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红色旅游
icon
搜索文档
经济日报谈红色旅游如何走得更远
新浪财经· 2025-11-01 07:35
经济日报刊文指出,推动红色旅游由"热起来"到"强起来",仍需在区域协同、内容表达、传播方式和人 才支撑等方面系统发力。强化业态融合与区域协作。深挖地方红色文化的独特内核,打造立得住、叫得 响的红色品牌。构建"红色+研学""红色+文创""红色+康养""红色+体育"等复合型产品体系,推动红色资 源与实体经济、创意设计、数字科技等深度融合。推进科技赋能与体验升级。引入VR/AR、元宇宙等 数字技术复原经典革命场景,打造沉浸剧场、互动展陈等新型体验项目。善用短视频、直播、游戏互动 等新媒体渠道,策划如"云走长征路""红色剧本游"等线上线下联动项目,增强红色文化在年轻群体中的 感召力。加强人才培养与智力支持。推动高校、党校、干部学院与红色场馆合作,共建红色旅游研究基 地与人才培训中心,系统实施讲解员提升、策展人培养等专项计划,培育一支懂历史、善传播、会运营 的专业队伍。 ...
红色旅游如何走得更远
经济日报· 2025-11-01 06:09
近期热播的一批红色题材影视作品,带火了不少红色旅游景点。从《沉默的荣耀》让福州吴石故居广为 人知,到《浴血荣光》推动福建长汀青年游客接待量大幅增长,再到《731》《南京照相馆》等影片吸 引众多游客参观影片拍摄地……红色文化正通过多元载体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焕发出强劲吸引力。 作为以革命纪念地、标志物及其精神内涵为载体的特色业态,红色旅游通过以旅彰文、以文化人,逐步 成长为促进地方发展、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产业力量。近年来,在政策引导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 我国红色旅游发展提质增效。2024年,中央财政通过国家文物保护资金、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补助资 金及旅游发展基金等多渠道投入超过百亿元,为红色资源保护与开发提供了坚实保障。目前,全国已建 成3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超过1600家革命类博物馆、纪念馆,年均推出主题展览上万个,在持续改 善游客体验的基础上,强化了社会教育功能。 政策支持与标准建设协同推进,为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2023年,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联 合印发《用好红色资源培育时代新人红色旅游助推铸魂育人行动计划(2023—2025年)》,将红色旅游 纳入思政教育与社会实践体系。这一顶层设计 ...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感受兴安盟红色之旅的魅力
新华社· 2025-10-17 18:33
红色旅游产品开发 - 开发“重走骑兵路”红色主题骑行等沉浸式体验项目 [1] - 创排《五一大会》《曙光初照》等沉浸式情景短剧让游客亲历历史时刻 [1][3] - 打造线上AR实景红色文化博物馆及“兴安红色之旅”精品线路 [3] 红色文旅资源与投入 - 核心红色文旅矩阵“一馆三址”年接待参观游客达90万人次 [2] - 2024年投入895万元用于革命遗址的展陈提升及声光电系统优化 [2] - 2025年1月至9月举办260余场文旅体活动 其中近三成活动融入红色主题 [4] 文旅融合发展战略 - 通过挖掘红色文化内涵 开发百余种红色文创产品推进文旅融合 [1] - 将红色文化与森林雪景、温泉资源、民俗节庆有机融合 推出五大主题精品线路 [4] - 多措并举让红色故事“活”起来 包括打造系列主题沉浸体验吸引游客 [3]
青春赋能、创新驱动,延安让红色文化“活”起来、“新”起来、“潮”起来!
中国新闻网· 2025-10-17 15:05
青春赋能、创新驱动,延安让红色文化"活"起来、"新"起来、"潮"起来! 中新网延安10月17日电(记者 刘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贺敬之的诗句,道出了延 安作为革命圣地的精神分量。 10月15日,"红星照耀中国:从伟大胜利走向伟大复兴"网络主题宣传调研采风活动在延安展开。采风团 一行在此探寻的,正是这片红色热土如何将厚重历史与时代脉搏相融合,走出一条文旅赋能、精神传承 与区域发展并举的新路。 情怀为魂 让红色基因"活"起来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红色文旅是传承精神、带动发展的双重引擎,它不仅让革命基因"活"了起 来,更让革命热土"火"了起来。 从四川德阳自驾两日而来的退休夫妇,怀揣"多年向往"踏上这片圣地,圆了"接受红色教育"的心愿;来 自宝鸡的退休党员旅游团在延安革命纪念馆的"小米加步枪"前驻足,感叹"每次参观都有新感动";62岁 的陈女士自黑龙江大庆远道而来,特意带5岁孙女登宝塔山、看纪念馆,只为让孩子"了解国家历史,知 道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延安甘泉大峡谷,腰鼓表演热火朝天。中新网 刘越 摄 正是在这样具体而微小的参观场景中,革命历史不再是书本上抽象的文字,而化为了可感知的温度与 ...
国庆中秋假期红色旅游热度持续攀升
央视网· 2025-10-02 20:10
红色旅游市场热度 - 红色旅游景区成为国庆期间游客的热门选择[1] - 全国各地依托红色资源开展主题活动 使红色旅游成为热门选择[5] 主要景区游客数据 - 福建古田会议会址国庆期间预计接待游客约9万人次[3] - 陕西延安革命纪念馆国庆首日接待游客突破2.5万人次[3] - 吉林鸭绿江国门景区接待人数较去年同期增长超50%[5] 旅游产品与服务创新 - 福建古田会议会址融合红色文化与客家民俗 推出多条特色旅游线路[3] - 江西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选择代表性珍贵革命文物开设社教小课堂[5] - 贵州遵义会议会址内游客可查阅历史资料和长征路线图[5] - 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提供打卡红色地标和重温抗战历史的体验[5]
光耀太行·红土巨变 | 平定:向着“胜利”再出发
央广网· 2025-09-29 20:20
红色旅游产业发展 - 七亘村利用红色旅游资源,10年内吸引投资约2.3亿元,建设文旅基础设施,年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村民人均年收入增长近5倍[3] - 平定县拥有15处红色文化遗址,通过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的旅游布局,全县景区年接待游客量达90多万人次[3][6] - 七亘村结合红色资源与绿色生态,开发野生连翘深加工产业,形成农特产品产业园[3] 陶瓷砂器产业升级 - 平定莹玉陶瓷有限公司年产值约1.4亿元,产品从日用陶瓷升级至高端定制和乌兰茶晶紫砂系列[7] - 截至2024年底,平定县共有陶瓷企业202家,从业人员3600余人,拥有专利73项,注册商标32个[9] - 平定砂陶产业目标2025年产值突破8亿元,正在申报国家地理商标,并开发文化内涵新产品[11] 富硒农业经济扩张 - 平定县富硒耕地面积约23万亩,土壤硒元素含量是全国均值的2.44倍,已建成富硒农产品示范基地4.1万亩[12][15] - 西峪掌村玉露香梨销售额从2022年45万元增长至2024年70万元,农户人均年增收1.5万元[14] - 全县认证富硒农产品66个,培育省市级龙头企业13家,产业年产值达3.5亿元,覆盖12类产品[15]
光耀太行·红土巨变 | 灵丘:从“红色热土”到“算力高地”
央广网· 2025-09-20 09:50
大数据产业 - 灵丘县大数据产业园区占地9.93平方公里,吸引秦淮数据、京东、秦云等全国知名数据企业入驻 [2] - 秦淮数据自2018年累计有9期项目投入运营,全部13期建成后IT总容量将超500MW,可承载服务器超100万台,将成为亚洲最大的数据中心园区 [3] - 2024年灵丘大数据产业园上架服务器规模达34.2万台,总容量突破300MW,主营业务收入58.43亿元,综合算力服务能力位居山西省前列 [6] - 园区项目实现迅速建设,例如1号、2号机房从动工到交付仅用7个多月时间 [3] 红色旅游产业 - 平型关大捷景区面积8.8平方公里,2005年被列为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每年接待游客约50万人次 [8] - 灵丘县境内有八路军359旅旅部旧址、白求恩特种外科医院旧址等红色革命遗址190余处,并推出多条主题旅游线路 [9] - 当地依托红色资源发展旅游经济,白崖台村村民自排自演实景剧,小寨村打造特色餐饮项目“庆功宴”,效果良好 [11] - 灵丘县先后被评为“中国最美生态宜居旅游名县”、“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2021年旅游发展案例入选中国旅游赋能乡村振兴发展案例 [12] 有机农业 - 车河村拥有高标准有机农田700多亩,农产品全部取得有机认证,主要销往京津冀地区,产品供不应求 [15] - 车河村从2013年发展有机农业,村集体收入由零增长至2024年的138万元,村民人均收入由2300元提高至24500元 [15] - 灵丘县平型关国家有机农业公园是国内面积最大、连片的有机农业园区,已建成有机农业示范基地4万亩,有机农业生产基地13个 [16] - 园区内有48个品种获绿色认证,103个品种获有机认证,有机农业总产值达5亿元,在全国打响“灵丘有机”知名度 [16]
红绿交响绘新卷 河南新县奋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环球网· 2025-09-16 15:52
经济发展表现 - 全县GDP年均增长4.5%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4.9%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3% [1] - 2025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1%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2%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9% [1] 红色旅游产业 - 现存革命历史遗址遗迹365处 建成红色精品工程35个 [4] - 红色教育培训品牌价值达38.62亿元 直接带动数万人就业 [4] - 2025年1-7月接待游客748万人次 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5.3亿元 带动5万余人就业 [8] 生态资源禀赋 - 植被覆盖率高达95% 森林覆盖率达78.6% [6] - 建成国家3A级以上景区22家 入选2025年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最快100县榜单 [8] 工业发展动能 - 羚锐制药上半年纳税1.99亿元 全年产值预计接近40亿元 [8] - 装备制造产业在新型电力装备/高端装备/电子信息领域实现34.1%高速增长 [8] - 300兆瓦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入选国家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 [8] 现代农业体系 - 构建"1+2+N"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油茶种植34.7万亩 茶叶30万亩 中药材8.7万亩 [9] - 农产品综合产值超40亿元 培育"新县味"品牌89个 年农产品上行交易额4.3亿元 [9]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 增添太阳能路灯1220余盏 实现主要道路与村道全域亮化 [12] - 红色大别一号旅游公路入围2024年"公路旅游"特色路 [12] - 入选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 国家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 [12]
今年暑期的红色旅游有哪些不一样
中国青年报· 2025-09-05 09:23
核心观点 - 红色旅游行业在抗战胜利80周年背景下实现内容与形式创新 通过文物展览升级、科技融合及互动体验提升吸引客流并增强教育传播效果 [1][3][9] 内容升级 - 南京栖霞山景区推出凭《南京照相馆》电影票根免费游览活动 8月6日至9月30日期间有效 通过文旅联动增强历史教育体验感 [1]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推出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展 44天客流量超60万人次 展出文物3237件/套含115件一级文物 新增文物档案超1000件/套 [3][4] - 四大博物院联合承办"山河永固"革命文物展 山西博物院新增隐蔽战线主题展 展出原件报刊档案提升内容丰富度 [5] 形式创新 - 红色展馆采用沉浸式布展设计 运用灯光色调、空间叙事及多媒体装置增强感染力 如抗战馆通过色彩变化和景观化陈列提升观展体验 [7][8] - 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推出数字演艺《红飘带·伟大远征》 运用全息影像、VR等技术再现长征场景 8月日均接待超5000人次 热门场次一票难求 [9][10] - 科技融合成为趋势 "红飘带"项目新增XR体验馆及VR太空漫游设备 配套夜间观影活动激活区域夜间经济 [9] 游客反馈与建议 - 游客建议红色景点需避免内容同质化 提升空间设计与互动性以吸引非历史爱好者 [11][12] - 期望建立标签化红色旅游系统 按人物、事件等关键词规划主题路线 增强游览系统性与灵活性 [12] - 文创产品需突破同质化瓶颈 游客偏好创新设计如可发声毛绒玩具 专家建议融合非遗技艺与科技元素 采用盲盒、联名等销售模式 [13] 行业发展趋势 - 体验经济驱动红色旅游转型 行业推动沉浸式观演、互动体验及多线程叙事成为主流 从"台下观赏"转向"角色参与"式体验 [12] - 需深化"红色+"产业融合 拓展与演艺、农业及商品开发的联动 延伸产业链并辐射周边社区发展 [14]
故土焕新机!重返东江纵队战斗过的红色热土
南方农村报· 2025-09-03 12:05
红色文化保护与开发 - 源头村自2017年起系统挖掘和保护红色文化 加固修缮炮楼和旧戏院等历史建筑 建成石湾镇红色文化展厅 [18] - 东江纵队纪念馆运用多媒体互动 场景复原 光影剧场等数字化手段 打造沉浸式参观体验 [30] - 组织专人整理村民口述史 编撰《茹屋红色水乡口述史》 发动老党员和抗战后人组成村民故事会为游客现场讲述历史 [21][22] 文旅融合发展 - 昔日东江纵队转移途经的崎岖路径已变身218公里长的旅游公路 将红色文化 绿色生态等资源串珠成链 [10][11] - 源头村2023年入选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首批典型村 探索红色资源保护-文化传承-产业发展的融合路径 [36] - 红色文旅为产业振兴注入持续动能 2024年源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1943万元 村民经营农家乐和销售农产品热情高涨 [37][39][40] 区域经济发展 - 博罗县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52.24亿元 2025年力争超过1000亿元 实现广东省千亿县零的突破 [55][56] - 博罗县形成新一代电子信息 智能装备 新能源 新材料 现代食品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57] - 毗邻源头村的智能装备产业园提供家门口就业机会 房屋出租和园区务工成为村民增收新渠道 [40] 教育传承与品牌活动 - 东莞东江纵队纪念馆开办东纵小战士红色夏令营 自2006年以来累计举办百余期 超万名小战士毕业 [48][49] - 2024年暑假全省各地大中小学生在博罗开展红色研学 游客在数字化展陈中穿越历史场景 [47] - 青年村民担任展厅常驻讲解员 主动了解历史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红色记忆实现代代相传 [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