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电子产业

搜索文档
vivo技术突破撬动产业链升级 折叠屏供应链迎“国产替代”红利时刻
证券时报· 2025-06-26 08:27
折叠屏技术突破 - vivo X Fold5创下全球最轻折叠手机纪录,仅重217克,折叠厚度9.2mm,展开厚度4.3mm,并实现三防功能(防水、防尘、防冻)[1][4] - 该手机搭载等效6000mAh蓝海电池,刷新折叠屏电池容量纪录,首发第二代半固体电池,负极硅含量达12%,双电池能量密度高达866Wh/L[7] - 轻薄设计依赖于铰链、电池、散热等技术系统性突破,带动轻量化铰链市场规模增长,2024年全球折叠机铰链市场规模超78亿元,2023-2028年复合增长率24.71%[7] 供应链国产化进展 - vivo X Fold5核心部件国产化率超90%,包括铰链和UTG超薄玻璃[9] - 中国MIM企业如精研科技、富驰高科已站稳行业第一梯队,全球MIM市场预计从2023年42.78亿美元增长至2031年82.4亿美元,复合增长率8.6%[9] - UTG领域中国企业打破国外垄断,凯盛科技、长信科技等已掌握二次成型技术,一次成型法仍由国外厂商主导[10] 生态连接与市场表现 - vivo X Fold5首次实现安卓手机与Apple Watch跨生态连接,支持耳机无缝使用及iPhone信息流转[11] - 2024年Q1中国折叠屏手机出货量284万台,同比增长53.1%,远超智能手机整体增速3.3%[14] - vivo折叠屏市场份额从2022年H1的1.8%跃升至2024年H1的18.7%,反超三星等海外品牌[14] 消费电子行业复苏 - 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12.4亿部,同比增长6.4%,结束连续两年下滑,PC出货量2.627亿台,同比增长1%[15] - 中国600美元以上高端手机市场接近美国水平,折叠屏成为品牌高端化重要支撑[15] - 消费电子换机周期(手机2-3年、平板3-4年、PC3-5年)推动2024年起需求回暖,AI算力硬件需求进一步拉动行业增长[15]
vivo技术突破撬动产业链升级 折叠屏供应链迎“国产替代”红利时刻
证券时报· 2025-06-26 08:21
产品创新与性能突破 - vivo X Fold5创下全球最轻折叠手机纪录,重量仅217克,折叠态厚度9.2mm,展开态4.3mm,媲美直板旗舰手感 [1][5] - 实现折叠机领域唯一"三防"功能(防水、防尘、防冻),并在续航、影像、通信能力上显著提升 [1] - 搭载等效6000mAh蓝海电池,刷新折叠屏电池容量纪录,首发第二代半固体电池,负极硅含量达12%,双电池最高能量密度866Wh/L [7] 供应链协同与技术升级 - 公司与供应链联合创新,推动高硅电池、半固态电池及器件小型化发展,带动产业链技术升级 [8] - 铰链国产化率超90%,MIM技术成为核心工艺,国内企业精研科技、富驰高科等跻身行业第一梯队 [10] - UTG超薄玻璃领域打破国外垄断,凯盛科技、长信科技等中国企业主导二次成型技术量产 [11] 市场趋势与行业影响 - 2024年Q1中国折叠屏手机出货量284万台,同比增长53.1%,远超智能手机整体3.3%增速 [15] - 公司折叠屏市场份额从2022年H1的1.8%跃升至2024年H1的18.7%,反超三星等海外品牌 [15] - 全球折叠机铰链市场规模2024年超78亿元,2023-2028年复合增长率24.71% [7] - 全球MIM市场规模预计从2023年42.78亿美元增至2031年82.4亿美元,CAGR 8.6% [10] 生态整合与跨平台突破 - 首次实现安卓手机与Apple Watch跨生态连接,支持苹果硬件电话、短信、通知流转 [11][13] - "生态破壁"功能吸引高端用户,带动射频芯片、物联网模组等供应链新增需求 [13] 消费电子复苏与高端化 - 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12.4亿部(+6.4%),PC出货量2.627亿台(+1%),结束连续下滑 [16] - 中国600美元以上智能手机出货量接近美国,高端市场差距缩小 [15]
电子行业周报:博通推出全新交换机,看好算力产业链-20250611
甬兴证券· 2025-06-11 15:1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电子行业投资评级为增持(维持)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算力产业链:博通推出高性能交换芯片并开始出货Tomahawk 6系列交换机,底层创新持续推动AI行业发展,算力产业链将持续受益 [1][17] - AI端侧:台积电旗下采钰布局AR眼镜市场,推进新兴光学技术应用,产业链不断创新,AR眼镜性能有望提升,看好AI端侧投资机会 [1][18] - 消费电子: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可穿戴腕带市场同比增长13%,苹果研究揭示AirPods有望监测用户心率,产品创新推动行业发展,看好消费电子产业复苏 [2][19] - 国产替代:美国延长对中国加征25%的301条款关税豁免期,但因国际局势和政策供应链扶持,持续坚定看好国产替代产业链 [2][2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本周核心观点及投资建议 - 算力产业链:建议关注伟测科技、中富电路等公司 [4][21] - AI端侧:建议关注国光电器、漫步者等公司 [4][21] - 消费电子:推荐东睦股份,建议关注宇瞳光学、立讯精密等公司 [4][21] - 国产替代:推荐江丰电子,建议关注北方华创、中微公司等公司 [4][21] 市场回顾 板块表现 - A股申万电子指数本周(6.2 - 6.6)上涨3.6%,跑赢沪深300指数2.72pct,跑赢创业板综指数0.94pct,在申万31个一级子行业中周涨跌幅排名第3位 [22] - 申万电子二级行业涨跌幅由高到低为元件(7.46%)、其他电子II(4.43%)、消费电子(3.65%)、半导体(3.25%)、光学光电子(2.33%)、电子化学品II(1.53%) [3][25] - 申万电子三级行业中印制电路板板块上涨9.89%表现较好,半导体材料板块上涨0.73%表现较差 [28] - 海内外指数涨跌幅由高到低为费城半导体(5.88%)、申万电子(3.6%)、道琼斯美国科技(3.26%)、恒生科技(2.25%)、纳斯达克(2.18%)、台湾电子(1.83%) [3][30] 个股表现 - 本周个股涨跌幅前十位为生益电子(+39.78%)、瑞可达(+23.94%)等 [33] - 本周个股涨跌幅后十位为ST宇顺(-8.74%)、飞凯材料(-7.47%)等 [33] 行业新闻 - 台积电旗下采钰布局AR眼镜市场,推进超表面等新兴光学技术应用 [35] - 苹果公司研究揭示AirPods有望利用AI模型监测心率 [35] - 三星考虑在Galaxy S26中整合Perplexity AI [35] - 博通发布高性能交换芯片,出货Tomahawk 6系列交换机 [36] - 美国将对华301关税豁免期延长3个月 [36] 公司动态 - 欧菲光战略布局VR/AR和智能汽车领域,梳理订单聚焦优势业务 [37] - 立讯精密智能眼镜业务进展符合预期 [38] - 中富电路泰国工厂开始试生产,积极进行客户开发及审核 [38] 公司公告 - 伟测科技暂不行使“伟测转债”转股价格向下修正权利,未来四个月内再次触发亦不提出修正方案 [40] - 立讯精密“立讯转债”回售相关情况,回售金额1,110.791元(含息税) [40] - 致尚科技多位股东计划减持不超过公司总股本1%的股份 [40]
聊聊新消费与科技的投资机会
格隆汇· 2025-06-09 02:53
中国经济转型与新增长动能 - 中国经济正经历深刻转型,传统增长模式面临挑战,新增长动能正在涌现 [1] - 洞察新经济与新消费本质,把握科技创新方向是构建未来投资策略的关键 [1] 新消费崛起与投资主线 - 代际更迭带来全新消费观念,年轻一代偏好从功能消费转向情绪价值消费 [2] - "悦己消费"成为新趋势,消费重心从社交需求转向个性化体验(如茅台从商务宴请转向日常饮用) [2] - 轻二次元周边(广博股份)通过IP联动和柔性供应链在新消费领域找到增长空间 [2] - 蜜雪冰城成功案例显示新消费竞争核心在于供应链管理和成本控制 [2] IP商业化与潮玩经济 - 泡泡玛特凭借IP孵化和全产业链运营能力,拥有年营收过亿自有IP,海外收入占比近40% [4] - 奥飞娱乐依托喜羊羊等国民IP,在盲盒经济和衍生品开发领域展现强劲增长势头 [4] 文化赋能与新国潮 - 老铺黄金、老凤祥等品牌运用非遗工艺与现代设计,使黄金产品溢价达30%-50% [4] - 黄金饰品从保值属性转变为具有文化意象和社交属性的"新黄金" [4] 陪伴经济与宠物产业 - 中宠股份自有品牌"顽皮"通过国际化生产和全渠道优势巩固市场地位 [4] - 佩蒂股份海外营收占比超70%,在全球咬胶市场具有领先地位 [4] 悦己与颜值经济 - 爱美客在轻医美注射剂领域占据重要市场份额,研发投入占比超过部分科技企业 [4] - 华熙生物掌握全球玻尿酸原料市场可观份额,功能性护肤品品牌润百颜毛利率超80% [4] 科技创新三大核心赛道 - 华为昇腾产业链受益于国产化替代,是构建自主可控数字基础设施的关键环节 [7] - 中国消费电子产业链在高端化、智能化方向持续探索(如豪威集团在图像传感器领域具竞争力) [7] - 中国大算力平台涉及AI、数据中心等领域(太辰光在光通信领域扮演重要角色) [7] 其他科技领域进展 - 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相比宁德时代拥有更大想象空间 [5] - 金山办公向"AI+办公"平台转型,绿地谐波在机器人精密零部件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5] - 可控核聚变技术突破预示潜在科技前沿投资方向 [5] 宏观环境与市场展望 - 中美关系缓和迹象可能推动关税、稀土出口等领域务实调整 [5] - 下半年经济刺激政策预期有望为市场注入新活力 [6]
昨日“吸金”超7.6亿元,科创芯片ETF(588200)震荡走高,睿创微纳涨超4%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5 10:40
市场表现 - A股三大指数走势震荡 科创芯片指数涨0.54% [1] - 科创芯片ETF(588200)早盘涨0.54% 成交额超3.1亿元 [1] - 成分股中睿创微纳涨超4% 南芯科技、翱捷科技-U、复旦微电等涨幅居前 [1] 资金流向与规模 - 科创芯片ETF(588200)昨日获7.6亿元资金净流入 [2] - 该ETF最新流通份额172.15亿份 规模达256.64亿元 [2] 产品结构与跟踪标的 - 科创芯片ETF跟踪科创芯片指数 选取科创板半导体相关公司为样本 [2] - 产品配备场外联接基金(A类017469 C类017470) [2] 行业动态 - 大厂持续投资AI基础设施 推动算力产业链发展 [2] - 特斯拉和xAI将继续从Nvidia和AMD采购芯片 [2] - 博通Tomahawk6交换芯片启动交付 客户需求旺盛 [3] 技术趋势 - Tomahawk6性能显著提升 支持百万XPU集群部署 [3] - 将推动1.6T光模块与数据中心互联需求增长 [3] - 发布CPO版本 有望推动共封装光学技术成熟 [3] 投资机会 - AI需求增加带动产业链景气度向上 [2] - 看好AI端侧产业链和消费电子产业 [2] - 高速数通模块、DCI互联与CPO方案厂商有望受益 [3]
电子行业周报:算力产业不断利好,看好产业发展-20250522
甬兴证券· 2025-05-22 19:2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算力产业链底层算力成基础设施推动发展,AI底层算力将成各国基础资源,产业链持续受益 [1][16] - AI端侧华为等推出新品,智能眼镜等相关产品不断推出,相关产业链持续受益 [1][16] - 消费电子2025年一季度中国平板电脑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19.5%,受益国补政策,消费电子产业链持续受益 [2][17] - 国产替代龙芯中科与合见工软协作,实现全国产化链路闭环,随着国内生态适配和政策扶持,国产替代产业链持续受益 [2][1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本周核心观点及投资建议 - 核心观点:算力产业链底层算力成基础设施,英伟达将在沙特售芯片,AI底层算力将成基础资源;AI端侧华为将发布智能眼镜,Rokid AI眼镜订单多;消费电子一季度中国平板电脑出货量增长;国产替代龙芯与合见工软适配实现全国产化链路闭环 [16][17][18] - 投资建议:看好算力、AI端侧、消费电子、国产替代产业链;算力产业链建议关注伟测科技等;AI端侧建议关注国光电器等;消费电子推荐东睦股份,建议关注宇瞳光学等;国产替代推荐江丰电子,建议关注北方华创等 [4][19][20] 市场回顾 板块表现 - A股申万电子指数本周下跌0.75%,跑输沪深300指数1.86pct,跑输创业板综指数1.67pct,在申万31个一级子行业中排名第28位 [21] - 申万电子二级行业中消费电子板块上涨1.12%表现好,电子化学品II板块下跌1.79%表现差 [24] - 申万电子三级行业中品牌消费电子板块上涨1.95%表现好,数字芯片设计板块下跌2.05%表现差 [28] - 海外市场指数整体强势,海内外指数涨跌幅由高到低为费城半导体、道琼斯美国科技等 [29] 个股表现 - 本周个股涨跌幅前十位为精研科技等,后十位为电连技术等 [33] 行业新闻 - 英伟达可能用GDDR取代HBM开发降级版H20开拓中国市场 [35] - 小米自研“玄戒O1”芯片 [35] - 华为将公布智能眼镜 [35] - 奇景光电推出微型超亮双边自发光LCoS微显示屏 [35] - 英伟达与沙特签署协议售芯片 [36] - “国补”刺激一季度中国平板电脑市场出货量增长 [36] - 龙芯与国产EDA协同有新突破 [37] 公司动态 - 欧菲光布局新领域光学光电业务,医疗内窥镜产品量产 [37] - 中富电路产品应用于多领域 [38] - 致尚科技游戏机业务有竞争力 [38] - 长光华芯高功率激光业务技术领先,“4 + 1”板块有雏形 [39] 公司公告 - 长光华芯股东国投创业上海基金计划减持不超2%股份 [41] - 华灿光电为子公司申请银行综合授信提供不超25亿元担保 [41] - 国星光电转让参股子公司皓徕特公司49%股权 [41] - 宇瞳光学涉及玖洲光学业绩补偿事项 [41]
稳了!明天迎接普涨行情
搜狐财经· 2025-05-13 09:25
市场整体表现 - 恒生科技指数大涨5.16%,恒生指数上涨2.98%,国企指数上涨3.01%,创3月27日以来新高 [1][5] - A股主要指数集体收涨,上证指数上涨0.82%,深证成指上扬1.72%,创业板指大涨2.63%,北证50与科创50分别收涨2.89%和0.49% [4] - 港股全日成交额显著放大至3224亿港元,A股全天成交额达1.34万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约1164亿元 [4][5] 行业表现 - 国防军工板块延续强势,涨幅达4.8%,多只个股涨停,成为引领市场情绪的核心方向 [4][5] - 消费电子产业链全线爆发,苹果概念指数飙升13.4%,华为概念指数跟涨10.22% [5] - 电力设备(2.69%)、机械设备、非银金融均涨超2% [5] - 农林牧渔(-0.49%)、医药生物(-0.27%)、公用事业、美容护理逆势收跌 [5] - 黄金珠宝指数重挫6.36%,医疗保健板块整体下跌2.36%,抗肿瘤指数跌幅达5.77% [5] 市场驱动因素 - 中美关税谈判取得重大进展,双方税率削减幅度均超过100%,协议结果大超市场预期 [1] - 市场风险偏好大幅抬升,科技成长风格有望显著受益,尤其是1季报业绩增长强劲或出现反转信号的细分科技板块 [4] - 中美经贸会谈联合声明明确双边大幅取消加征关税的政策利好成为核心驱动因素 [5] 未来市场展望 - 科创板、创业板等成长风格有望阶段性跑赢,TMT和高端制造有望阶段性跑赢 [3] - 高度依赖全球产业链分工的消费电子,有望迎来趋势性修复 [3] - 避险属性的红利板块、受益于进口替代的农林牧渔、以及受益于政策对冲的地产链等板块或阶段性承压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