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特色产业集群
icon
搜索文档
我国已累计培育超千家特色产业集群
央视网· 2025-08-09 20:57
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 浙江杭州视觉智能技术产业集群集聚超万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硬件迭代周期缩短一半 [3] - 安徽蚌埠传感器产业集群上半年产值同比增长36.5% 产品涵盖温度 光线等环境感知智能终端 [3] - 截至6月底全国建成33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培育80家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300家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超1000家省级特色产业集群 [5] 产业集群覆盖领域 - 产业集群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 高端装备 新材料 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5] 未来政策方向 - 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6] - 引导地方制定财政 金融 人才等专项政策 推动集群向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发展 [6]
今年上半年烟台市外贸出口1405.1亿元,同比增长6.1%
齐鲁晚报网· 2025-07-25 17:38
外贸整体表现 - 烟台市上半年外贸进出口总值2534 6亿元 同比增长16 1% 其中出口1405 1亿元 增长6 1% 进口1129 5亿元 增长31 5% [1] - 进出口规模历史同期首次突破2500亿元 同比增加351 5亿元 占全省进出口值14 7% 占比提升1 2个百分点 贡献全省近三分之一增量 [1] - 进出口增速分别高于全国 全省13 2 9 3个百分点 二季度进出口1359 8亿元 创季度历史新高 增长19% 较一季度加快6 2个百分点 [1] 民营企业表现 - 民营企业进出口1854 5亿元 增长18 2% 拉高烟台市外贸增速13 1个百分点 [2] - 外贸十强企业中民营企业占8家 百强企业中民营企业有68家 [2] 市场拓展情况 - 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408 3亿元 增长13% [2] - 对东盟 中亚五国 非洲进出口分别增长10 5% 36 2% 49% [2] 产品结构特点 - 机电产品出口766 9亿元 增长17% 占出口总值54 6% 其中游戏机 船舶出口大幅增长 [2] - 农产品出口129 2亿元 增长9% 其中水产品出口增长19 6% [2] - 原油进口258亿元 增长209 3% 贵金属矿砂进口140 4亿元 增长43 2% [2]
丰县培育出30余个特色产业集群“金蝉”“锦鲤”共谱乡村富民曲
新华日报· 2025-06-26 07:14
金蝉养殖产业 - 丰县凤城街道500亩林地金蝉养殖基地采用精准调配的"营养液"技术,将金蝉生长周期从3年缩短至2年,单晚产量达1万至1.5万个[1] - 丰县金蝉鲜货直供市场,每斤收购价超100元,比冻货溢价40%,徐州10万亩金蝉养殖基地以丰县为核心区域[1] - 师寨镇育林金蝉合作社每亩前期投入2000—3000元,次年起每年收益超万元,带动小陈庄村100多亩林地实现"出林即变现"[1] - 金蝉产业带动丰县超千户农民户年均增收3万元,形成卵枝培育、生态养殖、冷链物流全链条[1][3] 锦鲤养殖产业 - 丰县欢口镇牧伊养鲤场年产锦鲤鱼苗300万尾,年效益突破200万元,从普通鱼塘发展为40亩现代化养殖场[2] - 锦鲤养殖采用恒温系统保持25℃水温,通过"三轮筛选"淘汰低质幼鱼,优选体长超20厘米的优质品种[2] - 高端锦鲤如"大正三色"单条售价达2000元,花纹对称性决定身价,产品销往广东、山东等地高端水族市场[2] - 丰县锦鲤产业建成省级良种繁育基地,带动饲料加工、水族器材等配套产业年产值超千万元[3] 特色产业集群发展 - 丰县通过"合作社+农户""企业+基地"模式培育30余个特色产业集群,吸纳上万农民就近就业[3] - 金蝉养殖覆盖10个镇、街道,锦鲤产业形成完整产业链,特色产业从"单打独斗"升级为"集群发展"[3] - 全县特色产业基地包括金蝉养殖、锦鲤养殖等,实现"土里钻金、水中生银"的乡村振兴路径[1][2][3]
太仓何以成为德国人眼中的“中国第四城”?
新华日报· 2025-06-01 08:24
太仓与德国的经济合作深度 - 太仓被德国人视为中国除北上广外的"第四大城市",尽管其人口规模与经济总量无法与一线城市相比 [1] - 太仓拥有"德企之乡"美誉,德企数量突破550家,其中60余家为"隐形冠军",德国十大机床企业中的6家扎根于此 [1] - 太仓与德国的联结始于1993年,历经30余年深耕,形成深度合作 [1] 太仓的发展战略与优势 - 太仓依托毗邻上海的区位优势和太仓港的物流优势,敏锐捕捉德国精密制造产业转移机遇 [1] - 历届政府始终聚焦对德合作,避免盲目吸引外资,形成"小而精"的路径选择 [1] - "润物细无声"的持续投入让德企感受到稳定的制度预期和可靠的营商环境 [1] 太仓的产业生态构建 - 太仓主动构建与德国标准对接的配套体系,引进检测认证机构、共建研究院等,形成"德企带配套、配套引德企"的葡萄串效应 [2] - 从上游零部件供应到下游物流网络,从技术工人培训到行业标准对接,太仓以"德国制造"的整套逻辑重构自身产业生态 [2] - 德企负责人表示在太仓能以熟悉的规则体系运营,同时享受中国市场的潜力和机遇 [2] 太仓的营商环境优化 - 招商理念从"给政策"转向"解难题",例如针对德企对供应链稳定的高要求,主动引入上下游配套企业 [2] - 招商团队体谅企业事务多,沟通多在周末或晚上进行,落实"无事不扰、有求必应" [2] - 营造文化融合的软环境,建设中德国际社区解决德方子女教育问题,举办"太仓德国啤酒节"增强文化认同 [2] 太仓的发展模式启示 - 太仓不追求企业数量,专注培育特色产业集群,不沉迷短期数据,而是构建可持续的生态系统 [3] - 在资源禀赋有限的前提下,中小城市同样能够厚积薄发,在细分领域开掘出"世界级深度" [3] - 太仓的"慢功夫"反而成就"快发展",成为别人眼里的"大城市" [3]
淄川区罗村镇聚力打造“五大板块”产业布局
齐鲁晚报网· 2025-05-10 12:21
产业布局优化 - 2025年罗村镇将按照东部现代农业、西部新材料产业、南部建陶建材产业、北部化工产业、中部城镇建设的"五大板块"框架优化产业布局[3] - 集中优质资源向产业项目倾斜 以链主企业为核心完善产业链关键环节布局[3] - 水泥产业链将稳步延链 推动熟料产品与下游粉磨企业配套[3] - 光电新材料产业链将稳步强链 推动硼同位素系列材料产品产业化、规模化、园区化发展[3] - 建陶产业链将稳步补链 深化能源企业与建陶企业战略合作 提升建陶园周边村居仓储服务能力[3] 新能源发展 - 全力抢占新能源赛道 依托交通区位优势协助实施全区"绿能零碳交通"充换电基础设施项目[3] - 推动建设绿色低碳智慧物流运输体系[3] 重点项目推进 - 围绕2025年重点谋划的17个产业项目推行"专班化"服务和"全链条"机制[4] - 全力推动服务提质增效[4] 乡村振兴 - 以湖南路为轴规划打造东西两大乡村振兴片区[4] - 深化西部"锦川硒园"片区精细化与长效化管理机制[4] - 全面提升东部片区基础设施建设[4] 环境整治 - 实施全域环境整治 着力打造湖南路、新大王路两条示范路[4] - 稳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常态化做好人居环境整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