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预制菜标准
icon
搜索文档
爱教育消费者的太二酸菜鱼,终于开始服软了?
搜狐财经· 2025-09-25 20:46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于2025年启动“鲜活升级”战略,核心是从产品到门店环境的全面革新 [2] - 战略升级包括改用可视化透明开放厨房设计、装修色调更柔和明亮,并增加热菜小炒,推出“活鱼、鲜鸡、鲜牛肉”三大招牌 [2] - 升级计划于2025年3月开启,预计到年底完成150家门店调改,到2026年完成所有门店升级 [5] 门店运营调整 - 公司打破早期“不拼桌、不加位、不外卖”及“不接待四人以上”等严格店规,逐步放宽运营限制 [18][20] - 公司首次出现大规模关店,截至2025年6月底自营门店数量由去年同期的612家收缩至547家 [20] - 2025年新增门店仅4家,扩张速度显著放缓 [20] 产品与供应链管理 - 公司主打“活鱼现杀”概念,但实际操作是分上午、下午两次统一宰杀,并非顾客下单后现场宰杀 [11][14] - 新增菜品如炒鸡、牛肉,但顾客点餐仍以酸菜鱼为主,新招牌菜点单率有限 [22] - 公司在官方小程序和天猫商城销售“门店同款”酸菜、茶包和速食汤面等预制类产品 [26][27] 消费者反馈与市场反应 - 消费者对升级评价不一,部分认可门店更干净、服务更好且可调整辣度,部分质疑“现杀”真实性 [5][8][11] - 2025年9月有顾客因上菜仅六七分钟质疑使用预制菜,相关讨论冲上热搜 [5] - 消费者对明码标价的预制菜接受度较高,但不能接受以“鲜活”为宣传却提供预制菜品 [24][26] 行业趋势与品牌定位 - 公司早期以“立规矩”和独特风格吸引年轻消费者,成为商场“排队之王”,但十年后品牌叙事效力减弱 [16][18][28] - 行业整体面临消费者对预制菜警惕性提升、追求性价比和食品安全的趋势,品牌需从“教育消费者”转向“被消费者教育” [24][28][29] - 餐饮品牌需不断适应变化的口味和体验,单纯依靠格调和人设难以维持市场地位 [28][29]
新刊提前看丨中餐进化论
搜狐财经· 2025-09-24 14:54
预制菜行业 - 行业核心议题为模式工业化与口味标准化是否是中餐现代化的唯一出路 [5] - 行业面临关于预制菜定义的巨大标准分歧,成为公众争论的焦点之一 [5][7] - 行业技术挑战在于难以攻克充满“锅气”的菜肴,这是技术最难攻克的领域之一 [13] - 行业发展的基石在于经营者和消费者就严格的食品安全体系形成共识 [9] - 行业当前“游戏规则”尚不清晰,消费者需要更多知情权,使得用预制菜“蒙混过关”越来越难 [11] - 有观点认为预制菜正在“颠覆”传统中餐 [9] 茶饮行业 - 行业面临由柠檬危机暴露出的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 [18][20] - 蜜雪冰城等公司因原材料柠檬的供应问题而被“逼急” [18] 电动汽车行业 - 行业出现V2G(车辆到电网)新商业模式,电动车主可通过向电网反向放电获得收益,例如在武汉一充换电站实现一小时收益60元 [20] 食品行业 - 行业风险控制的关键在于食品的生产、储存和销售环节,特别是对企业的规范管理和严格监管,以防范如沙门氏菌等导致的食物中毒事件 [26]
向罗永浩道歉了?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假的,不能信!
新浪财经· 2025-09-24 03:17
事件核心与争议 - 贾国龙就合作争议向罗永浩道歉的传闻被其本人辟谣为虚假信息[1] - 罗永浩发布价值370元的7个现炒热菜套餐 强调其为连锁品牌的全现炒操作 以此对比质疑其他连锁品牌的价格与品质[4][8] - 罗永浩宣布将对其团队对市面上的预制菜进行测评 并明确表示只做测评不带货[5] 行业现状与消费者关切 - 连锁餐饮行业中存在使用预制菜但未明确告知消费者的现象 引发消费者对“现炒”真实性的争议[6][8] - 消费者不排斥超市购买的预制菜 但反对餐厅将加热即食的预制菜冒充现炒菜并以高价出售[8] - 当前国家层面的预制菜标准尚未完全落地 导致商家与消费者对菜品定义存在认知差异[10] 公司策略与市场反应 - 西贝公司被指其美国门店不使用预制菜 若属实则存在国内外市场区别对待的争议[6] - 贾国龙曾表示西贝公司利润仅为5% 但消费者更关注以合理价格获得真材实料的新鲜饭菜[10] - 建议公司通过明确菜单标识预制菜信息来提升透明度 而非通过争议来应对问题[12]
9月23日投资早报|绝味食品将变更为“ST绝味”,顺丰控股8月快递物流业务合计收入为247.87亿元同比增长7.86%,今日一只新股上市
新浪财经· 2025-09-22 08:38
隔夜市场表现 - A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 沪指跌0.3%至3820点 深证成指跌0.04%至13070点 创业板指跌0.16%至3091点 超3400只个股下跌 两市成交额缩量8100亿元至2.32万亿元[1] - 港股三大指数走势分化 恒生指数平收于26545.1点 恒生国企指数涨0.17%至9472.35点 恒生科技指数涨0.37%至6294.42点 全周恒科指累计涨幅达5.09%[1] - 美股三大指数再创新高 道指涨0.37%至46315.27点 纳指涨0.72%至22631.48点 标普500指数涨0.49%至6664.36点 本周均录得涨幅[1] 新股上市 - 友升股份今日上市 代码603418 发行价46.36元/股 发行市盈率22.31倍 公司为新能源汽车铝合金零部件制造商 产品包括门槛梁/电池托盘/保险杠/副车架等系列 客户含凌云工业/富奥股份/华域汽车等一级供应商[2] 政策动态 - 国务院食安办联合多部门推进预制菜国家标准制定 要求餐饮环节明示使用预制菜 以保障消费者知情权与选择权[3] - 网信部门约谈微博平台 因热搜榜单主榜高位呈现大量炒作明星个人动态类不良信息 违反网络生态治理规定 平台被要求限期改正并从严处理责任人[3] - 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修订草案)》 强调依法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草案将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4] 产业规划 - 工信部研究编制《"十五五"新型电池产业发展规划》 强调防范锂电池产业低水平重复建设 引导各地区差异化布局 巩固产业链优势[5]
工信部等五部门:大力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
搜狐财经· 2025-09-22 06:45
行业监管动态 - 国务院食安办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 正在加快推进预制菜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 [1] - 监管方向包括大力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 以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1] 公司具体案例 - 西贝餐饮因被质疑为预制菜而引发社会热议 公司创始人贾国龙表示将起诉相关吐槽者并强调西贝不是预制菜 指出国家对预制菜有严格定义 [3] - 西贝发布官方致歉信 承认其生产工艺与顾客期望存在较大差异 未能满足顾客需求与期待 [3] - 公司计划将中央厨房前置加工工艺调整到门店现场加工 并承诺在2025年10月1日前完成全国门店的相应调整 [3]
都是华与华的甲方,西贝为什么没像蜜雪冰城一样逆转危机?
商业洞察· 2025-09-16 17:24
核心观点 - 西贝与罗永浩的争端源于预制菜争议 暴露餐饮行业在标准化生产与消费者预期之间的认知错配 事件升级为行业话语权争夺战 [4][15][20] - 西贝因创始人应对失当导致品牌信誉受损 单日营业额下滑超200万元 而蜜雪冰城因定位平价获得公众宽容 形成鲜明对比 [19][18][23] - 预制菜国家标准即将出台 将强制餐饮门店披露使用情况 解决当前行业缺乏统一标准的问题 [15][16] 事件经过与影响 - 9月10日罗永浩发微博吐槽西贝使用预制菜且价格高 引发网友热议 [6] -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否认使用预制菜 宣布开放后厨并推出"罗永浩菜单" 但媒体探访发现儿童餐使用冷冻食材(鸡翅保质期9个月 西兰花24个月) [7] - 事件导致西贝单日营业额下滑超200万元 遭遇消费者抵制 [19] - 贾国龙群内言论称"罗永浩是网络黑嘴" 引发罗永浩强烈回应 双方矛盾激化 [4][8][10] - 西贝发布道歉信 承诺2025年10月前完成门店调整 但遭罗永浩五连问质疑 [13] 行业对比分析 - 蜜雪冰城虽被曝使用隔夜食材 但因定位平价(几元饮品)获得公众宽容 品牌IP与社会情绪共振 [18][19] - 西贝定价高端(人均85元) 面向中产及亲子家庭 2024年售出儿童餐超2000万份 服务儿童近650万人次 但食材新鲜度争议引发信任危机 [21][20] - 连锁餐饮普遍采用中央厨房+冷链模式 提升效率但导致"锅气"减少 价格持续上涨 [22] 行业标准与趋势 - 当前中央厨房出品是否属预制菜缺乏明确界定 企业可通过"预处理"等话术规避责任 [15] - 《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专家审查 将强制餐饮门店披露预制菜使用情况 [15][16] - 消费者反对的是"假装现炒"的欺骗感 而非预制菜本身 [22]
罗永浩的口风,其实变了
虎嗅· 2025-09-16 15:02
餐饮行业成本结构 - 非预制菜制作过程耗时较长 从买菜到成品需要约2小时[4] - 非预制菜成本较高 不仅包括原料成本 还包括时间等隐性成本[5] - 餐饮业物业成本占比较高 需要支付24小时物业费用 尤其是高端地段商场[20] 预制菜标准争议 - 预制菜定义存在广泛分歧 缺乏行业共识[13] - 国家标准预计将比消费者预期更宽松[25] - 预制菜标注要求可能影响餐饮业生存 特别是商场饭店[31] 餐饮业运营特性 - 饭店高度依赖翻台率提升GMV 出餐速度影响收益[20] - 商场明火使用受限 影响传统烹饪方式[26] - 餐饮业成为商场引流首要手段 对线下零售生态至关重要[28][29] 消费者行为分析 - 外出就餐主要动机转向社交需求 而非单纯饮食[22][24] - 名厨效应为高价提供合理性 但实际参与度存疑[21] - 消费者对预制菜接受度存在社交顾虑 请客场景尤其敏感[31] 行业监管取向 - 食品安全应作为政策底线 而非定义新鲜度或口味标准[33] - 应通过市场机制而非行政手段区分质量等级[32] - 消费者知情权实践存在操作困难 因预制菜定义不统一[36][37]
谁在妖魔化预制菜?
搜狐财经· 2025-09-16 10:08
行业核心矛盾 - 预制菜行业面临标准化缺失的核心矛盾 为标准化而生却困于无标准 [2] - 缺乏强制性国家标准导致定义不统一 分类不清晰 标识不规范 质量指标不完善 [11] - 现有标准多从生产经营角度制定 很少考虑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保护 [11] 认知差异分析 - 企业端依据行业规范 消费者端依据直观感受 形成认知体系碰撞 [4] - 消费者能接受超市选购场景的预制菜 但难以接受餐厅体验场景的预制菜 [5] - 消费者对中高端餐厅有新鲜现做的默认期待 难以接受花高价吃加热菜 [5] 行业发展现状 - 预制菜兴起源于餐饮行业结构性变化 人工成本上涨 门店租金攀升 标准化需求增加 外卖业务发展 [9] - 预制菜推动云贵川菜系Bistro 广西鱼生餐厅 广东早茶店等小众菜系规模化扩张 [9] - 外卖领域因出餐快 薄利走量 品控稳成为预制菜最先扎根的领域 [9] 标准体系问题 - 商家标准侧重效率与成本 消费者标准侧重知情权与新鲜度 国标处于模糊地带 [11] - 没有统一国标导致商家无法确定什么该标 也怕标了不符合国标引发争议 [4] - 《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专家审查 但尚未正式实施 [3] 场景适配性 - 并非所有食物都适合预制 某些品类预制本质是挂羊头卖狗肉违背食材本真 [6] - 当前行业没有哪些品类不该预制的共识 也没有标准要求 [7] - 中央厨房预制能让北京和上海的西贝做出同样味道的莜面 这是现做模式难以实现的 [10] 品质认知 - 高质量预制菜安全性甚至高于现场制作食品 中央厨房环境控制 原料检测 工艺标准更严格 [13] - 预制菜不是劣质食品代名词 而是食品工业化必然产物 从罐头速冻食品到预包装菜肴发展 [13] - 添加剂并非预制菜特例 牛奶面包都有添加剂 酱油味精本身也是添加剂 [6]
罗永浩大战贾国龙,预制菜闷声发大财
36氪· 2025-09-15 21:25
行业监管进展 - 国家卫健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于9月13日通过审查 即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标志着行业首次建立全国统一安全标准[5] - 监管体系自2022年起逐步完善:中国烹饪协会发布团体标准 2023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2024年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明确预制菜定义[8] - 新标准排除中央厨房制作菜肴及主食类产品 与消费者认知存在显著差异[9] 市场表现 - 预制菜指数(8841441)9月15日收报1070.24点 单日上涨18.02点 涨幅1.71%[4] - 得利斯(002330.SZ)涨停10.10%至5.45元 惠发食品(603536.SH)涨5.56%至11.40元 国联水产(300094.SZ)涨5.03%至3.97元[2][4] - 龙大美食(002726.SZ)涨5.69%至6.13元 千味央厨(001215.SZ)涨3.96%至34.92元 味知香(605089.SH)涨4.93%至28.50元[3][4] 产业链发展历程 - 行业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 伴随麦当劳 肯德基进入中国带动净菜配送规模化[6] - 2000-2005年成为企业集中注册期:天康生物 国联水产 得利斯 惠发食品均成立于该阶段[6] - 2008年后中央厨房与冷链运输兴起 推动预制菜标准化扩张 商场连锁品牌复制与明火限制政策进一步促进渗透[12] 行业竞争格局 - 预制菜降低餐饮行业准入门槛 使大小餐馆均能通过采购实现多菜系运营[12] - 传统连锁餐饮(海底捞 外婆家 避风塘 永和大王)依托中央厨房优势 与新入局者形成竞争[10] - 西贝等企业转向门店现制 但供应商千味央厨(黄米凉糕 蒙古奶酪饼) 龙大美食(猪肉产品)仍受益于行业整体发展[1][3] 消费端矛盾 - 消费者对预制菜存在认知偏差 普遍认为"非现场制作即预制菜" 与官方定义产生冲突[9] - 核心矛盾源于知情权缺失 而非食品安全本身 反映现代生活节奏下对传统烹饪方式的怀念[10][13] - 外卖普及加剧预制菜渗透 导致消费者选择受限[13]
预制菜国标或将出台,多只概念股走强,得利斯一字涨停
南方都市报· 2025-09-15 19:02
行业监管动态 - 国家卫生健康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审查 即将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2] - 标准将首次强制要求餐饮门店披露是否使用及如何使用预制菜[2][3] - 业内认为标准出台将推进行业自律 加强防腐剂禁令和冷链升级要求[4] 市场反应 - 9月15日预制菜板块走强 多只A股概念股出现明显上涨[2][3] - 得利斯一字涨停 收盘涨10.10%至5.45元 主力净流入6405万元[3] - 味知香开盘涨停 收盘涨4.93%至28.50元 国联水产涨5.03%至3.97元[3] - 盖世食品涨3.02%至15.03元 千味央厨涨3.96%至34.92元 龙大美食涨5.69%至6.13元[3] 公司业务数据 - 得利斯2024年预制菜收入占营业总收入21.67%[3] - 龙大美食2024年12月与西贝餐饮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涉及产品供应和市场拓展[3] 行业影响 - 标准出台利好头部品牌通过规模效应扩大市占率[4] - 行业面临标准不一、食品安全和监管标准等挑战[3] - 西贝预制菜争议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焦点集中于餐厅明示使用要求[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