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梦龙
icon
搜索文档
突发,联合利华高管团队面临大面积审查,继7500人裁员计划后宣布25%高管“改组”
36氪· 2025-09-04 11:37
核心观点 - 联合利华正在全球范围内实施大规模组织重组和业务剥离 包括对前200个关键管理岗位进行审查 约四分之一高管可能被改组 同时计划三年内裁员7500人 占全球员工总数5.9% 以节省8亿美元成本 [1][2] - 公司战略聚焦核心业务 剥离冰淇淋业务(占全球销售额16%)并出售多个非核心美容品牌 同时加大对30个核心"强势品牌"的投入(贡献70%销售额) 目标实现年销售增长3%-5%和基础营业利润率超过18.9% [2][3][6] - 中国市场面临显著挑战 2024年销售额出现中个位数下滑 公司通过引入高端品牌(如NEXXUS)和投资本土新锐品牌(如Messy)试图挽回份额 但面临激烈本土竞争和总部决策僵化的双重压力 [8][11][12] 管理层重组 - 新任CEO费尔南德斯对前200个关键管理岗位逐一审查 约四分之一高管可能被改组 [1][2] - 自2023年10月以来 公司一半以上领导团队成员已更换 包括CFO、首席增长官及多个业务总裁等要职 [6] - 过去18个月已裁减约18%白领员工 以精简管理层级和强化问责 [7] 全球裁员计划 - 未来三年全球精简约7500个岗位 相当于员工总数5.9% 主要针对白领群体 [2] - 裁员旨在节省约8亿美元成本 提升运营效率和利润率 [2] 业务剥离与聚焦 - 计划2025年底前剥离冰淇淋业务(包括梦龙、可爱多等品牌) 该业务占全球销售额16% 部分国家贡献超30%营收 [2] - 2024年出售Elida Beauty业务(含多芬姨妈皂、庞氏等20多个品牌)和净水器品牌Pureit 并计划出售高端护肤品牌Kate Somerville和REN [6] - 聚焦30个核心"强势品牌"(贡献70%销售额) 2024年上半年增加7亿欧元营销投入(85%投向核心品牌) 带动这些品牌销量增长4% 目前占营业额75% [6] 财务表现与目标 - 2024财年营收608亿欧元 同比仅增长1.9% 净利润连续第二年两位数下滑 [4] - 目标2025年实现年销售增长3%-5% 基础营业利润率超过18.9% [3] - 剥离冰淇淋业务后 预计基本销售增长可达5% 利润率将提高 [3] 中国市场挑战 - 2024年中国区销售额中个位数下滑 拖累亚太市场表现(新兴市场基础销售额增长3.5%) [8] - 中国市场拖累高端美妆业务 亚太区业绩连年下滑主因中国消费疲软 [8] - 中国护发及头皮护理市场规模突破300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3% 但竞争加剧 [12] 中国市场应对措施 - 2024年引入高端洗护品牌NEXXUS 并启用本土代言人 [11] - 联合利华创投领投新锐护发品牌Messy的500万美元融资 瞄准年轻消费群体 [11] - 2024年8月更换中国区总裁 由陈戈接替瞿巍 [9] 竞争环境 - 欧莱雅通过收购高端美发品牌和引入新品加码竞争 [12] - 本土企业如珀莱雅、贝泰妮通过收购和孵化进入洗护发赛道 [12] - 新品牌需在技术创新和营销打法上突破才能脱颖而出 [12]
2025夏季雪糕/冰淇淋发展趋势及竞争观察
36氪· 2025-08-26 10:24
市场发展概况 - 2023至2025年观察期(5-7月)雪糕/冰淇淋类目销售额指数从100降至86.67,销售量指数从100降至94.18,市场呈现收缩态势 [4] - 类目价格水平自2024年9月起持续同比正增长,价格指数超过100,显著强于乳制品及食品大类整体表现 [6] - 集团CR10市场份额从66.5%微降至65.5%,品牌CR10稳定在48.6%-48.9%,集中度保持高位且格局稳定 [9] 产品结构与价格趋势 - 非组合装产品占据95%销售额主导地位,组合装占比不足5%且波动极小 [13] - 非组合装每百克均价从3.75元降至3.35元,件均价从2.9元降至2.55元,价格持续下行但降幅收窄 [19] - 组合装件均规格波动明显,2025年升至369克,或为提升性价比策略 [17] 价格带分化与供给变化 - 非组合装0-1元价格带销售额占比从7.67%升至9.60%,12元以上高端价格带持续收缩 [23][24] - 低价段SKU数量显著增长:0-1元从2071个增至3190个,1-2元从1260个增至1778个,供给向性价比产品倾斜 [26] - 新品SKU数量从309个降至225个,但呈现两极分化:0-1元低价带新品增至75个,12元以上高端带新品增至38个 [33][35] 头部竞争格局 - 伊利集团市场份额升至约33%,销售额同比降幅为CR10中最小,领先优势扩大 [38] - CR10品牌均属CR3集团,巧乐兹以14%份额居首但增速为负,伊利品牌及冰工厂实现正增长 [41] - 外资集团(梦龙、雀巢)铺市率连续三年下滑,本土品牌伊利牧场铺市率从85%提升至90% [45][46][48] 均价策略与跨界动态 - 梦龙集团每百克均价降至8元区间,雀巢反向上涨;中腰部集团均价稳定在3.5-4.5元 [56] - 飞鹤、认养一头牛、洽洽等乳制品及零食集团跨界推出雪糕产品,寻求第二增长曲线 [63] - 跨界集团原类目如果冻、乳饮料等销售额同比下滑超10%,转型需求迫切 [64]
50亿欧元 哈根达斯要被卖了
搜狐财经· 2025-08-06 16:24
高盛收购Froneri交易 - 高盛拟以150亿欧元(约1200亿元人民币)估值收购法国私募公司PAI持有的冰激凌生产商Froneri股权,交易或于2024年9月签署 [2] - Froneri为PAI与雀巢2016年成立的合资公司,双方各持50%股权,运营哈根达斯、奥利奥、吉百利等品牌冰激凌产品 [2] - Froneri在美国冰激凌市场份额仅次于联合利华旗下梦龙,该市场规模约750亿美元 [2] 哈根达斯所有权变更历程 - 1983年美国食品巨头品食乐以7000万美元收购哈根达斯并保留品牌独立运营权 [3] - 1989年随品食乐被帝亚吉欧收购而易主,期间重点拓展亚洲市场并于1996年进入中国 [4] - 2001年通用磨坊以6.5亿美元从帝亚吉欧收购哈根达斯 [4] - 2002年雀巢从通用磨坊获得哈根达斯美国运营权 [4] - 2016年雀巢与PAI成立Froneri合资公司,2019年通用磨坊注入欧洲业务(含哈根达斯欧洲运营权) [4] - 2020年Froneri收购雀巢全部冰淇淋业务,获得哈根达斯在美、澳及欧洲20多国运营权 [4] - 通用磨坊仍持有哈根达斯全球品牌所有权并负责北美以外地区(包括中国)运营 [4] 中国市场业务调整 - 通用磨坊拟以5亿-8亿美元出售哈根达斯中国内地所有门店业务,多家机构参与竞购但未达成协议 [5] - 中国市场门店客流量持续下滑,2025财年第二季度(截至2024年11月24日)出现两位数百分比下降 [5] - 截至当前哈根达斯在中国内地仅存263家门店,上海48家、北京35家位居前列,多地门店陆续关闭 [5] 母公司业绩表现 - 通用磨坊2025财年第三季度(截至2025年2月23日)净销售额48亿美元同比下滑5%,净利润6.26亿美元同比下滑7% [6] - 中国市场净销售额同比下滑3% [6] 行业竞争与消费趋势 - 中国消费者对单支雪糕价格接受区间集中在3-10元(3-5元占比37%,5-10元占比33.9%),20元以上仅占1.8% [7] - DQ稳居中国冰淇淋市场首位,2023年占有率近29%,2024年底门店数达1721家 [8] - 哈根达斯门店客单价约58元,高端定位受DQ、蜜雪冰城等品牌冲击 [7]
哈根达斯要被卖了
北京商报· 2025-08-06 16:10
高盛收购Froneri交易 - 高盛拟以150亿欧元(约1200亿元人民币)估值收购法国私募公司PAI持有的冰淇淋生产商Froneri股权,交易或于2024年9月签署 [1][2] - Froneri为PAI与雀巢于2016年成立的合资企业,双方各持股50%,负责哈根达斯、奥利奥、吉百利等品牌在美国市场的冰淇淋生产,在规模约750亿美元的美国冰淇淋市场中份额仅次于联合利华 [2] - 若交易完成,高盛将间接获得雀巢旗下Mvenpick、Milkybar等品牌及哈根达斯在美、澳、欧等20余国的运营权,但哈根达斯全球商标权仍属通用磨坊 [3] 哈根达斯所有权变更历程 - 品牌自1983年起历经多次易主:品食乐以7000万美元收购(1983年)→帝亚吉欧通过收购品食乐获得(1989年)→通用磨坊以6.5亿美元收购(2001年) [2] - 雀巢于2002年从通用磨坊取得哈根达斯美国运营权,2016年与PAI成立Froneri后,通用磨坊于2019年将欧洲冰淇淋业务(含哈根达斯欧洲运营权)注入Froneri [3] - 2020年Froneri收购雀巢全部冰淇淋业务,形成通用磨坊掌握全球品牌所有权及北美以外运营(含中国),Froneri负责欧美等多国运营的格局 [3] 中国市场业务调整 - 通用磨坊拟以5亿-8亿美元出售哈根达斯中国内地所有门店业务,交易含品牌授权及年限限制,多家机构参与竞购但未达成协议 [5] - 中国市场门店客流量持续下滑:2025财年第二季度(截至2024年11月24日)出现两位数百分比下降,直接冲击重资产线下门店模式 [5] - 品牌持续收缩线下规模:当前中国内地门店总数263家(上海48家、北京35家),2023年陆续关闭北京、南昌、南京等多地门店 [5] 销售表现与市场竞争 - 通用磨坊2025财年第三季度(截至2025年2月23日)净销售额48亿美元(同比下滑5%),净利润6.26亿美元(同比下滑7%),中国市场净销售额同比下滑3% [6] - 哈根达斯门店客单价约58元,高端定位受低价竞品冲击:消费者对冰淇淋价格接受区间集中在3-10元(占比70.9%),20元以上仅占1.8% [7][8] - DQ以29%市占率稳居2023年中国冰淇淋市场首位,门店数达1721家;蜜雪冰城等本土品牌亦对高端市场形成分流 [8] 品牌策略与消费趋势变化 - 哈根达斯通过降价促销自救:2024年推出59元双份套餐、第三方平台特价至21.9元(折扣超5折),会员可获8折优惠券 [7] - 品牌吸引力下降源于消费需求多元化: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国货品质提升,年轻消费者更注重个性化选择而非单一身份象征 [7][8] - 专家指出品牌需加强产品创新匹配年轻人口味,并通过多元化场景打造提升门店情绪价值以应对增长挑战 [6][8]
150亿欧元 哈根达斯要被卖了
北京商报· 2025-08-05 22:33
高盛潜在收购Froneri交易 - 高盛或以150亿欧元估值收购法国私募公司PAI持有的Froneri股权 交易最早于2024年9月签署[2][3] - Froneri为PAI与雀巢2016年成立的合资公司 双方各持股50% 为美国市场生产哈根达斯/奥利奥/吉百利等冰淇淋品牌[3] - Froneri在美国750亿美元规模的冰淇淋市场中份额仅次于联合利华旗下梦龙[3] 哈根达斯所有权变更历程 - 1983年美国食品巨头品食乐以7000万美元收购哈根达斯并保留品牌独立运营权 1984年进入欧洲市场[3] - 1989年帝亚吉欧收购品食乐 哈根达斯随之易主 期间重点拓展亚洲市场并于1996年进入中国[4] - 2001年通用磨坊以6.5亿美元从帝亚吉欧收购哈根达斯 2002年雀巢从通用磨坊获得哈根达斯美国运营权[4] - 2019年通用磨坊将欧洲冰淇淋业务注入Froneri 2020年Froneri收购雀巢全部冰淇淋业务[4] - 目前Froneri拥有哈根达斯在美/澳/欧等20多国运营权 通用磨坊仍掌握全球品牌所有权并负责北美以外地区运营[4] 中国市场业务调整 - 通用磨坊筹划出售哈根达斯中国内地所有门店业务 潜在交易金额约5-8亿美元 多家机构参与竞购[5] - 哈根达斯在中国市场门店客流量呈两位数下降 2025财年第二季度中国门店客流量持续下滑[5] - 截至当前哈根达斯在中国内地拥有263家门店 上海48家/北京35家位居前两位 多地门店陆续关闭[5] 母公司财务表现 - 通用磨坊2025财年第三季度净销售额48亿美元同比下滑5% 净利润6.26亿美元同比下滑7%[6] - 中国市场净销售额同比下滑3% 公司整体承受较大业绩压力[6] 市场竞争与消费趋势 - 哈根达斯通过降价促销自救 推出59元两份优惠活动 部分平台特价产品低至21.9元折扣超5折[7] - 调研显示中国消费者对单个雪糕价格接受区间集中在3-10元 20元以上占比仅1.8%[7] - DQ稳居国内冰淇淋市场首位 2023年市占率近29% 2024年底累计门店达1721家[8] - 哈根达斯门店客单价约58元 豪华冰淇淋火锅需200多元 定位受到DQ/蜜雪冰城等品牌冲击[8] 品牌价值挑战 - 哈根达斯代表身份价值的定位受到挑战 年轻消费者呈现个性化/多样化需求 国货品牌品质提升形成替代[7] - 专家指出哈根达斯主要客群为年轻情侣 但代表身份价值的产品易被其他品类替代[8]
疯狂收割商场B1楼的野人先生,是第二个钟薛高吗?
东京烘焙职业人· 2025-08-05 16:33
雪糕行业演变 - 计划经济时期雪糕以糖水为主,定价低廉,功能仅为解暑 [6][7] - 80-90年代本土品牌崛起,价格带集中在0.5-1.5元,出现碎冰冰等社交属性产品 [8] - 1990年代外资品牌(哈根达斯、和路雪)进入,推动行业向享受型消费转型,哈根达斯单球售价达普通工人月薪5% [8] - 2018年钟薛高以66元厄瓜多尔粉钻雪糕打破价格天花板,开启高价雪糕争夺战 [9] 市场格局变化 - 2018年前行业呈三足鼎立:和路雪/雀巢(高端)、蒙牛/伊利(中端)、区域品牌(低端) [9] - 2023年消费者单支雪糕接受价回落至3-15元,5元平价产品(巧乐兹等)回归主流 [10][11] - 联合利华因冰淇淋业务下滑宣布剥离该业务,钟薛高子公司破产审查,哈根达斯在华门店传出出售 [5] 消费行为转变 - 茶饮(冰咖啡/奶茶)因社交属性强、享用时间长,替代雪糕成为降温首选 [12] - 健康顾虑影响消费决策,含糖量18%-25%的传统雪糕被视作健康负担 [12] - 消费者倾向选择成分干净或迷你款(如迷你梦龙)控制摄入量 [12] Gelato品类崛起 - 野人先生以38元价位Gelato逆势增长,全国门店突破800家,位列品类第三 [14] - 差异化策略:手作现制、分时售卖限时口味(如10-12点仅售开心果/大米味)强化新鲜认知 [15] - 健康低脂定位契合消费升级需求,30元定价瞄准20-35岁都市女性及新中产 [16][17] - 晚9点后买一送一策略提升转化率,但存在消费者价格依赖风险 [19] 竞争格局与案例 - DQ通过产品创新(开心果暴风雪含60颗开心果)实现3年新增800家店,1721家门店领跑 [24] - 波比艾斯以平价现制冰淇淋突围,全国门店近1000家,单月净增74家 [25] - 新茶饮品牌(喜茶、蜜雪冰城)及即时零售渠道(美团闪电仓订单年增240%)加剧竞争 [25][26] 未来趋势 - 消费分层持续:54%消费者偏好5元以下产品,31%接受10-30元品质型产品 [21] - 行业进入"质价比"阶段,需避免陷入低价导致的创新贫困陷阱 [22] - 技术创新(如超高温灭菌技术)将驱动价值跃升而非价格博弈 [23] - 成功品牌需兼顾产品力(风味差异化)与渠道布局(即时零售) [25][26]
五大业务均有增长!联合利华:预计下半年将继续改善
南方都市报· 2025-08-05 14:57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销售额同比下滑3.2%至301亿欧元 净利润同比下滑5.1%至38亿欧元 毛利率保持45.7% [1] - 基础销售额(USG)同比增长3.4% 销量增长1.5% 价格提升1.9% [1] - 自由现金流为11亿欧元 较去年同期减少11亿欧元 [3] 业务板块表现 - 冰淇淋业务基础销售额增长5.9%领跑所有板块 销售额微增0.2%至46亿欧元 [2][3] - 个人护理业务基础销售额增长4.8% 价格涨幅达3.3%为各板块最高 [2][4] - 美容与健康业务基础销售额增长3.7% 食品业务基础销售额增长2.2% [2] - 家居护理业务销售额下滑6.7% 基础销售额仅增长1.3% [3] 区域市场表现 - 欧洲地区销售额增长2.3%至64亿欧元 销量增长2.8%为各地区最高 [5][6] - 亚太非地区基础销售额增长3.5% 但销售额下滑4.3%至128亿欧元 [5][6] - 美洲地区价格涨幅3.0%为各地区最高 但销售额下滑4.9%至109亿欧元 [5][6] 中国市场专项 - 上半年中国市场销售额下滑低个位数 延续2024年中个位数下滑趋势 [6][7] - 清扬洗发水在中国市场增长放缓 核心护肤产品(多芬/凡士林)出现下滑 [7] - 食品业务第一季度中等个位数下滑 第二季度表现持平 [7] - 公司采取高端化策略并预计下半年改善 [6][7] 战略举措 - 计划出售15-20亿欧元资产 强调非贱卖且已宣布多项处置计划 [10][11] - 通过收购Wild和Dr. Squatch品牌加强个人护理产品组合 [9] - 聚焦"更多美容/更多个人护理/更多美国/更多印度/更多高端/更多电子商务"战略方向 [10] - 保留冰淇淋业务近20%股份 对其独立发展充满信心 [11] 管理层展望 - 维持2025年全年基础销售额增长率3%-5%的预期 [4] - 印度市场市占率扩大 与美欧并列为最重要三大市场 [8] - 预计中国和印尼市场下半年加速发展 [8][9] - 餐饮服务业务近30%来自中国 目前该市场表现疲软 [9]
哈根达斯将易主?高盛据称拟接手世界第二大冰激凌生产商股权
凤凰网· 2025-08-05 10:56
收购交易 - 高盛资产管理部门计划以150亿欧元收购法国私募公司PAI持有的世界第二大冰激凌生产商Froneri股权[1] - 交易可能通过延续型基金方式进行[1] - PAI曾拒绝其他同行收购要约 雀巢无意出售其持有的50%股权[1] 公司背景 - Froneri为PAI与雀巢2016年成立的合资公司 双方各持股50%[1] - 公司为美国市场生产哈根达斯、奥利奥、吉百利等知名冰激凌品牌[1] - 在美国750亿美元规模的冰激凌市场中 市场份额仅次于联合利华旗下梦龙[1] 品牌历史 - 哈根达斯品牌1983年被美国食品公司Pillsbury收购 后整合为Ice Cream Partners[2] - 2001年Pillsbury被通用磨坊收购 雀巢同年购入Ice Cream Partners美国业务[2] - 形成哈根达斯美国市场与全球市场分离格局 通用磨坊负责北美以外全球业务[2] 中国市场表现 - 哈根达斯1996年进入中国市场 2017年中国市场贡献品牌全球销售额50%[2] - 近年来因中国消费者趋于理性 高价产品陷入发展困境[2] - 2025年6月曾计划以数亿美元出售中国超250家门店及业务[2]
联合利华上半年营收净利下滑,冰淇淋业务11月完成剥离
金融界· 2025-07-31 17:54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总营收301亿欧元同比下降3.2% 受汇率不利影响-4%及资产处置影响-2.5% [1] - 净利润38亿欧元同比下滑5.1% [1] - 基础销售额增长3.4% 其中销量增长1.5% 价格贡献1.9% [3] - 毛利率45.7% 基础运营利润率19.3%同比下降30个基点 [8] - 自由现金流11亿欧元 反映运营利润减少及业务分拆成本 [8] 业务板块表现 - 冰淇淋业务营收46亿欧元同比增长0.2% 为唯一增长业务 基础销售额增长5.9% [1][6] - 美容与健康业务营收65亿欧元同比下降0.8% 基础销售额增长3.7% [1][3] - 个人护理业务营收65亿欧元同比下降5.9% 基础销售额增长4.8% [1][4] - 家庭护理业务营收59亿欧元同比下降6.7% 基础销售额增长1.3% [1][5] - 食品业务营收66亿欧元同比下降1.8% 基础销售额增长2.2% [1][5] 细分品类动态 - 美容与健康业务中Vaseline和多芬实现双位数增长 Hourglass/Tatcha/K18保持双位数增长 [3][4] - 健康品类增长被美妆疲软抵消 Clear因中国市场放缓下滑 TRESemmé销量下降 [3] - 个人护理业务止汗香体露低个位数增长 多芬全身止汗系列双位数增长 [4] - 家庭护理业务中织物清洁品类低个位数下滑 家庭及卫生用品中个位数增长 [5] - 食品业务调味品类低个位数增长 Hellmann's中个位数增长并进入超30个市场 [6] 战略举措与展望 - 冰淇淋业务剥离按计划11月中旬完成 7月1日已转为独立运营公司 [6][7] - 战略重点包括强化美容与健康及个人护理领域 倾斜投入美国和印度市场 [7] - 聚焦高端品类和数字商务 建立全渠道营销销售引擎 [7] - 预计2025年基础销售额增长3%-5% 下半年增速超上半年 [8] - 预期全年基础运营利润率提升 下半年至少达18.5% [8]
史上最热夏天,冰淇淋却卖不动了
创业邦· 2025-07-23 18:03
行业趋势 - 冰淇淋市场自2023年起出现放缓迹象,进入"质价比"时代,新品价格普遍在5元以下,集中于1元~3元价格带 [13] - 2024年冰淇淋行业整体营收下滑,蒙牛冰淇淋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4 1%至51 75亿元,伊利冷饮收入同比下滑18 4%至87 2亿元 [27] - Gelato赛道逆势增长,2024年增速达10%,市场规模突破120亿元,野人先生等品牌加速扩张 [34] 消费行为变化 - 消费者转向更低价产品,5毛钱老冰棍成为销冠,但零售商因利润微薄(每根仅赚1毛)而发愁 [9][10] - 健康意识提升推动低糖雪糕需求增长,单价较普通雪糕贵5毛到1元 [12] - 现制饮品和外卖平台低价促销(如2 12元巧乐兹)分流了传统冰淇淋消费 [9][25] 渠道变革 - 线上渠道快速增长,美团闪电仓冰淇淋订单量年增240%,抖音平台冰淇淋品类GMV增长97 8% [26] - 外卖平台大额补贴(如20支小布丁17元)冲击线下零售,便利店同款售价1元/支 [25] - 经销商为清理库存大幅降价,部分产品流入折扣仓和线上渠道 [13] 产品创新 - 厂商通过联名营销寻求突破,如巧乐兹与哈利·波特联名,可爱多与三丽鸥合作 [29] - 怀旧风单品(巧乐兹、四个圈等)销量回升,厂商对经典产品进行优化 [25] - 研发方向受现制茶饮影响,生椰拿铁等流行口味被引入冰淇淋 [25] Gelato细分市场 - Gelato以低脂(乳脂含量4%-8%)、绵密口感为卖点,单球价格普遍30-50元 [34][35] - 上海成为Gelato发展中心,仅乌鲁木齐中路就有7家专营店 [34] - 主流消费群体为一线及新一线城市年轻女性和都市新中产 [37] - 部分品牌尝试降价策略,如夜市摊位单球13元,但仍面临价格接受度挑战 [3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