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龙

搜索文档
史上最热夏天,冰淇淋却卖不动了
创业邦· 2025-07-23 18:03
行业趋势 - 冰淇淋市场自2023年起出现放缓迹象,进入"质价比"时代,新品价格普遍在5元以下,集中于1元~3元价格带 [13] - 2024年冰淇淋行业整体营收下滑,蒙牛冰淇淋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4 1%至51 75亿元,伊利冷饮收入同比下滑18 4%至87 2亿元 [27] - Gelato赛道逆势增长,2024年增速达10%,市场规模突破120亿元,野人先生等品牌加速扩张 [34] 消费行为变化 - 消费者转向更低价产品,5毛钱老冰棍成为销冠,但零售商因利润微薄(每根仅赚1毛)而发愁 [9][10] - 健康意识提升推动低糖雪糕需求增长,单价较普通雪糕贵5毛到1元 [12] - 现制饮品和外卖平台低价促销(如2 12元巧乐兹)分流了传统冰淇淋消费 [9][25] 渠道变革 - 线上渠道快速增长,美团闪电仓冰淇淋订单量年增240%,抖音平台冰淇淋品类GMV增长97 8% [26] - 外卖平台大额补贴(如20支小布丁17元)冲击线下零售,便利店同款售价1元/支 [25] - 经销商为清理库存大幅降价,部分产品流入折扣仓和线上渠道 [13] 产品创新 - 厂商通过联名营销寻求突破,如巧乐兹与哈利·波特联名,可爱多与三丽鸥合作 [29] - 怀旧风单品(巧乐兹、四个圈等)销量回升,厂商对经典产品进行优化 [25] - 研发方向受现制茶饮影响,生椰拿铁等流行口味被引入冰淇淋 [25] Gelato细分市场 - Gelato以低脂(乳脂含量4%-8%)、绵密口感为卖点,单球价格普遍30-50元 [34][35] - 上海成为Gelato发展中心,仅乌鲁木齐中路就有7家专营店 [34] - 主流消费群体为一线及新一线城市年轻女性和都市新中产 [37] - 部分品牌尝试降价策略,如夜市摊位单球13元,但仍面临价格接受度挑战 [36][41]
史上最热夏天,冰淇淋却卖不动了
新浪财经· 2025-07-22 09:44
行业趋势 - 冰淇淋市场自2023年起出现放缓迹象,进入"质价比"时代,新品价格普遍在5元以下,集中于1元~3元价格带,而2024年以前新品集中在5~8元价格带 [8] - 消费者对雪糕和冰淇淋的看法发生改变,健康顾虑让很多人放弃冰淇淋,成分更干净或更小支的冰淇淋更受欢迎 [12] - 现制饮品和外卖平台的"0元购"活动对传统雪糕销售造成冲击,消费者更倾向于薅羊毛 [4][17] 价格与销售 - 5毛钱的老冰棍成为销冠,但店主每卖出一根只能挣1毛钱,电费成本高导致利润微薄 [5][6] - 贵价雪糕难卖,低价雪糕难挣钱,年轻人追求的不止是雪糕,中老年人意识里雪糕就是低价 [11] - 外卖平台雪糕销量增加,美团闪电仓冰淇淋订单量年增240%,抖音平台冰淇淋品类GMV在2024年增长97.8% [18] 品牌表现 - 蒙牛2024年冰淇淋业务收入51.75亿元,同比下降14.1%,伊利冷饮收入同比下滑18.4%至87.2亿元 [20] - 哈根达斯在华门店减少89家,用"9块9咖啡"为门店引流,可能启动出售流程 [20] - 国产Gelato品牌"野人先生"逆势扩张,2024年开出超160家门店,2025年1月至5月开出超过280家门店 [23] 产品创新 - 各大品牌通过跨界联名寻找新增长点,如伊利巧乐兹与哈利·波特联名,和路雪可爱多与三丽鸥联名 [21] - Gelato赛道增长迅速,2024年增速达10%,市场规模突破120亿元,主打低脂健康概念 [23][24] - 研发思路对标同行和街饮,如生椰拿铁口味成为冰品市场新宠,小众口味如火鸡面和奶油蘑菇汤也开始流行 [14][16] 渠道变化 - 传统零售渠道受冲击,便利店和批发店销量下滑,店主考虑上线外卖平台寻找出路 [30] - 线上渠道低价团购盛行,能买到单价2块4的巧乐兹和单价7块9的梦龙雪糕 [18] - Gelato门店主要集中在一线及新一线城市,消费群体为年轻女性和都市新中产 [27]
大窑“被卖”背后:市场收缩,市占率增长丨消费参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7 11:04
大窑饮品收购案 - KKR通过特殊目的公司Dynamo亚洲控股II间接收购远景国际85%股权,远景国际2024年在中国碳酸饮料市场占比5%~10% [3] - 远景国际注册董事名"WANG QINGDONG"与大窑董事长王庆东拼音拼写高度吻合,且大窑2024年碳酸饮料市场份额2.42%排名第三 [3] - 大窑市场份额持续提升,从2023年2.28%增至2024年2.42%,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升至2.64% [5] 碳酸饮料市场动态 - 碳酸饮料线下市场整体下滑,可口可乐在华装瓶商中国食品与太古可口可乐2024年销量均下降 [4] - 可口可乐占据中国碳酸饮料市场60.28%份额,百事可乐以29.37%居第二 [3] 食品饮料行业新品与变动 - 和路雪中国公司股东变更为梦龙投资(上海)有限公司全资持股,注册资本1.8亿美元 [11] - 钟薛高因资不抵债被申请破产审查,法院已中止执行并移送破产立案 [13] - 蒙牛旗下蒂兰圣雪成为首个获批香港食环署牌照的大陆高端冰品品牌 [18] - 朝日推出日本首款酵母基非动物性牛奶"LIKE MILK" [19] - 海底捞推出夜宵新品矩阵,已在全国布局近30家夜宵主题店 [20] 零售与电商动态 - 美团外卖计划2025年底建成万家品牌卫星店,新增门店需开通后厨直播,首批投入4亿元扶持资金 [23] - 京东外卖全职骑手突破15万人,投入20亿元升级福利包括购车返款等 [24] - 奥乐齐无锡高新区首店签约,面积1280平方米计划10月开业 [25] 时尚与物流 - Hoka与MAAP合作开发混合动力跑步骑行鞋,基于Tecton X 2鞋底设计 [28] - 德邦物流在江苏成立精准物流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 [26] 文娱与科技 - 米哈游成立无定谷科技公司,注册资本5亿元聚焦游戏与AI软件开发 [29]
联合利华退股和路雪中国公司,梦龙全资持股
第一财经· 2025-07-16 20:50
公司股权变更 - 和路雪(中国)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原股东联合利华(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梦龙冰淇淋荷兰控股3号有限公司退出,新增梦龙投资(上海)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1] - 梦龙投资(上海)有限公司成立于2025年4月,注册资本15.42亿元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LOH WAI FUNG [4][5] - 和路雪(中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5月,注册资本1.8亿美元,法定代表人为徐宇淙 [3] 业务拆分与战略调整 - 联合利华冰淇淋业务拆分并成立新公司"梦龙冰淇淋公司",新公司标识沿用和路雪心形LOGO,并在LOGO上加入梦龙英文"MAGNUM" [6] - 梦龙冰淇淋公司将在阿姆斯特丹上市,并在伦敦与纽约设二级市场 [14] - 联合利华计划在2025年7月正式独立运营冰淇淋业务,第四季度完全拆分该部门 [13] - 联合利华曾考虑出售冰淇淋业务,估值可能高达150亿英镑(194亿美元) [18] 市场表现与产品动态 - 联合利华2025财年第一季度基础销售额增长3%,营业额14.8亿欧元,同比下降0.9% [13] - 梦龙冰淇淋公司在中国市场推出首款甜筒产品"醇巧筒",定价34.9元/盒(3支装) [6] - 梦龙冰淇淋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突破1亿 [6] - 联合利华冰淇淋业务2024年销售额约83亿欧元(约合630亿人民币),占公司整体收入的13.7% [14] 行业背景与挑战 - 联合利华冰淇淋业务占据全球20%的市场,旗下拥有全球销量前10名冰淇淋品牌中的5个 [14] - 冰淇淋业务受糖、可可和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飙升影响,利润率大幅下降 [15] - 联合利华2024年宣布全球裁员7500人,约占员工总数的5.9%,主要因冰淇淋业务剥离 [16][17] - 预计未来三年"GAP计划"将节省总成本约8亿欧元,抵消冰淇淋业务剥离产生的运营减益 [17]
这个夏天,雪糕回到「小时候」
36氪· 2025-07-16 12:14
雪糕市场趋势变化 - 低价雪糕强势回归,光明冰砖等经典产品重现市场 [1][2] - 高端雪糕市场遇冷,哈根达斯中国门店半年减少20家至385家 [3] - 钟薛高终端动销乏力,多地商超冰柜已不见踪影 [4] - 茅台冰淇淋事业部解散,旗舰店关闭且电商平台下架 [6] 消费行为转变 - 消费者价格敏感度攀升,对"合理价格"认知愈发清晰 [8] - 54%消费者偏好5元以下产品,31%倾向10-30元品质型产品 [14] - 主流价格带维持在1-5元,大品牌如梦龙组合装单价降至约4元 [14] 行业数据与竞争格局 - 冰淇淋市场规模从2015年839亿元增长至2024年1835亿元 [10] - 预计2027年行业规模将突破2000亿元 [10] - 联合利华冰淇淋业务将独立运营,明治中国营业利润亏损扩大至53亿日元 [3] 产品创新方向 - 认养一头牛推出茉莉荔枝风味鲜牛乳冰淇淋,创新原料组合 [17] - 光明复刻经典产品并推出大白兔联名款,中街冰点运用液氮锁鲜工艺 [19] - 伊利须尽欢系列采用3D打印技术,保持25元单价下30%复购率 [19] 行业转型特征 - 从溢价竞争转向"质价比"时代,品质与价格平衡成关键 [9][16] - 技术创新成为价值跃升核心,如超高温灭菌技术案例 [17] - 渠道库存周转天数创历史新高,供应链关系紧张 [3][12]
梦龙独立运营:联合利华冰淇淋业务拆分 高端路线遭遇本土品牌冲击
新浪证券· 2025-07-09 14:30
全球冰淇淋行业拆分事件 - 梦龙冰淇淋公司正式从联合利华拆分并独立运营,手握梦龙、和路雪、可爱多、Ben & Jerry's等知名品牌 [1] - 公司已完成法人实体设立、财务报表剥离等关键步骤,计划于2025年第四季度在阿姆斯特丹、伦敦和纽约三地上市 [1] - 中国市场同步落地拆分,梦龙投资(上海)有限公司已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5.42亿元,由荷兰母公司全资控股 [2] 中国市场调整与运营切割 - 联合利华(中国)已将中国大陆冰淇淋业务相关个人信息转移至梦龙投资(上海)有限公司,客户服务、数据管理等运营环节已完成交接 [3] - 产品包装上的生产商仍标注为"和路雪(中国)有限公司",客服渠道暂未更换标识,显示过渡期仍在进行中 [3] - 管理层延续联合利华冰淇淋业务原班人马,法定代表人罗慧芬同时担任亚太区及中国区总裁,拥有20多年快消行业经验 [2] 中国市场竞争格局 - 2024年中国冰淇淋市场前三大企业为伊利、联合利华(未拆分时)、蒙牛,前三大品牌为巧乐兹、伊利主品牌及可爱多 [4] - 2024年伊利冷饮收入同比下滑18.4%至87.2亿元,蒙牛冰淇淋收入下滑14.1%至51.75亿元,2025年一季度伊利冷饮收入继续下滑 [4] - 蜜雪冰城等品牌凭借高性价比产品吸引客流,与哈根达斯等高端品牌形成对比,显示消费心态向"平价优质"转变 [4] 独立后的战略方向 - 公司提出"三大支柱"战略:增长、生产力、再投资,可能拓展消费场景(如下午茶、生日宴会)并加大电商渠道布局 [5] - 生产力方面将优化供应链,通过"去层级化"组织提升决策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5] - 再投资聚焦产品创新,利用冰淇淋相关专利开发更贴合中国消费者口味的产品,并平衡"高端基因"与"性价比需求" [5] 资本市场与未来挑战 - 公司计划2025年第四季度上市,中国市场的表现将直接影响其资本市场估值 [6] - 需应对本土品牌竞争、消费趋势变化,并证明独立运营能带来比"联合利华时代"更优的增长动能 [6]
梦龙、哈根达斯们得了星巴克的病
36氪· 2025-07-08 18:28
行业格局与市场表现 - 联合利华冰淇淋业务2024年营收83亿欧元同比增长4.5%市场份额达20%为全球行业领头羊[1] - 梦龙公司旗下品牌(梦龙、和路雪、可爱多等)2019-2023年零售价值稳居全球第一2024年与哈根达斯并列第一[1] - 中国市场中联合利华冰淇淋等非食品板块2024年出现中个位数下滑被挤出全球TOP5市场(美国、土耳其、德国、英国、墨西哥)[2] - 哈根达斯中国门店2025年6月缩减至385家较半年前减少近20家母公司通用磨坊考虑出售中国业务[4][6] 高端品牌困境 - 茅台冰淇淋2024年下半年热度消退2025年多地门店关闭线上平台产品下架[6] - 钟薛高2025年6月子公司被申请破产清算被执行金额超8296万元创始人被限高[8][9] - 高端冰淇淋在中国市场遇冷主因消费周期转向价格敏感2024年奢侈品销售额下滑18%-20%[14][15] 平价化趋势崛起 - 2025年商超渠道中1-15元平价冰淇淋占据主导10元以上产品显著减少(成都、南京、济南案例)[6] - 雪莲等老国货品牌翻红2022年7月销量环比暴涨199%2025年618期间3元以下雪糕占电商平台70%订单[16] - 美团数据显示2025年6月3-10元平价雪糕订单同比增速超150%[16] 产品创新与场景拓展 - 2025年18-35岁消费者占比70%驱动口味多样化(桂花酒酿、芝麻汤圆等创新)梦龙新品数量同比增50%[19] - 健康型冰淇淋需求上升2025年低糖低脂产品销售额占比预计达35%较2024年提升5个百分点[19] - 消费场景从夏季消暑延伸至职场下午茶、冬季限定等推动冰淇淋向"四季消费品"转型[20] 跨行业竞争影响 - 咖啡茶饮价格战(瑞幸9.9元/杯)对高价冰淇淋形成替代效应[21][22] - 2024年伊利/蒙牛冰淇淋业务营收分别下滑18.41%和14.12%[22] - 现制冰饮外卖优惠冲击传统冰淇淋零售渠道[22] 市场规模与潜力 - 2024年中国冰淇淋市场规模1835亿元预计2030年达2334亿元CAGR5%-10%[17] - 2024年中国人均消费量3.1kg显著低于全球6升平均水平新西兰达28.4升[12][13]
长红30多年,全球第一的冰淇淋公司要IPO
创业邦· 2025-07-07 18:27
梦龙冰淇淋公司独立与IPO计划 - 联合利华冰淇淋业务完成剥离,新成立梦龙冰淇淋公司,以梦龙为品牌名并融合和路雪心形logo[5][6] - 联合利华冰淇淋业务全球市场份额达20%,体量相当于2个雀巢、5个通用磨坊、10个伊利[5] - 计划2025年Q4在阿姆斯特丹IPO,并谋划伦敦、纽约二次上市,将成为全球最大冰淇淋IPO[8] 中国冰淇淋市场竞争格局 - 2024年中国冰淇淋市场规模达1835亿元,预计持续增长[18] - 市场前三公司为伊利、联合利华、蒙牛,前三品牌为巧乐兹、伊利、可爱多[16] - 2025年新注册冰淇淋企业2204家,现存企业达4.12万家,竞争激烈[21] 梦龙在中国的渠道与品牌策略 - 90年代通过免费投放6万台红色冰柜抢占终端,建立高端品牌形象(梦龙定价7元/根)[10][12][14] - 2021年因"双标用料"事件品牌受损,市场份额被伊利、蒙牛挤压[16] - 2025年推出31款新品,数量同比增50%,包括梦龙首款甜品类产品[19] 新老品牌竞争动态 - 钟薛高曾以线上渠道突围,2023年成第四大销售商,但2025年因债务问题申请破产清算[23][25] - 区域品牌如东北大板、马迭尔等借助冷链升级走向全国[25] - 茶咖品牌跨界竞争:蜜雪冰城子品牌极拉图将gelato价格降至5-6元,甜啦啦等品牌加入10元以内冰淇淋市场[29][31] 消费趋势与渠道变革 - 即时零售渠道崛起,冰淇淋即时零售增速达65%,预计2026年规模突破630亿元[34] - 消费场景多元化,拓展至下午茶、聚会、户外等,需建立"条件反射"式消费联想[34] - 仿真冰淇淋等创新产品复购率低,口味创新难再现爆款[27][29]
长红30多年,全球第一的冰淇淋公司要IPO
36氪· 2025-07-05 08:02
行业概况 - 2024年中国冰淇淋市场规模达1835亿元,预计未来几年保持逐年上涨[13] - 即时零售渠道冰淇淋销售增速达65%,远高于全渠道大盘,预计2026年规模突破630亿元[25] - 行业竞争加剧,现存冰淇淋相关企业达4.12万家,2025年新注册2204家[15] 梦龙冰淇淋公司动态 - 7月1日完成从联合利华剥离,新公司以梦龙命名并融合和路雪logo[3][5] - 计划2025年Q4在阿姆斯特丹IPO,并谋划伦敦、纽约二次上市,将成为全球最大冰淇淋IPO[7] - 2025年推出31款新品,数量同比增50%,包括首款甜品类"布朗尼蛋糕冰淇淋"[13] 市场竞争格局 - 2024年中国市场前三公司:伊利(巧乐兹)、联合利华(可爱多)、蒙牛[12] - 国际品牌哈根达斯(通用磨坊旗下)面临客流量下滑,体量仅为联合利华冰淇淋业务的1/5[5][15] - 区域品牌东北大板、马迭尔等借助冷链技术升级走向全国市场[17] 渠道变革 - 联合利华90年代通过免费投放6万台红色冰柜抢占线下终端[8][10] - 茶饮品牌蜜雪冰城推出5-6元gelato,极拉图子品牌已开50家门店[19] - 甜啦啦、茶颜悦色等茶咖品牌以10元内冰淇淋产品切入市场[21] 产品趋势 - 仿真冰淇淋等创意产品短期吸睛但复购率低[18] - 光明奶砖、伊利苦咖啡等经典款难再现,口味创新难出爆款[19] - 消费场景拓展至下午茶、美食DIY等,39%消费者全年购买冰淇淋[25] 历史与挑战 - 联合利华1922年收购和路雪,1993年进入中国,梦龙以7元高价定位高端[8][10] - 2021年梦龙因"双标用料"事件品牌受损,市场份额被伊利、蒙牛挤压[12] - 网红品牌钟薛高2023年位列第四,但2025年子公司面临破产清算[15][17]
在市场波动中,联合利华冰淇淋正式独立了丨消费参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3 07:38
公司独立与上市计划 - 梦龙冰淇淋公司于2025年7月1日完成业务独立运营,包括设立法人实体、构建新运营模式及剥离财务报表 [1] - 公司正推进与联合利华的全面分离,计划2025年第四季度上市,股票将在阿姆斯特丹、伦敦和纽约三地上市 [1] - 联合利华从2025年第四季度起将冰淇淋业务列为已停止运营业务 [1] 公司品牌与市场地位 - 梦龙冰淇淋公司旗下拥有梦龙、和路雪、可爱多、Ben & Jerrys等全球性冷饮品牌 [1] - 按业务规模计算,该公司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冰淇淋企业 [1] - 在中国市场,梦龙未占据主导地位,排名第一的是伊利,其次是梦龙(联合利华)、蒙牛 [2] 中国市场运营调整 - 梦龙冰淇淋公司在中国设立新运营主体,由The Magnum Ice Cream Company HoldCo 3 Netherlands B.V全资持股 [2] - 新实体股东名单中已无联合利华,法定代表人及董事长为LOH WAI FUNG(罗慧芬) [2] 中国冰淇淋市场现状 - 2024年伊利冷饮收入同比下滑18.4%至87.2亿元,蒙牛冰淇淋收入同比下滑14.1%至51.75亿元 [3] - 2025年一季度伊利冷饮收入继续同比下滑 [3] - 市场转向性价比消费,蜜雪冰城等平价品牌客流增长,哈根达斯等高端品牌客流下滑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