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小米SU7标准版
icon
搜索文档
“好看第一位”和“安全是基础”冲突吗?雷军连发三博能否回答质疑?
凤凰网· 2025-11-17 06:56
公司创始人表态 - 公司创始人于11月16日连发3条微博,回应关于产品定义的争议,质疑“好看是第一位的”与“安全是基础”是否矛盾的说法被断章取义[1] - 创始人援引其在2024年1月3日的微博,强调“安全高于一切”,并提出被动安全、主动安全、电池安全、隐私安全四重保障[5] - 创始人表示电池是电动车最核心且最贵的部件,公司采用了最严苛的安全标准[5] - 创始人在回复网友评论时指出,网上有不少人断章取义、歪曲抹黑[5] - 在10月16日的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创始人呼吁行业以安全为基础、抵制网络水军和黑公关等乱象,并愿以开放姿态与同行合作[5] 公司汽车安全事故 - 10月13日凌晨,一辆公司SU7 Ultra车型发生严重交通事故,造成一名涉嫌酒驾的当事人死亡,两车受损,事故正在调查中[6] - 今年4月1日,公司通报一起发生于3月29日涉及SU7标准版的高速事故,车辆检测到障碍物后减速,驾驶员接管后与隔离带碰撞,碰撞前时速约为97公里[7] 公司公关与市场影响 - 在公司创始人回应安全质疑当天,公司公关总监王化即将换岗的消息引发关注,其岗位变化可能改变公司对外宣传策略[8][9] - 自今年10月以来,公司股价出现下滑趋势,截至11月14日收盘报42.36港元,跌2.62%,自9月初以来股价已下跌22%[9] - 分析认为,公司与创始人IP强绑定的营销策略是一把双刃剑,负面事件出现后创始人易成为被追责的第一责任人[9] - 分析指出,公司当前最需用产品实力弱化“营销”印象,应聚焦于电池安全、自动驾驶等领域的新突破或安全测试数据[9] - 分析表示汽车的安全和颜值并非对立关系,公司应坚持展示过硬产品实力以回应质疑[10]
时报观察丨打破“零召回” 造车新势力应以担当赢取信任
证券时报· 2025-11-04 08:32
行业召回趋势 - 2024年中国汽车行业共实施召回233次,涉及车辆1123.7万辆,同比增长67% [1] - 2024年新能源汽车召回89次,涉及车辆449.1万辆,同比增长180.1% [1] - 监管政策趋严,要求企业严格执行OTA升级备案管理,禁止通过OTA隐瞒缺陷 [1] 造车新势力召回动态 - 理想汽车主动召回11411辆理想MEGA 2024款汽车,原因为冷却液防腐性能不足 [1] - 小米公司召回11.69万辆SU7标准版,原因为辅助驾驶功能存在安全隐患,通过OTA升级解决 [2] - 小鹏汽车召回47490辆小鹏P7+汽车,原因为转向助力机电传感器线束接触不良 [2] 行业观念转变 - 造车新势力此前维持“零召回”纪录,但相关问题可能被“隐形处理” [1] - 行业观点转向认为召回是减少安全隐患的新起点,而非品牌污点 [2] - 企业需扛起“召回常态化”的责任担当,以赢得消费者长期信任 [2]
时报观察丨打破“零召回” 造车新势力应以担当赢取信任
证券时报· 2025-11-04 08:18
行业召回趋势 - 2024年中国汽车行业实施召回233次,涉及车辆1123.7万辆,同比增长67% [1] - 2024年新能源汽车召回89次,涉及车辆449.1万辆,同比增长180.1% [1] - 监管趋严,相关部门起草通知要求企业严格执行OTA升级备案管理,禁止通过OTA隐瞒缺陷 [1] 造车新势力召回动态 - 理想汽车主动召回11411辆理想MEGA 2024款汽车,因冷却液防腐性能不足存在安全隐患 [1] - 小米汽车召回11.69万辆SU7标准版,因辅助驾驶功能安全隐患,通过OTA升级解决 [2] - 小鹏汽车召回47490辆小鹏P7+汽车,因转向助力机电传感器线束接触不良可能带来安全隐患 [2] 行业观点与展望 - 造车新势力此前维持"零召回"纪录,但问题可能被"隐形处理" [1] - 行业认为召回不是品牌污点,而是减少安全隐患的新起点,企业需扛起"召回常态化"的责任担当 [2] - 公开透明解决问题有助于赢得消费者的长期信任 [2]
时报观察 | 打破“零召回” 造车新势力应以担当赢取信任
证券时报· 2025-11-04 01:51
行业召回趋势 - 2024年中国汽车行业共实施召回233次,涉及车辆1123.7万辆,同比增长67% [1] - 2024年新能源汽车召回89次,涉及车辆449.1万辆,同比增长180.1% [1] - 监管趋严,相关部门起草通知要求企业严格执行OTA升级备案管理,禁止通过OTA隐瞒缺陷 [1] 造车新势力召回动态 - 理想汽车主动召回11411辆理想MEGA 2024款汽车,原因为冷却液防腐性能不足 [1] - 小米由于辅助驾驶功能安全隐患召回11.69万辆SU7标准版,通过OTA升级解决 [2] - 小鹏汽车因转向助力机电传感器线束接触不良问题召回47490辆小鹏P7+汽车 [2] 行业观念转变 - 造车新势力此前几乎保持“零召回”纪录,但“隐形处理”缺陷的方式已难以为继 [1][2] - 行业观点转向认为召回是减少安全隐患的新起点,企业需扛起“召回常态化”的责任担当 [2] - 公开透明解决问题被视为赢得消费者长期信任的关键 [2]
时报观察 打破“零召回” 造车新势力应以担当赢取信任
证券时报· 2025-11-04 01:44
行业召回趋势 - 2024年中国实施汽车召回233次,涉及车辆1123.7万辆,同比增长67% [1] - 2024年新能源汽车召回89次,涉及车辆449.1万辆,同比增长180.1% [1] - 监管趋严,相关部门要求企业严格执行OTA升级备案管理,禁止通过OTA隐瞒缺陷 [1] 造车新势力召回动态 - 理想汽车召回11411辆理想MEGA 2024款汽车,原因为冷却液防腐性能不足 [1] - 小米召回11.69万辆SU7标准版,原因为辅助驾驶功能存在安全隐患,通过OTA升级解决 [2] - 小鹏汽车召回47490辆小鹏P7+汽车,原因为转向助力机电传感器线束接触不良 [2] 行业观念转变 - 造车新势力此前几乎保持“零召回”纪录,但“零召回”并非因为产品无缺陷,而是问题被“隐形处理” [1] - 行业观点转向认为召回是减少安全隐患的新起点,企业需扛起“召回常态化”的责任担当 [2] - 公开透明解决问题被视为赢得消费者长期信任的关键 [2]
发现安全隐患车企应第一时间主动召回
第一财经· 2025-11-03 20:16
行业召回事件概述 - 近两个月汽车行业发生两起广泛关注的召回事件:理想汽车于10月31日召回1万余辆2024款MEGA,小米汽车于9月19日召回11万余辆小米SU7标准版电动车 [1] - 两起召回均发生在备受瞩目的车辆安全事故之后,并引发激烈社会舆论 [1] - 市场对汽车安全隐患持“零容忍”态度,消费者要求车企在发现隐患第一时间主动召回 [2] 理想汽车召回分析 - 理想汽车在事故一周后主动发起召回,但被部分舆论评价为“大事化小” [1] - 理想汽车产品线负责人称仅2024款MEGA使用了防腐性能不足的冷却液,其他车型未受影响 [1] - 在MEGA起火事故前,已有部分2024款车型车主反映接到绝缘体故障售后通知,有的车主免费更换了电池包 [1] 小米汽车召回分析 - 小米汽车在事故近半年后、经调查介入才实施被动召回 [1] - 召回车辆生产日期为2024年2月6日至2025年8月30日,意味着在“3·29铜陵小米SU7爆燃事故”后,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车辆仍正常销售了5个月 [2] - 小米汽车在公众号中将受调查召回称为“OTA召回”,该表述在概念上模糊了召回的严肃性,弱化了其安全补救措施的法律与社会责任内涵 [2] 车企应对方式对比 - 理想汽车采取主动召回方式,但未能完全消除车主疑虑 [1] - 小米汽车采取被动召回方式,并因“OTA召回”表述迎来剧烈口碑反噬和争议 [2] - 两车企均被部分舆论评价在“大事化小” [1]
雷军去年还是营销之神,2025年怎么就的口碑咋变成这样了?
新浪财经· 2025-10-04 16:23
舆论环境变化 - 2025年针对公司的反面舆论显著增多 形成公众形象翻车的表象 实质是公司与用户及竞争对手等多方群体的博弈[1] - 公司试图挽救形象 而部分群体则在寻找其短处 存在故意断章取义和造谣的行为[1] 具体公关事件 - 2025年发生两起与公司相关的公关事件 一是武汉大学事件 二是两名大学生驾驶SU7标准版回家途中发生事故[3] - 汽车事故牵扯到宣传的速度问题 同时也有多起车辆冲上绿化带的事件发生[3] 企业规模与营销策略错配 - 公司已达到一定规模并缔造行业记录 但营销方式仍沿用创业公司或中小企业的情怀煽情路线 引发部分用户不适[5][7] - 具体营销行为包括在车辆未完全交付时 向已定购用户催缴尾款并威胁不退定金 冲击了公司形象[7] 自研技术进展与预期管理 - 2025年公司自研大芯片SOC登场 上半年搭载于小米15S Pro和小米Pad 7 Ultra版[9] - 但在9月的发布会上 新品首发高通骁龙芯片 未出现搭载自研玄戒O1芯片的产品 引发市场对自研战略是证明自己还是为用户提供惊喜体验的质疑[9] 产品宣传重点与用户关切冲突 - 公司对汽车产品的宣传重点集中在速度与智能驾驶 但实际使用中因加速度过快导致事故 使速度宣传与用户更关心的安全议题产生冲突[11] - 速度太快虽能在红灯后快速起步 但也带来难以掌控的风险 媒体和个人转而更加关注安全问题[11] 争议核心总结 - 公司与雷军2025年的争议核心在于公司规模与营销策略不匹配 产品上自研芯片雷声大雨点小 汽车过度强调速度却难保障安全 事故后成为众矢之的[13] - 本质是企业体量增长后 言行尚未完全成熟 需要调整节奏以适应新阶段的发展[13]
9点1氪:小米召回超11万辆SU7;翟欣欣案宣判:犯敲诈勒索罪,判刑12年;云海肴创始人去世,年仅40岁
36氪· 2025-09-20 10:49
小米汽车召回事件 - 小米汽车宣布召回116,887辆SU7标准版电动汽车 生产日期为2024年2月6日至2025年8月30日 [4] - 公司通过远程升级技术免费升级软件以消除安全隐患 [4] 追觅科技进军手机市场 - 追觅科技宣布首款智能手机Dreame Space尚未发布即获超亿元海外预售订单 [7] - 产品定位高端市场 价格在5,000元以上 目标与华为小米形成三足鼎立格局 [7] - 公司称已领先科沃斯、石头等清洁电器对手 正布局"人-车-家-宇宙"生态 [7]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动态 - 马斯克否认特斯拉获得10,000台Optimus机器人订单 称相关消息为虚假信息 [13] - Optimus AI团队负责人Ashish Kumar离职加入Meta 曾领导团队推进强化学习与视频学习技术 [20] - 特斯拉正在美国工厂试点生产Optimus 2.5机器人 [13] 人工智能领域投资与进展 - 互联网企业腾讯、百度、阿里巴巴加大债券融资力度 为AI领域投资储备资金 [15] - 扎克伯格表示Meta宁愿浪费数千亿美元也不愿在AI领域落后 认为犹豫风险更大 [17] - 小米开源首个原生端到端语音大模型Xiaomi-MiMo-Audio 基于上亿小时数据训练实现少样本泛化 [18] - 亚马逊云科技推出Qwen3与DeepSeek-V3.1模型的完全托管服务 在全球范围内正式可用 [19] 半导体与自动驾驶投资 - 碳化硅功率器件商瞻芯电子完成C轮融资 总额超10亿元人民币 用于产能扩张与研发 [20] - 英伟达拟向英国自动驾驶企业Wayve投资5亿美元 已签署意向书 [20] 医疗健康行业动态 - GE医疗考虑出售中国业务股份 估值达数十亿美元 目前处于初步阶段 [14] - 中国18个省份为适龄女童免费接种HPV疫苗 每年惠及约500万人 [12] 企业运营与安全事件 - 捷豹路虎因网络攻击事件延长全球33,000名员工停产至9月24日 部分数据受影响 [14] - 联邦快递一季度调整后EPS为3.83美元 超分析师预期的3.59美元 盘后股价涨超5% [20]
小米大规模召回,是什么信号
虎嗅· 2025-09-20 10:06
小米SU7召回事件核心信息 - 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召回98,462辆SU7标准版车型 召回实施时间为2025年9月12日至2026年1月12日[3] - 召回原因为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在极端特殊场景下存在识别、预警或处置不足的问题 可能增加碰撞风险[3] - 召回措施通过汽车远程升级(OTA)技术免费升级辅助驾驶系统软件 无需到店维修[3] 召回具体数据及背景 - 召回数量占小米SU7累计销量34.4% 涉及全部已生产的SU7标准版车型[4] - 投诉索赔仅4次 无事故及人员伤亡报告 影响范围有限[3][4] - 生产日期范围为2024年8月8日至2025年8月30日 VIN码从HXMM3R014RA000003至HXMM3R015SA227755[3] 行业监管政策变化 - 市场监管总局与工信部8月发布征求意见稿 要求未经备案不得开展OTA升级 禁止通过OTA隐瞒缺陷[10]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团体标准 首次系统规范智能网联汽车事故认定流程和数据协作要求[13][14] - L2级辅助驾驶强制性国家标准预计2026年1月执行 新增施工区、纸箱等试验场景和手握方向盘提醒要求[15][16] 技术改进与行业影响 - 小米通过OTA将系统升级至Xiaomi HyperOS 1.10.0版本 新增后台动态交通服务 在极端场景提前降级[3][5] - 未来车企OTA更新需公开召回公告 促使企业更谨慎开发智驾技术 降低推送频次[11][18] - 行业从"野蛮生长"转向"规范化发展" 要求车企加强技术安全、用户教育和数据记录投入[17][19]
9点1氪|小米召回超11万辆SU7;翟欣欣案宣判:犯敲诈勒索罪,判刑12年;云海肴创始人去世,年仅40岁
36氪· 2025-09-20 08:54
小米汽车召回事件 - 小米汽车宣布召回116887辆SU7标准版电动汽车 生产日期为2024年2月6日至2025年8月30日 [2] - 召回原因为通过OTA免费升级软件以消除安全隐患 [2] 追觅科技进军手机市场 - 追觅科技宣布首款智能手机Dreame Space尚未发布即获海外超亿元预售订单 [4] - 产品定位高端市场(5000元以上) 目标与华为、小米形成三足鼎立格局 [4] - 公司正全面布局"人-车-家-宇宙"生态 并宣称已大幅领先科沃斯、石头等清洁电器对手 [4] 特斯拉Optimus机器人动态 - 马斯克否认特斯拉获1万台Optimus Gen3+机器人订单 称相关消息为虚假信息 [8] - 特斯拉正在美国工厂试点生产Optimus 2.5机器人 [9] - Optimus AI团队负责人Ashish Kumar离职加入Meta 强调人工智能是解锁人形机器人的关键因素 [16] 互联网企业AI领域融资 - 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9月以来加大债券融资力度 为AI基础设施投入储备资金 [11] - 多数企业在现金充足情况下进行债券融资 旨在优化债务结构并锁定低利率 [11] 医疗行业重大交易 - GE医疗正探索出售中国业务股份 潜在交易估值达数十亿美元 [10] - 公司回应称不对市场传闻评论 但强调中国是全球最大医疗市场之一 [10] - GE医疗在华发展百年 自1897年起服务中国患者 [10] 自动驾驶与半导体投资 - 英伟达拟向英国自动驾驶初创企业Wayve投资5亿美元 已签署意向书 [16] - 碳化硅功率器件商瞻芯电子完成超10亿元C轮融资 由国开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领投 [16][17] - 融资用于碳化硅产能扩张、产品研发及市场推广 [17] 人工智能技术进展 - 小米开源首个原生端到端语音大模型Xiaomi-MiMo-Audio 基于上亿小时训练数据实现少样本泛化 [14] - 亚马逊云科技推出Qwen3与DeepSeek-V3.1模型的完全托管服务 已在全球正式可用 [15] - iOS26新增20多项AI功能 存储需求保持7GB未变 苹果强调依赖设备端本地处理保护隐私 [13][14] 企业运营事件 - 捷豹路虎因网络攻击事件延长全球停产至9月24日 涉及3.3万名员工 [5][10] - 公司确认部分数据受影响 正配合监管机构调查 [10] - 宗馥莉名下南京娃哈哈宏振饮用水公司拟注销 注册资本2500万元人民币 [5][12] 能源与工业事件 - 韩国月城核电站2号机组发生重水泄漏事故 泄漏量约265千克 未外泄至核电站外部 [6][7] - 此为该机组年内第二起泄漏事故 1月曾发生29吨核废液排放事件 [7] - 巴黎圣母院钟楼修复耗资5.52亿欧元 约2000名工匠参与 将于9月20日重新开放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