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大模型

搜索文档
王兴兴最新发声
财联社· 2025-09-11 16:54
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 - 当前语言模型在文字和图像领域表现出色 但在AI实际执行任务的领域仍处于早期阶段 仅如荒漠中长了几根小草 大规模爆发性增长的前夜尚未到来 [3] - 机器人领域面临的核心挑战并非数据缺乏 而是机器人大模型的水平不足 硬件已足够可用 但AI模型能力不足导致硬件无法充分发挥效用 例如难以有效控制灵巧手 [4] - 多模态融合在机器人领域表现不理想 尽管单纯语言或多模态模型优异 但用语言或图像、视频生成内容来控制机器人仍存在重大挑战 特别是运动与视频、语言模型的对齐难题 [4] 数据挑战与利用 - 机器人数据采集面临巨大难题 包括难以判断优质数据标准 哪些动作和场景需要采集 如何采集才能获得有价值数据 都需要建立一套标准来提高数据利用率 [4] - 数据质量存在显著问题 采集过程噪声大 数据质量差 且需要采集的数据类型和规模都处于模糊阶段 目标是通过提高模型对数据的理解能力 实现在较小数据量下获得良好效果 [4] 技术发展与人才管理 - AI模型认知需要更激进 应将其视为全能型工具 重新学习新知识 摒弃过去经验 避免依赖历史经验影响未来决策 [4] - 科技企业发展面临顶尖人才短缺和管理效率低下两大挑战 人员增加反而导致效率降低 [4]
人形机器人单笔订单金额再次刷新纪录,机器人ETF易方达(159530)助力布局产业链龙头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5 10:56
机器人板块市场表现 - 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早盘上涨2.3% [1] - 成份股利元亨涨超12% 汉威科技涨超7% 华中数控和兆威机电涨超4% [1] 优必选订单突破 - 优必选签订2.5亿元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产品及解决方案采购合同 [1] - 合同以人形机器人Walker S2为主 将于今年内启动交付 [1] - 此前7月曾获近亿元订单 创全球人形机器人企业最大单笔纪录 [1] 行业发展趋势 - 中国产业链公司今年开始大规模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 [1] - 通过投资和并购等方式拓展业务 产业硬件成本有望快速下降 [1] - AI赋能机器人大模型创新 推动机器人"大脑"实现智能泛化 [1] 指数产品特征 - 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人形机器人相关个股占比近八成 [1] - "人形含量"在ETF跟踪指数中位居第一 [1] - 机器人ETF易方达(159530)规模在该指数相关产品中居首 [1]
人形机器人巨头再获大单,机器人ETF嘉实(159526)近5日“吸金”近3800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04 13:52
指数表现与成分股涨跌 - 截至2025年9月4日13:15中证机器人指数下跌1.71% [1] - 成分股涨跌互现 东杰智能领涨3.99% 南网科技和宏英智能跟涨 科沃斯领跌 云天励飞和秦川机床跟跌 [1] - 机器人ETF嘉实(159526)当日回调蓄势 [1] ETF表现与资金流向 - 机器人ETF嘉实近1月累计上涨12.80% [1] - 近1年净值上涨75.41% [3] - 最新单日资金净流入893.25万元 近5个交易日有4日净流入 合计净流入3798.79万元 [3] - 盘中换手率6.42% 成交额3857.11万元 近1周日均成交6258.94万元 [3] - 近1年规模增长5.89亿元 [3] 历史收益特征 - 自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25.78% 最长连涨月数3个月 最长连涨涨幅37.12% 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9.74% [3] 指数权重结构 - 中证机器人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0.36% [3] - 权重股包括汇川技术(9.96%) 科大讯飞(9.70%) 石头科技(5.03%) 大华股份(4.88%) 中控技术(4.40%) 大族激光(3.18%) 双环传动(3.53%) 机器人(3.34%) 云天励飞和科沃斯 [3] 权重股市场表现 - 汇川技术跌0.93% 科大讯飞跌2.50% 石头科技跌1.97% 大华股份跌3.10% 中控技术跌0.25% [5] - 双环传动跌2.53% 机器人跌2.96% 大族激光跌2.19% 巨轮智能平盘 拓邦股份涨0.56% [5] 行业动态与订单 - 优必选9月3日获得国内知名企业2.5亿元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产品及解决方案采购合同 [5] - 7月曾获近亿元全球人形机器人企业最大单笔订单 [5] 机构观点 - 华泰证券认为产业初期交付订单数非关键指标 核心在于形成正确模型范式和数据飞轮 [6] - 中国制造业企业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可能带来硬件成本非线性下降 [6] - AI赋能下的机器人大模型创新是实现智能泛化的关键 最终落地空间较大的ToC市场 [6]
人形机器人再现亿元级订单
财联社· 2025-09-04 10:09
优必选订单与产能情况 - 优必选获得国内知名企业2.5亿元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产品及解决方案采购合同 以Walker S2为主 今年内启动交付 [1] - 剔除天工行者后 Walker系列人形机器人已获得近4亿元合同 [1] - 天工行者人形机器人在手订单达百台 预计今年交付超过300台 [1] - 公司预计今年交付500台以上工业人形机器人 全年产能达1000台 [2] 行业订单动态 - 天太机器人签署全球首个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10000台订单 [3] - 智元机器人与富临精工达成数千万元项目合作 近百台远征A2-W将落地工厂 [3] - 智元机器人与宇树科技共同中标1.24亿元人形双足机器人代工服务采购项目 [3] - 截至8月4日 智元机器人中标9个项目 宇树科技中标68个项目 优必选中标16个项目 中标数量接近或超过去年全年水平 [4] 行业发展趋势 - 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元年开启 订单浪潮倒逼产业扩大产能 交付能力成为企业争夺订单关键 供应链成为核心瓶颈 [4] - 产业初期核心在于能否形成正确模型范式和数据飞轮 而非交付订单数 [4] - 中国制造业企业大规模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将带来硬件成本非线性下降 [4] - AI赋能下的机器人大模型创新成为重点 通过智能泛化打开ToC市场需求 [4] - 头部企业开始落地VLA大模型 并在高精度工业场景进行数据采集和模型训练 [4] 应用场景与投资方向 - 人形机器人订单从教育科研延伸至工业制造、商业运营、政企服务 试验更多应用场景部署可能性 [5] - 投资层面建议关注新技术迭代及零部件 包括触觉传感器、谐波减速器、摆线针轮、高功率密度电机、peek及粉末冶金工艺 [5]
从“小突破”到“大布局” 人形机器人产业“加速跑”(人民网)
人民网· 2025-08-15 16:17
行业规模与市场表现 - 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达30.2万套,连续12年保持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 [1] - 2024年中国机器人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二 [1] -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展示200多家企业、1500余件展品、100余款新品 [1] 政策与产业链优势 - 工信部2023年10月发布《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各地如北京、上海、广东出台专项政策支持技术创新与产业集聚 [1] - 摩根士丹利报告指出人形机器人"身体"部分是中国企业的强项 [1] - 核心部件如关节模组、传感器实现100%国产自研,产业链完备性成为竞争优势 [1] 技术演进与创新 - 具身智能大模型为人形机器人提供"初级大脑",推动感知—决策—执行链路完善 [1] - 机器人大模型突破得益于架构端(如SayCan、RT-1、PaLM-E)与数据端(互联网、仿真、真机动作三类数据)协同 [2] - 未来技术演进方向包括模态扩展(触觉、温度感知)、推理机制与数据构成优化 [2] 产品应用与商业化前景 - 超50家整机企业展示数百款人形机器人产品,应用场景持续拓宽 [3] - 通用机器人有望3-5年内进入消费端,需满足数据价值(复杂环境反哺训练)与经济价值(替代低劳动价值环节)双重标准 [3] - 行业核心挑战在于构建长思维链,打通视觉语言与行动壁垒以适配复杂物理世界 [2]
头部企业抢夺标准定义权,机器人“暗战”升级
第一财经· 2025-08-14 13:04
核心观点 - 机器人具备自主学习和失败后反复尝试的能力,这种数据驱动的闭环大模型是行业追逐的技术亮点[3][5][7] - 行业在具身智能大模型架构上存在分歧,包括统一模型直出和分层设计两种路径[9][10] - 企业正通过开源数据集、自研核心零部件等方式争夺行业标准定义权和生态主导权[14][15][16] - 模型架构的优劣将直接影响未来训练成本、算法效率和规模化落地能力[16] 技术发展现状 - 星海图发布的G0模型具备端到端双系统全身VLA能力,能在任务失败后自主尝试新解法[5] - 自变量采用统一模型直出架构WALL-A,可处理长序列任务但算力需求巨大[10] - 行业主流VLA模型定义宽泛,目前大部分模型都可归入视觉-语言-动作处理范畴[9] - 具身智能模型通过模仿学习和强化学习实现环境感知与动作调整能力[7] 商业策略 - 自变量短期目标聚焦商业服务和公共服务场景,如酒店和养老院[11] - 企业认为击穿单一标杆场景即可证明技术商业价值,撬动千亿级市场[12] - 星海图开源500小时Galaxea数据集,涵盖150种任务以吸引开发者生态[14] - 多家企业从单点技术向平台型公司转型,布局全产业链生态[15] 行业竞争焦点 - 算力消耗、延迟表现与落地场景成为技术路线选择的博弈关键[3][10] - 头部企业正争夺性能测评标准制定权和核心数据集主导权[14][16] - 模型架构差异直接影响数据需求量、算法流畅度和算力消耗[16] - 行业尚未形成技术共识,但快速迭代中架构优势将成核心竞争力[16]
宇树科技CEO王兴兴:现阶段期待机器人干活产生大价值不太现实,运动和表演反而更好落地【附人形机器人行业市场分析】
搜狐财经· 2025-08-13 12:02
公司战略与业务重点 - 公司当前在表演和运动场景优先落地 因技术难度较低且已通过春晚扭秧歌表演验证品牌影响力 [2] - 公司最终目标是开发通用型人形机器人 但现阶段聚焦表演和格斗等过渡性业务 [2] - 公司已在汽车工厂等工业场景实现初步落地合作 [2] 行业技术发展现状 - 机器人硬件已基本成熟 但机器人大模型(具身智能)不足成为核心发展瓶颈 [3] - 具身智能需具备环境交互感知、理解决策和自主学习能力 当前在语义理解、场景感知和任务规划存在明显缺陷 [3] - 人形机器人智能化分为L0-L6六级 行业正从L3向L4过渡 [3] - L3级需人类监督完成部分任务 L4级可在特定场景独立执行复杂任务 [3] 应用场景与商业化路径 - L4级突破将推动机器人在工厂生产、安防巡检、物流配送和服务业引导等多领域应用 [5] - 工厂场景中L4机器人可实现物料搬运、零件加工和质量检测全自主作业 [5] - 行业商业化路径将从功能单一的ToB场景(工厂/安防/物流)逐步转向ToC通用型家政市场 [5] 行业安全与实施挑战 - 当前人形机器人安全性未达人类协作标准 无法实现人机共同作业 [7] - 机器人需掌握生产计划、工艺路线、物料位置及安全守则等大量信息才能有效工作 与人类员工数月培训要求相当 [7]
世界机器人大会再掀人形机器人热潮 拼“实干能力”川企深耕垂直领域
四川日报· 2025-08-12 08:15
行业趋势 - 人形机器人行业从"才艺展示"转向强调"实干能力",注重在养老院、商超等真实场景的应用落地 [1][4] - 企业开始公开人形机器人售价,价格区间为数万元至近百万元,显示成本降低和能力提升 [4] -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吸引200余家企业参展,1500余件展品亮相,其中人形机器人整机企业达50家,创同类展会之最 [1] 技术挑战 - 高质量数据获取困难,真实环境数据采集对算力和资金要求极高 [6] - 机器人大模型水平不足制约迭代,需提升算法能力而非仅增加学习资料 [6] - 量产面临供应链整合难题,电机、减速器等关键零部件需高效稳定组合 [6] - 宇树科技通过机器人格斗展示动态平衡算法和运动控制精度,验证复杂工业环境适用性 [2] 应用场景 - 康养领域:中科源码推出多款养老机器人,提供情感陪伴、健康监测等服务,已在成都温江区落地 [7] - 文旅领域:成都企业展示智能仿生恐龙等机器人,具备导览、表演等互动功能 [7] - 工业领域:卡诺普发布工业人形轮式机器人"灵烁"和AI复合机器人"灵迅",应用于焊接、分拣等场景 [8] -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实现多机器人协同作业,突破传统"一机一岗"模式 [3] 区域发展 - 四川17家企业参展,聚焦康养、文旅、工业等垂直领域,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7][8] - 川企通过产业链合作加速商业化,政府计划加强技术、场景、人才对接以建设产业集群 [9] 市场预测 - 行业预计未来几年人形机器人出货量每年翻番,若技术突破则2-3年内或达年出货数十万至上百万台 [6]
汽车周报:机器人大会应用及降本双提速智能化再成能力瓶颈-20250811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8-11 23:21
行业投资评级 - 基于科技+中高端+国央企改革两条主线,推荐国内强α主机厂及智能化趋势相关企业 [4] - 重点推荐理想、蔚来、小米、小鹏等主机厂,以及华为鸿蒙高端智能代表江淮汽车、赛力斯等 [4] - 国央企整合推荐关注上汽集团、东风集团股份、长安汽车 [4] - 零部件企业推荐福耀玻璃、新泉股份、福达股份等具备强业绩增长或机器人布局的企业 [4] 核心观点 - 机器人产业爆发将遵循类似6-8年前智能驾驶的落地节奏,重点关注具身智能产业化落地 [4] - 车市8月迎来新车型密集上市期,中高端市场及强α企业表现值得关注 [4] - 新能源渗透率达53.03%,传统能源车销量同比下滑9.58%,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长7.46% [4] - 原材料价格指数环比上升,传统车+0.9%/新能源车+0.8%,月度涨幅分别为+4.3%和+3.8% [4] 行业动态 机器人领域 -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展示具身智能技术突破,节卡S³复合机器人实现批量化应用 [5][6] - 上海发布《具身智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目标2027年核心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 [7][9] - 方案提出建设五大公共平台,聚焦物流装配、工业制造等五大应用示范领域 [8][9] 车企动态 - 比亚迪宋L EV天神之眼B款OTA升级,新增城市复杂道路掉头、跨实线借道等功能 [10][11] - 小鹏P7换代车型预售,配备800V架构+5C电池,零百加速3.7秒 [13][14] - 理想i8调整配置策略回归单一版本,纯电续航450km的小鹏X9增程版已申报 [15][17] - 吉利银河A7上市填补中型车空白,CLTC馈电油耗2.67L,综合续航超2100km [17][18] 市场表现 - 汽车行业指数周涨2.68%,跑赢沪深300指数(+1.23%),成交额环比增长11.53%至5230.71亿元 [4][22] - 个股方面,中马传动、华密新材周涨幅达49.5%/34.0%,华培动力跌幅最大达-14.9% [4][27] - 汽车行业PE为27.18,在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17位 [23] 供应链与成本 - 传统车原材料中橡胶价格周涨3.3%,新能源电池原材料镍/碳酸锂分别涨1.2%/0.9% [68][69] - FDI海运指数月涨27.2%,汇率方面美元兑人民币环比贬值0.16% [81][83] - 7月乘用车零售183.4万辆同比+7%,批发219.2万辆同比+12%,库存预警指数57.2% [56][65]
想用上人形机器人?先过四关
36氪· 2025-08-11 19:29
行业展会动态 - 2025年WAIC展会具身智能机器人展厅人气火爆 展出超150台人形机器人 系国内有史以来最大规模集体展出[2] - 展会机器人展示重点从静态陈列转向真实场景作业能力 包括工业物流、商业服务、家居、科研教育、文娱表演五大商业场景[2] - 智元机器人设立300平方米最大展台 其远征A2实现全程自主导览 精灵G1执行物品递送 远征A2-W进行拆垛搬运作业[2] - 银河通用搭建1:1商超场景由Galbot全天候值守 星动纪元展示物流仓储场景的智能分拣与扫码能力[2] 市场规模预测 - 高盛预测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达1540亿美元 乐观情景可达2050亿美元[3] - 摩根士丹利称中国2024年机器人市场规模470亿美元(占全球40%) 预计2028年增至1080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23%[3] 技术发展现状 - 机器人大模型训练向端到端大模型+世界模型发展 模态能力持续丰富[3] - 当前处于L4阶段(谷歌DeepMind的Gemini模型实现视觉-语言-动作三模态融合) 但多任务泛化能力仍较弱[9] - 特斯拉Optimus机器人采用仿人结构(身高1.73米) 计划2025年量产数千台 2026年量产5万-10万台 2027年再增10倍[5] 商业化挑战 - 四大核心痛点:大脑泛化能力有限、数据集获取难度高、结构设计待优化、供应链成本居高不下[3][8] - 真机训练数据短缺 物理世界操作数据限制发展 仅靠视频学习难以提升运动规划能力[12] - 结构问题包括运动稳定性差(半马比赛中多数机器人摔倒)、散热不足需喷洒冷却液、续航仅2-5小时[13] - 零部件成本高昂(如精密传感器、行星滚柱丝杠) 因产业规模有限未实现降本[13] 产业竞争格局 - 全球21家主流车企入局 包括国内广汽/上汽/比亚迪等15家及特斯拉/宝马等6家国际车企[7] - 国内资本市场热度高涨:宇树科技开启上市辅导(估值超120亿元) 它石智航进行第三轮融资 维他动力成立100天完成2亿元融资[7] - 企业形成明显梯队:第一梯队宇树/智元/银河通用(估值超70亿元) 第二梯队它石智航/自变量等十多家(估值20亿-50亿元)[7] 应用前景与优势 - 人形机器人被视为AI重要落地方向 适用于工业/商业/家庭/太空探索领域 可替代高危工种并提升生产效率[4] - 人形设计四大优势:更好适应人体工学环境、更高任务通用性、降低人机交互心理隔阂、运动数据获取更便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