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液
搜索文档
西部证券:化工业估值与盈利双底已现 高性能新材料成为增长核心
智通财经网· 2025-11-26 11:55
智通财经APP获悉,西部证券发布研报称,化工行业当前处于估值与盈利双底,25Q1-3基础化工板块净 利1160亿元,同比+7.45%,子板块表现分化;多个子行业存内卷情况,应重视反内卷政策的推进力 度。资源供给收缩、需求稳步回升,景气周期有望延续上行。此外,AI与半导体需求驱动下行业加速 释放,高性能新材料成为增长核心。 西部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估值与盈利触底,反内卷政策推动下化工行业有望迎来拐点 1)截至11月20日化工涨幅37%,涨幅居前子行业主要和科技主题相关。化工行业当前处于估值与盈利双 底,25Q1-3基础化工板块净利1160亿元,同比+7.45%,子板块表现分化。2)需求端:美联储重启降息周 期,全球政治局势趋稳,需求有望好转;国内出口及汽车领域支撑需求,房地产、纺服领域需求仍在下 行。3)成本端:油价及煤炭价格预计承压,化工品成本支撑较弱。4)供给端:25H1基础化工板块在建工 程总额同比-12.4%。化工多个子行业存内卷情况,应重视反内卷政策的推进力度。 资源供给收缩、需求稳步回升,景气周期有望延续上行 1)钾肥:预计26年钾肥价格上涨,26-28年行业供需维持偏紧格局。2)磷化工:磷铵产能受 ...
冷却液升级换代警示“跷跷板”现象
中国汽车报网· 2025-11-25 15:32
前不久,一批新能源汽车因冷却液问题启动召回,引发行业关注。根据召回通知,该批次(产品) 冷却液防腐性能不足,特定条件下会导致冷却回路中动力电池和前电机控制器的冷却铝板腐蚀渗漏,导 致车辆出现故障灯点亮、动力受限及无法上电的情形,极端情况下会造成动力电池热失控,存在安全隐 患。 一直以来在产业链中扮演"配角"的冷却液,由此被推至舆论中心。随着汽车产业从传统燃油时代迈入电 动化时代,冷却液的作用已从单一的发动机热管理介质,扩展至对电池、电控、电机三电系统的综合热 管理。在此过程中,其技术路线与性能标准亦面临全面升级。在新的技术条件下,冷却液究竟经历了怎 样的迭代演进?此次召回事件背后,又折射出哪些被长期忽视的产业隐忧? 虽不起眼但作用不可或缺 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汽车冷却液销量达187.93万吨,同比增长8%。在汽车产业向电动化转型 的大背景下,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攀升,叠加环保政策推动和消费需求升级等多重因素,冷却液 行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冷却液在汽车产业链中算不上"明星"产品。据了解,它通过对乙二醇、纯净软水、防冻剂、缓蚀剂、消 泡剂、着色剂、防霉剂、防垢剂等成分精确配比,按照严格工艺流程复 ...
浪潮、新华三、绿色云图、中石油、中化蓝天等演讲,参观国家超算中心,液冷论坛11.27乌镇召开!
傅里叶的猫· 2025-11-24 13:32
液冷服务器市场增长 - 中国液冷服务器市场在2024年规模达到23.7亿美元,与2023年相比增长67.0% [8] - 预计2030年中国液冷服务器市场将超过1800亿人民币,冷却液市场有望达到360-450亿元 [8] 技术发展趋势 - 浸没式液冷技术凭借超高热传导效率、极致PUE和全生命周期成本优势,成为数据中心绿色发展核心路径 [8] - 单相或双相,冷板或浸没式液冷以及氟化液、无PFAS冷却液等多种技术路线将百花齐放 [8] - 液冷技术从实验室创新走向规模化商业应用 [9] 国产化替代与供应链 - 核心材料冷却液如氟化液、合成油等国产化替代尚处于攻坚期 [9] - 3M公司在2025年底前停止生产全氟烷基物质(PFAS),中美贸易战让美国产品丧失在中国市场竞争力 [9] - 氟化液国产化替代路径涉及技术突破与供应链安全 [13] 行业挑战与瓶颈 - 双相液冷系统的密封技术、冷却液回收率、设备兼容性等技术瓶颈仍需突破 [9] - 行业标准缺失和初期成本高仍然是发展挑战 [9] - 提升液冷系统可靠性需关注密封与防腐技术 [13] 应用场景拓展 - 液冷技术在储能与动力电池热管理中的应用是重要发展方向 [13] - 乌镇之光国家超算中心采用浸没相变液冷技术,服务于国家级大科学、大系统和大工程类应用 [10][12] - 数据中心液冷技术需求由AI发展与"东数西算"工程驱动 [8][13] 关键会议与参与方 - 冷却液与液冷技术论坛2025将于11月27-28日在浙江嘉兴召开,由亚化咨询主办 [4][9] - 会议汇聚全球液冷技术领军企业、科研机构及上下游产业链代表,包括浪潮通信信息、新华三集团、中国科学院等 [3][5][18] - 工业参观安排为乌镇之光国家超算中心,该中心已积累客户8000+ [4][7][15]
龙蟠科技股价跌5.02%,天治基金旗下1只基金重仓,持有2.7万股浮亏损失2.54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1-21 09:53
公司股价表现 - 11月21日股价下跌5.02%至17.80元/股,成交金额1.08亿元,换手率1.06%,总市值121.94亿元 [1] - 股价连续3天下跌,区间累计跌幅达8.18% [1] 公司业务构成 - 公司主营业务为车用精细化学品及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销售 [1]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销售LFP正极材料业务占比65.14%,销售车用精细化学品业务占比26.40%,碳酸锂及原材料加工占比7.81%,其他业务占比0.66% [1] 基金持仓影响 - 天治研究驱动混合A(350009)三季度重仓持有龙蟠科技2.7万股,占基金净值比例1.96%,为第四大重仓股 [2] - 该基金当日浮亏损失约2.54万元,连续3天下跌期间累计浮亏损失4.51万元 [2] - 天治研究驱动混合A基金最新规模2115.48万元,今年以来收益8.07%,近一年亏损0.63%,成立以来收益189.15% [2]
港股异动 | 龙蟠科技(02465)涨近4% 磷酸铁锂行业明显升温 公司三季度大幅收窄亏损
智通财经网· 2025-11-17 14:55
公司股价表现 - 龙蟠科技股价上涨3.82%至15.23港元,成交额达2.2亿港元 [1] 磷酸铁锂行业动态 - 磷酸铁锂价格自10月以来上涨约10%,截至11月13日均价为3.69万元/吨,较10月初累计上涨0.33万元/吨 [1] - 锂价触底企稳,汽车制造商和电池生产商积极布局,全球储能需求爆发推动磷酸铁锂价格回暖 [1] 公司战略与业务布局 - 公司将积极推进在新能源及新材料领域的布局,加强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业务发展,包括海外产能布局和新产品推广 [1] - 公司针对冷却液产品将加大在新能源车领域、储能领域及数据中心领域的布局和推广 [1] 公司经营状况 - 公司在第三季度已大幅收窄亏损 [1] - 公司将通过坚决执行降本增效策略、提高高压密产品出货等举措改善经营状况 [1]
龙蟠科技涨近4% 磷酸铁锂行业明显升温 公司三季度大幅收窄亏损
智通财经· 2025-11-17 14:53
公司股价表现 - 龙蟠科技港股股价上涨3.82%至15.23港元,成交额2.2亿港元 [1] 行业市场动态 - 磷酸铁锂价格自10月以来上涨约10%,截至11月13日均价为3.69万元/吨,较10月初累计上涨0.33万元/吨 [1] - 锂价触底企稳,汽车制造商和电池生产商积极布局,全球储能需求爆发 [1] 公司战略与业务布局 - 公司将积极推进在新能源及新材料领域的布局,加强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业务发展,包括海外产能布局和新产品推广 [1] - 公司计划加大冷却液产品在新能源车、储能、数据中心领域的布局和推广 [1] 公司经营状况 - 公司在第三季度已大幅收窄亏损 [1] - 公司将通过执行降本增效策略、提高高压密产品出货等措施改善经营状况 [1]
从三季报看化工行业的投资机会
2025-11-16 23:36
行业与公司 * 纪要涉及的行业为化工行业,并重点讨论了其子行业制冷剂、冷却液以及天然气市场 [1][3] * 提及的公司包括制冷剂和氟化液领域的永和股份、巨化股份、三美股份 [5][6],以及天然气上游的气源公司九丰能源、新奥股份、新天然气 [8] 核心观点与论据:化工行业整体 * 化工行业利润处于探底回升阶段,当前处于景气向上走的底部区间,收入同比略有上涨但利润仍在探底 [1][3] * 行业估值PB约为2.2倍,处于极低位置,PE偏中等,整体行业估值正从底部往上走 [3] * 当前原材料价格稳定在60美元左右,毛利率和价差均处于历史低位 [1][3] * 供给过剩压力最严重时期已过去,缓解原因在于资本开支增速见顶及中下游需求稳定增长 [1][3] * 2022-2024年化工行业资本开支以两位数快速扩张,但2025年资本开支显著下降 [1][3] * 全球范围内产能收缩趋势明显,例如俄乌冲突导致欧洲能源成本提升使得一些化工产能关停 [3] * 预计从2026年开始整体化工行业可能进入进一步景气上升过程 [1][3] * 短期至农历年前行业处于消费淡季,大部分产品价格维持横盘震荡 [3] 核心观点与论据:制冷剂市场 * 制冷剂市场自2023年底开启长期上涨周期,2025年主要品种价格持续上涨,例如品种2,332报价达63,000元/吨,是去年同期的三倍,比年初上涨约20,000元 [1][5] * 前三季度主要制冷剂企业业绩显著增长,例如永和股份利润增幅达450%,巨化股份和三美股份分别同比增长约180% [5] * 制冷剂配额政策延续性较好,新模式将长期报价由年度转为季度,有助于更高频兑现业绩 [1][5] * 从11月开始,制冷剂价格可能在未来三到四周内出现小幅上涨,原因包括年末刚性需求、年度配额用尽需补充产能,以及海外可能因2026年积极预期而提前建库 [1][7] * 液冷技术作为下游需求拓展的重要方向受到关注 [1][5] 核心观点与论据:冷却液市场 * 冷却液市场主要分为水基、油基和氟化液三类 [6] * 氟化液因其绝缘性好、导热性优良且低毒,在浸没式液冷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6] * 巨化股份和永和股份等公司在氟化液方面已有较好的研发和产能布局 [6] 核心观点与论据:天然气市场 * 2025年前八个月我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长0.8%,但8月边际改善明显,预计年底消费增速将进一步提升,部分原因是去年四季度暖冬导致基数较低 [2][8] * 美国气象机构预测2025年拉尼娜现象概率超过70%,加之俄乌冲突,今年冬季保供压力较大,北方地区降温明显,冬季天然气需求或显著增加 [2][8] * 截至2025年9月底,全国仅65%的地级以上城市进行了居民用气顺价调整,提价幅度约为0.21元/立方米,由于进入采暖季,调整工作可能延续至2026年 [8] * 上游气源供给环节的公司,如九丰能源、新奥股份、新天然气,将受益更多 [8] 其他重要内容:投资机会 * 从11月中旬至农历年前,制冷剂产业链、冬季天然气产业链以及磷产业链都具备良好的投资机会 [4][9] * 化工行业未来两年的投资逻辑在于CAPEX投资从顶点回落以及需求稳健增长,推动行业景气度逐步上升 [9]
小小冷却液,重伤1700亿理想
商业洞察· 2025-11-14 17:24
事件概述 - 理想汽车因2024年款MEGA车型冷却液防腐性能不足,存在安全隐患,宣布召回11411辆汽车 [4][5] - 此次召回预计总成本约20亿元,单车召回成本预估为18万元 [6] - 事件导致公司市值一度下跌约150亿港元,后回升至约1700亿港元 [8] 事故原因分析 - 公司将事故明确归因于冷却液对电池铝板的防腐能力不足,造成铝板点蚀现象 [10][11] - 冷却液用于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其防腐性能不足易腐蚀电池冷却板,导致泄漏短路或影响散热 [12] - 有观点指出,事故前4个多小时云端已报告电池绝缘故障,但未得到及时处理,导致故障演变为重大事故 [30] - 官方承认最终原因仍需有关部门通过实物勘验和独立检测来确认 [16] 公司应对措施 - 主动召回2024年2月至12月期间生产的MEGA车型,并为车主免费更换冷却液、动力电池及前电机控制器 [4][17] - 为车主提供动力电池、前电机控制器延长保修权益,总质保期限为10年或20万公里 [17] - 电池系统等核心配件成本单车约14.5万元,叠加服务、物流等20%左右额外支出 [17] 历史故障预警 - 公开资料显示,2024款MEGA车主并非首次遭遇此类“电池故障”,此前已有类似案例被报告 [31] - 有车主在官方召回车前,已收到因“电池数据异常”或“绝缘阻值有异常”而进行电池包更换的通知 [31][33] - 公司被质疑是否对早期出现的同类故障进行过集中研究以彻底排查隐患 [34] 对产品与业务的影响 - MEGA车型单台售价52.98万元起,截至9月末累计交付25817辆,为公司带来至少137亿元收入 [42] - 事故前MEGA销量已从低谷反弹,6-9月每月稳定交付2300辆以上,并登顶50万元以上MPV销量榜首 [40][41] - 此次事件对MEGA车型冲击最大,其次可能影响公司纯电产品线,而安全性是新能源MPV车主决策的关键因素之一 [43][46] - 公司正力推纯电战略,其9月发布的纯电车i6订单已超7万辆 [44]
龙蟠科技跌2.03%,成交额9.03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6881.31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1-10 10:54
股价与交易表现 - 11月10日盘中股价下跌2.03%至19.83元/股,成交额9.03亿元,换手率7.93%,总市值135.85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6881.31万元,特大单与大单均呈现净卖出状态,特大单买入占比8.49%,卖出占比12.83%,大单买入占比21.44%,卖出占比24.72% [1] - 公司股价表现强劲,今年以来累计上涨91.41%,近5个交易日、近20日和近60日分别上涨10.97%、15.49%和39.65%,今年以来已4次登上龙虎榜 [1] 公司业务与收入构成 - 公司主营业务为车用精细化学品及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销售,具体分为销售车用精细化学品、销售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及其他业务三个分部 [2]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销售LFP正极材料业务占比65.14%,销售车用精细化学品业务占比26.40%,碳酸锂及原材料加工占比7.81%,其他业务占比0.66% [2]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力设备-电池-电池化学品,概念板块涵盖节能环保、固态电池、储能、氢能源、电池回收等 [2] 财务与股东情况 - 2025年1-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8.25亿元,同比增长2.91%,归母净利润为-1.10亿元,但同比大幅增长63.52% [3] - 截至9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8.58万,较上期减少15.35%,人均流通股为6589股,较上期增加18.14% [3]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2.56亿元,但近三年累计派现0.00元,截至2025年9月30日,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五大流通股东,持股534.94万股,较上期增加171.57万股 [4]
我在进博会
证券日报之声· 2025-11-08 00:12
农食产品展区趋势 - 农食产品展区汇聚超过2000家企业,规模创历届之最 [2] - 展区呈现两大趋势:从“全球新品首秀”向“本土化深度创新”加速转变,以及数字化与精准营养重塑行业价值链 [2] - 参展企业通过建立研发中心、定制本土产品、布局智能供应链等方式,实现从“展品”到“商品”再到“本土产品”的跨越 [2] 农食产品首发与创新 - 澳优乳业旗下NC品牌推出鼻敏感益生菌和“NC恬睡”情绪睡眠益生菌等新品 [3] - 佳贝艾特发布营嘉高钙益生菌羊奶粉,海普诺凯能立多带来升级版产品首秀 [3] - 妙可蓝多发布首款国产原制马苏里拉奶酪 [3] - 阿拉福兹全球首发Cocio可酷优椰子味巧克力牛奶等三款产品 [4] - 光明乳业首发新悦纯牧与Emborg系列高温灭菌搅打稀奶油,选用新西兰南岛草饲奶源 [5] - Lindt瑞士莲首次展出中国定制款熊猫巧克力 [5] - 佳沃全球首发“佳沃沙漠脆脆莓”,得益于秘鲁钱凯港开通使运输时间从30多天缩短到20天 [5] - 乐斯福首发一款用于制作节庆面包“潘娜托尼”的预拌粉 [5] 本土化与供应链深化 - 先正达展台展示通过AI技术实现作物产量监测和病虫害识别的机器狗“达达” [6] - 伊利大洋洲乳业展示为每头奶牛建立数字档案的“伊起牛·智慧牧业生态系统” [6] - 达能表示中国是其全球第二大市场,将继续以“中国速度”推动全球前沿科研成果转化 [6] - 光明食品集团“THE SMART CHAIN全球食品集成分销平台”汇聚60余家海外企业,覆盖30个国家与地区,近400个品类 [8] - 叮咚买菜与新西兰银蕨农场等签订超1亿元的新西兰牛肉采购订单 [9] 绿色与可持续发展 - 力拓集团与国家电投在蒙古国奥尤陶勒盖铜金矿联合开展纯电换电矿卡技术应用试点项目,完成8辆矿卡、13块电池及配套设施的交付 [12] - 宜家中国介绍与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共同发起的中国典型濒危动物保护试点示范捐赠及合作项目,每售出一个指定毛绒玩具捐赠1欧元 [13] - 基于德勤调研,83%的企业在过去一年增加了可持续发展投资,64%的中国企业高管将可持续技术列为前三大紧迫挑战 [13] - 天丝集团红牛饮料广西东盟经开区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额达13亿元人民币,以工业4.0智慧工厂为标准设计和建设 [14] - 宝洁在内地设有8家工厂,其中两家成为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灯塔工厂,一家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 [15] 算力与人工智能创新 - 戴尔科技集团展示为智能训练、边缘计算和智能制造等核心场景提供支撑的智算基础架构解决方案 [17] - AMD展示基于锐龙AI MAX+395处理器的迷你AI工作站,可本地部署多个百亿大模型 [17] - 铭瑄带来与英特尔联合打造的四卡AI工作站与ARL-HX迷你双卡一体工作站,实现“算力按需匹配” [18] - 全球算力产业正从“性能优先”转向“能效优先”,向“高密度、低功耗、模块化”演进 [18] - 施耐德电气展示兆瓦级Galaxy VXL UPS与冷板式液冷CDU系统,为AI计算场景提供一体化方案 [18] - 江森自控推出主打北美数据中心市场的高效液冷智算产品 [19] - 正恒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展示搭载8张NVIDIA RTX 4090 GPU的高密度AI算力全浸没液冷解决方案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