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揽储

搜索文档
银行揽储考验合规红线
经济日报· 2025-06-18 06:27
监管政策与合规要求 - 商业银行被明确要求不得通过返还现金、有价证券或赠送实物等不正当手段吸收存款 [1][2] - 2018年发布的《关于完善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强调银行需规范存款行为并抵制不当交易 [2] - 某银行"存款送拉布布盲盒"活动因触及合规红线正在被规范整顿 [1] 银行揽储行为分析 - 银行揽储手段从赠送米面粮油升级到潮玩盲盒以紧跟市场热点和客群变化 [1] - 5万元存3个月年化利率1%的定期产品利息仅125元但赠送的拉布布盲盒单价达200-600元 [1] - 赠送实物揽储会增加银行非利息支出推高隐形负债成本 [2] - 溢价揽储可能引发行业"礼品竞赛"抬高揽储成本压缩利润空间 [3] 行业竞争与市场环境 - 存贷款市场出现贷款利率"下行快"、存款利率"降不动"的现象 [3] - 银行面临基金、理财、保险等多元金融产品的分流压力 [3] - 存款市场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 [3] 银行转型建议 - 银行应构建"场景化金融服务+科技化体验+价值观共鸣"的综合生态 [1][3] - 建议通过代发工资业务、高效结算网络和代销资管产品等合规方式提升存款竞争力 [4] - 需摒弃规模情结和速度情结将负债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 [4]
刹停“礼品战”内卷:银行揽储考验综合金融服务能力
上海证券报· 2025-06-11 02:11
行业现状 - 存款利率下调后银行业出现花式揽储现象 包括送盲盒 兑礼品等营销活动 [1] - 银行通过限量版定制礼品 大额积分兑换现金券 节日专属抽奖 贵金属购买折扣等方式大力揽储 [2] - 股份制银行推出存5万元送潮玩盲盒或自行车 露营装备等促销活动 [2] 监管动态 - 华东地区银行收到监管自查通知 要求不得通过赠送实物 发放加息券等方式吸收存款 [1] - 监管明确禁止银行与互联网平台合作发放会员福利吸收存款 相关产品需暂停发售并清理宣传 [3] - 监管要求银行不得通过手工补息 伪结构性存款等高息方式揽储 存量业务需在2025年底前退出 [3] 竞争压力分析 - 存款利率下行导致"存款搬家"现象 部分客户将资金转移至银行理财 基金等产品 [2] - 区域性银行面临较大揽储压力 获客成本持续上升 [4] - 银行通过福利活动增强存款吸引力 主要为了稳定存款规模并保持市场竞争力 [2] 行业转型方向 - 专家建议银行应从"拼价格"转向"拼服务" 通过优质产品和完善服务吸引客户 [1] - 未来存款业务竞争将聚焦综合金融服务能力 包括支付结算 财富管理 数字化场景创新 [4] - 邮储银行研究员提出需实现从"价格竞争"向"价值竞争"转变 通过支付结算等业务沉淀资金 [5] - 招联首席研究员建议银行通过代发工资 高效结算网络 代销资管产品等方式沉淀资金 [5]
从米面粮油到LABUBU盲盒,银行揽储上演“代际变迁”,卷赠品模式难以持续
第一财经· 2025-06-10 21:28
高调创新"揽储"背后也暗藏风险。 从排队领鸡蛋到抢兑盲盒,银行揽储大战正上演"代际变迁"。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随着年中考核临 近,多家机构纷纷推出LABUBU盲盒、旅游等定制化赠礼活动,稀缺潮品替代传统米面粮油成为新的 揽储利器。 然而,高调创新"揽储"背后也暗藏风险。与以往多为低价商品或抽奖噱头不同,记者实测发现,部分赠 礼实际价值较高,或变相提升存款年化收益,或触发合规争议;更严峻的是,目前多家银行2024年净息 差已跌破1.8%警戒线,一旦此类"礼品军备竞赛"进一步蔓延,恐进一步侵蚀利润。 银行揽储暗战升级 6月,银行揽储"暗战"正在持续升级。 "深圳,存款送旅游,青海打卡美丽盐湖,剩余7个名额"——深圳某城商行客户经理李微的小红书账号 每周都会更新这样的"揽储广告",目的地从新疆到新加坡,俨然一家旅行社的推广页面。 这并非个例。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银行半年考核压力下,银行客户经理们正将战场转移到小红书、抖 音等社交平台,营销手段也从传统的米面粮油升级为精准狙击年轻人喜好的潮流赠品。 盲盒、旅游免单、夏日露营礼包、山地自行车都成为赠礼的"新热门"。平安银行西安地区的多家分支机 构推出了"存款送LABUB ...
金改前沿|存款送LABUBU? 银行“花式揽储”惹争议
新华财经· 2025-06-10 20:18
平安银行LABUBU揽储活动 - 公司在西安、成都、深圳等多地分支机构推出"存款送LABUBU盲盒"活动,新户存5万元以上即赠送LABUBU盲盒,活动效果显著,吸引大量年轻客户参与 [2][7] - 活动要求包括办理储蓄卡存5万元三个月定期可获一代或二代盲盒,办理信用卡可升级为三代盲盒,社交平台出现大量用户分享领取经历 [3][5] - 公司回应称此为"平安好邻居"新开户回馈活动,旨在探索"金融+国潮文化"创新模式,针对年轻潮流客群打造差异化服务 [7] LABUBU市场热度 - 泡泡玛特旗下IP LABUBU成为全球潮玩爆款,部分二手市场溢价超30倍,2024年"隐藏款"年均收益率达3倍 [3] - LABUBU第三代"前方高能"系列挂件盲盒官方售价99元/个(整盒594元),发售即售罄,二手平台成为主要购买渠道 [8] 银行业揽储现状 - 低利率环境下国有大行活期利率接近零,1年期定存利率跌破1%,中小银行跟进下调,行业普遍面临揽储压力 [8] - 行业存在通过赠送礼品等非合规手段揽储现象,专家指出此类行为增加银行非利息支出,推高隐性负债成本 [9] 监管与行业建议 - 监管规定明确禁止银行通过赠送实物等不正当手段吸收存款 [2][8] - 专家建议银行应通过代发工资、高效结算网络、代销资管产品等合规方式提升存款竞争力,而非依赖短期营销手段 [9]
存款5万送盲盒、存几十万送苏超VIP?银行“卷”出新高度
南方都市报· 2025-06-10 19:03
银行揽储创新营销 - 平安银行在西安、北京、石家庄等地推出"存款送LABUBU盲盒"活动 纯新客户存入5万元以上定期6个月可获盲盒 加办信用卡可升级盲盒系列 [1][7] - 江苏银行借助苏超联赛冠名热度开展花式揽储 客户存入几十万元可获VIP门票 活动热度导致内部门票紧缺 [7] - 北京银行去年推出"乐享盛夏 京行有礼"活动 客户月日均资产提升5万元可领28-68元微信立减金 [7] - 招商银行郑州分行针对特定客户推出分层礼品激励 资产提升5万元送洗衣液 提升20万元送大米或抽纸 [8] 行业监管动态 - 长三角地区金融监管部门明确禁止银行通过赠送实物礼品或互联网平台合作方式吸收存款 要求2025年底前完成存量业务整改 [8][9] - 深圳金融监管局表示暂未出台类似限制政策 [10] - 2018年银保监会与央行已明文规定商业银行不得通过返还现金、赠送实物等不正当手段吸收存款 [12] 营销策略效果分析 - 分析师认为实物礼品结合潮流IP能有效吸引年轻客群 增强银行市场竞争力 [8] - 银行通过热点事件联动实现与客户互惠双赢 如江苏银行利用体育赛事流量提升揽储效率 [7]
银行借力新消费“顶流”揽储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6-10 00:48
Labubu成为银行揽储利器 - 某全国性股份制银行西北地区支行推出定期存款5万元送Labubu盲盒活动,存款期限3个月且仅限新客参加,办理信用卡也可获赠Labubu盲盒 [2] - 活动吸引大量消费者为获取Labubu而开户存款,社交媒体上用户表现出强烈兴趣,部分用户直接喊话银行客户经理 [2] - 行业专家认为该策略满足年轻群体对情绪价值和社交属性的需求,短期内能产生显著宣传效应 [2] 银行年轻化战略转型 - 银行将Labubu作为揽储工具是年轻化战略的具体实践,反映营销思维从传统价值驱动向情绪价值与社交裂变融合的转变 [2] - 潮玩IP凭借情感价值和社交传播属性,符合Z世代对个性化、趣味性消费符号的追求 [3] - 通过稀缺性礼品策略提高新客获取效率,并借助社交媒体自发分享形成"社交货币"效应,实现从"被动营销"到"主动参与"的模式升级 [3] 银行揽储合规性讨论 - 业内人士提示需关注银行短期揽储营销后能否形成客户沉淀和黏性,以及对金融服务生态构建的助益 [4] - 银行通过Labubu揽客吸储属于礼品赠送行为,需遵守监管合规要求,尤其某些潮玩单品溢价过高可能隐含投机情绪 [4] - 《商业银行法》规定不得以不正当手段吸收存款,监管文件明确禁止通过赠送实物等违规返利吸存行为 [4][5] 行业长期发展建议 - 银行应通过优质产品和完善服务(如代发工资、高效结算网络、代销资管产品)吸引客户,而非依赖非正常手段 [5] - 长期揽储需以增强客户黏性和留存为出发点,挖掘存款产品竞争力和服务精细化程度 [5]
存5万元就能获得LABUBU?银行揽储手段又翻新!
第一财经· 2025-06-09 21:31
银行揽储手段创新 - 平安银行多地分行推出新开户客户回馈活动,存入5万元可获潮玩LABUBU盲盒,活动针对"纯新客户"或销户满一年的客户[1][3] - 存款利率方面,5万元存3个月年化利率1%,1年1.3%,2年1.4%,20万元大额存单3年利率达1.75%,高于股份制银行挂牌利率(1年期1.15%,2年期1.2%)[4] - 行业普遍采用实物礼品揽储,如平安银行上海闵行支行新开户存入1000元送30元现金券,5万元送150元现金券,招商银行送小家电、超市会员卡,浦发银行、南京银行等也有类似活动[4] 揽储策略效果与动机 - 实物礼品策略直观且具吸引力,尤其能通过热门IP(如LABUBU)吸引年轻客户,并在社交媒体扩大传播[5] - 2025年4月中国住户定期存款余额达118.78万亿元,同比增12.62%,增速显著高于活期存款(5.6%),银行面临高利息支出压力但仍需扩大存款规模以支撑资产业务(如贷款、债券投资)[7] - 存款利率进入"1时代"导致客户流失,非银机构存款4月新增15710亿元(同比多增19010亿元),银行通过实物礼品变相提升客户收益(如500元礼品相当于1个百分点年化收益率)以应对竞争[8][9] 监管动态与合规争议 - 长三角地区金融监管部门重申禁令,明确禁止银行通过赠送实物礼品或互联网平台合作揽储,要求2025年底前清理存量业务[1][12] - 平安银行"存款送LABUBU盲盒"活动被质疑是否属于变相"手工补息",现行规定禁止银行以返还现金、有价证券或赠送实物等不正当手段吸存[11] - 2018年原银保监会已明确禁止七类违规吸存行为,包括赠送实物,2020年地方监管进一步细化规定,近期长三角地区再次强调合规要求[12]
银行揽储史:从米面粮油到LABUBU盲盒
北京商报· 2025-06-08 22:19
从20世纪90年代靠利率与网点"跑马圈地",到2010年后用米面粮油掀起"礼品大战",再到2025年以泡泡玛特LABUBU盲盒吸引年轻人的目光……中国银行业 的揽储史随着储户的喜好不断"进化"。当LABUBU盲盒在二手市场被炒至数千元、成为年轻人的"社交货币"时,平安银行部分分行推出"平安好邻居"新开户 回馈活动,即存入资金有机会获得LABUBU引发关注。狂热之下,有储户为盲盒开户;更有其他机构客户经理为挽留500万元存款急寻LABUBU购买渠道。 在利率市场化、资管产品分流压力下,银行对揽储与长效获客的渴望凸显。如何跳出"礼品竞赛"逻辑,用真正的服务创新转化为客户价值,才是银行获客博 弈中最需要破解的密码。 ● a Wierz POP MART 当银行遇上了潮玩,获客又有了新思路。2025年,泡泡玛特的LABUBU系列盲盒成为最炙手可热的潮玩单品。5月起,这个有着独特精灵气质的IP在全球范 围内掀起抢购热潮,线上商城更是一开售就被秒空,长期处于"一盒难求"的状态。二手交易平台上,LABUBU盲盒的价格更是被炒至高位,原价99元的普通 款,市场价普遍在200—600元之间浮动,而隐藏款更是被炒到数千元以上,成 ...
兴业银行存千万换实习暂停,激烈竞争下银行揽储花样百出
第一财经· 2025-05-27 20:18
兴业银行实习计划事件 - 兴业银行私人银行部推出"高端客户子女名企实习计划" 要求客户新增千万级资金并锁定存期 [1] - 公司回应称推广过程中存在表述不完整 已决定暂停相关项目 [1] - 计划实际由第三方机构执行 实习机会最终由面试企业决定 部分合作企业否认参与 [1] - 业务中"存款限期不得转移"条款的合规性引发行业讨论 [1] 私人银行高净值客户服务现状 - 业内普遍存在类似服务 中信银行私人银行提供"1周集训+2至4周实习" 准入门槛为日均管理资产600万元及以上 [1] - 银行将实习机会纳入教育服务体系 覆盖基础教育择校至就业全链条 根据客户需求调动资源 [2] 行业竞争格局 - 银行通过差异化增值服务争夺高净值客户 实习资源对接成为竞争手段之一 [1][2]
兴业银行“存千万换实习”暂停!“公开的秘密”背后是→
第一财经· 2025-05-27 20:16
兴业银行高端客户子女实习计划事件 - 兴业银行私人银行部推出"高端客户子女名企实习计划",要求客户新增千万级资金并锁定存期以获取推荐资格 [1][5] - 非私行客户需新增1000万元、存量客户新增500万元可获推荐资格,资金需锁定至实习结束 [5] - 计划提供金融、互联网、传媒等多个热门行业实习机会,涉及谷歌、微软、中金资本、字节跳动等知名企业 [5] 行业现状与竞争格局 - 为高净值客户提供子女教育、实习机会等服务已成为行业"公开的秘密",反映银行揽储压力及同业竞争激烈 [2][7] - 中信银行私人银行要求日均管理资产600万元及以上,提供"1周集训+2至4周实习"机会 [8] - 工商银行私人银行AUM达3.47万亿元(增速13.2%),农业银行AUM 3.15万亿元(增速18.87%),显示头部机构竞争白热化 [11] 服务模式与合规争议 - 银行通过第三方机构执行实习计划,但合作企业如字节跳动否认参与,称录用流程独立 [2][6] - "实习期资金不得转移"条款被质疑违反《商业银行法》"取款自由"原则,可能构成不正当揽储 [12][13] - 法律界观点分化:有律师认为涉嫌违规,亦有专家称属正常商业行为 [13][14] 银行增值服务趋势 - 私行服务从基础教育到就业全覆盖,包括择校、论文辅导、实习推荐等"软性"需求 [8][9] - 平安银行按客户资产分五层级(50万至1亿元+),提供差异化服务如家族信托、私募投资机会 [10] - 民生银行聚焦高端医养、税务规划,渣打推出私募联合投资俱乐部瞄准超高净值客户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