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i - Involution
搜索文档
亚洲经济学 - 哪些亚洲经济体更易受中国通缩压力影响-Asia Economics-Which Asian economies are more exposed to deflationary pressures from China
2025-10-23 10:06
行业与公司 * 报告聚焦于亚洲(除中国外)经济体,分析其面临来自中国的通缩压力 [1] * 涉及的经济体包括泰国、马来西亚、韩国、印度、台湾、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和日本 [14] * 报告由摩根士丹利亚洲经济团队撰写 [8] 核心观点与论据 **中国通缩现状与溢出效应** * 中国持续面临通缩压力,GDP平减指数在3Q25仍为负值,标志着连续10个季度的通缩 [2] * 中国不断增长的贸易顺差(从2024年9月的8900亿美元增至当前的11740亿美元)以及中美贸易紧张局势,导致其向世界其他地区(尤其是亚洲)出口更多,从而将通缩压力输出到亚洲(除中国外)经济体 [2][10][56] * 亚洲(除中国外)的非大宗商品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已进入较低通道,紧随中国之后 [1][2][17] **评估亚洲(除中国外)经济体暴露度的框架** * 引入一个记分卡框架,基于四个因素评估相对暴露度:受中国通缩影响较大的行业的PPI及其权重、与这些行业中国PPI的相关性、以及出口相似性(用于捕捉中国的竞争性价格压力) [3][12][75] * 根据该框架,泰国(排名8)、马来西亚(排名7)和韩国(排名6)是亚洲(除中国外)受影响最大的经济体,而澳大利亚(排名2)和日本(排名1)受影响最小 [14][76] **受影响最大的行业** * 受中国通缩溢出影响最严重的行业包括汽车、机械和设备、服装以及电子产品 [39][67][103] * 在这些行业中,电池制造、电视/音频/视听设备、家用电器、电力传输和配电设备的通缩最为严重 [67][73] **政策应对与前景展望** * 中国通过"反内卷"努力来解决通缩问题,但报告认为这些努力可能仅在部分行业取得成功,若没有刺激需求(消费)的有力措施,难以实现持续退出通缩 [4][43] * 预计未来几个季度中国通缩压力将持续,亚洲(除中国外)将保持低通胀环境 [4][109] * 亚洲(除中国外)的央行预计将保持宽松路径,因为该地区10个经济体中有8个的通胀已处于或低于央行的舒适区间,实际利率仍相对较高,有进一步降息空间 [5][113] **风险因素** * 前景面临的风险包括:美国引领的全球经济增长更加强劲,或中国采取更激烈的"反内卷"行动并辅以大规模需求刺激 [6][115] 其他重要内容 **具体经济体暴露度分析** * **泰国**:暴露度排名最高(8),受影响行业的PPI为-1.2%,与对应中国行业PPI的相关性为78%,受影响行业PPI权重高达96%,对华出口相似性指数为38(最高) [14][76][80] * **马来西亚**:暴露度排名第7,受影响行业的PPI为-5.0%,与对应中国行业PPI的相关性为78%,受影响行业PPI权重为90% [14][76][80] * **韩国**:暴露度排名第6,受影响行业的PPI为0.7%,与对应中国行业PPI的相关性为71%,对华出口相似性指数为37(第二高) [14][76][80] * **印度与印尼**:属于中度受影响组,印度的对华出口相似性指数为34,印尼为23 [14][76][80] * **台湾**:受影响行业的PPI为-1.9%,但受影响行业的PPI权重较低(14%) [14][76][80] * **日本与澳大利亚**:受影响最小,日本的非大宗商品PPI为2.0%,澳大利亚为4.0%,两国对华出口相似性指数分别为36和9 [14][76][79][81] **间接溢出渠道** * 除了通过增加从中国进口的直接渠道外,中国出口价格下降也会通过间接渠道对其他地区的生产者价格造成拖累 [102] * 泰国、韩国和台湾与中国的出口相似性最高,因此通过定价效应渠道的间接暴露度也最高 [102][103][104] **中国内部通缩细节** * 中国3Q25 GDP平减指数为-1.0%(2Q25为-1.2%)[44] * 非大宗商品PPI持续疲软,在14个非大宗商品制造业中,有13个(除家具制造外)的价格较2025年6月下降,其中药品、橡胶和塑料制品以及汽车的价格跌幅最大 [47][50] * 关键能源转型相关行业(如电动汽车、电池、太阳能产品)的价格改善有限,电池PPI在9月同比下降3.9% [52][53]
中国 -大约在秋季:改革与刺激之辩
2025-09-28 22:57
**行业与公司** * 行业聚焦中国经济 特别是宏观经济走势与政策动向[1][2][3] * 公司为摩根士丹利 由其亚洲研究团队(包括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发布研究报告[7] **核心观点与论据:经济走势** * 9月经济呈现“出口强但内需冷”的分化格局 出口方面主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四季度移动平均同比增速从8月的7.6%升至10.4%[5] * 内需进一步降温 9月以来汽车与家电零售增速放缓 同时住宅销售与建筑业活动(以螺纹钢出货量和水泥出货量衡量)持续低迷[8][17][18][24] * 增长动能减弱 结合7-8月数据与9月高频数据 预计三季度GDP增速下滑至4.5% 呈现“全年经济前高后低”的态势[7] **核心观点与论据:价格与贸易** * 反内卷脉冲减弱 高频数据显示8月中旬以来部分上游主要行业价格已开始环比下跌 但PPI同比增速或因低基数保持稳健[5][14] * 贸易总量强劲但结构分化 整体出口增速由强韧的非美需求支撑 而对美出口增速基本持平[5][11][12] **核心观点与论据:政策展望** * 短期政策倾向于“调整而非转向” 预计未来几个月将推出温和的准财政增量措施 包括5000亿人民币的“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和支持地方政府偿还拖欠款的1万亿纾困资金[7][9] * 更为重要的结构性改革(如地方激励机制重塑、社保统筹、房地产收储)需等待后续的十五五规划释放信号[3][9] **其他重要内容** * 内需超预期放缓的原因包括财政脉冲衰退、消费品以旧换新效应递减以及反内卷推进[7] * 消费放缓除基数影响外 也反映了以旧换新政策边际效应减弱 以及地方政府在管理补贴发放节奏[8] * 这些结构性改革被视为对稳定通胀预期和释放居民超额储蓄至关重要[9]
中国情绪追踪-秋季针对性微调,后续重大改革-China – Sentiment Tracker-Targeted Tweaks in the Fall, Major Reforms Later
2025-09-25 13:58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为中国宏观经济与政策[1] * 报告由摩根士丹利亚洲有限公司及其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团队发布[5] 核心观点与论据 **经济增长态势** * 国内需求放缓程度超预期 增长在7-8月降温 结合9月高频数据 印证第三季度GDP追踪预测为4.5% 符合“上半年增长前置 下半年增长放缓”的判断[5] * 9月以来汽车和家电零售增长进一步放缓 部分原因是高基数效应开始显现 这反映出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效果减弱以及地方政府为避免资金过早耗尽而平滑实施进度[6] * 房地产销售和建筑活动仍然疲软但环比稳定 住房销售同比增长可能很快下降 但几乎完全是由于基数效应[6] **贸易表现** * 出口保持坚挺 由于去年恶劣天气造成的低基数 截至9月第三周 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率在四周移动平均基础上升至10.4%[4] * 对非美国目的地的出口可能保持强劲 支撑了整体数据 而对美国集装箱发货量同比增长基本持平 表现出现分化[4] **价格动态** * “反内卷”冲动正在减弱 主要上游行业的价格环比动能自8月中旬以来已转为负值 上游行业先于中下游行业进行整合 大宗商品价格短期可能短暂上涨 但由于下游企业面临的成本上升可能无法传导至最终需求 价格上涨或不可持续[3] **政策展望** * 政策立场是“校准 而非转向” 鉴于上半年5.3%的增长为全年5%的目标提供了缓冲 倾向于采取小型务实举措而非大规模刺激[5] * 预计在第三季度末和第四季度会有适度的准财政宽松措施 包括5000亿元人民币的“新政策性金融工具”作为地方基础设施投资的种子资金 以及动用政策性银行贷款支持地方政府支付拖欠款项 初始规模据报为1万亿元人民币[7] * 第四中全会对“十五五”规划的讨论将揭示潜在的结构性改革 包括干部考核、税收制度、住房库存收购以及城乡社会保险体系统一等 这些改革对稳定通胀预期和释放家庭超额储蓄至关重要[7] 其他重要内容 * 图表数据显示 9月以来初级和二级市场住房销售保持稳定但 subdued[17][21] * 建筑活动疲软 螺纹钢需求和水泥发货量均处于低位[19][23] * 新兴产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在9月小幅下降[26]
On The One Year Anniversary Of China's Stealthy But Stunning Stock Market Rally
ZeroHedge· 2025-09-25 09:02
One year ago to the day, China’s top financial regulators and central bankers appeared together in an unprecedented press conference to unleash a raft of stimulus measures aimed at stabilizing the financial markets and support the country’s economic recovery.The decision prompted billionaire hedge fund icon David Tepper to appear on CNBC and declare that he is buying "everything" in China: ‘ETFs…futures…everything.’ In retrospect, he was right again.The market jolted higher on the following days, and over t ...
永安期货有色早报-20250923
永安期货· 2025-09-23 08:5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本周有色金属各品种表现不一,铜基本面有韧性,铝短期基本面尚可,锌外强内弱格局或分化,镍短期现实基本面偏弱,不锈钢基本面整体维持偏弱,铅价预计大幅震荡,锡短期供需双弱,工业硅短期供需紧平衡中长期产能过剩,碳酸锂价格震荡偏强[1][2][6][7][9][12][16][1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铜 - 本周铜价8万上下宽幅震荡,议息会议落地前市场止盈使铜价回落至7.95w附近,基本面有韧性,下游开工环比走高,价格回落时下游点价量增长,精废替代效应减弱,内外正套有空间,受益于全球财+货币双宽驱动,7.9 - 7.95w以下可布局中期多单或卖7.8w以下看跌期权[1] 铝 - 1 - 7月铝锭进口提供增量,下游开工改善但海外需求下滑明显,9月预期库存去化,短期基本面尚可,低库存格局下逢低持有,留意远月月间及内外反套[2] 锌 - 本周锌价震荡下移,供应端国产TC小幅下降进口TC大幅上升,9月检修使冶炼产量环比下滑,7月锌矿进口超50万吨,需求端内需季节性疲软有韧性,海外部分炼厂生产有阻力,国内社库震荡海外LME库存去化,外强内弱格局可能进一步分化,离出口窗口打开约剩400 - 600元/吨,空头配置继续持有,内外正套可部分止盈[6] 镍 - 供应端纯镍产量高位维持,需求端整体偏弱升水平稳,库存端国内小幅累库、海外交仓增加,短期现实基本面偏弱,宏观面政策带动反内卷情绪回升,印尼游行平息地缘风险缓解但政策端有挺价动作[7] 不锈钢 - 供应层面钢厂预计小幅复产,需求层面刚需为主,成本方面镍铁价格维持、铬铁小幅上涨,库存方面锡佛两地去库,仓单小幅去化,基本面整体维持偏弱,短期宏观面跟随反内卷预期,印尼游行事件短期平息,政策端有挺价动机[7] 铅 - 本周铅价受宏观影响上涨,供应侧报废量同比偏弱,再生铅低开工,4 - 8月精矿开工增加但供不应求,需求侧电池成品库存高,本周开工率增加需求小幅转旺,9月市场有旺季预期,预计下周铅价在16800 - 17200区间大幅震荡[9] 锡 - 本周锡价宽幅震荡,供应端矿端加工费低位,部分冶炼厂减产,佤邦9月下旬至10月供应逐渐恢复,印尼天马配额审批完成出口预计9月中下旬恢复,需求端焊锡弹性有限,价格下滑时下游补库意愿强,国内基本面短期供需双弱,短期建议观望,高于27.5万元/吨可轻仓沽空,中长期贴近成本线逢低持有[12] 工业硅 - 本周新疆头部企业开工稳定,四川与云南开工稳定月产接近12万吨,后续西南部分工厂或减产西北个别工厂增产,9月平衡核心为合盛复产节奏与幅度,短期9、10月供需紧平衡,中长期产能过剩幅度大,价格走势预计以季节性边际成本为锚周期底部震荡[16] 碳酸锂 - 本周碳酸锂价格震荡偏强运行,原料端海外矿山挺价、持货商惜售,锂盐端采购活跃度环比走弱但节前备货成交活跃,电碳基差趋稳,工碳及准电走强,目前处于产能扩张周期未结束、静态供需偏过剩阶段,季节性旺季助力下宁德时代减产后月度平衡转为持续去库,但去库幅度小且受后续需求影响大,供应端扰动炒作落地后价格弹性高,落地前价格向下支撑强[18]
【招银研究|House View】政策空间打开,风偏仍处高位——招商银行研究院House View(2025年9月)
招商银行研究· 2025-08-29 17:55
大类资产配置建议 - 美元债高配 美元维持震荡趋势[11] - 高股息权益高配 呈现偏强震荡态势[11] - 港股科技标配 处于偏强震荡格局[11] - 可转债标配 维持震荡走势[11] - 中国国债标配 呈现偏弱震荡[11] - 美股及纳斯达克标配 整体震荡[11] 海外经济展望 - 美国财政赤字7月达$2890亿 三季度总赤字额预计$5280亿[15] - 美联储预计9月降息 2026年政策利率或降至3.5%附近[15] - 美国消费年化增速从Q1的0.5%修复至Q3的2.2%[21] - 欧元区制造业PMI回升至50.5 重回扩张区间[37] - 日本二季度GDP季环比0.3% 超出预期0.1%[43] 美国就业与通胀 - 5-6月新增非农就业仅1.9万和1.4万[26] - 核心PCE通胀稳定在2.8%附近[31] - 私人服务平均时薪同比增速稳定在4%[32] - 住房服务通胀处于下行通道[32] 美股与美债策略 - 标普500市盈率28.5倍 高于10年均值15%[49] - 企业盈利同比增长11.8% 超预期5%[48] - 建议回避长久期美债 维持中短久期配置[55] - 9月降息概率超80%[57] 汇率走势判断 - 美元指数预计区间震荡95-103[59] - 欧元兑美元走势取决于美联储决策[62] - 人民币短期偏强 中美利差倒挂收敛[134] - 日元受套息交易制约延续偏弱震荡[63] 商品市场展望 - 黄金受益于美联储降息及央行购金趋势[65] - 布伦特原油短期或挑战75美元/桶[70] - 铜价获降息预期与基本面支撑[71] - 俄乌和谈进展可能加剧金价波动[65] 中国经济与政策 - 7月出口同比增长8% 社零增速降至3.7%[77] - M2同比增速上升0.5pct至8.8%[79] - 反内卷政策推动供需结构优化[80] - 财政贴息政策规模预计十亿级[93] 中国固收市场 - 10年期国债利率1.8%以上具备配置价值[109] - 信用利差略有扩大 违约风险溢价降低[100] - 建议持有中短久期品种 规避长久期风险[101] - 固收+策略配置价值凸显[110] A股市场展望 - 上证指数创10年新高超3800点[111] - M1同比增速上行1.0pct至5.6%[79] - 成长风格占优 科技板块景气度提升[123] - 计算机行业市净率分位数达99%[127] 港股投资策略 - 南下资金持续流入 受益于低利率环境[129] - 恒生科技板块具备配置价值[129] - 弱美元环境支撑新兴市场表现[132]
化学品:反内卷-问题、反馈、辩论EEMEA - ChemicalsAnti-Involution Questions, Feedback, Debates
2025-08-28 10:12
**行业与公司** 行业涉及欧洲、中东、非洲及亚洲地区的化学品行业 重点关注石化领域 具体公司包括沙特基础工业(SABIC)、博禄(Borouge)、Orlen、Sipchem等 以及韩国主要石化企业[1][3][17] **核心观点与论据** - **中国反内卷政策意图积极但执行存疑**:政策旨在关闭老旧产能(如20年以上设备) 理论上可减少全球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产能的3.6%和5.1% 但实际改善有限 预计2025年PE/PP产能利用率(UTR)仅提升3/4个百分点 且效果将随新产能投产而减弱[10][11] - **基本面未改善 供需失衡持续**:沙特石化股因政策消息上涨13-23% 但中国及东北亚地区石化产品价格未同步反弹 8月HDPE、LDPE、PP现货价格环比持平 聚碳酸酯(PC)价格环比下降 仅乙二醇(MEG)预计小幅上涨3% 反映供应过剩和需求疲软问题未解[4][14] - **新产能抵消关闭影响**:韩国计划削减270-370万吨NCC产能(占国内总产能29%) 但同期S-Oil计划新增180万吨产能 净关闭效果有限 中国也存在类似情况 老旧产能关闭后将被更大规模的新增产能替代[11][16] **其他重要内容** - **企业态度谨慎**:多数企业未将政策影响纳入内部预测 SABIC称未观察到实际产能关闭 Borouge认为周期底部波动将持续 Orlen对边际改善持保守预期[17] - **投资者分歧明显**:多头认为政策方向正确但错过初期涨幅 空头视其为“非事件” 市场普遍处于观望状态[15] - **区域政策联动**:中韩均试图通过产能调整缓解过剩 但全球结构性过剩问题需通过禁止新增产能根本解决[3][16] **数据与单位细节** - 沙特石化股涨幅:13-23%[4][9] - 产能削减比例:韩国NCC产能削减29%[16] - 产能影响:中国老旧设备关闭可能影响全球PE/PP产能3.6%/5.1%[10] - 价格变动:MEG预计涨3% PC环比下降[4]
中国市场 - 即便过去一年已涨 42%,仍有三大理由保持看涨-JPM _ CHINA - 3x reasons to stay bullish, even post +42% past 1y..
2025-08-26 21:23
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为中国股市 公司未明确提及具体上市公司 但列举了消费行业的领先企业如安踏体育、百胜中国、银河娱乐、华润啤酒[1][13] 核心观点与论据 * 对中国股市保持看涨的三个理由:政策宽松与低估值已转向早期周期复苏 尽管市场对复苏的强度和可持续性存在辩论[1] * 股票与利率的相关性出现看涨背离:在政策转折点 当市场认为政策宽松足够时 会出现股市上涨而利率因宽松政策保持锚定的情况 这标志着周期性拐点的开始 当前情况与2010-12年的美国有相似之处[1] * 流动性提升:中国货币供应开始增长 M1增速从今年初的0%升至目前的5%以上 M2增速从7%升至近9%[7] * 需求存款增加 低储蓄利率鼓励储户关注流动性获取而非储蓄回报 流动性获取可视为投资或支出意愿的先行指标[7] * 超额流动性占GDP比例从24年第三季度的9.1%升至25年第二季度的12.6%[7] * 十月全会将是实体经济供需预期的关键驱动因素:该全会将讨论第十五个五年规划 首次展示未来五年的优先事项[12] * 看涨情形是支持消费和改善供需平衡成为核心 分析认为反内卷政策转变应以年而非月来衡量[12] * 过去十年的极端供给侧推动源于特朗普1.0后对供应链自给自足的需求以及抵消自我导致的房地产放缓 但目前在这些方面已看到曙光 预计供给侧推动将减弱 改善的供需平衡将变得关键[12] 其他重要内容 * 一个值得关注的主题是消费者:如果全会聚焦消费 该行业可能显著上涨[13] * 许多中国消费领先企业估值低于10倍26年EV/EBITDA 包括安踏体育(9.5x)、百胜中国(9.4x)、银河娱乐(8.5x)和华润啤酒(7.5x)[13] * 图表显示每股收益/自由现金流与股价近期出现背离[13] * 文件日期为2025年8月22日[28]
中国新兴前沿 -入境旅游:正在展开的故事-China’s Emerging Frontiers-Inbound Travel The Unfolding Story
2025-08-20 12:51
中国入境旅游行业研究报告关键要点 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中国入境旅游及航空业 - 涉及公司:中国主要航空公司(如国航、东航、南航)、旅游服务平台(如携程集团)[1][5][30] --- 核心观点与论据 1 **入境旅游成为增长亮点** - **收入潜力**:未来10年累计收入预计达2-4万亿美元,2024年旅游服务出口同比增长67%(vs 总服务出口增长14%)[1][2] - **驱动因素**: - 签证便利化(2025年超70%外国游客免签入境,覆盖47国)[19][75] - 支付系统优化(支付宝/微信支付提升外卡绑定便利性)[83][91] - AI穿戴设备解决语言障碍(如小米AI眼镜)[88] - 国际航线恢复(中国航司国际ASK达2019年100%)[73][147] 2 **游客结构与消费升级** - **高价值游客增长**: - 外国游客人均消费2,418美元(2019年),高于港澳游客(477美元)[108][112] - 长线游客(欧美)停留时间更长,北京欧洲游客恢复至疫情前120%[124][128] - **政策支持**: - 离境退税门槛降至200元人民币,退税上限提高至2万元[35][136] 3 **航空业受益但拐点未至** - **国际航线贡献**:2025年上半年国际旅客周转量占总增长的60%[31][149] - **盈利压力**: - 国内需求疲软抑制票价弹性(PLF达88-89%但票价未显著上涨)[32][157] - 中国航司国际份额升至70%(2019年为55%),但低价竞争不可持续[33][164] 4 **潜在风险与挑战** - **消费复苏滞后**:人均消费仅为2019年82%,因商务旅客占比下降[21][32] - **地缘政治**:中美贸易摩擦短期可控,但长期不确定性存在[4][130] --- 其他重要内容 **被忽视的细节** - **购物成为新动力**:零售占入境消费23%(2019年),离境退税销售额2025年上半年增长94.6%[132][136] - **台湾市场潜力**:大陆对台游客推出免费景区门票等激励措施[117][123] - **活动经济**:北京/上海举办机器人、AI等国际展会吸引商务旅客[27][130] **数据亮点** - **复苏对比**: - 上海外国游客恢复至102%(vs 港澳游客87%)[12] - 北京外国游客恢复90%,但中国公民仅恢复73%[12] - **搜索热度**:谷歌“China”旅游类搜索量较2023年增长120%[15][16] --- 投资建议 - **航空业**:看好供给端约束(飞机交付延迟)带来的利用率提升,但需关注“反内卷”政策效果[34][179] - **旅游服务**:携程等平台通过多语言服务优化抢占入境市场[92][93] ``` 注:所有数据及观点均来自Morgan Stanley研究报告原文,编号对应文档ID。
中国情绪追踪:供给侧波动,需求侧低迷-China – SentimentTracker-Supply-sideRipples, DemandsideLulls
2025-08-05 11:20
行业与公司 - 行业涉及中国上游原材料、中游化工与建材、房地产及出口行业[1][2][3][4][7] - 公司未明确提及,但数据来源包括国家统计局(NBS)、央行(PBoC)及摩根士丹利调研[2][7][28] --- 核心观点与论据 **1 上游价格反弹但分化** - 7月多晶硅价格环比6月底上涨约30%,氢氧化锂涨8%,煤炭涨4%,但中游石化产品和建材价格改善微弱[2][9] - 反弹驱动因素:反内卷政策下的限产措施及期货市场对冲需求[2] **2 需求疲软制约价格传导** - 上游价格反弹短期受供给收缩推动,但可持续性依赖下游消费需求,目前中游利润率受压[3] - 2015-18年周期中房地产和出口是主要驱动力,当前二者均疲软: - **出口**:7月对美集装箱发运量放缓(图表3),预示对美出口软化[4] - **房地产**:螺纹钢和水泥需求低于2024年水平,二手房交易加速下滑(图表6-8)[7] **3 政策与社会动态** - 7月政治局会议提出以“高质量城市更新”对冲房地产下行,但低线城市缺乏强力刺激[7] - 央行2Q25调查显示就业信心创历史新低,社会动态指标(SDI)显示二次恶化(图表9),反内卷和福利扩张成为应对“3D挑战”(债务、通缩、人口)的新工具[7] --- 其他重要内容 - **PPI预测**:高频数据预示7月PPI同比小幅改善(图表2),但需结合PMI验证[2][15] - **数据噪声提示**:集装箱吞吐量整体稳定,但与官方出口数据的相关性存疑(图表4)[4][17] - **图表关键数据**: - 对美出口同比增速与集装箱发运量呈强相关性(图表3、11)[10][11] - 二手房交易量加速下滑(图表6、19)[18][19] --- 忽略部分 - 免责声明、联系方式及合规条款(文档5-6、29-48)未纳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