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产业化
搜索文档
民企院士增多背后:广东民营科技力量融入国家创新叙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21 21:28
院士评选机制变革 - 202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71人,其中3位来自民营企业,包括比亚迪的廉玉波、金发科技的黄险波和宁德时代的吴凯 [1] - 此次评选打破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大型国企的“主场”地位,是院士制度的“破冰之举” [1][3] - 中国工程院在2024年5月宣布拿出8个院士名额专门支持民企,凸显对来自企业一线科研人员的重视 [2] 民企科研创新地位与贡献 - 民营企业贡献了全社会70%的技术创新成果,涵盖了80%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和90%的高新技术企业 [2] - 在AI、大模型、机器人、半导体、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最大的推动力量几乎都来自民企 [2] - 比亚迪、宁德时代等企业主导的技术标准正改写全球产业格局 [2] - 民营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诸多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的重要原因是民企舍得在研发上投入 [2] 当选院士的技术成就 - 廉玉波首创无模组刀片电池技术,解决了动力电池能量密度与安全性的世界性难题 [1][3] - 黄险波带领团队历时十年成功研发高温尼龙材料PA10T,成功替代LED灯支架中的传统陶瓷材料,将成本降至进口产品的60% [3][5] - 吴凯作为第一主要完成人的动力电池研发与制造关键技术项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3] 广东民企创新表现 - 广东今年新添9位两院院士,其中2位来自民营企业,这是广东历史上首次有民企专家当选院士 [4][5] - 广东民营企业贡献了全省65%以上的发明专利、75%以上的技术创新和80%以上的新产品 [5] - 在全省7.7万家高新技术企业、7.6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89万家专精特新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均超九成 [5] - 全球首款数据流AI芯片CAISA、国际首创导航定位微波消融系统、创新药依沃西单抗等国际“首个”成果均来自广东民营企业 [5] 对产业与区域发展的影响 - 民企专家当选院士将加速广东高校老师与市场的结合,积极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进程 [1] - 对广东在“十五五”期间大力发展前沿科技,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推动科技与产业创新互促双强意义重大 [1][7] - 广东新能源汽车产业在2023年成为第八个万亿级产业集群,2024年新能源产业成为第九个万亿级产业集群 [7] - 广东正推进“广东强芯”工程、核心软件攻关工程等重大工程,力争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7]
拒让科研“锁进实验室”,武汉教授助企业新增销售3000万元
长江日报· 2025-11-18 19:15
校企合作成果 - 与湖北固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助力企业新增销售3000万元[1] - 推动企业建成400亩生产基地及两条高端生产线[1] - 合作始于2015年 成功将阳离子光引发剂技术从实验室500毫升小试优化至工厂5吨反应釜量产[1] 技术应用与市场突破 - 光固化材料技术已广泛应用于3D打印 光刻胶 电子封装 军工等高端领域[1] - 产品覆盖国内市场并远销韩国[1] - 成功将国外优质农药生产工艺本土化 推动多项技术产业化[2] 研发历程与方向 - 专攻低毒高效含氟农药 突破传统高毒产品局限[2] - 攻克11步反应的复杂合成路线难题 研发除草剂 杀虫剂 杀菌剂等农药品类[2] - 科研对接市场需求的方向始于2000年 通过3000元的小型合作项目确立[2]
“博士看禅城”:高层次人才与佛山产业互抛“橄榄枝”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0 21:26
人才引进与政策支持 - 佛山提供“六免”及一站式创业服务 聚焦高端装备 新材料 数字信息三大领域进行孵化[1] - 禅城区布局26家博士后科研载体 累计引进博士后超100人 形成全链条人才培育模式 相关成果申请专利超500项 创造效益约25亿元[2] - 佛山全市人才总量超248万人 领军人才超500人 博士超7600人 技能人才超149.6万人[3] 产业技术研发平台 - 广东省科学院佛山产业技术研究院聚焦智能制造 电子信息 新材料和生物健康四大产业领域 截至2024年已帮助超100家科技企业完成技术对接和项目落地 累计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37家[1] - 佛山博士和博士后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是广东省首批建设的区域性孵化基地之一[1] 制造业发展与技术突破 - 博士团队走访国星光电 鹰牌实业和佛塑科技等代表性制造业企业 深入了解佛山制造业的数智化转型进程与光电产业技术突破[2] - 佛塑科技集团研发中心总经理阐述公司在新材料领域的布局与人才联合培养机制[2] - 佛山通信技术领域已积累深厚家底 产业转化平台能够高效服务企业需求[3] 城市吸引力与产业环境 - 佛山居住性价比高 政府人才引进政策对创业阶段年轻人具有吸引力[1] - 佛山浓厚的务实氛围和敬业精神 高效的转化能力为高层次人才长期深耕提供良好环境 推动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2] - 佛山通过政策“硬支持”与企业 文化“软联动”相结合提升人才吸纳能力 获评“全国人才友好型城市”和“最佳引才城市”[3]
金领冠托菲儿亮相万人儿科及特食大会,重磅发布7项权威科研报告
江南时报· 2025-10-28 16:20
行业背景与会议概况 - 婴幼儿营养健康领域正迈向更精细化、专业化的发展新阶段 [1] - 中华医学会第三十次儿科学术大会与第十届中国特殊食品大会于2025年10月23日至26日同期召开 作为中国儿科领域和特食行业的顶级学术交流平台 [1] - 公司携特医系列产品受邀出席两大权威学术盛会 与专家分享前沿科研成果 [1] 学术研究与临床实证成果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李在玲教授公布部分水解配方临床实证成果 显示其能有效降低宝宝过敏发生率 显著改善溢奶、吐奶、胀气等胃肠道症状及排便困难 [2] - 公司支持举办“婴幼儿配方食品创新研究与发展学术论坛” 会议共发表7份权威报告 [2] -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庄佳璐医生报告指出 公司早产系列奶粉喂养组在达到完全肠内营养时间及住院时长方面展现出较短趋势 [2] - 中国工程院院士印遇龙指出全球早产发生率为10%-15% 研究结果表明水解蛋白配方能维护肠道菌群平衡 助力肠道健康和氨基酸转运 [3] - 清华大学赵艾教授分享研究指出 乳铁蛋白强化的配方粉能使宝宝胃肠更舒适、身高增长显著、患病几率和过敏性疾病减少 [3] - 多位专家就婴幼儿配方食品品质提升、特医婴新国标政策解读、低温工艺、母乳来源益生菌等主题做了专题分享 [4] 公司科研实力与产品布局 - 公司以“科研成果产业化”为核心 依托集团70年探索 打造适配不同育儿场景的产品矩阵 [5] - 公司已完成290余项发明专利布局 获得10大核心配方专利、73项中国发明专利 创下“18个业内第一”的纪录 [5] - 公司产品矩阵覆盖普通喂养、有机需求、低敏适配、特殊医学营养的全场景 [5] - 公司担纲多项“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项目 主导完成“多场景特医食品创制及产业化”课题 率先推出应用中国专利配方的特医婴配粉系列 [6] - 公司将全球母乳研究「六位一体」科研战略全面应用于特医食品创制 覆盖吸收、免疫、肠道健康等六大功能领域 [6] - 公司特医家族已构建包含早产系列、水解系列在内的2大系列4支产品的丰富矩阵 [6] 集团研发体系与网络 - 集团牵头建设全国唯一的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 汇聚10多位两院院士、100多位海内外高级行业专家及5000多位核心科研人员 [7] - 集团在全球编织由15个创新中心组成的研发网络 涵盖欧洲脑科学权威机构、新西兰林肯大学、剑桥大学及北大、清华等学术机构 [7]
科技赋能!港科大与戈壁创投设立战略基金,首批已锁定多家科企
搜狐财经· 2025-10-16 01:07
基金成立背景与目标 - 香港科技大学、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与戈壁创投联合成立全新战略基金Gobi-Redbird Innovation Fund (Gobi-RIF) [1] - 该基金是Redbird Innovation Fund (RIF)框架下的第二支风险投资基金 [5] - 基金旨在促进前沿学术研究产业化,加快大学科研成果推向全球市场 [1][3] - 基金获港投公司支持,是其于2025年5月公布的「耐心资本专项基金」项目之一 [5] 基金战略与投资重点 - 基金将整合港科大的世界级科研实力与创新生态系统,以及戈壁创投在亚洲首屈一指的创投经验 [5] - 投资将借助戈壁创投遍布亚洲16个战略据点的卓越网络 [5] - 基金将加快四大重点领域科研成果的商业化进程,包括生物科技、工业4.0、人工智能与机械人及金融科技 [5] - 基金将采取积极的投资策略,以提升香港在大湾区及更广泛地区的创新影响力 [6] 已锁定投资组合 - Gobi-RIF基金已锁定多家极具潜力的初创公司,均源自港科大 [6] - 投资组合包括割草机械人开发商来牟科技,该企业在北美市场表现出色 [6] - 投资组合包括专门研发模拟讯号集成芯片的无晶圆设计公司原子半导体 [6] - 投资组合包括专注于先进人工智能气象技术的空间级卫星解决方案提供商星睿云智 [6] 合作方战略意图 - 合作体现港科大致力建设香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枢纽的决心,旨在促进全球协作,推动惠及本地及全球社群的变革性创新 [7] - 港科大指出其持续将尖端科研成果转化为发展动力充沛的初创企业,Gobi-RIF为初创公司提供关键资本和资源以转化学术成果 [7] - 戈壁创投认为风险投资交易的活跃是香港、深圳与广州被评选为全球顶尖创新枢纽的关键,基金延续其缩短大学与市场转化鸿沟的使命 [7] - 戈壁创投补充称基金是其支持本地大学创新及早期初创企业路上的重要里程碑,致力为大学研究人员提供资金与网络以推动科研成果商业化 [9] 行业影响与定位 - 港投公司表示Gobi-RIF基金是其「耐心资本专项基金」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发挥香港世界级大学的优势,促进投、学、研等不同界别之间的合作和协同 [9] - 港投公司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全资拥有的耐心资本机构,肩负在追求财务回报的同时提升香港长远竞争力和经济活力的双重使命 [5] - 合作被视为加速推动人才、资本和机遇飞轮效应的具体例子 [9]
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已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超1400余家
新华财经· 2025-09-25 17:46
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发展现状 - 已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超1400余家、瞪羚企业9家,国省专精特新企业124家 [1] - 高新技术产业营收年均增速超50% [1] - 构建"高水平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国家级创新平台"科技力量矩阵,国家实验室、电磁驱动聚变大科学装置、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等相继落地 [1] 产业创新与成果转化 - 承担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打通科研成果产业化通道等重点任务 [1] - 高水平打造成都科创生态岛,建设西部中试综合服务共享平台,聚集天府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等服务机构104家 [1] - 引进培育两院院士等高层次人才1070人、创新团队231支,打造开放共享的一流创新生态 [1] 重大项目与产业支撑 - 落地商飞软件、天府轻动、天齐锂业、天府聚变能源等重大项目 [1] - 有力支撑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新能源、核聚变等产业创新发展 [1]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成立三大联盟 激活协同发展动能
中国新闻网· 2025-06-24 23:09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盟成立 -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重大科创平台联盟、企业出海服务联盟、低空经济协同创新联盟正式成立,覆盖9个市(区) [1][3] -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包括上海市松江区,江苏省苏州市,浙江省嘉兴市、杭州市、金华市、湖州市,安徽省宣城市、芜湖市、合肥市 [1] 产业联盟体系成果 -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已组建"1+7+N"产业联盟体系,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大飞机等产业取得显著成果 [3] 重大科创平台联盟 - 重大科创平台联盟汇聚9个市(区)近百家国家级、省级、市级各类重大科创平台 [3] - 旨在打破地域与体制壁垒,实现创新资源高效整合与共享流通,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 [3] 企业出海服务联盟 - 企业出海服务联盟汇聚170余家专业服务机构 [3] - 通过构建国际化合作平台、提供一站式出海服务、举办助企出海系列活动,服务企业参与全球产业分工 [3] 低空经济协同创新联盟 - 低空经济协同创新联盟汇聚300余家成员单位,涵盖低空制造产业链、基础设施、科研院所、应用场景及配套服务 [3] - 聚焦技术攻关、产业协同与场景应用,打造长三角低空经济产业集群 [3]
航材股份使用超募资金收购大股东知识产权资产 延长募投项目
证券时报网· 2025-06-03 21:58
资产收购交易 - 公司使用超募资金收购控股股东航材院持有的DZ406等六种高温合金母合金知识产权,评估值为1.84亿元,采用成本法评估并经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备案 [1] - 高温合金母合金是生产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航天发动机关键部件的重要原材料,标的资产已完成材料研制和应用研究全过程并实现产品设计定型 [1] - 本次收购将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转化,完善公司高温合金母合金业务资源条件和能力体系,有利于该业务长远发展 [2] - 交易完成后公司将无需支付原知识产权许可使用费,降低后续年度关联交易规模 [2] 募投项目延期 - "大型飞机风挡玻璃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间从2025年7月31日延期至2027年6月30日 [1][2] - 截至去年底项目投资进度5.71%,已使用募集资金2198.3万元,已签署合同未支付资金461万元 [2] - 已完成风挡结构设计、模拟计算、试验验证等工作并获得需求方认可,开展了选材验证和工艺设计 [2] - 后续将进行工艺试制优化、全尺寸试验验证、鸟撞/疲劳等可靠性试验及适航认证工作 [3] - 延期原因包括宏观环境变化、市场需求变化和实际建设进度等因素 [3]
科研成果转化需注重“市场阅卷”
经济日报· 2025-05-14 05:48
科研成果转化政策推动 - 黑龙江省制定《科技成果产业化突破年行动方案》,明确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设高水平产业平台等重点任务 [1] - 安徽省发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提出26项措施包括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 [1] - 政策导向强调以市场为核心,采用"企业出题、科研解题、市场阅卷"模式推动产学研融合 [1] 科研成果转化现状与挑战 - 高校和科研院所大量科技成果处于"沉睡"状态,企业创新需求与科研供给缺乏有效对接机制 [2] - 成果转化困难制约企业创新发展和区域产业升级,造成科研资源浪费 [2] - 部分先行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应用新技术,显著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区域产业整体实力 [2] 政府与企业协同机制 - 政府需精准对接产业链需求,依据企业关键技术清单布局科技攻关项目 [3] -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设中试平台时突出企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3] - 实施企业分类管理和梯度培育,促进校企融合与产学研创新对接 [3] 体制机制改革方向 - 推动高校院所职务科技成果管理、技术转移、人才评价等制度改革 [4] - 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全流程制度体系,优化成果转化导向的评价考核机制 [4] - 落实科研人员激励政策,包括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和尽职免责机制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