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
搜索文档
 上半年剧场类演出票房超54亿元 脱口秀收入增长135%
 上海证券报· 2025-08-04 13:32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剧场类演出16.05万场 票房收入54.02亿元 观众2055.01万人次[1] - 票房收入前200的剧场类演出IP场次、票房及观众人数较2024年同比显著提升[1]   消费群体特征 - 剧场演出购票观众女性占比68.8% 较去年提升0.7个百分点[3] - 音乐剧、舞剧、沉浸式演出、话剧及儿童剧女性占比超过均值[3]   细分品类表现 - 话剧场次同比增长16% 票房同比增长3% 《出马》《戏台》《太白金星有点烦》受市场追捧[3] - 脱口秀场次同比增长54.1% 票房同比增长134.9% 成为剧场类演出第二大品类[3] - 音乐剧票房同比增长15.1% 原创剧目《锦衣卫之刀与花》《赵氏孤儿》引发观演热潮[3] - 国际经典剧目《巴黎圣母院》《日落大道》《芝加哥》通过多场次巡演获得市场关注[3] - 舞蹈演出票房小幅增长 《只此青绿》《红楼梦》《天工开物》《孔雀》保持高热度[3]   消费趋势特征 - 跨城观演比例达30.8% 体现在音乐剧《SIX》以上海为唯一驻场演出地的案例中[3] - 社交媒体"种草"、剧评分享及多维线上互动对剧场项目推广起到关键作用[4] - 消费者对艺术呈现、审美要求和消费需求均呈现上行状态[4]
 2025年上半年剧场类演出票房收入超54亿元
 北京商报· 2025-08-04 10:44
北京商报讯(记者 张茜琦)8月4日,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票务信息采集平台最新监测,2025年上半年 专业剧场、小剧场新空间等剧场类演出16.05万场,票房收入54.02亿元,观众人数2055.01万人次;位列 票房收入前200的剧场类演出IP(含小剧场和演艺新空间)场次、票房、观众人数较2024年同比均有显 著提升。 ...
 2025年上半年剧场类演出票房收入54.02亿元
 快讯· 2025-08-04 10:13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等今天(4日)发布2025年上半年剧场热门项目和消费趋势洞察。据中国演出行业协 会票务信息采集平台监测,2025年上半年专业剧场、小剧场新空间等剧场类演出16.05万场,票房收入 54.02亿元,观众人数2055.01万人次;位列票房收入前200的剧场类演出IP(含小剧场和演艺新空间)场 次、票房、观众人数较2024年同比均有显著提升。 ...
 北京迎来暑期旅游热潮
 人民网· 2025-08-03 23:13
 暑期北京文旅市场概况 - 暑期北京迎来客流高峰 [2][4][7][9][11] -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部门推出"京彩夏日"暑期文旅系列活动 [2][4][7][9][11]   文旅活动供给 - 活动包括150余场夏日主题活动 [2][4][7][9][11] - 活动包括6200余场精品演出 [2][4][7][9][11] - 活动包括3800余场惠民文化体验活动 [2][4][7][9][11]   具体活动场景 - 市民和游客在王府井书店选购和阅读图书 [2] - 游客在北京前门大街参观 [4] - 市民和游客在北京百货大楼参加夏日胡同文化节活动 [7] - 游客在北大红楼旧址内的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参观 [9] - 来自新疆喀什的中小学生在北京前门大街参观研学 [11]
 释永信倒下后,少林寺还能是一门好生意吗?
 虎嗅· 2025-08-02 14:25
 风暴中心:释永信与少林寺的商业化体系   - 释永信将少林寺打造成跨境超级IP,涵盖旅游、教育、影视、食品等多个领域 [5][6]   - 释永信及其关联方控制或持有股份的公司达30余家,横跨文旅、演出、武校、文化传播等 [6]   - 少林寺海外影响力巨大,功夫团海外巡演年收入超过千万美元 [6]     制度灰区内的超级IP运作   - 少林寺品牌注册合法但归属不明,商标为释永信个人所有而非寺庙集体 [13]   - 公司运营不违规但资金去向不清,门票收入、演出收益等缺乏透明度 [13]   - 海外分院无正式监管与备案制度,项目招商合法但缺乏问责结构 [13]     少林寺商业模式的挑战与风险   - 释永信的强人中心化策略缺乏继承性,系统依赖个人能力维系 [11]   - 商业化体系无法归类于宗教、企业或政府,处于制度空白地带 [9][12]   - 中国未明确界定宗教活动场所可否营利,也未设定宗教文化IP收入归属 [15]     未来可能的商业化路径   - 国有化:由文旅集团或地方政府管理,品牌收入上缴,但市场化能力弱 [18]   - 公益法人制:设立少林文化基金会,建立理事会多方决策,营收用于功夫传播与慈善 [18]   - 去释永信化:重塑品牌归属为集体运作,实行非个人崇拜原则 [19]     商业化前景与核心资产   - 少林寺核心资产包括品牌知名度、文化影响力、旅游资源及国际功夫认知 [17]   - 商业化需重写规则,明确产权、运营边界与治理机制 [20]   - 未来取决于能否建立可传承、可治理、有信任的文化商业体系 [23][24]
 网红歌手频繁翻车,演唱会的本质是什么?
 虎嗅· 2025-07-31 08:37
 网红歌手演唱会市场反应   - 旺仔小乔官宣蒙面演唱会后抖音粉丝从2344.8万暴跌至1835.2万,掉粉超509万,市场通过粉丝流失表达对演唱会定价策略(内场968元/看台268元)和蒙面形式的不满[1]   - 演唱会30首曲目中仅7首为原创/参与创作,8首原唱,15首翻唱,原创能力不足却定价接近一线歌手,引发"蒙面KTV"争议[4]   - 过往言论暴露对音乐创作缺乏尊重,包括翻唱未标注原唱鞠婧祎并自称"原唱",否认汪苏泷对《年轮》的创作权,加剧信任危机[5]     成功演唱会的核心要素   - 岳云鹏《非要唱》演唱会最高票价1580元20秒售罄,黄牛票溢价3倍,通过自嘲互动、观众合唱等设计将相声剧场亲密感移植至万人场馆[6]   - 成功案例证明非专业歌手身份并非障碍,关键在于提供超越音乐的独特价值(如互动魅力、情感连接),观众愿为真诚体验付费[7][13]   - 回音哥2013年面具音乐会门票一日售罄,强调"音乐应靠耳朵评判",面具成为音乐纯粹性象征而非商业道具[8][9]     行业趋势与市场逻辑   - 2023年网红歌手演唱会频繁翻车(那艺娜/何秋亊/旺仔小乔),暴露将演唱会简化为流量变现流程的弊端[3][14]   - 观众评判标准转向"价值交换公平性",对"值不值"的评估日益精细,专业身份退居次席[15]   - 演唱会本质演变为艺术表达与商业价值的信任交换,需满足清晰价值定位、诚意交付和共鸣体验三重标准[16][17]
 演出市场发展势头强劲
 经济日报· 2025-07-31 05:59
 市场总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演出市场在文化消费复苏和政策支持下呈现强劲增长势头 量价齐升态势显著[1] - 大型营业性演出成为核心驱动力 五一假期大型演出票房收入达12.12亿元 同比增长5.12%[2] - 演出市场成为塑造城市文化新名片的重要力量 为经济增长增添新动能[1]   大型演唱会表现 - 头部演出项目对市场拉动作用显著 35岁及以上观众占比达21.6% 同比增长2%[2] - 青少年观众比例提升至3.6% 观众结构呈现多元化趋势[2] - 一线城市演唱会场次环比增长27.4% 北京鸟巢周边商业设施客流量同比增长50% 营业额提升30%[2] - 二三线城市消费潜力释放 频现"开票即售罄"现象 演出资源分布趋于均衡[2]   音乐节市场发展 - 中小型音乐节成为市场主流 注重垂类特色和场地服务创新[3] - 音乐节呈现"高线主导、地域下沉、辐射扩大"趋势 一季度三线城市举办音乐节11场占比25.6%[3] - 新一线及二线城市举办音乐节18场占比41.9% 广东和江苏各举办7场并列全国第一[3] - 浙江在杭州绍兴温州舟山等地共举办5场音乐节[3]   文旅联动效应 - 多地推出创新营销策略 安徽滁州推出"音乐节+景区"联票 青岛上海推出"票根优惠"政策[3] - 95后用户搜索音乐节产品同比提高107% 提前8天以上预订酒店景点门票的游客同比增加11%[5] - 与演唱会音乐节关联的酒旅订单同比上涨近1倍 形成"3小时演出撬动72小时消费"联动效应[5][6] - 演唱会从本地娱乐消费变为跨地域跨城市消费现象 有力带动餐饮住宿购物等相关产业发展[6]   政策支持与行业展望 - 政府扶持政策积极推动"音乐+旅游""演出+旅游"等新业态发展 促进产业深度融合[4] - 许多城市出台政策鼓励举办大型演唱会音乐节 进一步释放市场动能[6] - 行业需要继续创新"演艺+文创""演艺+旅游"等多元模式 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6]
 刘小明会见何猷君
 搜狐财经· 2025-07-30 14:31
副省长赵峰,省政府秘书长符宣朝参加会见。 刘小明对何猷君一行表示欢迎,并介绍了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展和数字经济、电竞产业发展优势。他表示,在海南发展数字经济、电竞产业,具有运营成本 较低、数据安全有序流动、免签政策全国最优等独特优势。希望星竞威武和寰聚商业用好海南自贸港政策优势、开放环境和旅游资源,在海南积极布局电 竞上下游产业,导入更多国际化赛事和活动,引进更多国内外知名餐饮和潮流品牌,助力海南打造电竞商业综合体、完善数字娱乐生态布局、加快推进国 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 何猷君表示,海南自贸港将于今年底启动封关运作,向各界释放了更加积极的信号。我们十分看好海南自贸港的独特政策、文旅资源和国际化营商环境, 将主动发挥星竞威武和寰聚商业的专业优势和行业资源,带动更多企业入驻海南、投资海南,吸引更多消费者关注海南、走进海南,助力海南电竞、直 播、演出、旅游、会展等产业上下游协同发展。 7月29日,海南省省长刘小明在海口会见星竞威武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北京寰聚商业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何猷君一行。 (来源:海南日报客户端) ...
 暑期文旅市场热闹非凡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26 04:45
 文旅市场活力 - 暑期旅游旺季北京各大文旅地标人头攒动,特色文旅空间和创新产品不断涌现为市场增添活力 [2] - 前门大街市场购销两旺,Livehouse等新型娱乐场所吸引大量游客参与 [2] - 福浪Livehouse自2023年开业以来合作艺人及乐队接近300个,2024年举办超过200场演出 [2]   演出市场增长 - 盛世非凡公司演出数量每年以50%速度增长,2024年张北音乐节赞助商数量比之前翻两倍 [3] - Livehouse演出排期密集,福浪已收到2025年场地邀约,反映行业需求旺盛 [2] - 福浪单场演出吸引上千名乐迷,观众提前3小时排队入场显示市场热度 [2]   入境旅游复苏 - 众信旅游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入境游人数较2023年同期增长超50% [3] - 众信旅游入境产品丰富度较2023年提升60%,新增入境游学、康养等板块 [3] - 受政策利好影响,预计2024年全年入境人数将创历史新高 [3]   数字文旅创新 - U2GO沉浸式数字体验中心南极主题VR展自2023年9月开业后体验量突破2万人次 [4] - 正在开发"蓝色国土"三沙海洋科考主题产品,未来将布局城市景观、自然风貌等内容矩阵 [4] - VR技术使游客能沉浸式体验南极科考,包含丰富互动环节提升教育娱乐价值 [4]
 山东东阿:优服务打造发展“强磁场”
 中国经济网· 2025-07-25 16:07
 演出市场与政务服务   - 暑期演出市场进入火爆季 山东聊城叁谦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在东阿县办理营业性演出申请时遇到审批流程问题 [1]   - 东阿县审批服务部门通过"一件事集成服务专窗"仅用1个工作日完成所有相关审批手续 显著提升办事效率 [1]   - 东阿县以企业需求为导向 创新"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模式 通过流程再造和技术赋能优化营商环境 [1]     营商环境优化措施   - 东阿县推行"1452+N"优化营商环境模式 实施"多地块合并发证"和"企业开办+金融服务"改革 [1]   - 当地出台税收贡献 金融支持 土地厂房 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奖励补贴政策 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1]   - 建立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涉企服务机制 构建"1+4+4+N"法治保障体系 为企业提供专业法律服务 [2]     法治化保障机制   - 检察院创新"打击犯罪+追赃挽损+治理预防"三位一体司法模式 强化营商环境法治建设 [2]   - 公安局开展"警企共建" 严打涉企违法犯罪 保障企业项目落地和发展安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