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长主线

搜索文档
基金跷跷板效应 股基备受追捧债基屡遭赎回
上海证券报· 2025-10-13 01:17
股基债基市场表现分化 - 近期市场呈现股基受追捧而债基遭赎回的跷跷板效应 [1] - 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今年以来收益超过35% 而中长期纯债型基金指数涨幅不足0.5% [4] - 业内人士认为此现象源于股债资产收益情况的显著分化以及投资者更多聚焦短期表现 [1][4] 权益类基金发行火热 - 新基金发行市场频现比例配售和提前结束募集 例如易方达港股通科技混合基金和鹏华制造升级混合基金均因认购金额超过20亿元上限而提前结束募集 [2] - 部分绩优主动权益类基金进行"二次首发"并强势吸金 例如安信睿见优选混合基金顺利达到销售目标 [2] - 多只绩优基金发布限购令以保护持有人利益 例如安信睿见优选混合基金将A类份额限购金额调整为不超过1000元 [3] 债券基金遭遇大额赎回 - 债券基金近期屡遭大额赎回 多只产品因大额赎回发布公告提升净值精度至小数点后八位 [4] - 例如10月10日恒越短债债券基金D类份额发生大额赎回 10月11日国泰海通安睿纯债债券基金和东方红益恒纯债债券基金也发布了类似公告 [4] - 近期债券基金的赎回力度明显加大 仅10月10日当天就有7只债券基金宣布因遭遇大额赎回而提升净值精度 [4] 机构对后市的观点 - 多家基金公司对权益类资产的长期配置价值持乐观态度 认为短期震荡不改向好趋势 [6] - 长城基金认为10月下旬密集政策催化可能带来合适布局窗口期 长期在无风险利率下行等背景下股市表现值得期待 [6] - 广发基金投顾团队建议关注科技成长和制造升级两条主线 包括AI与AI应用、算力与半导体、医药及前沿科技等领域 [6] - 建信基金表示市场将进入三季报披露窗口期 业绩兑现情况有望成为市场核心关注点 [7]
9月30日A股市场投资情绪:解套率创新高
第一财经· 2025-09-30 17:28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三大股指于9月30日集体收红,上证指数上涨0.35%,创业板指上涨0.52% [2] - 市场全天呈现窄幅震荡格局,延续节前反弹态势,上证指数在3800点整数关口获得支撑后震荡走高,全月在3800点上方震荡 [3] - 个股涨跌比大致相当,共有2655家上市公司上涨 [3] - 两市成交额显示市场资金基础充裕,8月和9月A股市场日均成交金额达到2万亿元,较去年同期有显著增长,市场交投活跃度处于历史高位 [3] 板块与资金动向 - 存储芯片、能源金属、半导体、锂电池、军工板块表现强势,而白酒、汽车服务、银行、保险、公用事业、旅游酒店等板块跌幅居前 [3] - 主力资金呈现净流出状态 [4] - 机构资金明显向有产业布局的科技成长主线调仓换股,从部分高位板块向估值更合理的领域转移 [5] 投资者情绪与行为 - 机构投资者以“乐观布局、持股过节”为主流共识 [5] - 散户投资者更倾向于积极参与和热衷题材,追逐如存储芯片、有色金属等当日市场热点,也有部分投资者因长假不确定性选择观望,整体情绪在普涨格局下偏向乐观 [5] - 当日有11947位用户参与调研,散户平均仓位为65.02%,其中满仓投资者占比41.53%,仓位八成以上投资者占比33.16% [1][12] - 投资者操作上,加仓占比24.49%,赢金占比21.97%,按兵不动占比53.54% [9] - 对于下一交易日市场走势,看涨的投资者占比69.77%,看跌的投资者占比30.23% [11]
小微盘股“抱团”隐忧闪现 私募策略应对更趋理性
中国证券报· 2025-08-29 04:16
市场表现 - 8月27日A股市场回撤 中证2000指数下跌2.32% Wind微盘股指数跌幅接近4% [1] - 小微盘股7月以来表现强势 部分量化私募中证1000和中证2000指增策略产品2024年以来回报率突破100% [1] - 杠杆资金助推小微盘股上涨 两融余额持续走高 融资聚焦AI、机器人和创新药等赛道 [2] 上涨驱动因素 - 小微盘股经历多年估值压缩后处于相对低位 估值安全边际较强 [1] - 科技成长板块为资金关注主线 产业政策支持创新和新质生产力 [1] - 流动性宽松环境下小微盘品种成为承接流动性的主要去处之一 [2] - 量化资金主导本轮上涨 持仓集中度较高 [2] 交易特征 - 小微盘股交易拥挤度偏高 接近2021年白马股行情高点和2024年初回调前水平 [2] - 市场换手率和集中度上升 集聚较多短期资金 [2] - 资金结构多元 包括机构和其他市场参与者 [2] 机构观点与策略 - 私募机构降低小微盘股配置比例 因短期风险收益比不再吸引人 [2] - 通过主动调整持仓结构避免单边拥挤 动态捕捉市场机会 [3] - 小微盘股行情延续性与科技成长主线挂钩 AI发展带来增量机会和订单 [3] - 建议避免单一策略过度暴露 市值风格需适度均衡配置 [4] 未来展望 - 趋势转折缺乏强力催化因素 再现2024年初急跌行情概率较低 [3] - 若资金抱团瓦解 更可能以阴跌叠加阶段性回撤方式进行 [3] - 阶段性调整有利于跌时看质 而非简单追逐热点 [4]
沪指突破3700点 机构:沪指年底有望冲击4000点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4 11:08
市场指数表现 - 沪指涨超0.48% 盘中突破3700点 为2021年12月以来首次 [2] - 富时中国A50指数期货涨幅扩大至1.18% [2] - 机构预测沪指年底有望冲击4000点 [3][4] 行业板块表现 - 算力股大爆发 万得芯片指数大涨2% 寒武纪早盘一度大涨超12% 续创历史新高 总市值突破4000亿元 [2] - 数字货币和稳定币概念大涨 比特币突破123500美元创历史新高 日内涨超2% [2] 资金结构与流向 - 融资余额时隔十年重回2万亿 [6] - 当前融资资金66%流向信息技术、工业和材料三大领域 半导体、算力、新能源等硬科技赛道占比超45% [8] - 市场形成"短期杠杆+中长期配置"互补结构 资金结构较2015年更均衡稳健 [8] 行情驱动因素与阶段特征 - 市场处于"资金驱动"向"盈利驱动"过渡阶段 [8] - 上涨行情主要体现为资金推动下的结构性上涨 小盘股涨势强于大盘股 [4] - 期货基差处于贴水状态 期权市场隐含波动率处于低波水平 市场短期热度不高 [6] 政策与制度环境 - 资本市场定位提升 政策积极引导 制度不断完善 [8] - 国内无风险利率系统性下行 海外美元流动性外溢 增量流动性持续入市 [8] 机构投资观点 - 重点关注科技成长主线、消费复苏与新消费领域、"反内卷"主题、红利板块 [4] - 行情见顶需参考融资余额与流通市值之比、融资买入额与成交量之比 当前指标距2015年峰值仍有差距 [6]
深交所“ETF大讲堂”与“走进成份股公司”系列活动在西安举办
搜狐财经· 2025-07-08 20:11
深市ETF市场发展 - 深市ETF市场交投活跃度显著提升,已成为投资者重要的流动性管理工具和资产配置载体 [1] - 深交所持续通过市场培育活动推动以ETF为代表的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引导投资者树立理性投资理念 [3] - 深市ETF产品种类丰富,市场流动性不断提升,中国ETF市场正迎来重要发展机遇 [4] 机构合作与战略布局 - 西部证券将携手易方达基金等市场参与者构建ETF财富管理生态,注重全周期陪伴和长期价值创造 [3] - 易方达基金ETF业务坚持低费率、精细化管理战略,未来将围绕实体经济和投资者需求完善"ETF工具箱" [3] - 深交所与易方达基金联合举办活动吸引超过300名投资者参与,显示市场对ETF投资的强烈需求 [4] 行业与投资策略 - 投资者可重点关注政策扶持与产业升级双轮驱动下的科技成长主线 [4] - 当前经济复苏基础稳固但结构性特征明显,需关注政策落地节奏和产业升级进程 [4] - 蓝晓科技作为创业板指成份股,已成为国内吸附分离材料领域领军企业,资本市场赋能其技术研发和产能扩张 [4] 活动目的与意义 - 深交所通过"ETF大讲堂"和"走进成份股公司"活动普及指数化投资理念,发挥ETF配置工具作用 [6] - 活动旨在满足投资者多元化资产配置需求,推动ETF市场生态建设 [6]
布局核心资产新选择!摩根中证A500增强策略ETF(563550)成为近两年新发规模最大的指增ETF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09 10:39
摩根中证A500增强策略ETF成立 - 摩根中证A500增强策略ETF(563550)于5月8日正式成立,是摩根基金旗下首只指数增强策略ETF,也是全市场首只成立的中证A500增强策略ETF [1] - 该产品募集规模达到10.2亿元,成为近两年新发规模最大的指增ETF [1] - 中证A500指数从各行业中选取市值较大、流动性较好的500只证券作为指数样本,是新"国九条"发布后的首只核心宽基指数 [1] 指数增强产品市场动态 - 今年以来指增产品在场内、场外均获得机构火热布局,截至4月30日年内已发行和正在发行的增强策略基金达到56只 [1] - 场外中证A500指数增强、科创综合指数增强占据绝对主流 [1] 公司自有资金投资 - 摩根基金将运用固有资金不低于5400万元人民币投资旗下新发权益类公募基金,并承诺至少持有1年以上 [2] - 其中3000万元人民币已投资于旗下摩根中证A500增强策略ETF [2] 政策与市场环境 - "一行一局一会"在5月7日发布会上释放出包括"降准又降息"、"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在内的一系列利好 [2] - 东吴证券指出在中期维度下继续看好成长,"宽货币+弱美元"是影响风格的重要线索 [2] - 市场风格或回归科技成长主线,政策和产业端具备持续催化的板块将是后续交易重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