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M1与M2剪刀差
icon
搜索文档
推动资金从“停留账户”转向“投入市场”
证券时报· 2025-10-17 06:59
M1增速表现 - 9月末狭义货币(M1)增速大幅上涨至7.2%,较2月末的年内低点提升7.1个百分点 [1] - M1与广义货币(M2)的“剪刀差”继续显著收窄 [1] - M1主要包含现金和企业居民的活期存款等高流动性资金 [1] M1增速提升的驱动因素 - 得益于低基数效应,去年9月末M1增速为全年低点 [2] - 季末理财到期回流表内存款、金融财政推动清偿企业欠款、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落地投放等因素短期内推高活期存款规模 [2] - 大量前期高利率定期存款到期,部分暂时转为活期,推动M1持续回升 [2] M1增长的市场含义 - M1增长和“剪刀差”收窄通常被市场视为社会投资消费活跃、经济活力提升的前瞻性指标 [1] - 随着资产配置渠道多元,M1增速与非银存款变动作为股市资金活跃度风向标的关联性准确度减弱 [2] - 定期存款利率多轮调降后,持有类现金资产机会成本下降,资金流向固收产品或活期存款,表现为非银存款和M1增加,并非流入股市 [2] 当前经济状况与政策需求 - 企业居民“持币待投”“持币待购”并非投资消费付诸行动的充分条件,结合信贷数据看,当前内需偏弱情况尚未扭转 [1] - 推动资金从“停留账户”转向“投入市场”依赖于市场预期改善带动风险偏好回升,以及内需的实质性复苏 [3] - 促内需政策需持续发力,逆周期调节举措需加力提效,以改革办法打通堵点卡点 [1][3]
时报观察 推动资金从“停留账户”转向“投入市场”
证券时报· 2025-10-17 06:32
M1增速显著提升 - 9月末狭义货币(M1)增速大幅上涨至7.2%,较今年2月末的年内低点大幅提升7.1个百分点 [1] - M1与广义货币(M2)的“剪刀差”继续显著收窄 [1] - M1包含现金和企业居民的活期存款等高流动性资金,其增长和“剪刀差”收窄被视为经济活力提升的前瞻性指标 [1] M1增速提升的驱动因素 - 得益于去年9月末M1增速为低点的基数效应 [2] - 受季末理财到期回流表内存款、金融财政推动清偿企业欠款、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投放等短期因素助推 [2] - 大量前期高利率定期存款陆续到期,部分暂时转为活期,推动M1持续回升 [2] M1增长与资金流向的关联性 - 企业居民持有活期存款、货币基金等类现金资产的机会成本因定期存款利率多轮调降而下降 [2] - 部分到期定期存款被固收类产品或活期存款承接,表现为非银存款和M1增加,并非必然流入股市 [2] - 随着资产配置渠道多元,M1增速与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变动作为股市资金活跃度风向标的关联性准确度减弱 [2] 经济活力与政策需求 - 企业居民“持币待投”并非投资消费付诸行动的充分条件,当前内需偏弱的情况尚未扭转 [1] - 推动资金从“停留账户”转向“投入市场”依赖于市场预期改善带动风险偏好回升,以及内需的实质性复苏 [3] - 促内需政策需持续发力,逆周期调节举措需加力提效,并以改革办法打通堵点卡点 [1][3]
时报观察 | 推动资金从“停留账户”转向“投入市场”
证券时报· 2025-10-17 03:01
M1增速表现与驱动因素 - 9月末狭义货币M1增速大幅上涨至7.2%,较今年2月末的年内低点大幅提升7.1个百分点 [1] - M1与广义货币M2之间的"剪刀差"继续显著收窄 [1] - M1增速提升得益于低基数效应,因去年9月末受银行整改"手工补息"影响,M1增速为2024年低点 [2] - 季末理财到期回流、政策推动清偿企业欠款及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投放等短期因素推高活期存款规模 [2] - 大量前期高利率定期存款到期后部分转为活期,是推动M1持续回升的重要因素 [2] M1增长的经济信号与资金流向 - M1增长和"剪刀差"收窄通常被市场视为社会投资消费活跃和经济活力提升的前瞻性指标 [1] - 企业居民"持币待投"或"持币待购"并非投资消费付诸行动的充分条件,当前内需偏弱情况尚未扭转 [1] - 随着资产配置渠道多元化,M1增速与非银存款变动作为股市资金活跃度风向标的关联性准确度减弱 [2] - 定期存款利率多轮调降后,类现金资产机会成本下降,部分资金被固收产品或活期存款承接,表现为非银存款或M1增加,而非流入股市 [2] 政策需求与未来展望 - 推动资金从"停留账户"转向"投入市场"依赖于市场预期改善带动风险偏好回升,以及内需实质性复苏 [3] - 促内需政策需持续发力,逆周期调节举措仍需加力提效 [1][3] - 后续M1增速有可能维持在较高水平,但推动内需企稳回升仍需政策支持 [1] - 需以改革办法打通堵点卡点,为经济持续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3]
票据冲量诉求减弱,M1与M2剪刀差稳步收窄:——2025年9月金融数据点评
申万宏源证券· 2025-10-16 17:3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整体行业的投资评级 [3] 报告核心观点 - 2025年9月金融数据显示“震撼冲量诉求减弱”,信贷增长从“规模优先”转向“效益导向” [3] - M1同比增长7.2%,环比提升1.2个百分点,创2021年3月以来新高,M1与M2剪刀差收窄至-1.2个百分点,为2021年以来最低水平,表明企业经营活跃度有所增强 [3] - 信贷增速平稳放缓符合预期,9月人民币贷款增速环比下降0.2个百分点至6.4% [3] - 行业分化将加大,扎根经济发达地区或受益于区域旺盛政信需求的银行,其信贷景气将相对更优,驱动营收和业绩表现领跑 [3] 社会融资规模(社融)数据总结 - 2025年第三季度新增社融7.23万亿元,同比少增3352亿元 [3] - 2025年9月新增社融3.53万亿元,同比少增2297亿元 [3] - 2025年9月末存量社融同比增长8.7%,增速环比下降0.1个百分点 [3] - 2025年1-9月新增社融结构中,贷款占比48.3%,企业债券占比5.2%,政府债券占比38.1% [9] - 9月政府债券新增约1.2万亿元,同比少增3471亿元,主要因发行节奏错位 [3] - 9月表外融资新增3579亿元,同比多增约1900亿元 [3] - 9月企业债券新增105亿元,同比多增2031亿元 [3] 货币供应量(M1、M2)数据总结 - 2025年9月M2同比增长8.4%,环比下降0.4个百分点 [7] - M1增速改善除低基数外,企业及个人存款活期化程度提升也是关键驱动因素 [3] - 9月存款新增2.21万亿元,同比少增1.5万亿元 [3] - 零售存款新增2.96万亿元,同比多增7600亿元;企业存款新增9194亿元,同比多增1494亿元 [3] - 非银存款单月下降1.06万亿元,财政存款单月下降8400亿元,同比分别多降1.97万亿元和6042亿元 [3] - 7-9月非银存款合计新增近2.3万亿元,与非银存款定期化、同业存单增多及存款搬家有关 [3] 信贷投放结构分析 - 2025年第三季度新增信贷1.83万亿元,同比少增9200亿元 [3] - 2025年9月新增信贷1.29万亿元,同比少增3000亿元 [3] - 9月对公一般性贷款(含企业短贷、中长贷)合计新增1.62万亿元,同比多增2000亿元 [3] - 企业中长贷新增9100亿元,高基数下同比少增仅500亿元 [3] - 企业短贷新增7100亿元,同比多增2500亿元 [3] - 票据贴现单月净减少4026亿元,同比多降超4700亿元,反映“效益优先”下票据冲量诉求减弱 [3] - 9月居民部门信贷新增3921亿元,同比少增1079亿元 [3] - 居民短贷新增1421亿元,同比少增1279亿元;居民中长贷新增2500亿元,同比小幅多增200亿元,反映居民主动加杠杆需求仍较弱 [3] 行业趋势与投资建议 - 信贷增长模式转变,行业从“规模优先”向“效益导向”发展,分化将拉大 [3] - 看好基本面优异、资金面有期待、政策东风下区域β赋予成长契机的优质城商行,如重庆银行、苏州银行、江苏银行等 [3] - 过去2个月PPI均实现环比持平,结束持续下降趋势,期待“反内卷”成效体现驱动企业经营质效改善,催化实体信贷需求修复 [3] - 零售端信贷需求修复需观察居民资产负债表及现金流改善情况,房价企稳及资本市场活跃带来的财富效应积累是重要“风向标” [3]
2025年9月金融数据点评:票据冲量诉求减弱,M1与M2剪刀差稳步收窄
申万宏源证券· 2025-10-16 15:50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银行行业评级为“看好” [3] 核心观点 - 报告认为9月社融信贷增速平稳放缓符合预期,与政府债基数有关,也与银行注重追求“量价平衡”有关,在外部需求仍逐步恢复阶段,银行基本面稳健的相对优势更凸显,看好银行价值回归 [4] - 当前板块股息率已重回性价比区间,稳健可期的业绩增长是引领价值回归的基石,看好四季度银行β [4] - 结构上,继续关注“龙头搭台+底部股份行、优质城商行唱戏”双组合 [4] 金融数据表现 - 2025年第三季度新增社会融资规模7.23万亿元,同比少增3352亿元,其中9月新增社融3.53万亿元,同比少增2297亿元,存量社融同比增长8.7%,增速环比下降0.1个百分点 [3] - 2025年第三季度新增信贷1.83万亿元,同比少增9200亿元,其中9月新增信贷1.29万亿元,同比少增3000亿元 [3] - 9月M1同比增长7.2%,环比提升1.2个百分点;M2同比增长8.4%,环比下降0.4个百分点,M1与M2剪刀差收敛至-1.2个百分点,为2021年以来最低 [3][4] - 9月存款新增2.21万亿元,同比少增1.5万亿元,其中零售存款新增2.96万亿元,同比多增7600亿元,企业存款新增9194亿元,同比多增1494亿元 [4] 信贷结构分析 - 9月企业一般性贷款合计新增1.62万亿元,同比多增2000亿元,其中企业中长贷新增9100亿元,同比少增500亿元,企业短贷新增7100亿元,同比多增2500亿元 [4] - 票据贴现单月净减少4026亿元,同比多降超4700亿元,反映“效益优先”下票据冲量诉求减弱 [4] - 9月居民部门信贷新增3921亿元,同比少增1079亿元,其中居民短贷新增1421亿元,同比少增1279亿元,中长贷新增2500亿元,同比小幅多增200亿元 [4] - 9月对实体发放人民币贷款新增约1.6万亿元,同比少增3662亿元,表外融资新增3579亿元,同比多增约1900亿元,企业债新增105亿元,同比多增2031亿元 [4] 投资策略与标的 - 银行板块β的重启离不开资金面的核心驱动和基本面企稳兑现,“头部银行(国有行+招行)搭台”是银行估值中枢抬升信号 [4] - 在此基础上,“低估股份行的底部反转”和“优质城商行的价值挖掘”依旧是核心主线 [4] - 继续看好估值修复之后、股息率具备相对优势、基本面筑底改善的权重股份行,如兴业银行、中信银行等 [4] - 看好基本面优异、资金面有期待、政策东风下区域β赋予成长契机的优质城商行,如重庆银行、苏州银行、江苏银行等 [4]
广义货币增速保持在较高水平
中国证券报· 2025-09-13 04:20
信贷增长表现与驱动因素 - 前8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3.46万亿元,其中住户贷款增加7110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2.22万亿元 [1] - 企业贷款是主要驱动力,短期贷款增加3.82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7.38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8778亿元 [1] - 住户贷款结构分化,短期贷款减少3725亿元,而中长期贷款增加1.08万亿元 [1] - 行业景气恢复、出口韧性、暑期消费及房地产政策等多因素为8月信贷增长提供支撑 [1] - 东部省份某银行前8月新增制造业贷款占新增对公贷款比重达53%,较2024年全年大幅提升33个百分点 [2] - 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景气度较高,企业新增融资需求对信贷形成有力支撑 [2] 企业部门融资需求 - 纺织服装、专用设备、计算机通信等行业景气度处于较高区间,投融资需求相对旺盛 [2] - 制造业贷款储备及投放明显好于上年,尤其是先进制造业 [2] - 义乌圣诞用品加工企业因开拓东南亚、南美洲等新兴市场,在多元化经营时点融资需求得到满足 [2] 个人部门贷款与房地产影响 - 8月传统暑期消费旺季,个人消费需求内生增长叠加“以旧换新”等政策,推动消费贷款需求上升 [2] - 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放松非核心区域限购、调整住房信贷政策,更好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2] - 上海“沪六条”新政出台一周后,房地产成交量较政策调整前显著增长,商品住房成交量环比由负转正 [2] - 当地银行反映按揭贷款咨询和签约单量明显增长 [2] 社会融资规模与政府债券 - 8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33.66万亿元,同比增长8.8% [3] - 前8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6.5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4.66万亿元 [3] - 政府债券净融资规模10.27万亿元,同比增加4.63万亿元,对社会融资规模增长起到良好支撑 [3] 货币供应量M2与M1 - 8月末M2余额331.98万亿元,同比增长8.8% [4] - 8月末M1余额111.23万亿元,同比增长6% [4] - M1与M2剪刀差收窄至2.8%,为2021年6月以来最低值,显示更多资金转化为活期存款,有助于投入消费和投资 [4] 货币政策结构优化 -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已实现对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的全覆盖 [5] - 截至7月末,科技贷款、绿色贷款、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分别增长12.5%、25.5%、11.5%,均高于全部贷款增速 [5] - 未来结构引导重点在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优势,激发金融机构内生动力,并加强货币信贷政策与财政贴息等措施的协同效应 [5]
8月信贷社融数据来了!刚刚 央行公布!
证券时报· 2025-09-12 20:13
金融总量指标 - 前八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3.46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26.56万亿元 [1] - 截至8月末,社会融资存量增速与广义货币M2增速均为8.8%,保持高增 [1] - 权威专家表示M2与社融规模同比增速保持在8%-9%之间,说明金融总量宽松,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大 [1] 信贷结构分析 - 8月末人民币贷款增速为6.8% [2] - 还原近1.9万亿元地方专项债置换影响后,8月贷款增速估计在7.8%左右 [2] - 东部省份某银行1-8月新增制造业贷款占新增对公贷款比重为53%,较2024年全年大幅提升33个百分点 [2] - 8月新增住户贷款得到提振,受益于暑期消费旺季和“以旧换新”等政策推动 [2] 利率水平与融资渠道 - 8月份企业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1%,比上年同期低约40个基点 [3] - 8月份个人住房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1%,比上年同期低约25个基点 [3] - 实体经济融资渠道多样化,企业债券、政府债券等直接融资占比稳步提升 [3] 货币供应与资金活化 - 截至8月末,M1与M2“剪刀差”收窄至2.8%,为2021年6月以来最低值 [1][4] - M1增速为6%,较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M2增速为8.8%,与上月持平 [4] - M1-M2“剪刀差”收窄体现资金活化程度提升、循环效率提高 [4][5] 政策影响与展望 - 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形成合力,政府债券发行节奏靠前、力度提升 [3] - 未来货币政策重点需在优化结构方面下功夫,发挥结构性工具的牵引带动作用 [1][6] - 宏观政策思路已明确转向惠民生、促消费,需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 [7]
8月重磅数据来了!刚刚,央行公布!
证券时报· 2025-09-12 18:13
金融总量指标 - 前八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3.46万亿元 社会融资规模增量26.56万亿元 [1] - 8月末社会融资存量增速和M2增速均为8.8% 保持高增 [1] - M1与M2剪刀差收窄至2.8% 为2021年6月以来最低值 [1][4] 信贷结构与企业融资 - 8月末人民币贷款增速6.8% 还原地方专项债置换影响后增速约7.8% [2] - 东部省份某银行1-8月新增制造业贷款占新增对公贷款比重53% 较2024年全年提升33个百分点 [2] - 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景气度较高 企业新增融资需求较多 [2] 利率水平与融资渠道 - 8月企业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1% 同比低40个基点 个人住房贷款利率3.1% 同比低25个基点 [3] - 企业债券、政府债券和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等直接融资占比稳步提升 [3] - 政府债券发行节奏靠前 累计融资增量持续高于上年同期 [3] 资金活化与政策效应 - M1增速6% 较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 M2增速8.8% 与上月持平 [4] - 财政对流动性抽水效应减弱 理财产品扩容节奏放缓 [5] - 化债政策推进改善企业资金情况 支持M1增长 [5] 政策导向与改革方向 - 货币政策重点转向优化结构 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优势 [6] -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需发挥牵引作用 增强金融机构支持重点领域能力 [6] - 需推进关键领域改革 包括社会保障、政府债务管理和税收制度优化 [6][7]
8月重磅数据来了!刚刚,央行公布!
证券时报· 2025-09-12 17:57
金融总量指标 - 前8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3.46万亿元 社会融资规模增量26.56万亿元 [2] - 8月末社会融资存量增速与M2增速均为8.8% 反映金融总量宽松且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较大 [3] - 还原1.9万亿元特殊再融资专项债置换影响后 8月贷款增速仍达7.8%左右 [5] 信贷结构特征 - 制造业贷款显著增长 某东部银行1-8月新增制造业贷款占对公贷款比重达53% 较2024年全年提升33个百分点 [5] - 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景气度较高 企业融资需求旺盛 [5] - 8月住户贷款受暑期消费旺季和"以旧换新"政策推动而上升 [5] 利率与融资环境 - 8月企业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1% 同比低40个基点 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为3.1% 同比低25个基点 [6] - 企业债券、政府债券等直接融资占比稳步提升 社融和M2增速能更全面反映金融总量 [6] -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形成合力 政府债券发行节奏靠前支撑M2增速 [6] 货币活化程度 - M1与M2增速"剪刀差"收窄至2.8% 为2021年6月以来最低值 [2][8] - M1增速升至6% 环比提高0.4个百分点 M2增速保持8.8% [8] - 资金活化程度提升反映企业投资意愿和居民消费倾向改善 [8][9] 政策导向 - 货币政策重点从总量宽松转向结构优化 需发挥结构性工具牵引作用 [11][12] - 需加强财政贴息、风险补偿等政策协同 提升金融支持重点领域实效 [12] - 宏观政策聚焦深层次矛盾 推进社会保障、政府债务管理和税收制度优化 [12]
央行发布,重要数据!
中国证券报· 2025-09-12 17:42
核心观点 - 8月末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速均保持在8.8%的较高水平,金融数据表明货币金融环境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了支持 [1][2][6] - 前八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6.5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4.66万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规模同比增加4.63万亿元,是主要贡献因素 [2][6] - 未来货币政策重点将从总量支持转向结构优化,结构性工具已实现对重点领域的全覆盖,相关贷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增速 [8][9] 货币供应量(M2与M1) - 8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31.98万亿元,同比增长8.8% [2][7] - 8月末狭义货币(M1)余额111.23万亿元,同比增长6%,M1与M2剪刀差收窄至2.8%,为2021年6月以来最低值,显示更多资金转化为活期存款并投入经济活动 [7] 社会融资规模 - 8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433.66万亿元,同比增长8.8% [2][6] - 前八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26.5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4.66万亿元 [2][6] - 政府债券净融资是社融增长的重要支撑,前八个月规模达10.27万亿元,同比增加4.63万亿元 [6] 人民币贷款情况 - 前八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3.46万亿元 [2] - 住户贷款增加711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3725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08万亿元 [2] - 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2.22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82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7.38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8778亿元 [2] - 还原地方隐性债务置换影响后,8月贷款增速估计在7.8%左右 [4] 信贷增长驱动因素 - 企业端:制造业景气度回升,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融资需求旺盛,某银行1-8月新增制造业贷款占新增对公贷款比重为53%,较2024年全年大幅提升33个百分点 [3] - 企业端:纺织服装、专用设备、计算机通信等行业景气度较高,投融资需求旺盛 [3] - 个人端:暑期消费旺季、“以旧换新”等政策释放消费需求,带动贷款需求上升 [3] - 个人端:多地房地产政策优化(如上海“沪六条”)后,商品住房成交量环比由负转正,居民按揭贷款咨询和签约量明显增长 [3][4] 贷款利率水平 - 8月份企业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3.1%,个人住房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3.1%,分别较去年同期下降约40个和25个基点 [8] - 2020年以来政策利率累计下调9次,带动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分别下降115个和130个基点 [8] 货币政策结构性导向 -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已覆盖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截至7月末,科技贷款、绿色贷款、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分别增长12.5%、25.5%、11.5%,均高于全部贷款增速 [8] - 未来重点在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优势,激发金融机构内生动力,并加强货币信贷政策与财政贴息、风险补偿的协同效应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