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餐饮智能化
icon
搜索文档
中餐连锁疯狂扫货,炒菜机器人成“香饽饽”?
36氪· 2025-08-20 10:36
中餐行业炒菜机器人应用现状 - 京东七鲜小厨、锅圈、小菜园、老乡鸡等连锁品牌大规模采购炒菜机器人,京东计划采购数万台支持"3年万店"目标[1][2] - 小菜园投入1亿元采购2000台单价5万元机器人,老乡鸡在388家门店部署自动化设备并计划增购3000台[6][7] - 行业销量显著增长,2024年中国烹饪机器人线上销售额达2.9亿元,销量14万台,同比增长54.4%[9] 炒菜机器人技术特性 - 烹饪效率大幅提升,单道菜品制作时间从人工10分钟缩短至2-4分钟,最高功率达3500W可还原爆炒过程[2][13] - 具备精准控温技术,15秒内锅温升至300°C,通过AI算法复刻大厨火候手法[14] - 支持八大菜系标准化出餐,云端菜谱管理系统实现百城千店口味同步更新[15] 行业降本增效成果 - 人力成本降低40%,单台机器人可替代2-3名厨师,霸碗门店配置3台机器人后仅需1名员工操作[19][21] - 新店盈利周期从12个月压缩至8个月,后厨面积缩减至0.67平方米降低选址要求[26] - 芯厨师品牌机器人使人效提升,单操作员可管理3-4台设备,人力成本降低58%[26] 市场规模与发展预测 - 智能炒菜机市场规模从2020年15.5亿元增至2022年38.7亿元,预计未来突破百亿元[13] - 科沃斯旗下添可品牌2025年上半年商用机器人销量达1000台,为2024年全年两倍多[10] - 行业预测2030年智能烹饪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突破12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7.35%[28] 技术应用瓶颈 - 初始采购成本较高,单价区间3-12万元,设备投资回收周期需1-1.5年[31] - 难以处理复杂烹饪技巧,在食材形态识别和预处理环节仍需人工参与[33] - 35岁以上消费者群体中42%对机器炒菜存在抵触情绪,认为缺乏烟火气[36] 商业模式创新 - 租赁模式兴起,单价3.6万元设备月租约2500元,受外卖店和堂食店青睐[32] - 出现"机器+员工"组合模式,机器负责标准化烹饪,人工补充个性化调味[37] - 中央厨房集中采购食材降低采购成本,驱动预制菜包与智能终端高效整合[26]
无需人工!这款AI拉面机凭啥获马斯克点赞、软银投资?
搜狐财经· 2025-08-18 10:25
公司概况 - Yo-Kai Express成立于2016年,专注于AI智能热食贩卖机研发,已进驻特斯拉、Netflix、沃尔玛等企业及医院、高校、机场等公共场所[3][5] - 截至当前,公司在美国市场布点150多台,全球9个国家和地区共设点超290处,计划2024年底扩展至18个国家和地区、设点超750台[5] - 产品线包括拉面贩卖机和奶茶贩卖机,拉面机提供25种热食(如牛肉面、小笼包),奶茶机可制作饮品并调酒,平均出餐时间90秒[6][9] 技术优势 - 采用半导体行业回焊炉温控技术实现精准加热,解决传统微波加热导致的食材受热不均问题[6] - 中央厨房预处理食材至六七分熟,终端机器完成最终烹煮,保持现做口感[7] - 奶茶机配备机械臂,可现场烹煮波霸等小料,纯茶制作1分钟、其他饮品约2分钟[9] 市场表现与定价 - 拉面单品定价12.99-14.99美元,低于美国兰州拉面堂食价格(12-18美元+税费小费)[7] - 奶茶单品定价6-7美元,与喜茶美国门店价格(7-9美元)相比更具性价比[9] - 台湾桃园机场投放点单台机器日均补货3次(每台容量50份),需求旺盛[12] 资本与合作 - 2019年获软银集团投资,2024年入选高通孵化器及英伟达初创加速计划[10] - 与连锁餐厅合作研发菜品,采用渠道商模式:支付预制材料费用后保留销售收入[12] - 正与预制菜品牌、包装消费品企业洽谈合作,并计划2025年底全球投放超500台奶茶机[9][12] 行业趋势与竞争 - 全球商用厨房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从2020年1.5亿美元增至2025年3.1亿美元(CAGR 15.6%)[16] - 中国大陆市场面临外卖成熟度及智能化设备普及压力(如深圳无人面馆48秒出餐、单价6元)[13] - 茶饮行业智能化程度高(如霸王茶姬制茶机8秒/杯、差异率2‰),快餐品牌加速自动化设备采购[15][16] 战略方向 - 瞄准欧美日韩人力成本高痛点(美国服务员月薪约6000美元),以自动化降低租金水电外的固定支出[16] - 强调自动化并非取代传统烹饪,而是解决效率瓶颈,推动标准化生产与食品安全保障[17] - 对中国大陆市场持谨慎态度,但已启动市场考察并与相关品牌接触[12][13]
日均炒菜1300多份,厨师背后有“秘密武器”→
第一财经· 2025-08-06 18:04
餐饮业智能化趋势 - 炒菜机器人正成为中餐厅"没有厨师"模式的核心设备 宁波万达广场的每天稻中餐厅使用5台炒菜机器人 在145平方米门店中仅需25平方米厨房 实现日均炒菜1300多份 翻台率高达10轮 [2] - 行业面临厨师团队不可控因素 包括水准稳定性与个人状态等问题 炒菜机器人可保证菜品口味稳定性 成为解决方案 [5] - 使用炒菜机器人后 每天稻中餐厅后厨仅需4人 每人负责10道菜 主要进行切配工作 炒制环节完全由机器人完成 菜品切换时间仅需十秒 [5] 炒菜机器人市场现状 - 目前国内主要商用炒菜机器人厂商约10家 包括添可 京东参投的橡鹿科技 珠海优特智厨等 产品形态分为侧搅拌与上搅拌两种类型 [12] - 添可商用炒菜机器人2023年刚推出时销量为400-500台 2024年上半年已达1000台 预计全年销量将达去年5倍 合作商家从60-70个增至200多个 [10] - 行业测算显示 若国内900万家餐厅中30%使用炒菜机器人 每家配备4台 市场容量将达1200万台 对应市场规模约1200亿元 加上国际市场潜力可达几千亿元 [11] 商业模式与经济效益 - 每天稻中餐厅使用炒菜机器人后 净利润率从传统模式的5%提升至25% 人均消费40-50元低于同业50-70元水平 提高了复购率 [7] - 结合炒菜机器人的中餐厅毛利率达68% 100万元投资可在8-9个月回本 传统模式难以实现该回报周期 [8] - 厨房面积从传统70-80平方米缩减至25平方米 同时菜品数量增加至八大菜系40道菜 提升空间利用效率 [7] 技术发展与行业应用 - 炒菜机器人实现自动投调料 自动翻炒 自动倾倒食材等功能 1人可操作5-6台设备 自动化程度显著提高 [4] - 不同类型炒菜机器人价格差异明显 滚筒型3万元起步 最高达20多万元 添可产品定价15800元 橡鹿产品价格区间18300-80800元 [12] - 研发团队将烹饪技艺数字化是关键挑战 需将大火小火等经验转化为精确到克的指标 目前添可已积累3000多道智能菜谱 [8] 行业未来展望 - 预计未来两年中餐厅炒菜机器人市场将迎来爆发 添可计划2024年9月推出商用新品 橡鹿科技也将发布新一代AI产品 [13] - 头部企业加速布局 京东投资橡鹿科技建设AI炒菜机器人工厂 添可计划在苏州开设第三家示范餐厅 [13] - 行业面临厨师缺口问题 未来十年中国预计缺少400万厨师 推动技术替代需求 [13]
“智” 启烹饪新篇,小智云炒掀起餐饮科技 “热风暴”
中国食品网· 2025-05-24 19:09
公司产品与技术 - 小智云炒是由东莞市山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全自动炒菜机器人 以AI算法为核心 融合AI智能技术与云数据 实现中国八大菜系上百种菜品的智能选择 [1][3] - 产品具备AI精准控制火力 烹饪时间和用料量的能力 最大程度保留食材营养 配备滤网过滤和静电油烟双重净化装置 以及自动洗锅和环保排污功能 几乎不产生油烟 [5] - 产品可与公司净菜供应链服务结合 通过智能手机APP操作 实现自动炒菜和自动清洁 解决食材采购 清洗 切配等繁琐问题 [5] 市场反响与商业化 - 自上市以来在各类展会上吸引大量业内人士和参观者 赢得广泛赞誉和高度认可 众多餐饮企业表达引入意愿 希望提升效率 保障食品安全和降低运营成本 [6] - 在家庭消费市场备受青睐 让家庭成员从繁重炒菜劳作中解放出来 拥有更多时间享受生活和陪伴家人 [6] - 2023年深圳高交会上现场演示吸引大量观众 专业人士给予极高评价 认为代表未来烹饪科技发展方向 [8] - 东莞松山湖"幸福小食堂"机器人餐饮店试营业 仅靠两台小智云炒机器人承担烹饪 两荤两素仅需12元价格 吸引众多顾客 对菜品口味和质量给予充分肯定 [8] 国际化进展 - 目前有一半产品远销国外 成为传播中式美食文化的有力使者 让外国人轻松品尝地道中式炒菜 [9] - 2023年9月意大利和马来西亚国际采购商专程到访公司 认为中餐国际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小智云炒为解决复杂烹饪过程限制提供完美方案 [9] 公司战略与发展规划 - 公司依托国防科技大学博士研发团队技术实力 致力于构建餐饮健康化 标准化 智能化的AI平台服务生态链 [1] - 公司将持续加大科研投入 优化升级产品性能和功能 推动中餐健康化 标准化 智能化发展进程 [11] - 公司计划推出更多智能化产品 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为全球餐饮行业智能化变革贡献智慧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