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态循环
icon
搜索文档
奏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的草牧乐章——来自沿黄省份的一线调研
人民日报· 2025-07-04 05:59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推动发展方式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统筹推进各项 工作,加强协同配合,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创作好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 黄河,这条流经9省区的母亲河,提供了占全国50%的奶类、40%的蛋类、30%的肉类,同时,也面临着 生态本底差、水土流失严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弱等问题。草牧业是黄河流域传统优势产业和支柱产 业。2023年,农业农村部启动为期3年的黄河流域草牧业高质量发展项目,由全国畜牧总站组织实施, 探索生态保护和生产发展并举之路。近日,记者顺流而下,一路探访青海、甘肃、河南等沿黄省份,看 草牧业如何奏响生产生态生活兼顾的乐章。 ——编者 【黄河源头区】 增草节粮,牛羊吃上"营养餐" 据测算,混播后的饲草粗蛋白含量可达到13%,比燕麦单一种植提升近50%。"我们帮养殖户确定最佳 精粗比配方,舍饲期间粗饲料占比由30%增加到60%以上,牦牛出栏时间缩短了10—15天。后期,牦牛 粪便经无害化处理后直接还田,形成'畜—粪—草'的生态循环。"王伟说。 初夏时节,青海省湟源县寺寨乡,祁连山脉下绵延着青青草原。 草原村养殖大户郭菊兰刚拉了800多头牛回来,她从食槽里抓起 ...
淮安农科院研发河泥碳基营养土 开启“全周期轻简育秧”新模式
新华日报· 2025-07-03 07:43
"我们要让每项创新都扎进泥土里,从大地中汲取力量,再以科技反哺大地。"这不仅是淮安市农科院农 业资源化利用团队始终坚守的科研信念,更是他们躬身实践的真实写照。目前,该团队正全力以赴,积 极推动构建和完善"河道清淤—营养土生产—绿色生态种植"的全产业链模式,致力于打通从环保清淤治 理到高附加值农业资源化应用的"最后一公里",让科技成果转化的链条更加顺畅高效。 谢昶琰 在淮安市农学会近期组织召开的专项成果评价会上,来自南京农业大学的徐阳春教授代表评价组认为, 该技术率先实现了河道清淤在农业领域的规模化资源利用,成功构建了"清淤治废—资源再生—农业应 用"的生态循环利用模式,创新性强,应用效果突出,生态与经济效益显著,整体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 先,建议进一步加大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 近年来,淮安聚力发展生态农业,打造优质稻米产业集群。淮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农业资源化利用团队 协同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针对河湖清淤中产生的大量河湖淤泥如何综合改造利用、传统 育秧取土破坏耕地、其他商品基质育秧不稳定等问题,联合研发创制"河泥碳基育秧营养土",分别在涟 水县与洪泽、淮阴、淮安区等优质水稻生产基地及有关农垦农场进行示 ...
7月3日起,济南白泉生态保护项目对市民免费开放
齐鲁晚报· 2025-07-02 10:42
如今的白泉,已蝶变为生态与文化共生的城市绿洲。清澈的泉水漫过青石板,与古朴建筑相映成趣;泉池如镜映天光,稻浪随风翻涌,再现了古籍记载的 稻田景观。园区创新引入"稻田养泥鳅"生态循环农业,泥鳅自然除虫肥田,产出的鳅田稻米清香可口,成为生动的自然课堂。同时,儿童无动力乐园、滨 水步道、亲水平台、康体广场等便民设施一应俱全,充分满足市民休闲游乐与科普需求。其每日7:00至21:00免费开放,将显著提升东部市民的生活品质 和生态获得感。 7月3日起,由济南轨道交通集团建设的白泉生态保护项目正式对市民免费开放。项目位于济南东站片区,通过复活濒临消失的千年名泉泉群,填补了东部 城区高品质生态休闲空间的空白,成为市民亲近自然、感受泉城历史文化的新空间。 白泉泉群作为济南市十大名泉泉群之一及东部唯一大型泉群,曾因"泉涌白沙"的奇观闻名,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1600多年前,南北朝名将檀道济在 此上演"唱筹量沙"的军事谋略;400多年前,明代诗人李攀龙于此修建"白泉精舍",留下"白泉钟乳色,黄鸟窃脂声"的千古佳句。然而,这片蕴含自然奇 观与人文积淀的土地,一度在城市扩张中沉寂。为重现泉韵,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深入挖掘历史记载与耄 ...
科特派“妙手回春” 老果园甜蜜升级
科技日报· 2025-06-25 09:00
有机肥技术推广 - 山东农业大学时连辉团队自主研发"有机肥+"技术体系,在蒙阴县建成100多个有机肥生产点,年处理农业废弃物80多万吨 [1] - 该技术使有机肥成本降低80%,每亩果园年收入增加1000多元 [1] - 团队将残次果和沼液按比例混合发酵制备液体菌肥,成本仅每吨四五百元,远低于市面菌肥每吨1万多元的价格 [3] 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 蒙阴县每年产生45万吨废弃枝条和115万吨畜禽粪污,团队利用这些废弃物通过生物发酵技术生产生物有机肥 [3] - 联城镇每年产生大量沼液难以处理,团队开发技术将残次果与沼液混合发酵制成液体菌肥,解决废弃物消纳问题 [2][3] 经济效益提升 - 使用自制有机肥后果园优果率提升25%,果品糖度突破20度,荣获15项全国蜜桃大赛金奖 [4] - 自制有机肥每吨成本仅100元左右,相比购买商品有机肥每吨800元大幅降低成本 [4] - 采用菌肥完全替代化肥后产量反增10%,全红果率达85%以上,实现高产优质统一 [3][5] 技术推广成效 - 在垛庄镇试点4000余亩果园,20天发酵成功,施肥后土壤质量显著改善 [4] - 在黑石山村示范后,自制有机肥成本每吨仅100多元,质量不输市售产品,打消果农顾虑 [5] - 技术使果品实现个大、着色好、糖度高、硬度高、果面光洁等优质特征 [5]
只为干好一件事——记牧原实业集团董事长秦英林
经济日报· 2025-06-15 05:52
在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一座占地2800亩的现代化养殖园区内,有21栋六层智能猪舍,通过立体养殖模 式提升土地与空间利用效率;智能饲料厂持续高效运转,调配营养餐;8.5万套智能装备构建起全天候 感知网络,实现从环境控制到健康管理的全链路智能化护航。这是牧原实业集团董事长秦英林花大力气 打造的"现代农业新模式"。 "创业30多年,只为干好一件事",秦英林凭借对养殖主业的专业专注,对技术创新的坚持死磕,成就了 牧原这一养殖业龙头。目前,公司已形成集饲料加工、育种、养殖、屠宰加工于一体的产业链。2024 年,牧原股份实现营业收入1379.47亿元,归母净利润178.81亿元。 "民营企业发展,要坚持技术创新,做强主业。要胸怀报国志,做强做优做大产业。"在秦英林看来,这 既是时代赋予的使命,也是民营企业的责任担当。 奋勇争先 近年来,秦英林和牧原在推进养殖业高质量发展方面不遗余力。牧原自主研发的环保处理系统,通 过"固液分离+厌氧发酵",将禽畜排泄物转化为沼气、有机肥和液体肥料,实现全部资源化利用。处理 后的液体肥通过支农管网输送到毗邻养殖场的农田中,实现了绿色生态循环。而沼气则被提纯为生物天 然气,作为绿色能源用于饲 ...
日本《朝日新闻》:油脂映照日本饮食变迁
环球时报· 2025-06-13 06:28
饮食文化变迁 - 1970年大阪世博会成为日本外食产业发展的转折点 被称为"外食元年" [1] - 快餐文化如炸鸡 薯条 甜甜圈迅速普及 家庭餐厅的炸虾受欢迎 [1] - 日本政府1970年实施大米减产政策 导致餐桌西化 米饭消费减少 [1] 食用油消费数据 - 日本人均植物油年供应量从1970年68公斤增至2019年139公斤 增长104% [1] - 当前日本每年产生约50万吨废食用油 [1] 废油回收行业观察 - 废油来源随消费习惯变化 家庭减少油炸导致超市熟食区废油增加 [2] - 便利店设置现炸设备后 超市废油量又出现下降 [2] - 食品涨价导致消费者延长用油时间 深色废油比例上升 [2] 环保产业发展 - 废油回收企业通过废油变化观察社会消费行为 [2] - 工业区环境治理经验显示生态循环需要持续投入 [2]
农业科技特派员(轻骑兵)4月报 | 广东春耕科技赋能新实践:多维度护航稳粮保供
南方农村报· 2025-05-30 20:31
农业科技赋能春耕生产 - 全省围绕"稳粮保供"核心目标,以农业科技为驱动力,构建覆盖生产全链条的春耕保障体系 [25][26][27][28][29][30][31] - 通过科技特派员下沉服务、机械化技术推广、绿色农业实践、产业协同联动等创新模式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31][32][33][34] - 广州、韶关、东莞等多地通过科技赋能与机制优化,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32][33][34] 科技特派员服务机制 - 全省以"需求导向、精准服务"为原则,推动农业科技特派员深入田间地头 [35][36] - 构建覆盖选种、种植、管护到采收的全周期服务体系 [37] - 广州市累计出动农业科技特派员3434人次,开展技术服务853次,解决技术需求1292项 [38][39] - 清远市引入抗病品种筛选、无人机飞防等新技术,推动丝苗米产业向高附加值转型 [43][44][45] 农业机械化与智能化 - 重点推广水稻插秧、收割等环节的机械化技术 [50][51][52] - 韶关市通过高速插秧机作业展示,预计可增产15%以上,机收损失率从3%降至1.5% [53][54][55][56][57][58][59][60][61] - 东莞市引入新型插秧机后单机日作业量达40亩,较人工插秧效率提升30倍 [62][63][64][65] 绿色农业实践 - 汕尾市建立"病虫侦察—精准施药—生态调控"三位一体防控模式,减少化学农药用量30%以上 [66][67][68][69][70] - 汕头市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专项指导,将氮肥使用量降低20% [71][72][73][74][75][76] 特色产业赋能 - 桥头镇优化粉葛留蔓、引蔓技术,使单株产量提高12%,并开发葛粉深加工产品,推动产值增长25% [84][85][86][87] - 道滘镇卓越花卉公司引入朱顶红花期调控技术,实现反季节开花,产品单价提升40%,年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 [103][104][105]
菌丝织就千村锦 丹心映照万家春——记宝丰弘亚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曼永峰
搜狐财经· 2025-05-28 16:14
公司发展历程与成就 - 公司董事长曼永峰用十年时间打造年产值过亿元的食用菌王国[1] - 2015年从商贸领域转型进入食用菌行业,专注科技与产业结合[1] - 累计申请国家专利25项,6个产品获中国绿色食品认证[1] - 宝丰羊肚菌、赤松茸被认证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 科技创新与核心技术 - 与中国科学院、河南省农科院合作突破羊肚菌航天育种、天麻两菌培育等核心技术[1] - 投资建设国内领先的液体菌种工程中心,缩短菌种培育周期[4] - 引入物联网智能控制系统实现大棚温度精准控制至0.5℃差值[4] - 太空育种培育出耐高温、耐储运的"太空羊肚菌",单产较传统品种提升45%[4] 生态循环与产业模式创新 - 创新菌瓜、菌菜、菌粮等循环种植模式[2] - 开发羊肚菌北方年前出菇、林下生态循环生产等新型栽培模式[2] - 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菌菇基料,菌渣发酵制成有机肥反哺农田[5] - 延伸产业链至精深加工领域,开发"药食同源"产品[5] 产业带动与社会效益 - 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农户参与+科技支撑"产业共同体[7] - 首创"三提供、五统一"模式覆盖产前、产中、产后全链条[7] - 3年培训超5000名农民掌握菌菇种植技术[7] - 帮助农户建设600座食用菌大棚,发展600亩林下珍稀菌种植[7] - 提供1万个就业岗位,从业人员人均年收入3万元[7] - 推行"双向奔赴"帮扶机制和"技术入股"模式[7] - 设立助学基金资助200余名农村学子,培训3000余名留守妇女[7] 行业前景与战略方向 - 食用菌产业具有高附加值、短周期、低资源消耗特性[1] - 菌物作为第三大生物类群发展潜力巨大[1] - 未来将探索珍稀菌类精深加工、农旅融合等新路径[8]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先弄懂有机肥的门道
中国环境报· 2025-05-27 11:10
一是注重有机肥质量。有机肥种类繁多,包含粪尿肥、堆沤肥、绿肥、饼肥、泥炭等,有商品化生产的 产品,也有农家肥和农业生产者自己堆沤的有机肥。商品化有机肥上市之前需要经过农业农村部门的登 记,要符合国家的有机肥标准要求,在肥料包装袋上通常会标注有机质、氮磷钾总养分和水分含量及酸 碱度。购买有机肥时,还要通过观察颜色(深褐色、无恶臭)和触感(疏松不黏连)判断有机肥的腐熟 度和优劣。农业生产者自己建厂堆制有机肥,要注重原料来源、碳氮比和发酵翻堆的时间与次数,确保 有机肥腐熟充分,养分丰富。总之,在购买和施用有机肥前需优先确保其腐熟安全、无有害物质残留, 并要根据作物需求和土壤特性选择养分匹配、酸碱度适宜的产品,以实现改良土壤、提高产量和品质的 目标。 二是注重有机肥的施用数量。有机肥的优点是富含有机质、养分全面均衡,缺点是养分含量低,所需施 肥量较大。比如,以畜禽粪便为主要原料的有机肥氮含量一般为2%—4%,以每亩农作物生产需投入氮 量为15kg计算,则每亩农田施入商品有机肥量为300kg—500kg,农家肥的氮含量更低,施入量更大。因 此,如何把握用量也是用好有机肥的关键。有的生产者像施用化肥一样施用有机肥,投入的 ...
95后新农人做客国新办,分享农业创业经验谈如何帮农户创收
南方都市报· 2025-05-24 22:15
南都讯记者宋承翰发自北京5月23日,国新办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本期主题为"三 农"领域。江苏省镇江市果牧不忘农场总经理华梦丽是一位"95后"新农人,她在现场自我介绍说,到今 年,她已经在农村工作十年。2013年高考结束后,她选择到镇江去上大学,学习园艺技术专业,2015年 年底进入实习期,她留在镇江和4名同学开启农业创业之路。 华梦丽回忆,起初她们了解到传统的种植农业模式比较单一,想挣钱比较难,于是在2016年将种养紧密 结合,发展了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结合农业现代化机械建设了果牧高标准农场千余亩。2018年,她们自 主筹建了植物组织培养室,优化草莓苗繁育技术并实现量产。2020年,她们进一步延伸农业产业链,累 计帮助农户完成农产品销售513万斤。 "我们本身采取生态循环模式,农场就是一个小生态圈、循环链,并且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绿色生产标 准,目前拥有多项绿色食品认证,我们的生产理念也在潜移默化周边很多的种养大户。"她提到,当地 探索了一条新的绿色发展道路,就是生物多样性农业,农场现在的野生小动物就有30多种,生态非常 好,再加上这样的种植技术,从种到收融入匠人匠心精神,让产出的果品和农副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