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AI
搜索文档
能辉科技(301046) - 能辉科技2025年10月27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10-28 09:04
公司业务与战略布局 - 公司主营业务为光伏电站的研发设计、系统集成和投资运营,同时开展新型储能、智能微电网、虚拟电厂及商用车充换电等新兴业务 [2] - 公司已形成新能源研发设计、技术服务、产品智造、投资运营“四位一体”的业务布局 [3] - 未来战略转型方向为“新能源+能源”基座,并向“能源+AI、机器人、算力、新材料”拓展 [3] 能源+AI合作与应用 - 公司与蚂蚁数科合作开发“能源AI智能体”,应用于投资端的设计业务自动生成方案、运营端的电力交易服务及智能巡检 [3] - 广东省工商业分布式光伏电站已基本部署蚂蚁数科的时序大模型和电力交易辅助决策系统 [3] - 在资产退出方面,正推进自持分布式光伏电站的上链工作 [3] 能源+机器人技术开发 - 基于第三代AI智能换电机器人(AGV)进行延伸开发,与高校及头部厂商合作开发“光储充换+应急充电”一体化停车场人形机器人 [4] - 探索轮式机器人、机器狗在能源场景的运维、巡检、清洗等应用 [4] 新能源+算力业务推进 - 公司通过“分布式能源+储能”解决方案服务中小型AIDC和MEC用能需求,并研发大中型AIDC用能安全方案 [5] - 计划通过成立合资公司方式推进算力业务 [5] 充换电业务发展 - 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蚁”无轨智能充换电机器人(AGV2.31),并开发侧向有轨(RGV)及顶吊换电机器人,覆盖矿山、码头等场景 [6] - 业务模式包括直接销售硬件设备及与合作伙伴成立合资公司,已与徐工新能源、中油绿电新能源等建立合作 [6] - 充换电业务2024年实现订单落地,当前已签及在谈合同量约4000万元,未来三年计划提升该业务营收比重 [6] 财务与运营状况 - 光伏电站系统毛利率下降5%,主因行业竞争及新业务(如分布式光伏、海外储能)前期投入导致费用增加 [6][7] - 公司通过组织变革、精细化管理和业务线优化等降本增效措施,2025年半年报(扣除股权激励费用前)净利润有所增长 [7]
能辉科技(301046) - 能辉科技2025年10月14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10-15 08:30
公司基本情况与业务布局 - 公司主营业务为光伏电站的研发设计、系统集成和投资运营,同时开展新型储能、智能微电网、虚拟电厂及商用车充换电等新兴业务 [3] - 公司于2009年成立,三位创始人拥有逾三十年的能源行业经验,深度经历了从传统火电到新能源的产业变迁 [3] - 公司已形成新能源研发设计、技术服务、产品智造、投资运营"四位一体"的业务布局 [3] 战略转型方向 - 能源+AI:与蚂蚁数科合作,在投资端利用AI自动生成设计方案和技术经济分析,在运营端基于时序大模型和电力交易系统开展电力交易服务及智能巡检 [4] - 能源+机器人:在第三代AI智能换电机器人(AGV)基础上,开发应用于光储充换及应急充电"五位一体"停车场服务区的人形机器人、轮式机器人及机器狗 [4] - 新能源+算力:利用"分布式能源+储能"解决方案满足中小型AIDC和MEC的用能需求,并研发大中型AIDC的优化用能安全方案 [4] - 新能源+新材料:基于对能源行业趋势的判断,围绕新型能源系统及储能集成产品方向的相关材料展开布局 [4][5] 储能业务进展 - 储能业务主要目标市场在海外,目前聚焦欧洲和中东市场,已在荷兰阿姆斯特丹设立子公司,并取得工商业和大储市场的项目突破和落地 [5] - 公司通过"光伏+储能"与海外集成商深度合作,提供一体化的系统解决方案及差异化的能源技术服务 [5] - 未来计划布局东南亚、非洲及美洲市场 [5] 重卡充换电业务 - 公司提供重卡充换电产品和技术服务,包括设备、软件、运维,致力于构建完整的充换电生态系统 [5] - 研发生产的通用版400KWh充换一体版动力总成,已与宁德、国轩等主流电池厂商完成互换性适配,并与多家主机厂展开商用车项目共享合作 [5] - 与徐工新能源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新能源商用车充换电站、电池银行的合作投资、建设、运营等方面建立合作 [5] - 无轨智能充换电机器人AGV主要应用于对灵活性及快速部署要求高的场景,如码头、大型物流园区、大型停车场综合服务区及大型商业综合体服务区 [6] 财务展望与增长逻辑 -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仍以光伏新能源系统集成为主 [7] - 随着国家"反内卷"政策的陆续落地,光伏产业链利益得到合理平衡,公司对四季度及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7] - 本年度利润目标维持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目标 [7]
能辉科技(301046) - 301046能辉科技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919
2025-09-19 17:38
财务表现与业务结构 - 2025年上半年光伏电站系统集成收入达8.67亿元(同比增长44.45%)[2] - 归母净利润近3千万元[2] - 光伏电站系统集成收入占比96.43%,其中户用分布式业务占比超50%[2] - 储能业务预计下半年产生千万级营收[3] 业务协同与竞争优势 - 光伏与储能业务协同效应大幅提升[2] - "光伏+储能"解决方案提升户用与工商业业务附加值[2] - 通过技术融合与海外布局显著提升竞争力[2] - 储能系统集成在欧美中东市场实现突破[2][3] 海外市场拓展 - 海外储能项目通过商务谈判方式获取[4] - 提供一体化液冷储能系统柜等系列产品[4] - 完成IEC/UL/EN/UN等全球主流认证全覆盖[4] - 荷兰公司已注册,英国波兰项目有序推进[4] 技术创新与合作 - 与蚂蚁数科战略合作新能源电力交易与可信资产上链[3] - 能源+AI业务预计第四季度产生显著收益[3] - 国内储能项目系列正在洽谈中[3]
万和财富早班车-20250919
万和证券· 2025-09-19 10:03
宏观消息汇总 - 截至8月底我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总数达到1734.8万个 同比增长53.5% [4] - 2025中国—东盟人工智能部长圆桌会议召开 提出共建人工智能部长合作机制并发布重要合作成果 [4] - 国家卫健委和财政部印发《育儿补贴制度管理规范(试行)》 强调惠民利民和安全规范 [4] 行业最新动态 - 能源与AI融合成为新趋势 政策引导和技术创新是主要推力 相关个股包括阳光电源和深圳能源 [6] - 科技部推动人形机器人在汽车制造、物流搬运和电力巡检等场景加速落地应用 相关个股包括长盈精密和凌云光 [6] - 中国联通三江源绿电智算中心项目采用多家国产芯片品牌 相关个股包括中芯国际和北方华创 [6] 上市公司聚焦 - 万润股份聚醚醚酮材料已有中试产品产出 中试线产能约100吨 [8] - 乐歌股份仓储助力机器人等产品已投入使用 未来或对外销售 [8] - 均胜电子机器人零部件业务营收占比不足0.1% 控股股东在股价异动期间增持70万股 [8] - 贝斯特全资子公司全面布局直线运动部件领域 瞄准中高端装备产业、自动化产业和人形机器人产业等领域 [8] 市场表现回顾 - 9月18日三大指数全线下跌 沪指跌1.15%至3831.66点 深成指跌1.06%至13075.66点 创业板指跌1.64%至3095.85点 [2][10] - 全市场超4300只股票下跌 两市全天成交额达3.13万亿元 较上一交易日放量7584亿元 [10] - 半导体板块早盘大幅冲高 中芯国际总市值一度突破万亿元 CPO概念表现强势 旅游酒店板块午后逆势走强 [10] - 贵金属、有色金属、证券和煤炭等权重板块领跌 证券板块全线走弱 国盛金控和长城证券跌超6% [10] 技术面展望 - 上证指数在3800-3900点之间是重要震荡区间中轴 接近3900点易引发技术性抛压 [11] - 国庆节前10个交易日A股市场通常面临调整 涨幅中位数为-1.24% 上涨概率仅26.7% 但节后资金回流可能性较大 [11] - 建议控制仓位 关注政策支持与基本面稳健板块 保持耐心看待短期波动 [11]
能辉科技(301046) - 能辉科技2025年9月18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9-19 08:06
财务与运营表现 - 2025上半年光伏电站系统集成营收增长44.80% [2] - 经营活动现金流同比增加179.26% [2] - 扣除股权激励费用后净利润同比增长 [2] 核心技术产品 - 海外储能产品(如NE233L系列)已应用于欧洲及中东地区 [3] - 开发无轨智能充换电机器人"小蚁"(AGV2.31),支持3分钟更换3吨重卡电池 [3] - 创新应用AI视觉识别、SLAM激光定位等5项技术,实现25米远距离导航 [3] - 同步开发侧向有轨(RGV)及顶吊换电机器人 [3] 战略转型方向 - 布局虚拟电厂+售电牵引的零碳产业园区 [2] - 能源+AI:与蚂蚁数科合作开发能源AI智能体,覆盖投资端设计、运营端电力交易及资产上链 [6] - 能源+机器人:延伸开发人形机器人、轮式机器人及机器狗用于能源运维场景 [6] - 新能源+算力:以"分布式能源+储能"方案服务AIDC/MEC用能需求 [6] - 新能源+新材料:关注新型储能相关材料领域 [6] 团队与管理优势 - 核心团队来自省级电力设计院,具备30年能源行业经验 [4] - 通过财务+业务综合管理模式优化营收、利润及应收款管控 [4] 合作与市场拓展 - 与蚂蚁数科合作推进电力交易辅助决策系统,优先部署于广东工商业分布式电站 [7] - 机器人业务计划拓展至物流服务区及商业综合体停车场 [7]
锚定“能源+AI”,2025能源绿色发展大会即将启幕
证券时报网· 2025-09-16 11:09
大会概况 - 2025能源绿色发展大会将于9月17日在深圳召开 主题为“能源+AI引领绿色发展” [1] - 大会旨在构建“政策解读—技术研讨—产业对接”的全链条交流生态 汇聚政产学研用多领域参与者 [1] 参会阵容 - 政策层面有民革中央 国家有关部委 广东省 深圳市相关领导出席解读趋势 [2] - 科研层面有10多位院士专家携顶尖成果参会 分享AI赋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等技术转化经验 [2] - 产业层面有中国能源研究会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等协会及能源行业龙头企业负责人带来一线实践案例 [2] - 清华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多所高校学者将剖析技术发展态势 推动产学研用融合 [2] 会议架构与议题 - 大会采用“1+8”架构 包括一场全体会议和八场平行论坛 全方位覆盖关键领域 [3] - 多位院士将围绕新能源电力系统建设 清洁高效能源生态等主题发表主旨演讲 [3] - 将开展以“AI赋能能源技术变革”为主题的圆桌对话 讨论能源供需适配等关键方向 [3] - 平行论坛精准对接行业痛点 如“深化AI与能源双向赋能”论坛探索AI在电网负荷预测中的应用 [3] - “聚焦储能新突破”论坛直击储能安全与成本难题 推动新型储能技术商业化 [3] - “城市用能系统低碳规划”论坛结合深圳实践 为超大城市能源转型提供方案 [3] - 9月16日提前召开的“AI赋能智汇冷暖”论坛聚焦建筑节能 探讨AI优化制冷系统能耗路径 [3]
协鑫能科(002015):携手蚂蚁数科 能源+AI打开新成长空间
新浪财经· 2025-08-31 18:40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收54.22亿元,同比增长15.29% [1] - 归母净利润5.19亿元,同比增长26.42%,扣非净利润4.64亿元,同比增长67.91% [1] - 销售毛利率26.93%,同比提升1.57个百分点,期间费用率13.46%,同比下降2.98个百分点 [2] - 销售净利率11.24%,同比提升0.90个百分点,ROE(加权)4.34%,同比上升0.84个百分点 [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9.06亿元,同比略降1.01%,收现比100.75%,净现比1.49 [2] - 资产负债率66.72%,同比上升1.63个百分点,有息负债率42.13%,同比上升4.71个百分点 [2] 业务运营 - 能源资产并网总装机容量6479.19MW,包括燃机热电联产2017.14MW、燃煤热电联产203MW、光伏发电2462.91MW、风电817.85MW、垃圾发电149MW、储能829.29MW [3] - 管理售电量约156亿kWh,绿电交易3.55亿kWh,国内国际绿证对应电量合计10.89亿kWh [3] - 虚拟电厂可调负荷规模约690MW,其中江苏辅助服务市场可调规模占比30% [3] - 平台管理用户规模超20GW,拥有国家"需求侧管理机构"一级资质 [3] - 海门燃煤热电联产项目(27MW)、重庆石柱二期风电项目(20MW)和建德抽水蓄能电站项目(2400MW)稳步推进 [3] 战略发展 - 与蚂蚁数科成立合资企业蚂蚁鑫能,聚焦电站智能运维、电力交易策略优化及虚拟电厂协同控制三大AI应用场景 [4] - 2024年12月落地国内首单分布式光伏RWA项目,探索能源资产通证化创新方案 [4] - 能源服务业务收入及利润同比大幅提升,存量风电、热电联产业绩同比改善 [3]
专访新奥能源副总裁程路:“能源+AI”,重塑产业未来的变革之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0 12:14
能源与AI融合政策背景 - 国家能源局2023年印发《关于加快推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以需求牵引、数字赋能、协同高效、融合创新为基本原则,目标2023年实现数字技术与能源产业融合对行业提质增效和碳排放"双控"的全面支撑 [1] - 国家电网表示将深入落实国家"人工智能+"行动,推进以大模型为代表的新一代AI技术在供电服务领域的融合应用 [4] 新奥能源数字化实践 - 新奥能源2008年提出"泛能理念",已形成水电气热冷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体系,截至2025年为全国超9500家企业和200座以上园区提供能碳数智化服务,累计节能10亿度电、减碳60万吨 [3] - 2024年推出行业首款能碳智控一体机,集成自主研发的"类泛能仿真"技术和能碳产业大模型,具备设备自主控制、系统智慧决策、智能持续进化三大核心能力 [3] - 数字化发展经历从单点信息采集到"感知-认知-决策"闭环系统的演进,实现"感、认、行"的完整智能化 [2][3] 能源+AI技术特征 - 能源系统需实现全量感知,将数据转化为决策依据和执行方法,形成闭环系统 [3] - AI技术核心为算力、数据和算法,能源领域数据具有实时互联、复杂交互的私域特性 [5] - 未来发展方向是类似"自动驾驶"的L3/L4级别系统,实现设备可监可控可测可调,基于数据自主决策运营 [3] 行业发展挑战与趋势 - 当前阶段被类比为"意气风发的少年",受政策法规、企业认知投入、标准化进程等因素影响成熟速度 [4] - 需从单点产品优化转向系统性个性化能源提升方案,建立标准化智能模块并通过仿真技术适配不同场景 [5] - 未来竞争核心是产业基础深度、用户数据规模和行业场景认知能力,将形成数据护城河 [5] - 预测未来3-5年将出现革命性爆发,但需要产业链上下游共建推动从"少年"向"青壮年"发展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