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六小龙
搜索文档
杭州六小龙”齐聚 数贸会里藏着中国数字贸易的“内生力”与“朋友圈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5 22:29
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概况 - 第四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在杭州举办 展会面积达15万平方米 汇聚超1700家参展商和4万余名专业客商 [1] - 人工智能与丝路电商两大展区成为焦点 代表自主创新与全球互联的双引擎 [1] - “杭州六小龙”企业首次齐聚展会 引发市场对数字贸易格局重塑的关注 [1] 全球及中国数字贸易发展态势 - 2024年全球数字服务贸易规模达4.64万亿美元 同比增长8.3% 增速显著高于全球货物贸易2.3%的增长率 [2] - 2024年上半年中国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进出口规模达1.5万亿元 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1.3万亿元 均创历史新高 [2] - 中国在全球数字服务贸易规模排名中稳居前十强 [2] 浙江省数字贸易表现与规划 - 2024年上半年浙江省数字贸易总额达4149.5亿元 同比增长13.2% [2] - 浙江省数字贸易额连续三年突破千亿级大关 从2022年6000亿元增至2024年8000亿元 [2] - 2024年浙江省数字交付服务贸易出口额过亿元企业达454家 汇聚阿里巴巴 海康威视 网易等全球知名企业 [3] - 浙江省目标到2027年数字贸易额达到1万亿元 建设全球数字贸易中心 规划“1+3+N”总体布局 [3]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应用 - 宇树科技创始人认为智能机器人将在文娱和实用领域齐头并进 深入人形机器人 体育赛事 商业服务等领域 [4] - 强脑科技展示智能仿生腿 通过非侵入式电极捕捉生物电信号控制假肢液压系统 [5][7][8] - 浙江大学等联合研发的黑豹2.0四足机器人优化髋关节 膝关节 脚掌等关键部位 配备弹簧缓冲装置和钉鞋以增强稳定性与抓地力 [8][9] 数字内容与文化出海 - 群核科技发布两款空间大模型并展示3D+AI应用 [8] - 游戏科学公司在数贸会展示《黑神话:钟馗》预告视频 网游 网文 网剧成为文化出海“新三样” [8] - 浙江省出台《关于支持游戏出海的若干措施》支持游戏产业全球化发展 [8] 跨境合作与区域市场拓展 - 阿联酋呼吁中国科技企业将其视为进入中东 非洲与亚洲市场的战略跳板 [10] - 印度尼西亚希望加强在人工智能和半导体领域合作 并发展联合数字经济区作为创新枢纽 [10][12] - 东南亚和中东成为中国企业出海两大热门区域 跨境支付机构PingPong获马来西亚支付牌照并与东盟银行CIMB合作 [10] 国际合作与投资数据 - 阿联酋是中国在中东和非洲地区非石油贸易第一大伙伴 承载该地区60%以上贸易 [11] - 阿联酋数字经济占非石油GDP的12% 目标到2031年提升至20% [11][12] - 2024年阿联酋吸引外资流入456亿美元 其中中国投资接近90亿美元 [12] - 印度尼西亚拥有超过2.83亿人口 其中70%处于工作年龄 为数字经济提供强劲驱动力 [12]
对话浙江省科技厅前厅长周国辉:杭州何来“六小龙”
经济观察报· 2025-09-16 20:11
杭州科创生态与“六小龙”现象 - 杭州因“杭州六小龙”的涌现站上科技创业潮头,该书旨在解码其背后的科创生态[2] - 杭州的创新成功被归结为一个系统性生态结果,其创新公式为:成功 = 政府(阳光)× 市场(土壤)× 人才(种子)× 文化(气候)[4] - 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世界百强创新集群排行榜中,杭州排名第十三位,相比去年上升一名[11] 新浙商的特质与演变 - “新浙商”的“新”体现在三方面:动能之新(创新驱动取代低成本扩张)、领域之新(进军数字经济、生命健康等前沿领域)、使命之新(从“独善其身”转向“兼济天下”)[9] - 新浙商在传承老一辈“敢为人先”精神的同时,更加注重科技驱动、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9] - 传统浙商主要依靠“四千精神”和成本优势打天下,而新浙商应成为“燧石精神”的践行者[8] 政府在科创企业中的作用 - 政府吸引企业的关键并非政策特别优厚,而是其“懂行”的交流、诚意和专业性,以及更懂产业、更重服务的创新生态[10] - 政府支持方式并非简单“给钱给地”,而是体现在发现企业、尊重企业、精准服务企业,在不同阶段提供恰到好处的支持[10] - 经济发展阶段不同,政府支持方式需与时俱进,包括深入了解技术趋势、善用市场化机制(如风险投资)、加强自身能力建设[14] 产业与企业的投资筛选逻辑 - 判断产业或企业是否值得支持基于多个维度:符合产业发展方向、深入实地调研项目真实性和团队能力、高度重视市场化评价机制(如风投的选择)[13] - 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选择被视为比政府更敏锐、更准确的项目发现和筛选机制[13] - 投资决策需遵循产业规律、把握科技趋势、坚持实事求是和公平原则,以系统性降低风险[13] 浙江资本的投资方法论与重点 - 浙江资本的投资方法论包括:拥有专业评估团队进行严谨分析、重视产业技术趋势研判、密切关注国家政策导向[15] - 以普华资本为例,其坚持“投早、投小、投科技”策略,投资决策更注重“投人”,通过交流考察创始人对产业的理解、创业决心和综合素质[15] - 浙江资本重点投资产业集中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新材料与新能源、生命健康等领域[16] 特色小镇的培育优势 - 特色小镇的优势体现在“三生融合”(生产、生活、生态协同发展),避免了传统园区“产城分离”的问题[16] - 特色小镇围绕明确产业主题构建创新生态,打造24小时活力社区,有利于深度思考与创意孵化,吸引年轻创业者[16][17] - 该模式是一条兼顾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新型发展道路,但推广中需避免盲目跟风导致空心化[17] 杭州与硅谷的比较及发展路径 - 杭州不应简单复制硅谷,而应立足自身特色,如发展“特色小镇”模式,走“小而美、专而精”的差异化创新路线[11] - 硅谷在科技原创能力、大企业引领作用上仍有优势,杭州需在原始创新层面加强努力[11] - 杭州本身有深厚创新传统,曾被《天才地理学》列为历史上的“天才之城”之一[11] 未来产业方向与政府布局 - 下一代“小龙”可能诞生的领域集中在“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探索未来产业、服务民生),以及生命科学、新材料和新能源[22] - 政府布局需通过制定规划引领、坚持差异化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高度重视社会需求和市场导向[22] - 未来“八八战略”的演进将聚焦高质量发展、人工智能与产业融合、绿色发展、更开放地融入全球化、以及推动数据开放和关注科技伦理等改革[23][24] 发展经验的借鉴与区域合作 - 杭州或浙江的发展经验不应简单“复制”,而应“学习借鉴”其精神内核、理念共识和进取状态,生搬硬套成功率低[18] - 安徽合肥在科创方面的经验值得学习,其后发优势、科技原创能力(如中科大)和政府持续投入的决心是发展动力[20] - 浙江与安徽并非竞争关系,两省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大[21]
周国辉:杭州何来“六小龙”,“懂”比“给”更重要
经济观察网· 2025-09-16 17:20
文章核心观点 - 杭州因“杭州六小龙”的涌现成为科技创业新高地,其成功源于系统性创新生态,即政府、市场、人才、文化四要素共同作用的“热带雨林” [1][2] - 新浙商在传承传统浙商精神基础上,以创新驱动、进军前沿领域、承担社会责任为核心特征,实现动能、领域与使命的革新 [4] - 政府角色从提供政策优惠转向提供专业服务与精准支持,通过懂行的交流与产业生态吸引企业 [6][7] - 杭州创新生态与硅谷相比更注重特色化路径,以“小而美、专而精”的差异化策略发展,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第13位 [8] - 政府产业支持决策需结合政策导向、实地调研及市场化资本判断,风投机构的投资选择是重要参考指标 [9][10] - 浙江资本形成“投早、投小、投科技”策略,重点布局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新材料与新能源、生命健康等领域,投资决策注重创始人素质 [10][11] - 特色小镇通过“三生融合”模式解决产城分离问题,成为培育科创企业的重要载体 [11][12] - 杭州未来将聚焦“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政府需通过规划引领、差异化发展及市场需求调研提前布局 [15][16] - “八八战略”将持续迭代,聚焦高质量发展、人工智能融合、绿色发展、全球运营及数据改革 [17] 杭州创新生态的构成要素 - 创新公式为成功 = 政府(阳光)× 市场(土壤)× 人才(种子)× 文化(气候),四者构成滋养创新的“热带雨林” [2] - 政府支持体现在发现企业、尊重企业、精准服务企业,而非简单“给钱给地” [7] - 特色小镇以明确产业主题构建创新生态,实现生产、生活、生态协同发展,避免“鬼城”现象 [11][12] 新浙商的特征与演变 - 新浙商以创新驱动取代低成本扩张,依靠核心技术构建护城河 [4] - 新浙商进军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高端装备等前沿领域,成为标准制定者与生态构建者 [4] - 新浙商使命从“独善其身”转向“兼济天下”,将企业发展融入国家战略 [4] - 新浙商传承老一辈“敢为人先”精神,但更注重科技驱动、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 [5] 政府角色与产业支持策略 - 政府判断产业或企业是否值得支持需基于政策方向、实地调研及风投等市场化评价机制 [9] - 政府需深入了解技术趋势与区域资源禀赋,避免盲目跟风,并善用风投等专业力量进行产业筛选 [10] - 政府支持方式需与时俱进,培养懂科技的干部,以科学决策推动产业发展 [10] 资本投资策略与重点领域 - 浙江资本坚持“投早、投小、投科技”策略,注重创始人对产业的理解深度、创业决心及综合素质 [11] - 投资重点集中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新材料与新能源、生命健康四大产业方向 [11] - 投资决策不拘泥于商业计划书,而是通过直接交流在短时间内判断创始人潜力 [11] 杭州与外部创新体系的对比 - 杭州不应简单复制硅谷,而应立足“特色小镇”等自身特色,走差异化创新路径 [8] - 杭州在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第13位,较去年上升一名,但原始创新能力仍与硅谷有差距 [8] - 安徽合肥的科创经验值得学习,其突出点在于技术原创能力、高校支撑及政府持续投入的决心 [14][15] 未来发展方向与政策重点 - 浙江下一代“小龙”可能诞生于“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生命科学、新材料及新能源领域 [15] - 政府需通过规划引领、差异化发展及加强市场调研来为前沿领域“修路” [16] - “八八战略”将聚焦高质量发展、人工智能融合、绿色发展、全球运营及打破数据壁垒等改革 [17]
对话|周国辉:杭州何来“六小龙”,“懂”比“给”更重要
搜狐财经· 2025-09-16 17:16
杭州科创生态与“杭州六小龙”现象 - 杭州因“杭州六小龙”的涌现站上科技创业潮头,标志着从电商时代向科技创业时代的演进 [2] - 城市创新成功被归结为一个系统性生态公式:成功 = 政府(阳光)× 市场(土壤)× 人才(种子)× 文化(气候) [4] “新浙商”的特征与演变 - “新浙商”的“新”体现在三方面:以创新驱动取代低成本扩张、进军数字经济等前沿领域、从“独善其身”转向“兼济天下” [5] - “新浙商”在传承老一辈“敢为人先”精神的同时,更加注重科技驱动、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 [5][6] - 传统浙商依靠“四千精神”打天下,而“新浙商”应成为“燧石精神”的践行者 [5] 政府在科创企业引入与发展中的角色 - 政府吸引企业的关键并非单纯政策优惠,而是通过“懂行”的专业交流展现诚意,例如强脑科技案例中政府团队主动赴美对接并探讨技术方向 [7] - 政府对企业的支持体现在发现企业、尊重企业、精准服务企业,在不同阶段提供恰到好处的支持,例如帮助对接行业资源推动技术应用 [7] 杭州创新生态与硅谷的比较及发展路径 - 杭州在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世界百强创新集群排行榜中排名第十三位,较去年上升一名 [8] - 杭州不应简单复制硅谷,而应立足自身特色,发展“特色小镇”等“小而美、专而精”的路线,实现差异化创新 [8] - 硅谷在科技原创能力、大企业引领作用方面仍具优势,是学习对象 [8] 政府产业支持决策与风投机构的作用 - 政府判断产业或企业是否值得支持基于多个维度:是否符合产业发展方向、项目真实性和团队实干能力、以及参考风险投资机构的市场化选择 [9] - 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选择被视作比政府更敏锐、更准确的项目发现和筛选机制 [9][10] - 政府应善用市场化机制,发挥风投等社会化资本的力量进行产业筛选与企业培育 [10] 浙江资本的投资方法论与重点领域 - 浙江创投机构如普华资本坚持“投早、投小、投科技”策略,投资决策更注重与创业者直接交流来“投人” [10][11] - 投资决策重点考察创始人对产业技术的理解深度、创业决心与专注度、以及综合素质 [11] - 浙江资本重点投资产业集中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新材料与新能源、生命健康等领域 [11] 特色小镇作为科创载体的优势 - 特色小镇的优势体现在“三生融合”,即生产、生活与生态的协同发展,避免传统园区“产城分离”问题 [11][12] - 特色小镇围绕明确产业主题构建创新生态,营造适合人才工作与生活的整体环境,吸引年轻创业者和科技企业聚集 [11][12] 杭州/浙江发展范式的可借鉴性 - 更倾向于将“杭州模式”称为“范式”,强调其是灵动的、开放的、不断演进的方向性引领,而非可简单复制的固定套路 [14] - 真正的发展经验应被“学习借鉴”,重点是学习其精神内核、理念共识及进取状态,而非生搬硬套 [14] 浙江未来重点发展领域与政府布局 - 下一代“小龙”可能诞生的领域重点关注“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生命科学、新材料和新能源 [16] - 政府布局需通过制定规划引领、坚持差异化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并高度重视社会需求和市场导向 [17] - 浙江未来将聚焦高质量发展、人工智能与产业融合、绿色发展、更开放地融入全球化、以及关键领域改革 [18]
链博会打卡:半个“六小龙”与它们的朋友圈
北京商报· 2025-07-17 14:59
杭州六小龙概况 - "杭州六小龙"指杭州崛起的6家前沿科技企业 包括游戏科学 深度求索 宇树科技 云深处科技 强脑科技和群核科技 聚焦机器人 AI 游戏开发 脑机接口等领域 [5] - 六家公司成立时间跨度大 群核科技最早(14年历史) 深度求索最晚(2023年成立) 宇树科技等4家在2016-2018年人工智能热潮期间入局 [8][9] - 概念在2024年底2025年初形成 显著提升企业受关注度 强脑科技等公司感受到破圈效应 [5][7] 核心产品与技术 - 宇树科技主推人形机器人Unitree H1(春晚表演)和机器狗Go2 聚焦具身智能 目前应用场景偏B端 [5][11][15] - 强脑科技展示BrainCo智能仿生手/灵巧手等脑机接口产品 仿生手曾用于残奥会圣火传递 技术核心在于神经信号解析 [11][12][15] - 群核科技起家于空间设计软件(酷家乐等) 2022-2023年营收分别为6亿元和6 64亿元 2024年前9个月亏损收窄至9361 1万元 [15] 行业定位与发展 - 六家企业虽属不同赛道但形成协同效应 如强脑科技的灵巧手为人形机器人提供精细操作能力 [12] - toC领域深度求索(大模型DeepSeek)用户基础最佳 toB领域强脑科技技术壁垒最高 人形机器人以销售额为客观评判标准 [6] - 行业处于技术突破期 高技术壁垒公司需持续研发 具身智能等领域需探索应用场景以积累用户 等待技术"奇点" [16] 市场动态 - 群核科技2025年2月14日向港交所递表 成为六小龙中首个IPO冲刺企业 [8] - 链博会展示显示 宇树科技和强脑科技产品受观众高度关注 群核科技因非硬件属性展示较抽象 [1][11] - 灵伴科技(AR眼镜)被部分市场人士视为"第七小龙" 反映AI企业整体关注度提升 [10]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中国新科创模式重塑全球竞争格局
上海证券报· 2025-06-30 03:13
中国叙事逆转与科创崛起 - DeepSeek发布R1模型打破美国在大模型生产领域的既定范式,引发全球关注并带动中国资产在全球资本市场表现亮眼 [2] - 杭州"六小龙"等概念体现中国科创企业崛起,鸿蒙系统突破、"新三样"全面崛起及AI科创发展展现中国科技创新能力 [2] - 高盛等国际投行重新审视中国市场,反映中国叙事逆转对全球投资策略的深远影响 [2] 中美经济格局变化 - 美国经济衰退风险加剧、债务问题恶化及国债收益率高企标志其结构性危机深化 [2] - 中国在科创领域的突破正重塑全球资本布局 [2] 中国科创模式独特优势 - 中国市场规模为科技创新提供广阔舞台,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成为经济发展核心力量 [3] - 人力资本与工程师红利全面展现,每年庞大工程类、理工类大学生数量为创新提供人才支撑 [3] - 政府与市场协同作用推动中国制造走向创新,形成基础研发、产业升级、科创金融完整链条 [3][4] 中国创新发展模式 - 合肥模式、苏州模式、深圳模式、上海模式等多种创新发展模式涌现 [3][4] - 政府通过产业政策扶持、引导基金等方式为企业创新提供持续支持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