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光电子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光谷:“一束光”照亮一座宜居宜业现代化新城
中国新闻网· 2025-11-06 17:49
中新网武汉11月6日电 (余哲)从1988年的农田阡陌,到如今全球最大光通信研发生产基地,武汉东湖新 技术开发区(又称"中国光谷")以光电子产业为笔,在518平方公里土地上,完成从"一束光"到"一座城"的 蜕变,绘就200万人口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图景。 产城融合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光谷以教育扩容提质与人居环境升级为双引擎,打造"学有优教、居有 宜居"的优质生活生态圈。 图为武汉 光谷广场地标"星河"雕塑灯光璀璨。 张璨龙 摄 温情治理筑牢民生底盘 近日,左岭街道智苑社区、花山街道兰园社区双双入选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成为光谷社区治理 的生动实践。 "再也不怕住养老院见不到家人了。"77岁的何金明在智苑社区养老照护中心接受照护时,老伴每日下楼 就能送热汤。这个国企棚改社区里的200余平方米照护中心,串联幸福食堂、乐享学堂,形成"照护—用 餐—社交"服务闭环。 老龄化率达25%的兰园社区里,500余名"兰精灵"志愿者推行"1:5服务法",退役军人"夜莺巡逻队"巡夜 超1000晚,"时间银行"让社区养老资源高效循环。 与此同时,光谷医疗保障同步升级:现有4家三甲医院,每千人床位数超国家平均水平,24小时智能 ...
华工科技(000988.SZ):将聚焦800G、1.6T、3.2T、6.4T等超高速联接产品的研发
格隆汇· 2025-11-06 16:19
格隆汇11月6日丨华工科技(000988.SZ)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将聚焦800G、1.6T、3.2T、6.4T等 超高速联接产品的研发,全面覆盖高速光联接、高速铜联接、高效液冷散热、光电集成四大技术线路。 布局硅基光电子、铌酸锂、量子点激光器等新型材料方向,自主研发DPO/LRO/LPO/CPO等先进并行光 互联技术和先进封装工艺。 ...
沪宁股份拟4000万元增资虹剑光电 加速布局光电子领域
证券日报网· 2025-11-06 13:37
11月5日晚间,杭州沪宁电梯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沪宁股份(300669)")发布公告称,公司拟 以现金增资的形式向上海虹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虹剑光电")投资4000万元,认购虹剑光电新 增62.291万元注册资本,剩余部分3937.709万元计入虹剑光电资本公积。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特种光源作为高端制造、半导体、光 通信、医疗设备等领域的核心组件,正迎来国产化提速带来的广阔机遇。虹剑光电坐落地上海在全国光 电子产业中集聚了光电芯片、封装测试、仪器设备制造及科研院所等完整生态,便于公司与上下游企业 形成快速联动。虹剑光电的技术方向获得政策与市场双重推动,具备强劲成长潜力。" 中国城市专家智库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林先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作为电梯部件制造企业,沪 宁股份此次以增资形式投资光电子企业,不仅有助于拓展公司产业边界,还能通过跨界融合提升综合竞 争力,是公司提升抗风险能力、增强长期成长性的关键一步。" 沪宁股份公告显示,此次布局光电子领域,既是响应国家战略导向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握产业升级机遇 的关键决策。沪宁股份拟将公司电梯部件制造领域的工程化 ...
新一代光电探测器研发框架获共识
科技日报· 2025-11-06 06:59
不过,专家团队指出,当前材料与器件结构的快速发展,已超出研究界系统测量与比较性能的能力范 围。由于新兴技术具有独特性,新现象与应用层出不穷,缺乏标准化方法将难以辨识真正的技术突破, 产业界也难以判断哪些技术具备实际应用价值。此外,现有研究多聚焦于单一性能指标的局部优化,而 缺乏推动技术落地所需的整体视角。 为此,由全球43所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的53名专家联合组成的国际团队,共同提炼出光电探测器表征 的最佳实践方案,融合了多元视角、前沿研究与实际产业需求。 最终发布的报告为评估关键性能指标——如灵敏度、弱光性能、响应速度与稳定性等提供了明确指南, 并附有详细清单与实验示意图,以支持结果复现与有效比对。 来自全球学术界与工业界的专家团队,在新一期《自然·光子学》杂志上发表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共 识声明,倡议加速研发基于新兴光响应材料的新一代光电探测器,以推动医疗健康、智能家居、农业和 制造业等领域的创新应用。 该声明同时发布了《基于新兴半导体技术的光电探测器准确评估指南》,为表征、报告和评估新兴光传 感技术建立了统一框架。 光传感器又称光电探测器,是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装置。作为众多智能设备的核心部件,其全球 ...
沪宁股份(300669.SZ)拟4000万元增资虹剑光电 推进战略转型升级
智通财经网· 2025-11-05 22:11
智通财经APP讯,沪宁股份(300669.SZ)公告,公司拟向上海虹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虹剑光电")投 资4000万元,认购虹剑光电新增62.291万元注册资本。据悉,虹剑光电是一家专注于特种光源研发及生 产的企业,在光学、激光技术以及半导体电子等方面已积累了一定的技术成果及经验。 公司称,通过投资虹剑光电,公司能够将电梯部件制造领域的工程化经验与光电子领域的技术创新优势 深度融合,构建差异化竞争壁垒,实现向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战略转型升级。 ...
沪宁股份(300669.SZ):拟向虹剑光电投资4000万元
格隆汇APP· 2025-11-05 21:13
沪宁股份本次布局光电子领域,既是响应国家战略导向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握产业升级机遇的关键决 策。通过投资虹剑光电,公司能够将电梯部件制造领域的工程化经验与光电子领域的技术创新优势深度 融合,构建差异化竞争壁垒,实现向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战略转型升级。 格隆汇11月5日丨沪宁股份(300669.SZ)公布,公司拟向上海虹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虹剑光电") 投资4,000万元,认购虹剑光电新增62.291万元注册资本。虹剑光电现有股东苏州国科浩宇创业投资合伙 企业(有限合伙)(简称"国科浩宇基金")为本公司关联方,本次投资构成关联交易。 ...
1062项服务加快都市圈九城融合
长江日报· 2025-11-05 15:55
从企业跨城投资兴业的"万里通途"到群众异地办事的"咫尺之便",从要素流通的"壁垒破除"到同城 发展的"深度融合",武汉都市圈以1062项通办事项为纽带,编织了一张覆盖九城的政务服务协同网,让 企业群众办事不再"多地跑""折返跑",成为都市圈"软联通"的引擎,推动武汉都市圈同城化发展迈上新 台阶。 企业增效:跨域兴业的"加速度" "3个工作日拿到跨市经营许可,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湖北益丰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质管员马女 士的感慨,道出了武汉都市圈企业的一个良好体验。 今年初,该公司计划在鄂州市鄂城区拓展连锁药店,按照传统流程,需在武汉总部与鄂州属地间往 返提交材料,仅审批环节就需耗时两周。而通过武汉东湖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的"一圈通办"窗口,马女 士提交申请后,材料通过跨域数据平台即时流转至鄂州审批部门,全程网办完成核验,短短3天便收到 了邮寄送达的药品经营许可证。 近年来,武汉都市圈紧紧围绕便利企业跨区域经营,着力推进企业登记、经营许可等涉企重点领域 和社保医保、公积金等民生高频事项圈内通办。武汉都市圈通办业务系统,集成业务中心、视频中心、 邮寄中心、统计中心等功能,提供远程互动式通办服务。 长江日报记者李建华 ...
西北首条硅光中试线通线丨最前线
36氪· 2025-11-05 14:47
光子产业发展战略与平台建设 - 陕西启动“追光计划”,光子技术成为全球科技竞争战略高地,旨在打造千亿级光子产业集群 [1] - 西北地区首条8英寸先进硅光集成技术创新平台正式通线,填补区域产业链空白,成为千亿级光子产业集群核心支点 [1] - 平台总投资7.5亿元,引进比利时IMEC“130nm硅光芯片工艺包”,配备60余台关键设备,并开发90nm以上先进工艺以构建自主可控工艺体系 [4] 技术平台运营模式与能力 - 平台采用“1+N”柔性工程模式,80%资源向中小企业开放中试流片服务,20%用于支持前沿研发,实现高效资源配置与产业协同 [4] - 该8英寸硅光平台与已有的6英寸化合物平台结合,使公司成为国内少数具备全链条中试能力的创新载体 [4] - 自建产线可解决国内企业依赖国外平台流片所面临的高昂费用、周期长和产能受限问题 [1] 光子技术应用前景与市场需求 - 人工智能爆发对算力和数据传输提出更高要求,未来五年硅光技术主要应用于数据中心内部“光进铜退”,光通讯将在极短距离内替代电信号 [5] - 五年后光计算芯片将逐步兴起,虽不能完全替代GPU,但其速度快、能耗低,在数据中心占比将提升 [5] - 光子传感是高速增长市场,激光雷达在自动驾驶、消费电子和工业自动化场景需求旺盛,自动化设备搭载数量将持续上升 [5] 产业规模增长与实验室建设 - 陕西光子企业数量增至379家,产业规模从150亿元跃升至365亿元,初步构建“材料—芯片—器件—系统”完整产业链 [5] - 新建“光子科技实验室”总投入超10亿元,理事单位17家,以打造“大科学装置+共性技术平台+科技金融+创新联合体”为一体的综合性实验室 [6] - 实验室短期目标包括引进30名国际顶尖科学家,集聚超100名科研人员,两年内攻克超30项“卡脖子”技术,助推陕西光子产业产值在2027年突破500亿元 [6]
总投资7.5亿元,陕西8英寸硅光平台正式通线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1-05 09:31
11月4日,陕西光电子先导院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光电子先导院")总经理杨军红宣布,"8英寸先进硅 光集成技术创新平台"(简称"8英寸硅光平台")已正式通线,可为光子产业各类创新主体提供光电、硅 光芯片的研发、中试服务。 该平台总投资7.5亿元,于2023年底启动建设,引进了比利时IMEC"130nm硅光芯片工艺包",配备了光 刻、刻蚀等60余台(套)关键核心设备,在130nm有源集成硅光主工艺平台基础上,开发90nm以上先 进工艺,已构建起自主可控的先进工艺体系。 硅光芯片是一种基于硅材料微纳加工工艺的光电芯片,用于实现光学变换或者光电转换。硅光芯片的核 心优势是借助成熟硅工艺实现高集成度与低成本,同时兼具光子信号高速、低损耗、抗干扰等特性,已 广泛应用于人工智能、智能驾驶、医疗健康等领域。 长期以来,国内硅光创新产业项目面临"建不起产线、产品无法验证、产能无话语权、市场风险高"的共 性困境。国内企业依托国外平台流片以及量产线流片,不仅需支付高昂流片费用,且面临流片周期长、 产能优先供给限制等问题。自建产线则需巨额的设备和产线建设投入,让大量中小企业和科研团队望而 却步。 区别于标准量产代工厂,中试平台通过小 ...
“十年追光路” 光电子先导院如何破解“芯”难题?
经济观察报· 2025-11-05 07:49
作为全国首批入选工信部重点培育中试平台名单的光子集成产业中试平台,光电子先导院正在着力破解 中国光子产业"卡脖子"的难题。 光电子先导院于2021年和2022年分别获批组建省、市级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该公司向经济观察报表 示,一直以来,国内共性技术平台的发展由于其公共性和准公益性的特点,从短期经济角度来看,自身 造血能力较弱。因此,相较于量产型的硬科技企业,共性技术平台所获得的资金支持较少,这也成为制 约科技成果转化高质量发展的"短板"之一。 破解"卡脖子"的难题 11月4日,杨军红宣布光电子先导院建设的"8 英寸先进硅光集成技术创新平台"(下称"8英寸硅光平 台")已正式通线。该平台总投资7.5亿元,于2023年底启动建设。截至2025年9月末,已完成全部场地 及硬件设施建设,目前正在持续进行工艺开发。2025年是光电子先导院成立的十周年。 杨军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西北地区首条硅光中试线,8英寸硅光平台的正式通线,不仅填补 了区域硅光芯片中试领域空白,更成为陕西"追光计划"实施以来的标志性成果,将作为陕西打造千亿级 光子产业集群的核心支点,为"追光计划"从蓝图迈向实践注入关键动力。 长期以来,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