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游
搜索文档
开俄语夜校推中医康养 “雪城”牡丹江稳接“跨境游流量”
中国新闻网· 2025-11-05 14:23
政策影响与市场反应 - 中国对俄试行免签政策生效后,牡丹江市积极优化服务以抓住市场机遇[1] - 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同比日均增长15.83%[3] - “双节”期间,游客总花费同比日均增长20.68%[3] 服务能力建设与业态创新 - 开办职工俄语夜校,构建“专业人才+全员提升”的服务队伍培养模式[1][4] - 绥芬河镇组建了11支总计119人的对俄志愿服务队以提升服务水平[4] - 完善休闲购物服务,商户反映俄罗斯顾客日均客流比之前多了五成多[4] - 推出中医理疗康养,配备智能艾灸床等硬件设备并制作中俄双语服务手册[1][5] 具体举措与产品开发 - 东宁市在中医院推进中医康复治疗区建设,并培训俄语导诊人员[5] - 在妇幼保健院设立中医保健部,开设不同特色专区融合中医药服务[7] - 面向俄罗斯入境旅客推出10余项优质服务举措,包括设置双语标识和提供俄文价格表[7] - 组织旅行社推出东宁至符拉迪沃斯托克入境旅游套餐,开设入境旅游大巴专线[7] - 打造特色消费打卡地,开展民俗体验活动以吸引中外游客[7]
对俄免签政策“满月” 饶河跨境游“哈拉少!”
央广网· 2025-10-21 08:04
免签政策对客流的影响 - 中国对俄罗斯持普通护照人员实行单方面免签政策实施一个月以来,经饶河口岸入境的俄罗斯游客量持续攀升,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0% [1][3] - 年初以来,饶河口岸入境旅客达4.3万人次,其中俄籍旅客2.8万人次,占比60% [3] - 边检部门为应对客流增加,提前部署并增派精通俄语的民警进行引导,同时根据客流情况增派警力、加开通道以保障便捷通关 [3] 跨境旅游服务与设施 - 饶河与比金市之间可实现跨国一日游,流水期乘摆渡船10分钟直达对岸,并有直达哈巴罗夫斯克的汽车 [3] - 为承接不断增长的边境旅游需求,饶河县新建了3处功能完善的自驾游营地 [8] - 建议在交通辐射上加密饶河至佳木斯、哈尔滨的客运班次,推出"饶河中转+全省联游"套餐以方便俄罗斯游客深度体验 [8] 当地消费与服务业态 - 免签政策落地后的首个"双节",蜜都酒店共接待游客1200余人次,是去年同期接待量的3倍 [6] - 当地餐饮业为吸引俄罗斯游客,除本地全鱼宴外,还推出了鱼子酱、烤肉等俄罗斯人喜欢的菜品,并计划推出主题房型、主题餐厅和俄罗斯风情酒吧 [6] - 部分商家已在牌匾上标注俄文,旅行社为俄罗斯游客制作包含当地饭店、酒店等信息的"爱心卡"以方便其解决需求 [6] 旅游体验与吸引力 - 俄罗斯游客的停留体验更趋多元,包括品尝地道美食如饺子、锅包肉、烤鸭以及体验中医推拿按摩和针灸 [4][5] - 饶河县拥有四排景区4A级旅游景区,大顶子山森林公园4A级景区申报工作正在稳步推进,未来将制定全域旅游标准规划推动景区线路联动 [8] - 当地以"一首歌、一条江、一座山、一边城"串起全域旅游,具备林海风光、渔猎文化等独特资源 [1][8]
前三季度全国铁路发送旅客35.4亿人次,同比增长6%
人民日报· 2025-10-20 15:39
铁路客运总体表现 - 前三季度全国铁路发送旅客35.4亿人次,同比增长6%,创历史同期新高[2] - 全国铁路日均开行旅客列车11087列,同比增长7.1%[2] - 全国铁路运输安全平稳有序[2] 运输能力与资源优化 - 统筹高速铁路和普速铁路资源,利用新增线路如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沈阳至佳木斯高铁沈阳至白河段等提升能力[2] - 利用京哈高铁京沈段、沪昆高铁杭长段高标运行成果,动态优化旅客列车开行方案[2] - 千方百计挖潜运输能力[2] 旅游与主题列车发展 - 1至9月全国铁路开行旅游列车1818列,助力旅游经济和银发经济发展[2] - 定制化开行“歌迷专列”、“球迷专列”,激活“主题列车+”经济,拓展消费新场景[2] 跨境客运与国际交流 - 适应过境免签政策,加强跨境客运组织,开好中越、中俄、中蒙等国际列车[2] - 广深港高铁发送跨境旅客2330.9万人次,中老铁路发送跨境旅客19.7万人次[2] - 推动跨境游升温,有效助力人员交流和商贸往来[2]
情绪消费专题系列之二:OTA助力快乐出游
平安证券· 2025-10-17 17:53
行业投资评级 - 社会服务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维持)[1] 报告核心观点 - 旅游出行整体势头向上,旅游消费潜力持续释放,2025年上半年国内居民出游人次32.85亿(同比增长20.6%),出游花费3.15万亿元(同比增长15.2%)[2][5] - 头部在线旅游(OTA)平台如携程集团-S、同程旅行凭借其连接分散上下游资源的双边规模效应、强大的供应链壁垒以及对新消费需求的适应能力,在行业线上化率提升和竞争格局优化的背景下,展现出坚实的竞争壁垒和增长潜力[2][93] - 行业形成“一超多强”格局,携程系为“一超”,同程旅行、飞猪等为“多强”,头部企业通过AI赋能、全球化扩张及深耕新消费群体(如年轻娱乐化出游、银发旅游)持续提升运营效率并拓展增量市场[2][41][77][86][87] 2025H1旅游市场持续恢复,OTA表现超预期 - 2025年上半年国内旅游总人次和总收入同比显著增长,分别达32.85亿人次(+20.6%)和3.15万亿元(+15.2%)[5] - 携程集团2025Q2净营业收入148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住宿预订营收62亿元(+21%),交通票务营收54亿元(+11%),净利润49亿元(上年同期39亿元),净利率提升至32.88%[9][10] - 同程旅行2025年上半年营收90.5亿元(同比增长11.5%),经调整净利润15.6亿元,住宿业务收入25.6亿元(+18.8%),交通业务收入38.8亿元(+11.6%)[12][13] - 携程国际业务增长强劲,2025Q2国际OTA平台总预订同比增长超60%,入境旅游预订同比增长超100%,出境酒店和机票预订已超2019年同期120%水平[10] OTA连接分散的上下游,形成一超多强格局 - 截至2025年10月14日,携程集团-S总市值3562亿元人民币,海外Booking、Expedia市值分别为12154亿元和1973亿元人民币[16][18] - OTA平台整合上游分散的酒店、航司等资源(如国内三大航司集团市场份额合计约62.64%,酒店业连锁化率仅26.75%),并为下游消费者提供一站式非标服务,旅游在线交易率已达51.5%(交通、门票超80%)[20][25][28][31][34][39][40] - 国内OTA市场呈“一超多强”格局,2021年携程市场份额36.3%,美团旅行、同程旅行、去哪儿旅行分别占20.6%、14.8%、13.9%[41][42] OTA壁垒:供应链与消费者的双边规模和粘性 - 携程通过“鼠标+水泥”到“拇指+水泥”模式深化供应链合作,截至2024年底开放平台拥有约150万种全球住宿服务、超640家合作航司及6.5万生态合作伙伴[48][50] - 同程旅行平台提供超740家航司的46万条航线、约390万家酒店及超1万个景点门票服务,2024年GMV达2557亿元,年付费用户2.38亿人[51][54][56] - 特殊公共卫生事件期间,携程通过BOSS直播(2020年带货GMV超40亿元)、内部优化等措施强化与供应链和消费者的粘性,推动业务快速恢复[63][65][68][69] 新时期的OTA:契合消费需求,全球化扩张,AI赋能 - OTA平台拓展“旅游+娱乐”产品(携程2025Q2该业务同比翻倍)及银发旅游定制服务(携程老友会用户及GMV较2024年底增长超100%),瞄准体验旅游新需求[77][80] - 跨境游成为新增长点,2024年我国入境游客1.32亿人次(+60.8%),2025年上半年免签入境外国人1364万人次(占比71.2%),携程出入境业务持续高增长[81][83][86] - AI工具广泛应用,如携程推出TripGen、Intelli-Trip(支持26种语言),同程推出Deeptrip,飞猪推出“问一问”,提升个性化服务效率和运营能力[87][89][90]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携程集团-S(2025年预测净利润214.21亿元,PE 16.63倍)和同程旅行(2025年预测净利润27.02亿元,PE 17.18倍),看好其规模效应、供应链资源及产品创新优势[93][95]
13.26万亿!国庆假期支付暴涨 中外游客双向奔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09 22:58
旅游消费整体规模 - 国庆中秋8天假期全国国内出游8.88亿人次,较2024年国庆节假日7天增加1.23亿人次 [1] - 国内出游总花费8090.06亿元,较2024年国庆节假日7天增加1081.89亿元 [1] - 假期支付交易总额13.26万亿元,较去年国庆节假期增加1.86万亿元 [1] 跨境支付与入境游 - 假期前5天全球入境游客支付宝消费金额相比去年同期增长近40% [3] - 外国游客使用“支付宝碰一下”的消费金额同比增长500% [3] - 境外来沪人员离境退税开单数同比增长6倍,销售金额同比增长7.2% [3] - 国庆假期前5日日均访问微信小程序的入境游用户同比增长超60% [4] - 微信支付在韩国的交易笔数增长46%,新加坡笔数增长32% [4] - 在马来西亚通过PayNet完成的微信支付交易笔数和金额双双同比增长超3倍 [4] 出境游与境外消费 - 假期前5天微信支付跨境支付笔数同比上升21% [4] - 国庆期间境外小程序在旅游行业、餐饮行业交易笔数分别同比增长超50%、30% [5] - 中国游客通过境外中小商户小程序的日均交易金额规模同比增长超70% [5] 国内区域消费趋势 - 国庆假期新一线城市、县域市场消费总额对比今年“五一”假期增幅达到10% [6] - 重庆的微信支付消费金额、笔数均为全国第一 [6] - 上海市重点商圈销售额同比增长10.2%,其中南京东路、南京西路、中山公园商圈销售额分别增长23.2%、22.7%和29.4% [3] 新兴消费场景 - 北京、上海、广州和乌鲁木齐用户搜索“演唱会”、“音乐节”等“演出经济”关键词最多 [6] - 上海CPSP漫展展览面积23万平方米,为历届之最,预计将拉动来沪文旅消费6亿至10亿元 [8] - 10月6日至8日国家会展中心周边酒店民宿预订量同比增长524% [8] - 往届CP展九成以上观众来自沪外,人均消费超4000元 [8]
13.26万亿!国庆假期支付暴涨,中外游客双向奔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09 20:16
假期整体消费与旅游市场表现 - 国庆中秋8天假期全国国内出游8.88亿人次,较2024年国庆节假日7天增加1.23亿人次,国内出游总花费8090.06亿元,较2024年国庆节假日7天增加1081.89亿元 [3] - 假期期间银联、网联共处理支付交易415.52亿笔,较去年国庆节假期增加95.23亿笔,处理支付交易金额13.26万亿元,较去年国庆节假期增加1.86万亿元 [3] - 旅游消费核心转向“体验”,旅客渴望“融入”目的地 [10] 跨境支付与入境消费趋势 - 节日期间上海市线上线下消费支付金额796亿元,同比增长3.0%,境外来沪人员离境退税开单数同比增长6倍,销售金额同比增长7.2% [5] - 假期前5天全球入境游客支付宝消费金额相比去年同期增长近40%,外国游客使用“支付宝碰一下”的消费金额同比增长500% [6] - 微信支付数据显示假期前5天跨境支付笔数同比上升21%,其中韩国交易笔数增长46%,新加坡笔数增长32%,马来西亚笔数和金额双双同比增长超3倍 [7] - 支付机构优化“外卡内绑”“外包内用”等入境支付服务,入境游客消费体验提升 [5] 出境游与境外支付生态 - 受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地对华免签政策影响,微信支付在上述地区交易笔数显著增长 [7] - 微信支付接入日本PayPay、auPAY等本地主流电子钱包,在日本同比涨幅超过25% [7] - 小程序服务已覆盖92个国家和地区,国庆期间境外小程序在旅游行业、餐饮行业交易笔数分别同比增长超50%、30% [7] 新兴消费场景与区域市场表现 - 新一线城市、县域市场消费涨幅“领涨”全国,假期前5天消费总额对比今年“五一”假期增幅达到10%,重庆微信支付消费金额和笔数均为第一 [8] - 演唱会、音乐节等“演出经济”成为吸引游客跨城流动的特色,北京、上海、广州和乌鲁木齐用户相关搜索最多 [8] - 二次元文化驱动消费,上海CPSP漫展往届九成以上观众来自沪外,人均消费超4000元,预计2025年将拉动来沪文旅消费6亿至10亿元 [10] - 10月6日至8日国家会展中心周边酒店民宿预订量同比增长524% [10]
国庆中秋假期市场观察:交通繁忙 绘出经济活力
环球网· 2025-10-07 07:39
交通基础设施与运力提升 - 国庆中秋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达23.6亿人次 [3] - 10月1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2313.2万人次创单日历史新高 [4] - 10月1日民航客运量达247.49万人次同比增长3.2% [5] - 沈佳高铁沈白段假期日均发送旅客约3万人次 [8] - 九绵高速九寨沟收费站假期前两日最高车流量超1.5万辆次 [10] - 目前中国高铁里程近5万公里 [9] 交通网络完善与服务创新 - 中国基本贯通"6轴7廊8通道"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连接超80%县级行政区服务90%经济和人口 [12] - 北京南站通过开行夜间高铁等措施预计假期发送旅客252.6万人次 [3] - 四川高速服务区升级服务质量变身旅游景区 [3] - 祥鹏航空新开通珠海至大理航线假期客座率预计超90%并开通30余条新航线 [12] - 国铁南昌局在列车上推出茉莉花茶制作非遗体验等活动 [19] 新兴出行方式与消费趋势 - 交通运输部预计假期租车需求将大幅增长 [16] - 深圳蛇口邮轮母港假期预计服务出入境旅客超1.7万人次 [17] - 全国水路旅客发送量预计达1250万人次同比增长11.6% [17] - 内蒙古K7911次"胡杨列"提供重点旅客服务卡及银发服务等细致服务 [14] - 国家电网充电站推出首日免费充电活动缓解里程焦虑 [16] 跨境旅游与国际联通 - 假期日均出入境旅客预计突破200万人次客流高峰在10月1日和6日 [18] - 南航新开通广州至利雅得北京大兴至多哈深圳至岘港等国际航线并加密广州至普吉等航线 [19] - 中国与其他国家互免签证范围扩大及国际航班数量增加推动出境旅游市场增长 [19]
“双节”假期跨境游升温 中外游客“双向奔赴”解锁新体验
央视网· 2025-09-30 05:07
总体出入境客流预测 - 国庆中秋假期全国口岸日均出入境旅客预计突破200万人次 [1][2] - 出入境客流高峰主要集中在10月1日和6日 [2] 主要空港口岸客流数据 - 北京首都及大兴机场假期总出入境客流量预计超50万人次,其中首都机场口岸日均4.6万人次同比上升18%,大兴机场口岸日均1.8万人次同比上升28% [2] - 上海空港口岸假期出入境旅客预计达88.3万人次,近一周浦东机场日均入境外籍旅客1.66万人次同比增长46.9% [2] - 广州白云机场假期出入境客流预计超40万人次同比增长约15%,中外出入境旅客占比约为3:2 [2] 免签政策对客流的影响 - 广州白云机场对俄罗斯试行免签政策10天以来,出入境俄罗斯籍人员超6200人次同比增长26%,其中免签入境近2000人次占比约60% [3] - 海南已有86个国家公民可持普通护照免签入境,截至9月28日海南入出境外国人达98万人次同比增长46.3% [4] - 韩国自9月29日起对中国实施团体入境免签政策 [5] 海南与山东口岸入境游情况 - 海南美兰、凤凰空港口岸假期出入境人员预计达5.01万人次同比增长16.3%,国际客运航线已达76条 [4] - 山东口岸假期预计出入境旅客总量达13万人次,烟台、石岛等口岸韩国入境游热度高,预计有近百个韩国旅行团乘坐国际客船出入境 [4][5] 两岸“小三通”客运航线 - 厦金“小三通”客运航线假期预计运送旅客近4.5万人次,每日往返船班将增至26个班次 [6][7] - 该航线航程不足30分钟,高峰期每半小时一班,通关旅客量占福建省95%以上 [6]
国庆中秋假期中国日均出入境旅客预计将突破200万人次
中国新闻网· 2025-09-28 11:08
近日,国家移民管理局就做好国庆、中秋假期口岸边防检查工作作出专门部署,密切与口岸联检单位和 地方相关部门协同联动,对通关高峰期客流疏导和交通配套综合保障等作出稳妥安排,共同确保口岸通 关安全高效顺畅。(完)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假期期间,粤港澳三地将举办烟花汇演、演唱会、花灯展等多场大型活动,预计将吸引大量内地居民出 境旅游和港澳居民返乡探亲,毗邻港澳陆路口岸通关流量将明显增多。其中,深圳罗湖、福田、深圳 湾、莲塘、广深港高铁西九龙站口岸日均出入境旅客预计分别达到22万、20万、14万、10万、9万人 次,珠海拱北、港珠澳大桥、青茂、横琴口岸日均出入境旅客预计分别达到40.3万、12万、11.8万、 11.6万人次。 中新社北京9月28日电 (记者郭超凯)记者28日从中国国家移民管理局获悉,据预测,国庆、中秋假期日 均出入境旅客将突破200万人次,预计出入境客流高峰主要集中在10月1日和6日。 今年国庆、中秋双节同庆,受免签政策、航班恢复等利好影响,中外旅客跨境游需求旺盛,全国口岸将 迎来出入境高峰。大型空港口岸出入境客流将稳步增长,上海浦东、广州白云、北京首都、深圳宝安、 成都天府等国际机场日均出入境 ...
国庆、中秋假期日均出入境旅客预测将突破200万人次
新华网· 2025-09-28 10:11
出入境客流预测 - 国庆中秋假期全国口岸日均出入境旅客预计将突破200万人次 [1] - 出入境客流高峰主要集中在10月1日和6日 [1] - 上海浦东机场日均出入境旅客预计达10.1万人次 [1] - 广州白云机场日均出入境旅客预计达5.1万人次 [1] - 北京首都机场日均出入境旅客预计达4.6万人次 [1] - 深圳宝安机场日均出入境旅客预计达1.9万人次 [1] - 成都天府机场日均出入境旅客预计达1.8万人次 [1] 重点陆路口岸客流 - 粤港澳大型活动将带动毗邻港澳陆路口岸通关流量明显增多 [1] - 深圳罗湖口岸日均出入境旅客预计达22万人次 [1] - 深圳福田口岸日均出入境旅客预计达20万人次 [1] - 深圳湾口岸日均出入境旅客预计达14万人次 [1] - 莲塘口岸日均出入境旅客预计达10万人次 [1] - 广深港高铁西九龙站口岸日均出入境旅客预计达9万人次 [1] - 珠海拱北口岸日均出入境旅客预计达40.3万人次 [1] - 港珠澳大桥口岸日均出入境旅客预计达12万人次 [1] - 青茂口岸日均出入境旅客预计达11.8万人次 [1] - 横琴口岸日均出入境旅客预计达11.6万人次 [1] 口岸管理与服务措施 - 国家移民管理局部署加强假期口岸边防检查工作 [2] - 全国边检机关将加强出入境流量和口岸运行情况监测并及时发布信息 [2] - 配置充足警力确保中国公民出入境通关排队不超过30分钟 [2] - 与相关部门协同联动确保口岸通关安全高效顺畅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