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闭环经济
搜索文档
外交部驳斥美国务院:任何威胁挑衅都是枉费心机;美国政府迎来大规模裁员潮,受影响最大的是这个部门;官方通报“蔡国强烟花秀”事件调查核查情况丨早报
第一财经· 2025-10-16 08:20
宏观经济数据 - 9月CPI环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1%,同比下降0.3%,降幅比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 [6] - 9月PPI环比继续持平,同比下降2.3%,降幅比上月收窄0.6个百分点 [6] - 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0%,涨幅连续第5个月扩大,为近19个月以来涨幅首次回到1% [6] - 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37.08万亿元,同比增长8.7%,比上年同期高0.7个百分点 [7] - 9月末狭义货币供应量M1增速比今年2月末的年内低点0.1%提升了7.1个百分点 [7] - M1-M2剪刀差继续收窄为-1.2%,反映出企业生产经营活跃度提升、个人投资消费需求回暖 [7] - 前三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22.71万亿元,在资本市场回暖与利率下行背景下出现居民资产重新配置现象 [10] - 9月份中国电商物流指数环比继续上升,继续刷新年内新高 [8] 行业政策与动态 -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服务能力"三年倍增"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底在高速公路服务区新建改建4万个60千瓦以上"超快结合"充电枪 [5] - 方案还提出补齐农村充电设施建设短板,进一步下沉农村地区充电网络,扩大充电设施覆盖范围 [5] - 国家组织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取消宁波大红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氟尿嘧啶注射液中选资格,截至目前被踢出第十批药品集采中选名单的企业数量已达到四家 [11] - 上海发布《第二批上海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建设方案》,明确增设8个重点区域和5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域作为第二批联动创新区,将落实86项改革任务举措 [15] - 中国石油深地川科1井钻探深度突破10000米,深入5.4亿年前的震旦系地层,标志着我国在地球深部能源探索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16] 公司合作与业务发展 - 宁德时代与京东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协同建立巧克力换电官方直销渠道,共同推广车电分离用车模式,并依托"京东养车"全国服务网络开展电池后市场业务合作 [28] - 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访华,工信部部长李乐成会见库克,双方就苹果公司在华业务发展、加强电子信息领域合作进行交流,库克表示将继续加大在华投资 [4] - 半导体设备厂商新凯来在湾芯展展出光学检测产品、物理与X射线量测设备、刻蚀产品、扩散产品、薄膜产品,其子公司万里眼展出下一代数字网络测试产品、高频与高速芯片测试产品等 [29] - 苹果CEO库克现身北京将府公园与开发者交流,并探访上海莉莉丝游戏公司,此行正值苹果iPhone 17上市推广之际 [30] - OpenAI与博通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出总容量达10吉瓦的定制芯片,构建AI闭环生态 [31] 资本市场与交易 - 10月15日龙虎榜中,共32只个股出现机构身影,16只股票呈现机构净买入,16只呈现机构净卖出 [34] - 当天机构净买入前三的股票分别是金盘科技、向日葵、兴森科技,净买入金额分别为19297.18万元、13067.41万元、8051.08万元 [35] - 当天机构净卖出前三的股票分别是闻泰科技、至纯科技、三花智控,净卖出金额分别为20756.79万元、12711.19万元、12159.55万元 [37] - 美股道指跌17.15点,跌幅0.04%,报46253.31点,纳指涨0.66%,报22670.08点,标普500指数涨0.40%,报6671.06点 [32] - 纽约商品交易所10月交割的COMEX黄金期货上涨1.06%,报每盎司4182.50美元,黄金首次突破每盎司4200美元关口 [33] 特定事件与市场现象 - 第138届广交会开幕,有机器人厂家当天收获超7位数人民币的潜在订单,机器人等高技术产品日益受到外商青睐 [14] - 今年以来已有多所高校通过购置存量房地产用作学生宿舍,中南大学采购项目预算金额最高为29538万元人民币 [13] - 小米SU7因隐藏式门把手在交通事故中无法开启引发关注,新能源汽车隐藏式门把手设计再次受到市场关注 [38] - 金价持续上涨催热电商黄金销售,但黑猫投诉平台已有2044条"黄金不发货"相关投诉,多为金价上涨后商家以缺货等理由不发货 [38]
OpenAl万亿豪赌闭环生态 中国AI产业如何接招?
第一财经· 2025-10-15 17:23
OpenAI的AI闭环经济战略 - OpenAI正在构建一个围绕自身的“AI闭环经济”,通过联手甲骨文、英伟达、AMD、博通等科技巨头,推出总容量达10吉瓦(GW)的定制芯片 [1] - OpenAI预支未来已撬动了万亿美元的基建支持,覆盖算力、云服务等多个关键领域,CEO山姆·奥尔特曼表示基础设施领域的巨额投资是公司层面的一次战略豪赌 [1] - 在不到一个月里,OpenAI已经达成了至少26吉瓦的算力部署,而当前运营的算力只有2吉瓦 [3] 近期重大合作与资本承诺 - 9月,OpenAI与甲骨文达成一项为期五年、价值3000亿美元的算力采购协议 [2] - 与云计算服务商Coreweave签订三项共计224亿美元的合同,并计划向后者投资3.5亿美元作为合作的一部分 [2] - 9月22日,OpenAI与英伟达宣布合作,英伟达向其投资千亿美元,而OpenAI则通过英伟达构建并部署10吉瓦的AI数据中心,预计投入数以百万计的GPU [3] - 10月6日,OpenAI与AMD签署协议,将在未来数年内分阶段部署总计6吉瓦的AMD GPU算力,若项目达成目标,OpenAI有权以每股仅1美分的低价收购AMD高达10%的股份 [3] - 按英伟达CEO黄仁勋的估算,1吉瓦AI数据中心容量成本为500亿至600亿美元,26吉瓦背后是至少1.3万亿美元的资本承诺 [3] 财务状况与盈利预期 - OpenAI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约43亿美元,亏损135亿美元 [4] - OpenAI预测要到2029年才能实现盈利 [4] 战略意图与行业影响 - “闭环经济”策略本质是抢占AI基础设施领域的核心话语权,短期能提升推理效率并降低单位算力成本,长期目标是主导行业标准制定,协同生态实现对AI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掌控 [2] - 该策略有效解决了当前AI落地的核心瓶颈——碎片化算力供给与爆发式场景需求的错配问题 [4] - 若策略落地见效,将倒逼整个AI行业向“软硬一体”模式加速演进 [6] 业界观点与潜在风险 - 天使投资人郭涛认为,最终成败的关键在于OpenAI能否持续输出颠覆性创新成果 [1] - 摩根士丹利指出,长期、巨额的资本支出承诺完全押注于AI需求的持续性,一旦需求放缓将面临巨大风险,可能引发科技行业泡沫 [5] - CoreWeave CEO Michael Intrator反驳称,这是真实需求驱动的基础设施建设,根本驱动力巨大 [5] - OpenCSG创始人陈冉认为,闭环生态是AI产业进入“第二阶段”的必然结果,但过度集中会削弱创新开放性,形成新的“科技垄断”形态 [5] 中国AI产业的路径选择 - 10月15日,商汤宣布与寒武纪达成战略合作,推进软硬件的联合优化 [1][7] - 业内普遍认为,中国不会复制硅谷模式,而是走一条属于自己的AI生态路径 [7] - 海外巨头联盟模式在中国面临制约:数据主权与安全合规要求更为严格,技术自主可控的诉求远高于单纯的效率优先 [7] - 陈冉指出,中国的优势在于场景、数据与产业落地速度,因此更适合构建“开源共生型生态”,灵活、多元、面向本地产业智能化 [7][9] 中美AI竞争格局 - 2024年全球AI风险投资规模达到1370亿美元,美国占比高达66% [8] - 中国在开源与人才方面表现亮眼,2020年至2024年累计顶会论文作者数量达3000余人,首次超过美国,AI开源项目累计贡献量较2018年增长1.5倍,位居全球第二 [8] - 在HuggingFace发布的榜单中,排名前十的开源大模型中,中国占据九席 [8] - 郭涛提出“国家队+市场化平台”的双轮驱动路径,即国家实验室攻坚基础大模型与底层核心技术,互联网大厂开放通用能力接口,垂直领域企业打造场景化解决方案 [10] - 未来中美AI竞争的出路或许是构建“混合所有制”AI生态,这种开放式分层协作体系更能激发生态活力 [10]
OpenAl万亿豪赌闭环生态,中国AI产业如何接招?
第一财经· 2025-10-15 17:16
OpenAI的闭环生态战略 - 公司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资本规模构建围绕自身的AI闭环经济,与甲骨文、英伟达、AMD、博通等科技巨头达成战略合作[1] - 公司已达成至少26吉瓦的算力部署,而当前运营算力仅为2吉瓦,按行业估算,26吉瓦背后是至少1.3万亿美元的资本承诺[3] - 公司CEO山姆·奥尔特曼将基础设施领域的巨额投资称为公司层面的战略豪赌,并暗示更多交易正在酝酿中[1][2] 关键合作与资本部署 - 与甲骨文达成一项为期五年、价值3000亿美元的算力采购协议[2] - 与云计算服务商Coreweave签订三项共计224亿美元的合同,并计划向后者投资3.5亿美元[2] - 与英伟达合作构建10吉瓦AI数据中心,预计投入数百万GPU,英伟达向其投资千亿美元[3] - 与AMD签署协议,未来数年内分阶段部署总计6吉瓦的AMD GPU算力,项目达成目标后公司有权以每股1美分低价收购AMD高达10%的股份[3] - 与博通合作共同推出总容量达10吉瓦的定制芯片[1] 财务状况与市场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约43亿美元,亏损135亿美元,预测要到2029年才能实现盈利[4] - 部分华尔街分析师担心长期巨额资本支出完全押注于AI需求的持续性,一旦需求放缓将面临巨大风险,可能引发科技行业泡沫[5] - 有观点认为,公司策略有效解决了当前AI落地的核心瓶颈,即碎片化算力供给与爆发式场景需求的错配问题[4][6] 中国AI产业发展路径 - 国内厂商如商汤与寒武纪达成战略合作,推进软硬件的联合优化,但业内普遍认为中国不会简单复制OpenAI的闭环路线[1][7] - 中国在资本规模上与海外存在差距,2024年全球AI风险投资规模达1370亿美元,美国占比高达66%,但中国在开源与人才方面表现亮眼,累计顶会论文作者数量达3000余人,首次超过美国[8] - 中国AI模型在全球开源竞赛中表现突出,知名开源社区HuggingFace榜单显示排名前十的开源大模型中中国占据九席[8] 未来生态竞争格局 - 未来竞争是生态之争,美国模式是闭环资本主义,高效率但高集中,中国更适合开源共生型生态,灵活、多元、面向本地产业智能化[9] - 有专家提出中国可探索国家队+市场化平台的双轮驱动路径,构建开放式分层协作体系以激发生态活力,尤其在医疗、金融等数据敏感领域[10] - 公司策略的成败关键在于能否持续输出颠覆性创新成果,突破现有闭环边界,若策略落地见效将倒逼整个AI行业向软硬一体模式加速演进[1][6]
格林大华期货早盘提示-20251010
格林期货· 2025-10-10 08:2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宏观与金融板块的全球经济品种投资评级为偏多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全球经济保持上行方向,中国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成为股票投资首选市场,国际资本积极加仓中国科技板块,且多家科技公司有积极动作推动发展 [1] 重要资讯总结 - OpenAI未来几个月将有更多激进基础设施押注,交易以“交叉持股”模式为核心,形成“AI闭环经济” [1] - 英伟达CEO称人工智能已足够智能,正处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革命起点,市场对Blackwell需求高 [1] - xAI正筹集超计划资金,融资总额达200亿美元,含75亿美元股权融资和最多125亿美元债务融资 [1] - 阿里成立“机器人和具身AI小组”,多模态基础模型应用将迈向现实世界 [1] - 日本多家主要券商因看好高市早苗刺激计划上调日经225指数年底目标位 [1] - 8月黄金创新高由金融投资参与者驱动,定价主线从“去美元化”转向降息预期 [1] 全球经济逻辑总结 - 中国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成股票投资首选,100家机构管理4230亿美元新兴市场资产积极加仓中国科技板块 [1] - OpenAI有基础设施押注,华为昇腾芯片算力领先,OpenAI承诺购买AMD芯片,三星和海力士加入星际之门,阿里推进AI基础设施建设 [1]
突破!A股新一轮行情展开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09 20:53
OpenAI的战略押注与AI产业链重塑 - OpenAI首席执行官宣布公司将进行非常激进的基础设施押注以应对未来AI模型的巨大需求[1] - 未来几个月将宣布更多与英伟达、甲骨文、AMD等巨头的合作[1] - 战略核心在于构建AI闭环经济,通过交叉持股、收入分成等创新融资结构将供应商转变为利益共同体,以锁定算力资源并分摊巨额资本开支[1] 市场对AI闭环经济的观点分歧 - 摩根士丹利指出循环融资模式正在重塑AI产业链,但高度集中的客户关系与复杂交叉持股可能夸大真实需求,若AI商业化不及预期将引发生态重新定价风险,同时财报透明度下降使投资者难以评估真实风险[1] - 高盛持相对乐观态度,认为当前AI行情由盈利驱动而非纯粹投机,七大科技巨头预期市盈率中位数约27倍,远低于2000年科技泡沫顶峰52倍,2025年综合净资产收益率预计达46%,净利润率29%,均显著高于2000年水平[1] - 高盛补充指出尽管市场集中度创历史新高且资本支出激增,但巨头手握充沛现金流且净负债率为负,系统性风险有限,但业绩不及预期仍可能因高估值和高集中度引发大幅回调[2] AI扩张的驱动力与风险 - OpenAI的扩张并非基于现有ChatGPT等产品需求,而是提前一到两年看到了下一代模型的能力跃迁[2] - 这场豪赌的兑现取决于模型能力能否如期突破、商业回报能否覆盖天文数字般的投入,以及循环融资链条能否在监管与财务透明度的审视下持续运转[2] A股市场整体表现 - A股迎来10月行情开门红,上证指数突破3900点再创十年新高,收盘上涨1.32%[3] - 深证成指上涨1.47%,创业板指上涨0.73%,科创50指数上涨2.93%[3] - 沪深两市成交额达到26532亿元,较上一交易日大幅放量4718亿元,3115只个股上涨,2186只个股下跌[3] 有色板块行情分析 - 有色板块大涨,超过20只个股涨停或涨幅超过10%,黄金、铜两个品种个股表现最为突出[4] - 国际金价于去年3月突破进入新一轮牛市,有色板块在今年7月完成大形态突破,意味着本轮有色牛市行情距离结束时间尚早[4] - 美国连续降息环境、政府部门停摆、数据盲飞、就业市场疲软等因素催化有色金属价格上涨[5] - 有色板块指数今天大涨留下巨大跳空缺口且放出巨量,即便未来几天出现震荡也值得重视[5] 政策消息与半导体板块 - 商务部、海关总署于2025年10月9日连发4则公告,对超硬材料、部分稀土设备和原辅料、部分中重稀土、锂电池和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等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5] - 半导体板块盘中冲高后大幅回落,可能与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的港股巨震及部分券商调整担保品折算率有关[5] - 科创50指数同样出现冲高后大幅回落,但借鉴历史经验及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半导体和科创板后续空间较大[5] - 板块内部存储方向走出了主升浪,部分个股才开启一轮升势值得挖掘[6] 人形机器人板块展望 - 人形机器人板块已进入密集变盘时间窗口,重点关注第13天或第21个交易日能否放量突破[6] - 板块已度过概念炒作阶段,后续更应关注实质性受益公司及核心公司,机构介入较深值得中期重点关注[6] - 需要关注头部机器人公司如特斯拉的量产进程,这与操作节奏密切相关[7] 券商与AI硬件板块 - 证券板块走势略低于预期,但大盘突破意味着证券板块将震荡盘升且有偶尔大涨可能,券商股年内出现主升浪概率极低但震荡盘升机会不小[7] - AI硬件方面需看易中天脸色,其今天高开低走对算力板块有负面影响,后续关注AI硬件公司三季报,若龙头及核心公司业绩超预期则板块大概率重续升势[8] 市场趋势总结与板块轮动 - 上证指数迎来牛市中途的W底突破及跳空突破,意味着新一轮行情已经展开,突破4000点是大概率事件[8] - 自9月AI硬件超级主线展开震荡后,固态电池、人形机器人等板块轮番表现但市场号召力不及AI硬件,中短期投资者需及时跟上板块行情变化[8] - 短期而言有色板块自9月25日跳空上涨开启主升行情以来才5个交易日,可以趁调整低吸[8]
英伟达、甲骨文、AMD只是开始?Altman:OpenAI还会有更多大交易
美股IPO· 2025-10-09 12:48
公司战略:激进的基础设施押注 - OpenAI计划在未来几个月进行更多激进的基础设施投资,以应对下一代AI模型的庞大需求[1][3] - 公司已决定进行非常激进的基础设施押注,源于对未来模型能力及需求的强大信心[3] - 公司需要整个行业或行业大部分的支持,从电子层面到模型分发,因此将与众多伙伴合作[8] 交易模式:AI闭环经济与交叉持股 - 近期交易采用创新的"交叉持股"融资结构,形成"AI闭环经济"或"AI财阀"雏形[3][5] - 交易核心是以OpenAI巨大的算力需求为筹码,换取芯片供应商的深度绑定和资金支持[5] - 与英伟达合作中,英伟达承诺投资高达1000亿美元成为股东,OpenAI则采购其AI设备[5] - 与AMD交易中,AMD同意提供总计公司10%股份的认股权证,OpenAI将使用并协助开发其下一代GPU[6] - OpenAI通过持有AMD股票,其芯片采购费用可能由AMD股票增值承担,估值或达1000亿美元[6] 具体合作项目与规模 - 与甲骨文和软银合作的"星际之门"项目价值5000亿美元,旨在建设10吉瓦的美国数据中心设施[3][7] - 与英伟达合作建设至少10吉瓦的AI数据中心[7] - 与AMD合作进行6吉瓦的算力部署[7] - 据估算,今年签署的各项协议总价值已高达1万亿美元[7] 财务状况与行业影响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45亿美元,与高达1万亿美元的协议总价值存在巨大差距[7] - 英伟达CEO黄仁勋坦言OpenAI目前尚无足够资金支付所有设备,估计每吉瓦AI数据中心耗资500亿至600亿美元[7] - 通过将供应商转变为利益共同体,OpenAI锁定了庞大算力,也使供应商命运与其增长深度捆绑,增加了生态的系统性关联与风险[4] - 公司据传与博通洽谈定制芯片,博通获得一家客户超过100亿美元的生产订单,该客户被曝是OpenAI[9][10]
飙涨23.7%!芯片巨头终于等来“泼天机遇”
格隆汇· 2025-10-07 11:37
合作框架与核心条款 - 公司与人工智能巨头OpenAI官宣6吉瓦GPU算力部署战略合作,突破传统供应商-客户关系,采用算力部署加股权绑定的双重纽带[1][5] - 协议规定OpenAI计划在未来数年内部署总计6吉瓦AMD GPU算力,硬件采购预计将为公司带来数百亿美元收入[5] - 部署节奏明确,首批1吉瓦算力将于2026年下半年启动,为收入兑现提供明确时间节点支撑[5] - 公司向OpenAI授予特殊认股权证,允许其在未来5年内以每股0.01美元价格购买至多1.6亿股普通股,若完全行权,OpenAI将持有公司约10%股份[5] - 股权行权设置两道门槛,首批权证需在1吉瓦算力完全部署后生效,后续批次需6吉瓦算力落地及关键技术商业目标达成,部分权证行权要求公司股价达到600美元,较协议公布前164.67美元收盘价有近265%涨幅[7] - 认股权证有效期长达5年至2030年10月5日,为合作落地预留充足时间[7] 市场反应与财务影响 - 消息公布后,公司美股以飙升超37%开盘,市值一度突破至3679亿美元,收盘仍上涨23.71%[1] - 大量看涨期权价格飙升,部分本周期权开盘涨幅高达上千倍,收盘亦有数百倍涨幅[1] 战略意义与行业影响 - 合作被视为公司打破英伟达在AI芯片市场垄断、重塑行业格局的希望,英伟达凭借CUDA生态占据超80%市场份额[1][9] - 2025年公司AI GPU收入预计仅为65.5亿美元,不足英伟达的十分之一,此次合作成为其打破僵局的破局点[9] - OpenAI作为生成式AI领头羊的采购选择具有行业风向标意义,其选择公司Instinct系列芯片相当于为产品性能与可靠性盖章认证,有望吸引互联网公司、云服务商等客户跟进采购[9] - 6吉瓦算力部署需求将促使OpenAI与公司深度协同,共同优化芯片架构与软件生态,加速技术迭代,弥补与英伟达的软件生态差距[9] - 合作使公司在AI行业供应链话语权大幅提升,从替代者转变为与英伟达平起平坐的核心供应商,共同分享AI算力爆发红利[10] - 此前OpenAI算力采购几乎完全依赖英伟达,双方曾签订1000亿美元协议,此次引入公司作为双核心供应商标志着重大转变[10] 潜在挑战与行业动态 - 合作反映出AI行业资本、股权、算力向少数头部公司集中的闭环经济趋势,形成头部企业互相绑定的利益循环生态,但也带来风险高度集中的隐忧[10] - AI行业商业模式仍以烧钱换规模为主,商业化变现速度滞后于基础设施投入,公司数百亿美元收入需分多年兑现,并依赖OpenAI持续采购,若行业降温或OpenAI削减预算,收入增长将面临压力[10][11] - 英伟达可能通过降价、推出新一代芯片等方式反击,凭借其芯片性能、产能规模和供应链体系优势,挤压公司的市场空间[11]
重磅!OpenAI与AMD达成历史性战略合作,签百亿订单,AMD股价飙升25%
是说芯语· 2025-10-06 21:55
合作概述 - 人工智能巨头OpenAI与芯片制造商AMD共同宣布达成一项规模空前的战略合作协议 [1] - 合作采用多年、多代产品部署模式,OpenAI将在未来数年内部署总计60亿瓦(6吉瓦)的AMD GPU算力 [1][3] - 此次合作的市场影响立竿见影,消息公布后,AMD美股盘前股价一度暴涨超35%,触及207美元高位 [6] 合作细节与部署计划 - OpenAI的算力扩张计划将从2026年下半年正式启动,首批10亿瓦(1吉瓦)算力将基于AMD Instinct MI450系列GPU落地实施 [3] - 后续部署将延伸至AMD未来多代Instinct产品,形成持续迭代的算力支撑体系 [3] - 双方将以核心战略计算合作伙伴身份深度协作,通过共享技术专长优化产品路线图 [3] 合作模式与财务条款 - 合作构建了"技术+股权"的深度绑定模式,AMD已向OpenAI授予可购买最多1.6亿股普通股的认股权证 [5] - 若完全行使认股权证,OpenAI将持有AMD约10%的股份 [5] - 认股权证的解锁与算力部署进度、AMD股价达到特定目标等里程碑直接挂钩,其中一档行权条件要求AMD股价达到600美元,行权价低至0.01美元 [5] - AMD首席财务官预计该协议将为AMD带来数百亿美元收入,并显著提升非公认会计准则每股收益 [6] 高管评价与战略意义 - AMD首席执行官苏姿丰表示合作融合了双方核心优势,实现真正的双赢,助力全球AI建设并推动整个AI生态系统发展 [5][6] - 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奥特曼强调合作是构建AI全部潜力所需计算能力的关键一步,AMD的领导地位将帮助加快进展 [6] - OpenAI总裁Greg Brockman指出跨技术堆栈的深度协作是AI未来的核心驱动力,合作将支撑AI工具规模化落地 [6] 行业影响与竞争格局 - 此次合作为AMD的AI芯片技术提供了旗舰客户背书,是AMD在AI加速器市场向行业领导者发起的强力挑战 [6] - 合作是OpenAI降低单一供应商依赖、保障算力供应链安全的关键布局,此前OpenAI已与英伟达达成10吉瓦算力合作协议 [6] - 业内分析认为合作预示着资本、股权与算力深度循环的AI"闭环经济"模式正在形成,将深刻影响全球AI产业发展路径 [6]
AMD盘前飙升26%!OpenAI与其签订高达6GW芯片协议,且通过期权有望持股10%
华尔街见闻· 2025-10-06 20:13
合作协议核心内容 - 芯片制造商AMD与人工智能巨头OpenAI达成战略合作协议,OpenAI将在未来数年内部署总计6吉瓦(GW)的AMD GPU算力 [2] - 首批1吉瓦的芯片计划于2026年下半年开始部署,该算力规模大致相当于新加坡的平均电力需求 [2] - 作为协议的一部分,AMD向OpenAI授予一份可购买多达1.6亿股普通股的认股权证,行权价仅为象征性的0.01美元 [2][5] - 若认股权证被完全行使,OpenAI可能持有AMD约10%的股份,基于后者当前约2700亿美元的市值 [2][5] 协议财务影响与市场反应 - AMD首席财务官预计该协议将为公司带来数百亿美元的收入,并提升每股收益 [3] - 受消息提振,AMD股价在盘前交易中一度飙升超26%,触及207美元高位 [3] - 作为对比,当前AI芯片市场主导者英伟达的股价在盘前交易中下跌了1% [3] - 部分认股权证的行权与AMD股价达到特定目标挂钩,其中包括一个与股价达到600美元相关的批次,而AMD上周五的收盘价为164.67美元 [6] 战略意义与行业格局影响 - 此次合作被视为双赢,既能实现宏大的AI建设计划,又能推动整个AI生态系统的发展 [7] - 对于AMD而言,获得生成式AI浪潮中的旗舰客户极大地验证了其下一代Instinct产品路线图的实力,有助于改变其在AI加速器市场被视为“遥远第二名”的局面 [9] - 对于OpenAI而言,引入AMD作为核心战略伙伴是其降低对英伟达技术过度依赖、确保算力供应安全与多元化的关键一步 [10] - 此次6吉瓦协议是人工智能行业最大的GPU部署协议之一,紧随OpenAI近期与英伟达达成的价值1000亿美元、用于建设10吉瓦算力基础设施的协议 [10] AI产业生态模式观察 - 合作凸显了AI“闭环经济”模式的浮现,即资本、股权和算力在少数头部公司(如OpenAI、英伟达、AMD、甲骨文)之间循环流动 [11] - 这种高度集中的产业生态引发分析师担忧,认为紧密缠绕的循环系统中任何一个环节变弱都可能面临压力 [12] - 合作也将AMD拖入关于AI基础设施巨额开支如何收回以及当前扩张速度是否可持续的行业辩论中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