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科技

搜索文档
机构称核心科技标的值得逢低配置,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近5日“吸金”近9亿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9 13:58
港股市场表现 - 6月19日港股三大指数低开低走 恒生科技指数一度跌近2 5% [1] - 科网股普跌 中资券商股走低 创新药概念全线下跌 新消费概念股集体调整 [1] - 海天味业上市首日盘中破发 [1] - 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持仓股中同程旅行 阿里健康 京东集团 舜宇光学科技 携程集团等跌幅居前 华虹等少数公司上涨 [1] 恒生科技指数分析 - 恒生科技指数近期处于震荡状态 对利空高度敏感 [1] - 长期配置角度下核心科技标的值得逢低配置 但需在"deepseek时刻"二阶段前控制仓位 [1] - 恒生科技指数再度回到历史低估区间 相关ETF获资金积极布局 [1] - 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近5个交易日获资金净流入8 92亿元 [1] - 当前恒生科技指数最新估值(PETTM)仅19 96倍 处于指数发布以来约8 07%的估值分位点 即低于91%以上时间 [1] 恒生科技指数ETF优势 - 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在A股同赛道ETF中规模和流动性领先 支持T+0交易 [2] - 标的指数软硬科技兼备 囊括相较于A股更为稀缺的中国核心科技资产 [2] - 当前指数处于历史低估区间 高弹性 高成长特性使其具备更大向上动能 [2] - 没有港股通账户的投资者可通过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布局港股科技龙头 [2] 行业展望 - 国内经济复苏 AI业绩催化预期及更多优质企业赴港上市背景下 下半年恒生科技指数估值有望提升 [1]
董明珠卸任,格力芯片公司换帅
财联社· 2025-06-12 14:21
公司管理层变更 - 董明珠卸任珠海零边界集成电路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及董事长职务 由李绍斌接任 [2] - 李绍斌为硕士研究生学历 正高级工程师 历任商用空调设计与开发部部长助理等职 2025年4月起任格力电器副总裁 [6] - 自2023年以来 格力钛 零边界等平台相继完成管理层调整 董明珠逐步退出法定代表人职务 [7] 芯片业务发展 - 零边界成立于2018年8月 为格力电器全资控股子公司 是其切入半导体产业的重要平台 [2] - 公司采取Fabless模式 专注于工业级32位MCU AIoT SoC与功率器件研发 产品覆盖消费电子 工控 智能机器人等场景 [3] - 2019年芯片出货量突破1000万颗 2020年累计3800万颗 2021年累计7200万颗 2022年累计超1亿颗 年均出货量3600万颗 [3] - 碳化硅芯片工厂于2024年投产 年产能24万片6英寸晶圆 关键工艺国产化率超70% [3] - 业务拓展至可穿戴 智慧医疗 新能源与车规芯片市场 工业级MCU和功率半导体出货量超3000万颗 国内车规级 工控类MCU市场位居前三 [4] 半导体业务财务表现 - 2024年半导体业务收入达150亿元 同比增长50% 净利润35亿元 同比增长75% 占格力电器总净利润10.9% 成为仅次于空调的第二大利润来源 [5] - MCU与功率半导体进入比亚迪 长安等车企供应链 2025年预计配套10万辆新能源汽车 对应收入约10亿元 [5] - 碳化硅模块已应用于格力钛新能源汽车 实现电驱系统效率提升5% [5] 公司战略布局 - 围绕"核心科技自主可控"目标 在芯片 新能源 工业自动化等领域设立多个业务平台 [7] - 通过格力钛推进储能与电池产业链布局 通过金投平台投资半导体材料及先进封装项目 [7]
建议关注核心科技题材转债
东吴证券· 2025-06-08 11:34
证券研究报告·固定收益·固收周报 固收周报 20250608 证券分析师 李勇 执业证书:S0600519040001 010-66573671 liyong@dwzq.com.cn 证券分析师 陈伯铭 执业证书:S0600523020002 chenbm@dwzq.com.cn 相关研究 《 绿 色 债 券 周 度 数 据 跟 踪 (20250602-20250606)》 2025-06-07 建议关注核心科技题材转债 2025 年 06 月 08 日 《二级资本债周度数据跟踪 (20250602-20250606)》 2025-06-07 东吴证券研究所 1 / 14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Table_Tag] [Table_Summary] ◼ 本周(0602-0606)受非农数据超预期影响,美债收益率曲线全线反弹, fedwatch 显示全年降息定价已不足两次,可以说(中期)周期性因素 在本周市场叙事中暂时占据主导。同时,特朗普政府推行减税法案取得 进展,一方面短期来看这将让鲍威尔主导的美联储—至少到 2026 年前 —继续坚定偏鹰立场,另一方面长期来看或继续拉大贫富差距,让美国 政治谱 ...
雷军在低气压中自救
36氪· 2025-05-23 16:43
公司战略与研发投入 - 小米未来5年计划在核心技术研发上投入2000亿元,过去5年已投入1020亿元,2024年预计投入300亿元 [2] - 公司已完成人车家全生态战略闭环,成为拥有最完整生态的科技公司,手机连续19个季度市场份额全球前三 [2] - 自研3nm SoC芯片玄戒O1亮相,采用第二代3纳米工艺,芯片面积109平方毫米,晶体管数量190亿,性能跻身旗舰处理器第一梯队 [5] - 芯片研发团队2500人,已投入135亿元,未来10年计划至少投资500亿元,2024年预算超60亿元 [5] 新产品发布 - 推出首款豪华高性能SUV小米YU7,续航835km,15分钟补能620km,对标特斯拉Model Y Max版具备压倒性优势 [3] - 小米S15 Pro成为首款搭载玄戒O1芯片的手机 [2] - YU7未公开售价但暗示起售价超30万元,预计7月上市 [3] 舆论与市场反应 - 小米SU7 Ultra因马力限速更新引发车主不满,1548匹马力被锁需赛道考核解锁,导致4月交付量环比下降3%-4.25% [6][7] - 碳纤维前舱盖材质争议引发300名车主维权,指控虚假宣传 [7] - 官媒肯定3nm芯片突破,人民网评论称其体现"爱拼才会赢"精神,央视强调"中国大陆首个3nm芯片" [10][11] - 舆论分化:米粉认可技术进步,非米粉质疑制造环节依赖台积电,认为未实现全产业链创新 [11][13] 创始人动态与品牌影响 - 雷军经历创办小米以来"最艰难一个月",因SU7车祸事故和车主维权事件暂停公开活动 [6][7] - 公司采取"回归产品"策略,发布会聚焦技术而非回应舆情 [1][14] - 雷军IP化带来粉丝圈层效应,但个人与品牌强绑定放大舆情风险 [9][14] 行业技术对比 - 舆论将小米芯片与华为鸿蒙电脑对比,前者为设计突破,后者实现全栈自研生态闭环 [13] - 行业共识认为中国科技企业需在核心科技领域全面实现自主可控以应对国际竞争 [13][14]
和讯投顾刘运:市场有望再次冲击3320点跳空缺口,乐观触及3400点附近
和讯财经· 2025-05-06 08:59
市场行情展望 - 指数层面市场有望冲击3320点跳空缺口 乐观预期下可能触及3400点附近 [1] - 5月份指数实现大涨难度较大 受内外部因素制约 [1] - 外部因素为东西方关税战谈判过程不会一帆风顺 [1] - 内部因素为年报和一季报业绩疲弱 A股基本面难以支撑全面大涨 [1] 行业与题材机会 - 成长与科技链将占据优势 重点关注AI与机器人领域 [1] - 贸易缓和与反制方向可能轮番出现异动 取决于谈判进展 [1] - 机器人和AI领域市场故事讲得最好 产业推进最为配合 [1] - 机器人板块已收复前期跌幅的一半 可能展开新一轮行情 [1] 市场情绪与资金动向 - 5月份A股赚钱效应不会差 题材活跃度有望提升 [1] - 4月份游资表现佛系 休整后5月份可能更积极 [1] - 4月业绩爆雷期已过 市场情绪回暖 [1] - 投资者重新关注科技新趋势 如外骨骼机器人等 [1] 政策与宏观环境 - 5月份可能有美联储降息 国内降息降准及内需政策加码等利好落地 [2] - 核心科技领域可能取得突破 [2] - 今年"五穷六绝"的剧本或许会有所改变 [2]
本周热点:股市好起来了
集思录· 2025-03-14 21:46
文章核心观点 股市好转 希望科技公司多融资投入研发 [1] 芯片公司研发投入情况 - 英特尔2022年研发投入175亿美元 占收入29% [2] - 英伟达2023财年(截至2023年1月)研发经费约73.6亿美元 [2] - 台积电2022年研发经费约54.7亿美元(约合新台币1,645亿元) [2] - 中芯国际2022年研发经费约7.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0亿元) [2] - 寒武纪2022年研发经费约11.3亿元人民币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