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轮动策略
icon
搜索文档
1999狂欢重演?华尔街延用互联网时代战术对付AI泡沫
美股研究社· 2025-10-27 19:43
然而,这场华尔街的"寻宝游戏"也伴随着警告和分歧。一些投资者担心,历史可能重演,当前 的数据中心建设热潮或将重蹈当年光纤电缆行业产能过剩的覆辙。另一些人则认为,仅在AI领 域内进行轮动投资不足以对冲风险,并选择用欧洲资产或医疗健康股来防范AI泡沫一旦破裂可 能对美国经济造成的冲击。 借鉴历史:轮动策略曾跑 赢互联网泡沫 历史为当下的投资者提供了参照。在1990年代末的互联网热潮中,一些对冲基金并未选择逆 势做空,而是通过灵活的轮动策略成功驾驭了泡沫。 来源 | 硬AI 面对AI引发的狂热,一些大型投资者正在重拾上世纪90年代的旧剧本,他们一边警惕着泡沫破 裂的风险,一边又试图从这场盛宴中分一杯羹。 随着美国股市屡创新高,AI芯片巨头英伟达的市值飙升至4万亿美元以上,这种市场的狂热气 氛让专业投资者感到不安。欧洲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东方汇理(Amundi)的多资产主管 Francesco Sandrini直言: "我们现在做的,正是1998年到2000年间奏效的策略。 " 他指 出了华尔街非理性繁荣的迹象,例如与大型AI股票相关的风险期权交易异常活跃。 这种策略的转变,意味着资金正从"Mag7"等巨头中逐步流出, ...
1999狂欢重演?华尔街延用互联网时代战术对付AI泡沫
硬AI· 2025-10-24 20:40
这种战术是将资金从英伟达等AI巨头中流出,转而押注于估值合理的软件、机器人、亚洲科技股等AI生态系统中的"二线赢家"。在1998年至2000年间,对冲基金通过在泡沫顶峰前 及时轮动至价值被低估的资产,成功规避了泡沫破裂的冲击。 作者 | 张雅绮 编辑 | 硬 AI 面对AI引发的狂热,一些大型投资者正在重拾上世纪90年代的旧剧本,他们一边警惕着泡沫破裂的风险,一边又试图从这场盛宴中分一杯羹。 然而,这场华尔街的"寻宝游戏"也伴随着警告和分歧。一些投资者担心,历史可能重演,当前的数据中心建设热潮或将重蹈当年光纤电缆行业产能过剩的覆辙。 另一些人则认为,仅在AI领域内进行轮动投资不足以对冲风险,并选择用欧洲资产或医疗健康股来防范AI泡沫一旦破裂可能对美国经济造成的冲击。 01 借鉴历史: 轮动策略曾跑赢互联网泡沫 历史为当下的投资者提供了参照。在1990年代末的互联网热潮中,一些对冲基金并未选择逆势做空,而是通过灵活的轮动策略成功驾驭了泡沫。 经济学家Markus Brunnermeir和Stefan Nagel的一项研究显示,在1998年至2000年间,对冲基金通过巧妙地驾驭互联网泡沫,实现了平均每季度跑赢市场 ...
1999狂欢重演?华尔街延用互联网时代战术对付AI泡沫
华尔街见闻· 2025-10-24 15:48
"卖铲人"逻辑:掘金产业链二线赢家 面对AI引发的狂热,一些大型投资者正在重拾上世纪90年代的旧剧本,他们一边警惕着泡沫破裂的风 险,一边又试图从这场盛宴中分一杯羹。 随着美国股市屡创新高,AI芯片巨头英伟达的市值飙升至4万亿美元以上,这种市场的狂热气氛让专业 投资者感到不安。欧洲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东方汇理(Amundi)的多资产主管Francesco Sandrini直 言:"我们现在做的,正是1998年到2000年间奏效的策略。"他指出了华尔街非理性繁荣的迹象,例如与 大型AI股票相关的风险期权交易异常活跃。 这种策略的转变,意味着资金正从"Mag7"等巨头中逐步流出,寻找AI生态系统中的下一个增长点。投 资者希望通过押注于估值相对合理的软件、机器人和亚洲科技公司等资产来获取收益,这些领域被认为 拥有尚未被市场发现的高增长机会。 然而,这场华尔街的"寻宝游戏"也伴随着警告和分歧。一些投资者担心,历史可能重演,当前的数据中 心建设热潮或将重蹈当年光纤电缆行业产能过剩的覆辙。另一些人则认为,仅在AI领域内进行轮动投 资不足以对冲风险,并选择用欧洲资产或医疗健康股来防范AI泡沫一旦破裂可能对美国经济造成的冲 击 ...
终于知道为什么牛市要拿住不动!
集思录· 2025-09-17 22:31
轮动策略的挑战与局限性 - 轮动策略执行难度高 普通投资者难以把握板块轮动时机 容易导致盈利回撤甚至亏损[1] - 弱势股补涨逻辑存在缺陷 弱势股因缺乏市场关注而难以大涨 盲目布局后排股可能错失机会[2] - 轮动策略本质是市场博弈 股价涨跌由交易者共同决定 不存在可准确预测未来的完美策略[8] - 主观轮动容易导致双向亏损 除非具备特殊能力或运气 普通人尝试主观轮动往往遭受损失[9] 替代投资策略与方法 - 可转债轮动策略采用量化标准 筛选剩余年限大于1年且评级A-以上的可转债 按税前到期收益率降序选取前10只 每只持仓100张[5] - 可转债组合具备抗衰减特性 价值不会随时间衰减 Theta几乎为零 波动幅度小于等权指数[6] - 分散布局优势板块策略 将资金拆分投入多个优势板块 牛市期间可持续获得收益且心理压力较小[4] - 牛市持仓不动策略 在牛市期间保持持仓不动 关键难点在于判断牛市结束时机[7] 市场认知与投资哲学 - 市场习惯具有可变性 股市不断打破投资者形成的操作习惯 从高抛低吸到主升浪再到震荡市[3] - 投资需立足自身认知 只能赚取认知范围内的收益 超越认知的操作往往导致亏损[10] - 熊市与牛市操作差异 熊市操作更容易跑赢市场 牛市频繁操作反而可能跑输大盘[13] - 轮动策略需排除主观判断 满仓轮动可牛熊市跑赢大市 但加入主观择时就会改变策略性质[14] 轮动策略的实践建议 - 聚焦龙头强者恒强 轮动时应追逐龙头股 龙头股走弱通常预示行情结束[1] - 采用客观量化标准 可转债策略设置具体加减仓标准:单只亏损超5%加仓50张 盈利超5%卖出超额部分 收益率差超0.5%即进行调换[5] - 保持策略执行纪律 可转债组合无需频繁操作 可能一周都不需要调整持仓[6]
炒股这么容易,为什么还这么多亏钱的
集思录· 2025-06-10 22:03
投资策略有效性讨论 - 定投垄断大央企国企并股息复投的策略被认为胜率较高,但历史数据显示央企国企如中石油18年未回到中位线,银行股也曾被市场长期抛弃[1][4] - 指数点位对定投收益影响显著,6000点时期定投普遍盈利,2600点时期则普遍亏损[2] - 市场存在周期性,2007年"五朵金花"时期投资者多数未解套,策略有效性随时间变化[5] 市场行为与投资者心理 - 投资者常因初期策略短期有效而过度自信,随后市场变化导致策略失效并经历多次试错[2] - 新股民入市5年总收益20%相当于年化4%,收益水平引发讨论[1] - 投资自由度过高导致多数人成为"韭菜",仅有自律且有能力者能持续盈利[3] 实际操作案例 - 某投资者2018年开始定投宽基指数,采用PE历史百分位指标,低估时按周定投,20%收益率止盈,盈利周期1-3年[6] - 个股操作案例:赛轮轮胎15元买入,经历关税战跌停后采用每跌10%加仓策略,最终保本清仓[7] - 可转债投资尝试临近下修轮动策略,选取10只转债按董事会提议下修公告日介入,要求到期收益率>0且PB达标[7] 投资工具与策略演进 - 当前采用三策略并行:定投创业板指和恒生科技(20%止盈)、持有转债指数ETF并高抛低吸、短线交易有债底保护的即将下修可转债[7] - 计划未来使用"指数ETF+虚值看跌期权"策略,需50万资金门槛[7] - 投资被类比为围棋对弈和战场生存,规则简单但实际复杂度高,专业度差异显著[10] 行业周期与个股表现 - 央企国企2024年前走势疲软,与当前推荐形成对比[6] - 郑煤机和新集能源曾为投资者带来收益,但个股投资受突发事件影响大(如关税战)[7] - 可转债市场存在溢价率分化现象,低溢价率品种价格高且股性强,高溢价率品种债性强但依赖下修条款[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