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改革

搜索文档
省政协就高标准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重点提案进行督办调研
新华日报· 2025-08-22 07:56
自贸试验区建设进展 - 江苏省政协副主席杨岳赴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南京片区开展重点提案督办调研 聚焦高标准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及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1] - 实地考察南京江北新区规划展览馆及跨境电商产业园 深入了解相关工作情况 [1] - 南京市介绍江苏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建设情况 民革省委会介绍提案内容 省商务厅、省委金融办、省数据局、省交通运输厅、省市场监管局、中国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等单位汇报提案办理进展 [1] 自贸试验区发展方向 - 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按照中央部署和省委要求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 [1] - 聚焦提升制度型开放水平、增强系统性改革成效、打造高质量产业集群、推进一体化协同联动等领域 [1] - 通过深入调研和广泛协商建言资政 助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示范建设 [1]
中建四局换帅:周圣接棒董事长,成为中建系最年轻“一把手”
南方都市报· 2025-08-19 17:17
人事变动 - 中建四局于8月15日宣布人事调整,周圣接任董事长和党委书记职务,易文权不再担任原职,马义俊不再担任董事、总经理及党委副书记职务 [1] - 周圣现年47岁,成为中建八大工程局中最年轻的"一把手",其职业轨迹体现中建集团"内生式培养"模式,从基层晋升并拥有多年海外管理经验 [1][2][5] - 此次变动延续中建系统内部"跨局调任"传统,周圣于2023年2月任中建三局总经理,仅两年多时间即调任四局 [1] 财务状况 - 2024年中建四局营收1295.15亿元,同比微降0.5%,归母净利润5.84亿元,同比增长24% [1][6] - 资产负债率高达87%,应付账款815亿元,现金短债比仅0.52,期末现金及等价物余额125.53亿元,短期借款148.22亿元,一年内到期长期借款86.39亿元 [1][6] - 现金短债比显著低于兄弟单位(中建一局1.615、中建三局1.87),且低于行业安全水平,流动性压力显著 [1][7] 业务结构 - 房建业务占比77.6%,基础设施收入仅占15.9%,业务结构过度依赖房建,新基建及高利润领域布局不足 [1][6] - 公司在中建八大工程局综合实力排名中下游,面临传统房建市场收缩挑战,2024年中国建筑整体营收同比下降3.5%,净利润下降14.9% [1][9] 管理挑战与战略方向 - 公司涉及百余条被执行人信息,被执行总金额3.65亿元,多因工程款纠纷,暴露供应链管理隐患 [8] - 周圣提出三大改革方向:实施"2+5"战略规划及"南进聚焦战略",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推行精益管理与精品工程打造 [10] - 其海外项目经验(如阿尔及尔大清真寺绿色建造技术)及国内超高层项目(武汉绿地中心)管理能力被视为突破业务困局的关键 [4][10]
华夏基金-ETF投资机会:反内卷稳增长,这些方向或可持续受益
搜狐财经· 2025-07-24 11:39
上证指数表现 - 7月23日上证指数收于3582 30涨0 01% 盘中突破3600点触及3613 02 创今年以来新高并逼近2024年10月以来最高点 [1] 政策驱动因素 - 经济数据修复背景下 A股行情受"反内卷"、扩大内需、雅江水电需求刺激等政策推动 工信部将出台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建材等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 [1] - "反内卷"政策覆盖上下游 对PPI和CPI产生积极影响 光伏、汽车等新兴行业价格受益 市场情绪改善推动商品价格回升 [1] - 2024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 2024年12月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 2025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 [2][3] - 2025年5-6月媒体批判光伏、新能源汽车行业"价格战" 7月1日中央财经委会议明确治理低价无序竞争 7月18日工信部计划实施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 [3] 重点行业分析 石化行业 - 化工行业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压力 新产能投放导致产品价格震荡下行 行业库存上升利润水平较低 [4] - 石化ETF(159731)跟踪中证石化产业指数 成份股集中在炼化及贸易(28 9%)、化学制品(22 8%)、农化制品(19 1%)和化学原料(7 5%) [8] 有色金属 - 铜冶炼行业产能利用率70-85% 2025年7月TC/RC分别为-43美元/干吨和-4 3美分/磅 行业持续亏损 [4] - 有色金属ETF(516650)跟踪中证细分有色金属产业主题指数 成份股集中在工业金属(51 7%)、贵金属(16 3%)、小金属(15 2%)和能源金属(11 7%) [8] 汽车与新能源 - 传统燃油车与新能源汽车产能结构性矛盾突出 油车产销量及盈利率下降 新能源车头部企业产能利用率较高 新能源车内部竞争白热化 [5] - 锂电行业65家上市公司去年净利润下滑 超60家企业毛利率同比下降 [5] - 新能源车ETF(515030)跟踪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 成份股集中在电池(47 7%)、乘用车(14 2%)、能源金属(11 6%)和自动化设备(9 7%) [9] - 新能源ETF(516850)跟踪中证新能源指数 成份股集中在电池(32 2%)、光伏设备(30 6%)、电力(13 7%)和能源金属(8 1%) [10] - 创业板新能源ETF(159368)跟踪创业板新能源指数 成份股集中在电池(48%)、光伏设备(21 2%)和自动化设备(16 1%) [10] 光伏行业 - 受欧美贸易壁垒和国内补贴退坡影响 市场需求萎缩产能过剩 产品价格回落至2023年初的20% 2024年头部企业库存大幅增长 [5] 钢铁行业 - 房地产下行导致钢铁供需逐步出清 企业固定成本高被迫增产压低价格 产成品库存周转天数约16天 处于2018-2025年90%分位数 [5] 建筑建材 - 房地产下行导致需求疲弱 行业以"基建托底"为主 价格持续回落产能利用率低位 [6] 政策影响与机制 - 短期淘汰落后产能或限产可减少供给 扩大内需政策增加需求 合力改善供需结构推高商品价格 中国PPI已连续33个月下跌 [7] - 长期需建立优胜劣汰市场机制 有序出清落后产能严控增量 构建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 [7] 其他投资产品 - 自由现金流ETF(159201)跟踪国证自由现金流指数 成份股集中在白色家电(17 3%)、工业金属(13%)、乘用车(10 2%)和油气开采(9 8%) [11]
跨境人民币的“冰火两重天”
第一财经· 2025-06-25 20:42
人民币国际化流量与存量失衡问题 - 跨境人民币结算规模达96万亿元,境外人民币存款仅3.5万亿元,债券存量不足1.2万亿元,流量与存量之比高达27:1,显著高于美元5:1的国际水平[1] - 流量指标因政策引导短期提升成为政绩考核"显绩",存量指标需长期资产配置需求导致"重结算规模、轻资产沉淀"倾向[2] - 失衡制约人民币从"贸易结算工具"向"价值储藏手段"功能升级,潜藏货币职能残缺、金融市场空心化、政策效能稀释三大系统性风险[3] 失衡根源分析 - 政绩观扭曲:将人民币国际化简单等同于跨境结算规模扩张,流量数据成为"硬指标",存量提升被视为"隐性政绩"[5] - 认知能力短板:将人民币国际化等同于政府主导"政策工程",忽视市场作用,政策工具碎片化[6] - 考核体系偏差:某商业银行跨境人民币结算规模考核权重占70%,境外人民币存款吸收规模权重仅30%[7] - 懒政思维作祟:流量扩张可通过行政指令等简单方式实现,存量提升需要制度创新[8] 系统性改革方案 认知革新 - 深化人民币国际化本质认知,明确构建全球吸引力人民币资产池为核心目标[10] - 破除唯流量论定式,增加存量指标披露比重,弱化流量规模过度宣传[10] 制度设计突破 - 加快制定《人民币国际化促进法》,存量指标权重不低于40%,放宽非金融企业跨境人民币投融资限制[11] - 推动人民币在IMF特别提款权权重提升至15%以上,扩大国际债券发行[12] - 强化CIPS与国际支付系统技术对接,建立一站式清算托管服务[12] - 推动大宗商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比例2028年底前达60%以上[12] 政策工具创新 - 在"一带一路"能源贸易中设定人民币结算比例下限,要求50%结算资金留存离岸市场[13] - 扩大"沪深港通""债券通"标的范围,试点"港股通人民币计价"[13] - 支持中资企业发行"绿色人民币债券",对境外投资者免征资本利得税[14] - 优化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功能,试点"数字人民币跨境理财通"[14] 考核体系重构 - 新增"境外人民币存量增长率"指标,权重占跨境结算考核的40%[15] - 对商业银行实施"存贷比双向考核",将"离岸人民币产品创新能力"纳入监管评级体系[15] - 对重点涉外企业要求境外人民币资产持有量占跨境结算量比例每年提升5个百分点[15] 风险防控与长效机制 - 构建离岸人民币存量"压力测试"机制,设定单一国家持有比例≤20%等警戒线[16] - 减少对离岸市场直接行政干预,发挥成熟离岸中心优势[16] - 培育本土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评级体系[16]
A股公司治理结构性困局与制度改革路径
国际金融报· 2025-06-19 21:28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问题与改革建议 现存问题与矛盾 - **公司治理结构局限**:A股公司以自然人实控人为主导,所有权与管理权合一,导致现代化治理缺失、战略短视、内部制衡不足,影响长期发展 [2] - **自然人实控人瓶颈**:资源整合与战略能力有限,企业成熟期后难以突破产业升级瓶颈 [2] - **私募股权功能抑制**:PE无法成为实控人,被迫短期退出,加剧一二级市场割裂,削弱长期资本参与 [2][3] - **监管政策效果有限**:IPO节奏调控与并购政策(如新并购六条)受实控人资质限制,难解市场成长困境 [3] - **并购整合能力不足**:相比国际成熟体系,国内因治理结构缺陷导致并购成功率低,拖累产业升级 [4] 系统性改革路径 第一阶段试点 - **常青基金试点**:推动国资、养老资金等长期资本与专业团队成立基金,允许控股上市公司,发挥产业整合与治理优势 [5] - **职业经理人机制**:试点机构控股公司分权治理,建立长期激励机制,引入职业经理人提升治理水平 [6] - **常青基金IPO突破**:试点常青基金实控人资格认定,打通一二级市场限制 [6] 第二阶段制度建设 - **法规调整**:根据试点效果修订法规,清除法律障碍 [7] - **多层次市场建设**:构建并购与股权交易平台,提升流动性,支持PE转型为"产业推动者" [7] - **常青基金发展**:借鉴黑石、KKR模式,培育跨周期专业投资基金 [7] 第三阶段全面推广 - **市场化覆盖**:推广试点经验,修订公司法与证券法,实现现代公司制度全覆盖 [8] - **长期资金引导**:强化资金与企业质量联动,形成上市公司、机构、经理人的良性循环 [9] 改革核心目标 - **打破市场割裂**:激活私募股权长期资本功能,推动"法治+机制治理" [9] - **全球竞争力构建**:通过系统性改革培育常青企业,支撑资本市场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