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零碳

搜索文档
广州正为超大型城市城中村综合治理提供“电网样板”
中国发展网· 2025-07-15 15:09
技术创新 - 广州供电局通过856项度夏重点项目提前全面投产,确保城市电力安全可靠[1] - 引入低压柔直互联与储能技术方案解决城中村供电半径过长导致的末端低电压问题,柔直互联装置实现变压器间智能功率调取,仅用两天完成安装投运[2] - 国内首创"无感自愈"技术成功投运,储能装置在用电高峰可支撑2.5小时供电需求,超级电容与远方自愈开关将故障复电时间压缩至"无感级",今夏用电高峰期成功启动180次[2] - 黄埔迳下村采用"源-网-荷-储"数智互动模式,建筑屋顶光伏覆盖率100%,光储充一体站实现多能互补,台区户外储能装置将用户平均停电时间压缩趋近于零[4] - 广东省首个全链路电鸿化乡村电力系统应用智能物联开关实现低压故障秒级自愈[4] 政企协同 - 番禺新水坑村联合镇政府成立广州首个镇街级优营联席办公室,区政府搭建三线隐患治理平台实现跨部门协同作战[3] - 村内新增80公里低压线路和3150个新型绝缘护套,完成全村低压网架标准化改造,4回10千伏线路环绕村落,32台公变提供1.98万千伏安容量[3] - 创新建立"设备主人+客户经理+村干部"的网格化服务模式,实现用电公告即时传达、用户诉求快速响应[3] 绿色能源 - 黄埔迳下村零碳配电站采用三层钢结构模块化组装,吸盘车安装光伏玻璃、无人机运输建材等工艺,使建设环节碳排放直降90%[4] - 村民可共享充电收益,南网E站将融合电力科普与便民服务,分布式光伏、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布局为村集体创造持续收益[4] 示范效应 - 天河员村"多元自愈"体系、新水坑"智慧网格"服务、黄埔迳下"近零碳"模式为超大型城市城中村综合治理提供"电网样板"[5] - 广州供电局计划2025年基本完成广州城中村供用电问题治理[5]
雄安新区首个“近零碳”变电站建成投运
新浪财经· 2025-07-09 10:50
雄安新区复兴220千伏变电站投运 - 变电站变电容量360兆伏安,是雄安新区220千伏分区环网重要枢纽变电站 [1] - 将承担启动区总部聚集核心区域供电任务,为北京疏解企业和高校提供电力保障 [1] - 形成"王阳-复兴"双站南北对角供电格局,提升启动区主网架结构强度 [1] - 为110千伏启动区18号站、21号站年内投产提供可靠上级电源布点 [1] - 支撑中国星网雄安总部、雄安宣武医院、雄安体育中心3组10千伏双花瓣结构建设 [1] 绿色建造技术应用 - 采用海绵城市、碳足迹管理、能耗重组等8项绿色建设技术解决方案 [1] - 应用智能化系统、水资源循环、零碳监测等15项低碳技术 [1] - 实现全生命周期"近零碳"运营,精确核算建材碳排放 [1] - 是雄安新区首个全生命周期"近零碳"变电站 [1] 工程验收与后续规划 - 国网雄安新区供电公司对主变压器、组合电器等主要设备进行全方位高水平验收 [2] - 对高压电缆敷设、附件制作、在线监测等附属工程进行严格验收 [2] - 将加快配套10千伏出线工程实施进度,确保年底前形成启动区首批双花瓣网架结构 [2] - 为北京疏解企业和高校提供可靠电力供应,支撑雄安高质量发展 [2]
雄安新区首座“近零碳”变电站投运;亚马逊已部署机器人超百万台,AI赋能自动化加速升级丨智能制造日报
创业邦· 2025-07-02 11:12
雄安新区"近零碳"变电站投运 - 雄安新区首座全生命周期"近零碳"变电站复兴220千伏变电站于6月30日投运 该变电站采用8项绿色建设解决方案和15项低碳技术 包括智能化系统 水循环系统和零碳监测系统等 [1] - 变电站容量为360兆伏安 是雄安新区220千伏分区环网重要枢纽变电站 将承担启动区总部聚集核心区域供电任务 为北京疏解企业和高校提供电力保障 [1] - 该项目是雄安新区首个圆形钢结构变电站 实现了海绵城市 碳足迹管理和能耗重组等绿色建造目标 [1] 智能座椅项目落户武汉经开区 - 深圳斯诺凡科技在武汉经开区投资5亿元建设智能座椅研发及生产基地项目 将租赁15000平方米厂房 [2] - 项目包括智能座椅传感器生产基地 座椅舒适系统总成生产基地及研发中心 预计2025年投产 [2] 中国香港碳化硅晶圆厂获批 - 中国香港创新科技署批准杰立方半导体建设首座8英寸碳化硅晶圆厂 项目总预算超过7亿港元 [3] - 该项目获得"新型工业加速计划"支持 政府还提供额外资助用于研发人员招聘和非本地人才引进 [3] 亚马逊机器人部署进展 - 亚马逊已部署超过100万台机器人 并培训70万名员工掌握机器人操作技能 [4] - 公司正处在仓储作业中机器人数量超越人类员工的临界点 同时将生成式AI应用于机器人技术以提升自动化水平 [4] AIGC行业动态 - 谷歌宣布在医疗保健领域推出人工智能计划 [3] - Stability AI发布3D视频生成工具SV3D 可根据单一输入图像创建多视图3D网格 [3]
常州之最 580米的光伏长廊并网
新华网· 2025-06-19 12:55
光伏项目概况 - 宋剑湖光电科技港新型智能微电网光伏项目完工并接入国家电网 预计年生产690万度绿电 其中580米光伏长廊为全市最长[1] - 项目一期占地342亩 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 涵盖20栋标准厂房 1栋研发办公楼及配套人才公寓等设施[1] - 光伏总装机容量达6.168兆瓦 可满足园区20%用电需求 预计年节约标准煤6600吨 年减碳26.1% 年节约电费910万元[3] 能源系统与技术应用 - 园区以智能微电网为核心 整合光伏发电与储能系统 扩大城市电仓可调度容量 降低企业用能成本[3] - 储能电站由18台储能系统组成 具备削峰填谷功能 可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保障电力稳定供应[3] - 智慧园区管理平台集成光伏 储能 充电桩等模块 通过AI技术动态调控绿电消纳与碳排放数据[3] 企业集群与产业布局 - 园区已集聚18家高成长科技企业 其中12家专注新材料领域 共同推动低碳转型[4] - 常州经开区8家试点园区包括中天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等 计划年末建成71.2兆瓦光伏项目 年发电7000万度[4] - 试点园区同步建设18.1兆瓦时储能电站 年充放电能力900万度 预计年减碳超4万吨[4]
深圳启动近零碳地图,输出典型近零碳解决方案
南方都市报· 2025-06-10 20:37
深圳市近零碳地图启动会概况 - 深圳市近零碳地图启动会在中集集团总部大厦举办 一带一路环境技术交流与转移中心 SISD主办 中集集团承办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等数十家单位代表出席[1] - 深圳市自2021年启动近零碳试点以来累计推动113个示范项目 覆盖园区 社区 公共建筑等场景 预计减碳量达60万吨[1] 参与企业实践与成果 - 中集集团已有43家企业获绿色工厂认证 其中国家级26家 并编制《可持续发展近零碳工厂专篇》 未来将推动屋顶光伏 空压机节能等技术应用[2] - 欣旺达 华润三九 天安云谷等企业入选"近零碳坐标点" 作为深圳可复制的城市级碳中和样板库[2] - 中集集团通过优化ESG治理架构 强化相关方沟通等措施推动可持续发展 深圳中集天达 欣旺达 中海商业分别分享零碳工厂建设经验[4] 近零碳地图功能与规划 - 地图基于113个示范项目筛选"近零碳坐标点" 集成6大典型解决方案 包括新能源产业零碳园区 零能耗建筑等场景[3] - 地图定位为深圳绿色转型经验输出窗口 提供技术共享与模式推广平台 未来将挖掘项目创新模式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3] 行业技术应用与推广 - 中集集团展示绿色低碳技术研发成果 包括光伏 节能设备等应用案例 与会嘉宾实地考察技术落地情况[4] - 一带一路零碳创新中心强调地图是低碳技术交流平台 将提炼深圳经验向"一带一路"伙伴输出[2][3]
高质量发展能源行丨以“新”降碳 推动能源绿色转型
国家能源局· 2025-05-29 17:16
粤港澳大湾区新型储能电站 - 宝塘储能站是粤港澳大湾区规模最大的新型储能电站,也是中国一次性建成最大的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占地面积58亩(相当于5.5个标准足球场),装机规模达300兆瓦/600兆瓦时,占粤港澳大湾区新型储能装机总量的1/5 [1] - 该储能站最大运行功率300兆瓦,可一次性充满或放完60万千瓦时电量 [1] - 南方电网经营区域新能源单日发电量在2024年2月28日和3月1日连续两天创新高,最高达11.5亿千瓦时,占当日各类型电源总发电量的27% [1] 新能源发展现状 - 截至2024年4月底,南方电网经营区域新能源装机容量已超过2.2亿千瓦,稳居南方区域第一电源地位,新能源最大电力渗透率达到56%,发电量占比达到21% [2] - 南方电网计划全面应用新能源功率预测培育计划优先算法,推动分布式新能源日前预测准确率达到80%以上 [2] 川崎汽车产业园区近零碳示范区 - 川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产业园区是广东顺德首个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建设了"源网荷储用"五位一体近零碳示范区 [2] - 园区6栋厂房屋顶安装1.5万平方米太阳能光伏板,建设1.91兆瓦分布式光伏系统,每年可供应195.17万千瓦时绿色电能 [2] - 园区开发光储系统,通过峰谷电价差套利模式,每年提供95万千瓦时调峰电量,项目投产后度电成本下降28%,预计运营期间可节约用电成本1800万元,每年减少碳排放920吨 [2] 智能能源管理系统 - 川崎汽车园区采用"源网荷储系统"和"栋级"能碳管理监控平台,通过电子大屏实时显示光伏年上网电量、各生产单元能耗、碳足迹等数据 [3] - 该系统为能源管理和成本监控提供决策依据 [3] 零碳示范项目建设 - 南方电网计划2024年底全面建成36个近零碳示范区,涵盖5类示范场景,其中25个示范区获碳中和认证 [3] - 全国首个零碳检修中心在广东佛山启动建设,将推进数字化碳监测、自动化碳盘查、标准化建设指南三大创新突破 [3] - 南方电网计划在2025-2026年建设60个零碳示范项目,拓展零碳全链条服务 [4]
高质量发展能源行丨保供十五运 零碳绿电与硬核装备齐发力
新华网· 2025-05-29 11:29
赛事筹备与场馆升级 - 广州正紧锣密鼓筹备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承担开幕式及超三分之一竞体项目,天河体育中心等30座场馆进行升级改造,时间紧、要求高、工作量大 [1] - 南方电网广州供电局采用"智能量测终端+分路监测装置+智能电表"的高可靠性计量配置,实现场馆电气监测全覆盖,从输电线路到插座状态全掌握 [1] - 场馆改造突出"绿色"特点,天河体育中心通过绿电交易、光伏建设、空调节能等打造近零碳示范场馆,所有场馆及接待酒店实现100%绿电供应 [1] 绿色能源与智能电网 - 110千伏猎桥变电站采用绿色设计,与城市风貌融合,氢能应急发电车、无人机等50余台绿色装备投入实战,3个近零碳示范区、9座节能减排变电站为城市注入绿色动能 [2][4] - 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创新采用"一馆四图"对近百个比赛场馆全链路管理,实现电网链路清晰、负荷明了、保护配置可视、缺陷隐患可控 [5] - 公司对300余座变电站、1100余条输配电线路进行智能化升级,利用"电鸿"物联技术实现保电设备全景可视化及智能巡检不间断 [7] 智慧保电与技术创新 - 开闭幕式场馆首次采用"市电与储能"主供模式,智慧保供电平台通过电鸿物联、人工智能技术打破数据壁垒,实现保电信息全景可视及资源一体调配 [6] - 无人驾驶汽车、智能机器狗、机械外骨骼等科技装备投入保障,智能机器狗搭载红外热成像仪等设备实时捕捉运行状态,机械外骨骼可轻松搬运40公斤重物 [10] - 氢燃料电池无人机续航提升2倍至60分钟,单次巡检覆盖14公里线路,广州等重点区域将部署超5000台无人机进行输配电线路巡视及隐患排查 [10] 基础设施与电力保障 - 500千伏狮南甲乙线改造工程投产,输送容量提升40%,单回线路最大载流量达4000安培,为粤港澳大湾区新增"电力高速公路",264.5米水上输电铁塔刷新国内纪录 [11] - 广州供电局设立17个战区、7个支持中心、134个作战室的指挥体系,构建超大型城市"可视可监可管"保供电体系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