在沉寂近两年后,正式迈出重启造车业务的关键一步 [1] 公司面临的有利条件 - 上海、温州两地政府积极介入,成立专项工作组,协助处理供应链恢复、企业信用修复、融资支持等难题,并提供补贴与政府采购支持 [2] - 新股东深圳翔飞汽车的入主为公司带来重启急需的资金与运营支持 [2] - 公司计划开拓东南亚、中东等海外市场,试图寻找新增长点 [2] 公司面临的财务挑战 - 威马科技集团负债总额高达203.67亿元,而资产仅为39.88亿元,巨大的债务压力难以靠初期10亿元投资彻底化解 [2] - 新股东翔飞汽车与“宝能系”关系密切,后者自身深陷债务困局,可能影响对威马的长期投资 [2] 公司面临的品牌与信任挑战 - 近两年的停摆导致公司售后服务大面积中断,品牌信誉严重受损,“威马”二字一度与“破产”“售后无门”等标签深度绑定 [3] - 汽车品牌本质是一种信用契约,一旦断裂,重建极为艰难,公司需要以新品牌姿态从零开始构建消费者信任 [3]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在短短两年间,行业在产品迭代、智能驾驶、电控系统、用户体验等方面飞速进阶,市场竞争从“扩张期”步入“淘汰赛” [3] - 公司计划复产的EX5、E5等车型,在智能化水平、续驶能力及整车体验上均已被主流竞品甩开身位 [3] 公司技术与人才挑战 - 技术研发与产品创新离不开持续资金投入,公司目前最紧缺的是资金、时间和人才 [3] - 在主流车企纷纷扩大研发团队、加快推出新平台的背景下,公司要实现技术追赶任务极为艰巨 [3] 公司未来战略选择 - 公司需放弃不切实际的全面竞争幻想,聚焦细分市场寻求突破,例如深耕网约车、低线城市及农村市场,或依托成本优势开拓海外地区 [4] - 在产品策略上,宜采取“短期复产回流现金,中期开发适销新品”的节奏,避免盲目铺摊子 [4] - 公司需积极拓展多元融资渠道,引入在关键技术领域有布局的产业投资者,并引进具有汽车行业经验的专业高管团队 [4]
威马、哪吒、高合进入造车复活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5 23:57
核心观点 - 威马、哪吒、高合等陷入财务困境的造车新势力正通过不同路径尝试"复活" 但面临品牌信任重建、资金压力及激烈市场竞争等多重挑战 [2][3][13] 财务状况与债务危机 - 哪吒汽车账面资金仅剩约1500万元 确认债权约51亿元 拖欠5000余名职工工资及补偿金约4.6亿元 [2] - 威马汽车负债超过200亿元 新股东深圳翔飞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实缴资本仅0.42亿元 初期投资仅10亿元 [3][14] - 高合汽车重组方EV Electra承诺出资10亿美元但未实际注入资金 导致谈判停滞 [11] 复活路径与资本动向 - 威马采用"政府搭台+产业资本"模式:温州市政府提供政策补贴与采购支持 股东以资产增信对接融资 计划2025年9月复产EX5和E5车型 目标2026年收入近百亿元 [9] - 哪吒汽车公开招募投资人:需支付5000万元报名保证金 已有76名意向投资人报名 [2][10] - 高合汽车引入海外资本失败:EV Electra因债权人支持函格式问题拒绝支付1亿美元定金 [11] 核心资产与竞争优势 - 生产资质稀缺性:威马拥有两家工厂的独立生产资质 哪吒持有"双资质"牌照 2023年后资质审批全面收紧 [5] - 产能与海外布局:哪吒三大生产基地总年产能达30万辆 泰国CKD工厂已投产 2024年上半年海外销量17687台(同比增长154%) [6] - 市场基础:哪吒拥有接近50万车主 2023年海外销量超20000台(较2022年3000台增567%) [6] 挑战与风险 - 品牌信任危机:威马复活未提及老用户配件与服务问题 消费者信心严重受损 [14] - 资金不足:翔飞汽车注册资本仅1亿元 宝能汽车关联方被执行金额超500亿元 [14] - 市场竞争加剧:威马复产车型EX5/E5产品力落后 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淘汰赛阶段 [16]
造车新势力开启“复活赛”:威马、哪吒、高合 谁能重获新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5 19:46
核心观点 - 威马、哪吒、高合等陷入财务困境的造车新势力正尝试通过不同路径进行重整与复活 [1][2][7] - 资本押注这些企业的核心吸引力在于其拥有的稀缺生产资质、现有产能、海外市场基础及品牌资产 [3][4][5][6] - 尽管存在复活机会,但这些品牌面临品牌信任重建、巨大资金压力及激烈市场竞争等多重严峻挑战 [11][12][13][15] 各公司财务状况与重整进展 - 哪吒汽车母公司合众新能源账面资金仅剩约1500万元,确认债权约51亿元,拖欠5000余名职工工资及补偿金约4.6亿元,正在进行破产重整,已有76名意向投资人报名参与 [1] - 威马汽车已停摆两年,负债超过200亿元,其上海青浦设计采购中心已复工,约五六十人在办公,计划在温州基地恢复生产 [2] - 高合汽车于今年5月完成工商变更由黎巴嫩资本接手,但大股东EV Electra创始人表示未注入任何资金,导致谈判停滞,此前承诺出资10亿美元 [2][10] 资本押注的稀缺资源与资产价值 - 生产资质是核心稀缺资源,威马拥有两家具备独立资质的工厂,哪吒拥有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的"双资质"牌照 [3] - 哪吒汽车拥有三大生产基地,总年产能达30万辆,并在泰国建立CKD工厂,已于2024年投产 [4] - 哪吒汽车在海外市场具备基础,2024年上半年海外销量达17687台,同比增长154%,2023年海外销量超20000台,较2022年3000台大增567% [4] - 威马汽车同样在泰国设有KD工厂布局海外产能 [5] - 哪吒汽车拥有接近50万车主,市场保有量较高,具备品牌效应和市场知名度 [5][6] 三家公司的不同复活路径 - 威马汽车选择"政府搭台+产业资本"模式,新股东深圳翔飞已接管核心公司,并获得温州市政府支持,公布了三阶段发展计划:2025-2026年目标年产销1-2万辆;2027-2028年目标年销量25万-40万台并启动IPO;2029-2030年目标产量100万辆、营收1200亿元 [8] - 哪吒汽车走向公开招募投资人,对投资人行业限制少,但需在2025年9月15日前支付5000万元报名保证金,股东代表指出公司股权分散影响经营决策 [9] - 高合汽车选择引入海外资本,EV Electra承诺出资10亿美元并带来海外订单,但因支付条件(如支持函格式)分歧,6亿美元资金注入陷入僵局 [10] 复活面临的主要挑战 - 品牌信任重建是首要挑战,威马复活计划未提及老用户关心的配件和服务问题,售后断档严重透支消费者信任 [12][13] - 资金压力巨大,威马负债203亿元,新股东翔飞汽车注册资本仅1亿元,实缴0.42亿元,其关联方宝能汽车系被执行总金额超500亿元,翔飞初期10亿元投资对汽车制造业杯水车薪 [13] - 高合的新东家EV Electra本身实力存疑,仅推出一款未量产电动车,并曾涉争议 [14] - 市场环境剧变,威马计划复产的EX5和E5等老车型产品力已难以竞争,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淘汰赛,消费者担忧企业倒闭影响选择 [15]
神秘金主出手,知名品牌“复活”,预计本月复产!此前负债200亿元,创始人“失踪”,家人被曝迁居美国,前员工:工资和赔偿至今没拿到
新浪财经· 2025-09-13 09:01
公司复工情况 - 威马汽车上海青浦区沪青平公路设计采购中心园区已于6月复工 园区停放EX6 Plus和EX5-Z等车型 并有员工进出办公楼 [4][8] - 复工员工规模约30-40人 包含采购/IT/人事等岗位 部分为老员工 部分为新招聘人员 温州生产基地也在招聘中 [10] - 另一处会恒路威马汽车大厦仍处于关闭状态 园区工作人员称威马已搬离两年 [4][6] 重整投资与招聘计划 - 法院于4月3日裁定批准威马四公司重整计划 新股东深圳翔飞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介入 [4] - 翔飞新能源汽车集团正通过招聘平台大规模招聘 岗位涵盖信息技术中心负责人(30-45k)、整车基地负责人(50-80k)、研究院副院长(80-110k)等高管职位 [10][12] - 重整投资人已组建143人专业团队 含78名翔飞员工及55名前威马员工 目标建立400人核心团队 [13] 业务重启规划 - 计划9月复产EX5和E5车型 2024年目标产销1万辆并争取2万辆 同时布局泰国KD工厂开拓东南亚及中东市场 [22] - 2025-2026年复兴阶段目标实现10万辆满产 预计收入近百亿元 创造超3000个就业岗位 [22] - 2027-2028年发展阶段目标年销量25-40万辆 启动高阶辅助驾驶车型量产及IPO筹备 [22] - 2030年目标年产100万辆 营收1200亿元 构建智慧出行生态圈 未来五年计划推出超10款新车型覆盖纯电与增程技术路线 [22] 财务状况与债务问题 - 2019-2021年累计亏损174.35亿元 截至2024年3月确认资产39.88亿元 负债203.67亿元 [15] - 拖欠员工薪资及赔偿金超4000万元 人均债权金额超10万元 其中国税局青浦分局债权266.32万元 [15] - 债务清偿方案规定:15万元及以下债权6个月内全额现金清偿 超15万元部分通过信托受益权份额清偿 [15] - 8月底才发放7月工资 工资发放存在不规律情况 [19][20] 股东背景疑点 - 深圳翔飞成立于2023年9月 注册资本1亿元 主要股东为深圳卓凯和深圳凤宇 实控人黄晶关联昆山宝能汽车有限公司 [22][23] - 宝能方面多次回应"未了解到相关信息" 实际资金支持者身份仍未明确 [23] - 创始人沈晖据传已身处海外 家人迁居美国 [4]
神秘金主出手:知名品牌“复活”,预计本月复产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3 07:43
公司运营现状 - 上海青浦区沪青平公路1366号的威马汽车设计·采购中心已于6月复工 园区内停放EX6 Plus、EX5-Z等车型 并有员工进出办公楼 [1][3] - 复工后设计·采购中心约有30-40名员工 涵盖采购、IT、人事等岗位 部分为老员工 部分为新招聘人员 温州生产基地也在招聘中 [5] - 深圳翔飞组建143人专业团队 包括78名翔飞员工和55名前威马员工 目标建立400人核心团队 第三方招聘平台显示其正招聘流程管理、产品企划总监等岗位 [6][9] - 青浦区会恒路上的原威马汽车大厦仍处于关闭状态 园区工作人员称威马已搬离两年 [1][2] 财务与债务状况 - 2019-2021年威马汽车累计亏损174.35亿元 2024年3月法院确认负债203.67亿元 资产仅39.88亿元 [10] - 拖欠员工薪资、赔偿金和福利金超过4000万元(不含税务局266.32万元) 人均债权金额超10万元 [10] - 债务清偿方案规定:15万元及以下债权6个月内全额现金清偿 超15万元部分通过信托受益权份额变现清偿 [10] - 设计·采购中心员工工资发放不规律 8月底才发放7月工资 [11] 战略规划与投资 - 新股东深圳翔飞预计投资10亿元用于设备升级、供应链恢复和产品开发 计划9月恢复生产 多数供应商表达继续合作意愿 [9] - 制定2025-2030年三步走规划:2025-2026年复兴阶段目标年产销1-2万辆 2026年实现10万辆满产 收入近百亿元 [12] - 2027-2028年目标销量25-40万辆 推动高阶辅助驾驶量产并启动IPO筹备 2030年目标年产100万辆、营收1200亿元 [12] - 未来五年计划推出超10款新车型 覆盖纯电与增程技术 涵盖A00到C级轿车、SUV、MPV和跨界车 [12] 股东背景 - 深圳翔飞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9月 注册资本1亿元 主要股东为深圳卓凯和深圳凤宇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12][13] - 深圳卓凯实控人黄晶关联企业包括昆山宝能汽车有限公司 但宝能方面多次回应"未了解到相关信息" [13]
神秘金主出手,知名品牌“复活”,预计本月复产,此前负债200亿元,创始人“失踪”,家人被曝迁居美国,前员工:工资和赔偿至今没拿到
虎嗅· 2025-09-13 07:40
公司复工情况 - 威马汽车上海青浦区沪青平公路设计采购中心已于6月复工 园区停放EX6 Plus、EX5-Z等车型 员工规模约30-40人[2][7][10] - 青浦区会恒路原威马汽车大厦仍处于关闭状态 办公区域空置且积灰[3][5] - 温州生产基地正在招聘 第三方招聘平台显示翔飞新能源汽车集团发布岗位覆盖流程管理、产品企划总监等职级[10][11][13] 资本重组与投资计划 - 法院于4月3日批准威马四公司重整计划 新股东深圳翔飞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介入[3][15] - 深圳翔飞计划投资10亿元用于设备升级、供应链恢复和产品开发 目标建立400人核心团队[15][16] - 新威马汽车制定2025-2030年三步走规划:2025年复产EX5/E5车型 目标产销1-2万辆 2026年实现10万辆满产 收入近百亿元[25][26][27] 财务状况与债务处理 - 2019-2021年累计亏损174.35亿元 截至2024年3月确认负债203.67亿元 资产仅39.88亿元[18] - 拖欠员工薪资及赔偿金超4000万元 人均债权超10万元[19] - 债务清偿方案规定:15万元以下债权6个月内全额现金清偿 超15万元部分通过信托受益权份额清偿[20][21] 业务发展规划 - 产品线覆盖纯电与增程技术 五年计划推出超10款新车型 涵盖A00-C级轿车/SUV/MPV等类别[28] - 海外市场布局泰国KD工厂 开拓东南亚及中东市场 2027-2028年目标年销量25-40万辆[26][27] - 2030年目标年产100万辆 营收1200亿元 构建智慧出行生态圈[27] 股东背景与运营现状 - 深圳翔飞注册资本1亿元 主要股东为深圳卓凯和深圳凤宇 实控人黄晶关联昆山宝能汽车[29] - 目前工资发放存在延迟现象 8月底才发放7月工资 部分前员工仍未获得欠薪[22][24] - 公司尚未明确披露最终资金支持方身份 创始人沈晖据称已身处海外[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