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住房自主更新

搜索文档
深圳首例居民自筹资金旧改项目,进展如何?记者实探
证券时报· 2025-09-04 07:15
政策导向与市场探索 -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意见支持老旧住房自主更新和原拆原建 并持续推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1] - 浙江省出台全国首个城镇老旧小区自主更新指导意见 强调自愿和自主原则 允许成立业主更新委员会或授权业委会提交申请 [5] - 政策鼓励发展租赁、文旅、创业等新产业新业态 通过非大拆大建方式实现灵活多样改造 [7] 地方实践与案例进展 - 深圳红岗花园开展自筹资金旧改 多栋楼意愿征集同意率超过90% 但近半年无实质进展 [1][3] - 广州花都区集群街2号成为广东省首例原拆原建成功案例 [7] - 广州荔湾区鹤园小区3栋危旧房原拆原建中 一栋已于7月封顶且预计明年入住 另两栋正开展搬迁安置计划年内施工 [7] 模式优势与参与主体 - 自筹资金更新模式采用居民主体与政府统筹形式 避免开发商资金问题并降低政府兜底风险 [6] - 改造需调动业主和市场主体积极性 通过代建、物业服务等社会资本参与提升效率与市场需求匹配度 [6][7] - 政府需提供土地用途转变、规划调整、资金监管等政策支持 并协助过渡期安置与公共设施增补 [7] 实施难点与待解问题 - 统一业主意见、资金筹措和居民权益保障是核心难点 需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 [6] - 红岗花园项目面临公司房签约未完成、资金来源不明、户型设计待定及改造政策未明确等障碍 [3] - 基层政府需协调业主改造意愿 解决临时住所安排并扶助困难群体以消除改造障碍 [7]
深圳首例居民自筹资金旧改项目,进展如何?记者实探→
证券时报· 2025-09-03 21:32
政策导向与市场机遇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支持老旧住房自主更新和原拆原建 并持续推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1] - 浙江省发布全国首个城镇老旧小区自主更新指导意见 强调自愿自主原则并允许成立业主自主更新委员会[2] - 政策转向非大拆大建模式 鼓励发展租赁 文旅 创业等新产业新业态 需调动业主和市场主体的积极性[4] 实践案例与模式创新 - 深圳红岗花园开展自筹资金旧改试点 多数楼栋意愿征集同意率超过90% 但进展缓慢[1] - 广州花都区集群街2号成为广东省首例原拆原建成功案例 广州荔湾区鹤园小区3栋危旧房改造中一栋已封顶且预计明年入住[3] - 采用"居民主体 政府统筹"模式可避免开发商资金问题 降低政府兜底风险 更好满足居民需求[3] 行业挑战与推进难点 - 旧改面临统一业主意见 资金筹措 居民权益保障等核心难题 需完善配套政策和社会资本参与机制[3] - 深圳红岗花园项目存在公司房签约未完成 资金来源不明确 户型设计争议及改造政策未细化等障碍[2] - 需政府提供土地用途转变 规划调整 资金监管等政策支持 并协助解决过渡期安置和困难群体帮扶问题[5]
二手房市场正在进入“达尔文时代”
搜狐财经· 2025-09-02 01:37
政策导向转变 - 首次明确支持老旧住房自主更新和原拆原建 标志着政府从大包大揽转向居民主导模式 [2][3] - 拆迁致富时代基本结束 老房更新主导权移交居民 改造替代拆迁成为主流方式 [3][5] - 政策转变源于地方政府债务超52万亿元(人均负担近4万元)及税收公平性考量 [6][7] 自主更新实施机制 - 改造费用由业主共同承担 包括加电梯、翻外立面等项目 政府不再提供资金支持 [8] - 原拆原建不同于动迁 无多余地块出售 全部成本由业主分摊 例如杭州某新村改造总费用5.3亿元中住户承担4.7亿元 [9] - 成本结构包含基础改造费(每户10万-100万元) 增面积费用每平米3.4万元 车位另付22万元(均为成本价无土地费) [9] 房产价值驱动因素演变 - 房产价值从土地特性转向管理特性和人的特性 业主资金能力与共识成为关键因素 [9][17] - 低密度、高业主素质小区更易达成更新共识 产生5%-12%的房价溢价 且溢价可能持续扩大 [14][16][17] - 高密度、产权复杂小区易陷入更新困境 导致房产加速贬值甚至沦为负资产 [10][15] 社区更新实践挑战 - 资金筹集与观念统一是核心难题 普通社区难以复制高校社区(如浙江工业大学教师群体)的高共识与高支付能力 [11][12] - 电梯更换、业委会运作、大修计划等细节直接影响房产价值 需作为二手房评估关键指标 [19][21] - 老旧小区未来仅剩自住或出租两条路径 房产价值完全取决于业主集体行动能力 [22][23] 行业长期影响 - 住宅设计年限50年与部件寿命25年存在错配 缺乏维护的房产将面临价值衰减 [9] - 二手房市场进入"达尔文时代" 社区分化加剧 优质管理社区与缺乏更新社区价差持续扩大 [15][23] - 房产从静态资产转变为需持续养护的"有机生命体" 可能转化为持续消耗资金的不良资产 [19]
关于老旧住房自主更新、原拆原建,重磅文件引发大讨论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31 00:32
政策导向与行业机遇 - 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明确支持老旧住房自主更新和原拆原建模式 系统推进"好房子"和完整社区建设 [1] - 政策注重以人为本 未来老旧住房更新改造政策支持方向进一步明确 浙江 上海 北京 湖北等地已进行较多探索和实践 [2] - 2025年全国计划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5万个 1~7月已新开工1.98万个 河北 辽宁 重庆 安徽 江苏 上海等6个地区开工率超过90% [3] 原拆原建模式实施机制 - 原拆原建模式指在政策扶持下由业主作为实施主体 通过社区自治推动共同决策 自筹资金 公开引入开发建设单位对原有老旧住房进行拆除重建 [2] - 该模式需调动三大主体积极性 业主共同出资并全程参与改造决策与工程监督 政府负责政策制定 流程规范与资源协调 建设单位负责开发与施工管理 [2] - 当前模式存在统一业主意见 资金筹措 居民权益保障等难点 未来配套政策需完善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 企业代建和物业服务业务机会将增加 [3] 上海实践案例与市场影响 - 上海最大原拆原建小区彭一小区居民已回搬两个月 改造历程满打满算超过6年 从2019年5月启动征询至2025年6月底回搬 居民热情很高 [4][5] - 彭一小区362户产权房获增量20平方米左右建筑面积 房型优化 增量费用由政府承担80% 租赁房增加约2平方米使用面积但实际套内总增量达14~17平方米 [7] - 小区周边房产中介活跃 居民咨询挂牌行情频繁 一套77平方米一室一厅挂牌价460万元 单价达59740元/平方米 房东对售价期待高 [9]
老旧住房自主更新原拆原建,期待更多探索
南方都市报· 2025-08-30 00:10
政策支持与模式创新 - 中央首次在重磅文件中明确支持老旧住房自主更新和原拆原建 体现政策层面重大突破 [2] - 广州探索出介于政府主导和开发商主导之间的新模式 按照谁受益谁出资原则激发居民积极性 [4] - 政府提供扶持政策包括联系银行提供低息贷款支持资金紧张家庭 并进行适当资金激励 [5] 实施障碍与挑战 - 改造过程存在成本分担 推进方式 分工协调和纠纷化解等专业问题 业主难以独立解决 [2] - 成都案例要求业主同意率达到100%政府才出规划 导致项目推进举步维艰 [3] - 业主担忧缺乏利润空间导致施工方不愿接手 以及项目烂尾风险 要求政府出面保障 [3] 地方实践与案例经验 - 南京诞生国内首个自拆自建房项目 经过近十年努力业主才获得房产证 多个部门积极配合提供支持 [3] - 广州花都区完成全省首个业主自筹资金原拆原建危旧房改造项目 顺利实现交房交证 [4] - 成功案例需要业主中有高人且大家热心参与 但此类条件难以复制 案例成功率极低 [2] 发展前景与行业期待 - 在中央表态支持背景下 业内期待形成更多可复制经验 让更多居民受益 [5] - 需要找到既引导支持居民自主更新 又保障过程合法公正的平衡点 [5] - 各地经过多年探索已积累经验 对困难有充分心理准备 [5]
支持老旧住房自主更新、原拆原建……重磅文件出炉!
金融时报· 2025-08-29 19:43
城市高质量发展政策推动 -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意见 明确支持老旧住房自主更新和原拆原建[1] - 政策系统推进"好房子"和完整社区建设 持续推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1] 老旧住房更新改造模式 - 老旧住房自主更新模式由业主作为实施主体 通过社区自治推动共同决策和自筹资金[2] - 政府负责政策制定和资源协调 建设单位负责开发与施工管理[2] - 浙江 上海 北京 湖北等地已进行较多探索和实践[2] 行业实施挑战与进展 - 统一业主意见和资金筹措存在挑战 需完善配套政策和社会资本参与机制[3] - 2025年全国计划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5万个 1至7月已开工1.98万个[3] - 河北 辽宁 重庆 安徽 江苏 上海等6个地区开工率超过90%[3] "好房子"建设标准 - 好房子标准为安全 舒适 绿色 智慧 层高不低于3米且四层以上住宅需设电梯[4] - 每套住宅需有卧室或起居室满足日照标准 自5月1日《住宅项目规范》实施后成为行业共识[4] - 超低能耗建筑和低碳建筑将加快发展[4] 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 新模式包括完善住房供应体系 改革基础性制度 建立要素联动机制和高品质住房建设[5] - 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更好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4] - 预计未来几年配套政策将进一步完善和实质性落地[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