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产业

搜索文档
河北证监局联合多部门开展上市公司大走访 以高质量服务助推企业发展
证券日报网· 2025-08-05 11:59
走访工作机制 - 河北证监局与省委金融办联合建立走访上市公司工作机制,推动形成省、市、区三级政府部门协同发力的工作格局 [2] - 建立联合工作机制,成立由证监局和省委金融办双牵头的专项工作组,明确职责分工和工作流程 [2] - 完善工作台账制度,对走访中发现的问题实行清单化管理,建立问题收集、分类处置、跟踪反馈的闭环机制 [2] - 截至2025年7月末,累计走访70家上市公司,帮助企业解决问题33件,走访覆盖率达85% [2] 走访工作模式 - 形成"监管+服务+金融+媒体"的四方协作模式 [3] - 联合地方政府部门,邀请国资委、工信厅等部门共同参与,形成政策合力 [3] - 组织农业银行、东方资产等10家金融机构参与走访,提供"一企一策"金融服务 [3] - 邀请媒体专家组成顾问团,为企业提供声誉管理、品牌建设等专业指导 [3] 走访工作重点 - 聚焦重点产业,走访电子信息产业代表企业中瓷电子(003031),生物医药重点企业以岭药业(002603)、华北制药(600812)等 [4] - 关注受影响企业,在关税政策调整后,第一时间走访河钢资源(000923)、中红医疗(300981)等外贸企业 [4] - 服务消费升级,调研老白干酒(600559)、养元饮品(603156)等消费类企业 [4] 走访工作成效 - 企业负责人表示,通过走访,企业对资本市场工具的运用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4] - 河北证监局局领导带队走访9家上市公司,特别将15家公司的现场检查与走访相结合 [2] - 走访团队鼓励企业聚焦主业、挖掘潜力,通过并购重组注入优质资产 [3] - 强调上市公司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的关键角色 [3] 下一步工作计划 - 扩大走访覆盖面,力争年内实现辖区上市公司走访全覆盖 [5] - 完善问题解决机制,建立"一企一档"跟踪制度 [5] - 强化成果运用,总结推广典型经验 [5]
著名学者李长亮老师说二线城市崛起大学生就业新机遇
搜狐财经· 2025-07-23 21:01
大学生就业城市选择趋势变化 -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的城市选择趋势发生显著变化,从一线城市转向二线城市 [1] - 一线城市因经济发达和就业机会丰富曾是毕业生首选,但二线城市快速崛起吸引更多毕业生 [1] 一线城市与二线城市就业环境对比 - 一线城市人口饱和、生活成本攀升、行业竞争加剧,就业压力大 [4] - 二线城市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政策支持取得长足进步,提供更多元化就业机会和更舒适生活环境 [4] - 二线城市生活成本较低,房价、交通、餐饮等消费水平更亲民,宜居性高 [7] 二线城市经济发展与产业特点 - 二线城市凭借地理位置、资源和政策扶持,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4] - 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如杭州互联网经济、成都电子信息产业、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 [4] - 产业快速发展促进城市经济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为毕业生提供丰富就业机会 [4] 二线城市人才引进政策 - 二线城市出台人才引进计划,涵盖户籍迁移、住房补贴、创业扶持等多方面 [7] - 加强校企合作、建立人才孵化基地,提供更多实习和就业机会 [7] 二线城市就业机遇与挑战 - 多元化产业结构和丰富就业机会为毕业生提供更多选择空间 [10] - 创新创业和产业升级潜力大,为毕业生提供广阔成长空间 [10] - 毕业生需面对更激烈竞争环境和变化的市场需求,需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10]
上半年全省GDP同比增长5.7%
河南日报· 2025-07-19 07:35
宏观经济表现 - 上半年全省GDP达31683 80亿元 同比增长5 7% 高于全国0 4个百分点 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目标 [1] - 分产业看 第一产业增加值2252 14亿元(同比+2 7%) 第二产业12189 39亿元(+6 0%) 第三产业17242 27亿元(+6 0%) [1] 农业生产 - 夏粮产量750 01亿斤保持稳定 中药材产量20 89万吨(+2 4%) 鲜切花1 31亿枝(+15 0%) 盆栽植物3933 18万盆(+8 5%) [1] 工业制造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 4% 高于全国2 0个百分点 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 8% 贡献率达90 7% [2] - 重点产业链群工业增加值增长9 5% 汽车制造业(+24 5%) 电气机械(+21 2%) 电子信息产业(+11 1%) [2] -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 9% 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10 7% 新能源汽车产业(+30 5%) 新一代信息技术(+13 3%) [3] 服务业发展 - 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 0% 影视节目制作企业营收增长89 0% 微短剧产业链覆盖创作至海外发行全环节 [2] 投资与消费 -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 1% 亿元以上项目投资增长9 3% 重点产业链群投资增长25 2% [3] - 民间投资增长8 3% 高于整体投资增速3 2个百分点 [3]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01 55亿元(+7 2%) 网上零售额2441 08亿元(+16 3%) [3] 新兴产业 - 锂离子电池产量增长93 4% 服务器增长48 2% 新能源汽车增长34 9% [3]
透过半年“成绩单”,看四川经济呈现哪些新特点?
搜狐财经· 2025-07-18 08:12
四川2025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 - 全省GDP同比增长5.6% 增速较一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 [1] - 第一产业增加值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服务业增加值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比一季度加快 [1] 产业支撑情况 - 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和"15+N"重点产业建圈强链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 [2] - 规模以上天然气产量创历史同期新高 同比增长11.5% 水力发电增长5.1% [2] - 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速持续高于规模以上工业 汽车制造业转型加快 [2] - 电子信息产业 装备制造产业增加值保持两位数增长 [2] - 商务服务 信息服务 科技服务等现代服务业较快发展 [2] 新动能发展情况 - 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0.2%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1% [3] - 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长14.7%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22.2% [3] - 动力电池 新能源汽车 钒钛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6.5% 11.0% 13.8% [3] - 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2.4倍 光伏电池增长1.9倍 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增长53.2% [3] - 信息传输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9% [3] 市场活力表现 - 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18.7% 工业投资增长10.9% [4] - 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增长50.8%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0.2% 汽车类增长2.7% [4] - 通用设备 电气机械等行业增加值实现两位数增长 [4]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7.0% 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13.9% [4]
“28亿”吞“143亿”? 果汁企业国投中鲁欲跨界电子工程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6 20:07
重大资产重组预案 - 国投中鲁拟收购电子院100%股份并募集配套资金 交易完成后将从传统果汁企业向电子工程业务延伸 [1] - 电子院与国投中鲁均为国投集团旗下企业 但电子院2023-2024年营收增长28.98% 净利润增长70.71% 而国投中鲁连续两年归母净利润下滑 [1] 标的公司电子院背景 - 电子院曾于2023年11月进行IPO辅导备案 2025年4月发布第六期辅导进展报告 本次重组可能终止其IPO进程 [2] - 电子院主营业务为先进电子信息产业制造和智慧城市建设领域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2024年底总资产143.32亿元 营收68.48亿元 净利润2.67亿元 [2] 国投中鲁现状 - 公司主营浓缩果蔬汁业务 2024年总资产28.14亿元 营收19.87亿元 归母净利润2925.37万元 [2] - 2023-2024年受原料减产、销售疲软、成本高企影响 净利润连续下滑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连续两年为负 [3] - 国内浓缩果汁行业呈现双龙头格局 竞争对手安德利同期业绩持续上涨 [3] 业务转型方向 - 重组预案未提及浓缩果汁业务后续规划 仅表示将提升资产规模及盈利能力 打造电子制造产业化综合服务平台 [3]
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筑牢实体经济根基
河南日报· 2025-06-29 07:21
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 6月28日河南省集中开工重大项目348个,总投资2273.2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73个,总投资1583.3亿元 [1] - 二季度全省共开工项目1138个,总投资426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808.6亿元 [2] - 活动现场集中开工19个项目,总投资713.3亿元,均为10亿元以上项目,其中产业类项目16个 [2] 投资增长情况 - 前5个月全省亿元及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1.4%,拉动全省投资增长7.1个百分点 [1] -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6%,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9.5%,分别高于全国2.9和17.9个百分点 [1] 重点项目案例 - 郑州航空港区顺丰中原多式联运国际枢纽项目总投资约15亿元,将建设全国最先进智慧物流中心和最大区域型国际枢纽中心 [3] - 焦作孟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项目总投资20亿元,将形成从摄像头核心组件到终端产品的完整产业链,预计实现就业1500余人 [3] 政策支持与产业升级 - 一揽子增量政策加力实施,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增强产业发展接续性和竞争力 [2] - 项目落地短期可拉动经济增长,长期将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增强区域竞争力 [3]
成都将打造三文鱼、榴莲、鱼子酱等特色单品全国集散基地
新华财经· 2025-06-27 22:11
成都外贸发展政策 - 四川省支持成都开展冰鲜水产品进口"白名单"制度试点 打造三文鱼、榴莲、鱼子酱等特色单品全国集散基地 [1] - 2024年超过1万吨三文鱼经成都航空口岸进入中国市场 进口三文鱼货值居全国第二 [1] - 成都拥有73条国际航线 中欧班列直达境外120个城市 进出口额占四川省超八成 [1] 成都国际物流枢纽建设 - 支持成都发挥"双国际机场+国际铁路港"枢纽优势 提升国际货物集散分拨能力 [1] - 加快"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建设 [1] - 支持打造"进口嘉年华"品牌 招引首发国际新品牌 创新海外直采新模式 [1] 成都企业出海支持措施 - 推动"蓉产蓉造""链主+链属"企业抱团开拓新兴市场 [1] - 跨境电商、海外仓、川造精品馆成为"出海"新抓手 [1] - 中小微外贸企业将获得更多支持 [1] 成都产业国际化发展 - 推动成都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疗健康等重点产业建圈强链 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 [2] - 支持培育贸产联动融合发展先行区 [2] - 创新发展数字贸易 搭建数字贸易服务平台 扩大网络游戏、数字动漫、软件服务等数字贸易规模 [2] 金融支持政策 - 指导成都用好天府外贸贷、服保贷等金融产品和政策性外经贸专项信贷额度 [2] - 为成都产业国际化发展提供优质金融支持 [2]
珠三角粤东西北携手,超越帮扶迈向共赢
南方都市报· 2025-06-19 23:32
招商会成果 - 本次招商会共达成投资项目661个 投资总额3022亿元 涵盖电子信息 新能源 新材料 食品加工 低空经济等产业领域 [1] - 现场签约21个重点项目 投资金额409亿元 [1] - 前两届招商会共达成投资项目575个 投资总额4814亿元 本次招商会投资项目数量同比增长15% 但投资总额同比下降37% [2] 产业转移分析 - 珠三角地区面临产业结构升级和土地资源制约 部分产业需向粤东西北转移 [1] - 粤东西北地区拥有发展空间 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优势 可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 [1] - 具体案例包括湛江引入绿色石化项目 梅州发展健康食品产业 清远布局无人机制造基地 [1] 区域合作模式 - 合作模式从帮扶转向多层次 网络化的区域创新共同体 [3] - 产业转移"输血"机制与自主发展"造血"功能形成良性互动 [3] - 避免了"虹吸效应" 实现互利共赢 对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具有示范意义 [2] 企业投资案例 - 中创新航江门项目从签约到动工仅用40天 50万平方米厂房一年内竣工投产 [3] - 永道控股计划投资20亿元建造广东环保制造基地 看好汕尾 韶关和河源的农业资源 [3] 营商环境优化 - 企业日益看重粤东西北地区的政务服务效率和产业配套能力 [2] - 12个地市负责人现场揭榜招商 展示资源禀赋和优惠政策 [3] - 政府高效服务成为吸引投资的关键因素 [3]
江西吉安培育壮大千亿产业集群 去年电子信息产业营收突破2000亿元
中国新闻网· 2025-06-19 21:00
产业发展 - 吉安电子信息产业2024年营收突破2000亿元 [1] - 新材料产业2024年营收930亿元 今年将突破千亿 [2] - 先进装备制造 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加快向千亿迈进 [2] - 新能源 绿色食品产业持续扩量提质 [2] - 新签约投资或产值过百亿的"双优"项目19个 [1] 农业品牌建设 - "井冈山"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位列中国农业形象品牌影响力指数第7位 [4] - "井冈山"品牌产品年销售额超130亿元 增长61% [4] - 品牌平均溢价21.8% 带动50多万名农户增收 [4] - 组建"井冈山"品牌管理公司 农产品供应链公司 绿色农产品促进会 [2] 改革创新 - 提出319项改革任务 明确全面深化改革路径 [1] - 30多项改革获评全国全省改革典型案例 [4] - 林权抵押融资等改革入选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典型经验 [4] - 生态产品GEP核算总值达3940亿元 位居江西省前列 [4] 基础设施建设 - 2024年全市港口吞吐量增长159% [4] - 中心城区累计改造闲置地块88宗 新增停车位5200多个 [4] - 新增口袋公园 健身公园 便民工坊等32个 [4] - 建成就业之家3100多个 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55个 "一老一小幸福院"147个 [4]
免费为企业展销!《梅州市实施“免费展销”工作方案(试行)》印发→
搜狐财经· 2025-06-18 01:10
政策核心目标 - 以"免费展销"为核心特色,整合全市及对口帮扶资源,聚焦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智能家电、现代农业等特色产业,构建"市内展销保障+异地参展联动"的立体化服务体系 [1] - 打造集产品展示、项目对接、政策推介于一体的综合性创新创业平台,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青年创业团队及优质项目落地梅州 [1] - 实现"梅品出梅"与"资源入梅"双向互动,促进产业升级和消费扩容 [1] 适用对象与期限 - 适用于在梅州市辖区内创业并开展实质性运营的创业团队、外贸企业及会展服务企业 [1] - 政策支持期限为2025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 [1] 本地展销支持内容 - 各县(市、区)统筹规划并提供不少于3个、单场次使用面积1000㎡以上的室内或室外场地 [1] - 每场展销活动设置不少于20个免费标准展位(9㎡/个),优先保障来梅创业团队及本地企业 [1] 跨区域展销支持内容 - 在广州、深圳等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商圈或产业园区建设至少1个县域特色产业常驻展示区,提供1—6个月的免费展位 [2] - 每年组织赴粤港澳大湾区或境外参加不少于1次大型展销活动,提供免费展位 [2] 本土品牌活动支持 - 在"梅品惠"等自有品牌展销活动中,按不少于展位总数三分之一的比例设置免费展位专区 [2] - 每场活动为创业者和本地企业提供不少于20个免费展位,年度累计预留不少于150个 [2] 政策背景与导向 - 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及省市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 [3] - 结合"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