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出海

搜索文档
排排网全球执行总裁张朝晖:私募“出海”步伐提速 多元化服务能力提升可期
证券日报网· 2025-08-22 20:59
核心观点 - 海外长线资金持续增配中国资产 国内私募成为外资落地中国的首选通道 助力多类别资产纳入统一策略框架 满足机构与高净值客户多元需求 [1] - 中国私募行业国际化步伐加速 持有香港9号牌照机构近400家 百亿级私募出海占比显著 品牌与业绩获主权财富基金等国际资本认可 [1] - 量化私募创始人融合海外对冲基金模型与本土数据能力 形成"全球经验+本土适配"复合优势 直接吸纳海外人才提升风控与治理水平 [1] - 中国资本市场开放与全球资产配置需求共振 推动私募多牌照布局 实现策略多元化与风险分散 全球影响力持续扩大 [2] - 金融科技平台构建一站式信息枢纽 链接对冲基金、共同基金、保险及教育资源 服务全球高净值华人跨境投资需求 [2] 行业发展趋势 - 私募机构国际化进程显著加速 持有香港9号牌机构数量达近400家 [1] - 百亿元级私募在出海机构中占比较高 [1] - 行业整体向机构化、国际化方向升级 [1] 竞争优势分析 - 量化私募创始人兼具海外知名对冲基金模型经验与本土数据挖掘能力 [1] - 成熟算法可快速适配本土市场微观结构 [1] - 直接吸纳海外投研与运营人才 提升风控与治理体系 [1] 业务模式创新 - 将A股、港股、美元债、大宗商品等大类资产纳入同一策略框架 [1] - 多牌照布局实现策略多元化与风险分散 [2] - 熟悉不同法域税务、法律与监管差异 保障境外合规展业 [1] 资本流动动向 - 海外长线资金持续增配中国资产 [1] - 主权财富基金等国际长线资金认可中国私募品牌与业绩 [1] - 私募成为外资布局中国的重要通道 [1] 战略定位 - 金融科技平台延伸20余年经验至全球市场 [2] - 深度链接对冲基金、共同基金、保险及教育资源 [2] - 构建一站式信息枢纽服务全球高净值华人 [2]
私募,密集出海
36氪· 2025-08-11 08:26
私募出海风再起,券商竞逐相关业务 伴随着市场回暖,今年以来,私募出海风再起,多家私募取得香港9号牌,同时,一些私募获得了海外 机构资金青睐,将所募资金投向A股市场。 受访机构表示,中国市场的配置价值让私募出海更有"底气",同时,通过全球化布局,私募能够拓展多 市场、多策略的收益来源。不少中资海外券商、外资券商积极竞逐私募出海业务,提供牌照申请、资金 募集、融资融券、交易等多种服务。当前,私募出海机遇与挑战并存,私募需要专注于提升运营能力和 积累海外基金投资业绩。 私募出海提速:从牌照布局到竞争力构建 今年以来,黑翼资产、前海博普资产、磐松资产等量化私募获得了香港9号牌照,为未来业务出海拿下 许可证。据私募排排网统计,截至今年7月21日,已获得9号牌照且牌照为存续状态的私募共有87家,其 中,主观私募有58家,量化私募有20家,"主观+量化"的私募有9家。 "据我了解,今年有几家私募拿到了中东、欧洲的资金,如养老金、主权基金等长线资金。与此同时, 一些海外机构投资人想接触和了解优质的中国管理人,因为现在他们对中国市场兴趣浓厚,希望积极配 置。"一家中资券商的市场人士告诉记者。 据他介绍,当前私募海外募集的资金主 ...
私募,密集出海!
中国基金报· 2025-08-10 23:29
私募出海趋势加速 - 今年以来多家私募取得香港9号牌照,截至7月21日存续状态的9号牌照私募达87家,其中主观私募58家,量化私募20家,"主观+量化"私募9家 [2] - 私募获得中东、欧洲等长线资金青睐,包括养老金和主权基金,海外机构投资人积极寻求配置中国优质管理人 [2] - 私募海外募集资金主要配置于A股市场,策略上多数发行A股同策略海外基金,未来可能拓展至日本、美国等其他市场 [2] 私募出海驱动因素 - 中国市场配置价值提升:宏观政策推动经济回升,先进制造、绿色科技、AI等成为新增长引擎,中国资产提供优质分散化投资标的 [3] - 全球化布局可拓展多市场多策略收益来源,展现投资实力,实现客户类型多元化,并作为人才储备渠道 [3] - 海外市场融资成本低、杠杆和融券资源丰富,资金规模大且期限长,有利于私募专注投研 [7] 券商服务私募出海 - 中资券商如中信、中金、华泰、广发和外资券商如摩根、瑞银积极布局私募出海业务 [4] - 券商提供全流程服务:牌照申请中介推荐、资金募集渠道、合规法律支持等 [5] - 香港9号牌照相对易得,新加坡、印度等地牌照较难获取,大部分出海私募集中在香港 [5] - 量化私募特别关注券商能否提供一站式系统对接服务和优质市场数据 [6] 产品与服务创新 - 私募推出针对国际投资者的产品,如龙旗科技推出仅做多的开曼基金和计划中的市场中性基金 [3] - 黑翼资产推出量化CTA和指增策略产品,均投向中国市场 [3] - 外资券商如摩根士丹利、JP摩根为离岸管理人提供完整A股交易解决方案,包括QFII和股票互联互通机制 [6] 出海挑战与应对 - 面临国际投研与合规人才稀缺、运营成本高、竞争压力大等挑战 [7] - 海外托管费用较高,组建合规风控团队大幅增加成本 [7] - 私募需专注于提升运营能力和积累海外基金投资业绩 [1][7] - 深入了解国际投资者需求并清晰阐述投资策略是关键 [7]
私募,密集出海!
中国基金报· 2025-08-10 23:24
私募出海提速 - 今年以来多家量化私募如黑翼资产、前海博普资产、磐松资产等获得香港9号牌照 截至7月21日存续状态的9号牌照私募共87家 其中主观私募58家 量化私募20家 "主观+量化"私募9家 [4] - 部分私募获得中东、欧洲养老金和主权基金等长线资金 海外机构投资人积极寻求配置中国优质管理人 当前私募海外募集资金主要配置A股市场 未来可能拓展至日本、美国等其他市场 [4] - 头部私募已搭建全球化研究体系 在上海、香港和新加坡设立研究团队 部分公司推出仅做多的开曼基金和市场中性基金 满足国际投资者需求 [4][5] 中国市场吸引力 - 中国持续推出积极宏观政策 推动经济回升 先进制造业、绿色科技、人工智能等成为新增长引擎 中国资产为国际投资者提供优质分散化投资标的 [5] - 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市场信心增强 外资机构稳步提升中国资产配置比例 量化私募推出CTA和指增策略产品投向中国市场 满足海外投资人全球化配置需求 [5] - 私募出海动力包括拓展多市场多策略收益来源 展现投资实力 客户类型多元化 以及人才储备等考量因素 [5] 券商服务支持 - 中资券商如中信、中金、华泰、广发和外资券商摩根、瑞银等积极布局私募出海业务 业务量明显增加 [7] - 券商在牌照申请环节推荐专业中介机构 在资金募集方面通过境外部门直接参与投资 并提供全方位合规法律支持 [7] - 香港9号牌照相对易得 新加坡、印度等地牌照较难获取 大部分出海私募集中在香港 券商在牌照申请环节的帮助对后续合作至关重要 [8] 交易系统与策略 - 量化私募高度关注海外交易系统对接 需要券商提供一站式服务和优质市场数据 高频量化交易对接口速度和机房响应速度要求极高 [8][9] - 部分策略仍需依托境内市场 QFII和沪港通工具提供便利 但中性或商品策略需与境外券商机构合作完成 [9] - 部分私募与国际主经纪商如摩根士丹利、JP摩根合作 利用其完整成熟的A股交易解决方案和离岸投资者资源 [9] 行业发展趋势 - 私募出海形成"双向出海"格局 中国高净值人群有分散投资需求 海外投资者对中国市场兴趣上升 [11] - 海外市场融资杠杆和融券资源更丰富 资金成本低且规模大、期限长 有利于私募专注投资研究 但牌照获取难度和运营成本较高构成挑战 [11] -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场 行业广泛且流动性充裕 国际投资者超配中国市场只是时间问题 私募需深入了解需求并清晰阐述策略 [11]
积极参与全球配置87家内地私募获香港9号牌照
上海证券报· 2025-08-03 21:34
私募出海趋势 - 截至8月1日已有87家内地私募获得香港9号牌照且牌照为存续状态 [1] - 管理规模超50亿元的私募占比超40%共37家 [1][2] - 持牌私募中主观私募58家量化私募20家混合型私募9家 [2] - 头部私募积极开拓新加坡市场部分已获得当地资管牌照并发行美元基金 [3][4] 出海驱动因素 - 全球增配中国资产需求升温推动私募出海成为中长期趋势 [1] - 私募行业规范发展促使管理人寻求资金结构多元化 [5] - 中国资本市场成为海外投资者全球资产配置关键组成部分 [5] - 出海可丰富资金来源提升资金端稳定性实现"长钱长投" [5] 出海挑战与要求 - 香港和新加坡办公室租金及人才招募成本近2年有所提升 [4] - 外资机构更关注合规体系风控体系长期业绩归因等 [6] - 需提升公司治理与专业化水平加大投研投入 [6] - 需熟悉海外市场投资风格和工具避免铩羽而归 [6] - 需招募海外经验人才组建专业化团队加强跨文化沟通 [7] - 需完善全流程合规体系坚守长期投资理念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