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
搜索文档
 新华视点丨文化跨界赋能 催生产业新浪潮
 新华网· 2025-08-27 15:05
 文化产业跨界融合发展 - 以创新思维推动文化产业跨界融合发展 开辟新赛道并为地方经济注入蓬勃活力 [1]   娃衣产业 - 娃衣销售呈现爆发态势 2024年全年销售额同比增长超117.08% 5月单月销售额突破千万元 [2] - 娃衣手工制作时长约两三个小时 售价约100元且供不应求 [2] - 义乌娃衣生产企业迎来大量海外订单 南美、北美、日韩等地订单量大幅增长 [2] - 情绪价值和兴趣买单成为年轻人消费首要理由 占比超过40.1% [3] - 社交平台持续种草使娃衣成为年轻人表达个性和寻求情感慰藉的新方式 [4] - 非遗纺织面料制作的娃衣售价200-300元 首批100件非遗定制款一个月内售罄 [6] - 中国情绪消费市场规模预计到2025年将突破2万亿元 [5]   文旅业态创新 - 甘肃定西青岚山生态旅游景区打造中西结合咖啡空间 吸引众多游客打卡 [10] - 山东无棣古城推出脱口秀、歌舞表演等常态化活动 日接待客流量同比增加30% 日均流量近2万人次 [11][13] - 当地建成览仕盛宴婚礼艺术中心、古城非遗馆、齐鲁婚俗文化馆等配套场馆 [13]
 湖北郧西:七夕产业“旺”起来
 人民网· 2025-08-26 19:29
 公司经营与生产 - 七夕茶业公司2024年已生产成品红茶3万斤,预计全年产量达4万余斤,产值预计达3500余万元[1] - 公司通过土地流转带动农户发展茶叶基地5000余亩,2024年共收购鲜叶20万公斤,产出红茶2.5万余公斤,直接带动500余户农民增收[1] - 公司采用无氧真空发酵制茶技术,推出"七夕美人茶"系列之"怡美人""睡美人""瘦美人"等红茶产品[1]   文化品牌与产品开发 - 郧西县打造"南来北往·郧西做东"区域公用品牌,推出七夕主题产品包括喜鹊水杯、文化U盘、水晶镇尺等,中国七夕文化创意生活馆近3天售出商品1万余件,销售收入达90余万元[2] - 开发《三书六礼》婚俗系列、《七喜人生》城市商旅伴手礼盒系列产品,将喜鹊、牛郎、织女等七夕元素贯穿产品开发全程[2] - "七夕文化"IP荣获"2025十大年度IP"称号,从全国2368个参选IP中脱颖而出[6]   产业规模与认证 - 全县"七夕链"相关文化产业企业超110家,注册商标120余个[6] - 培育马头山羊、板桥豆干、神仙叶凉粉等地域特色农特产品,其中郧西神仙叶、马头山羊、香椿等6种农产品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6] - "三品一标"认证产品达35个[6]   市场推广与合作 - 参与世界大健康博览会、"极目楚天钟情湖北"房车露营展、十堰文旅春季推介会等活动[6] - 在北京市平谷区、广东省深圳市大湾区、陕西省西安市等地举办区域公用品牌发布会,签订友好区域战略合作协议[6] - 推动郧西文旅产品、手工艺品、农特产品、康养产品走出县域、走向全国[6]   品牌授权与农户参与 - 授权本地企业、合作社、农户共同使用区域公用品牌,实现从"卖资源"到"卖品牌"的转型[2] - 目前已带动2800余户农户参与[2]
 深圳:一座定义未来的闯关之城
 新浪财经· 2025-08-26 11:59
 经济表现与增长 - 2024年GDP突破3.68万亿元 2025年上半年GDP达1.83万亿元 [1] - 1980年GDP仅2.7亿元 人均年收入不足200元 [1] - 深汕特别合作区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242.15亿元 同比增长74.2% [13]   科技创新与产业布局 - 平均每天授权663项专利 每平方公里诞生12.5家高新技术企业 [2] - 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6.46% 企业研发投入2086.7亿元占93.3% [8] - 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20年全国城市首位 [8] - 布局4个万亿级产业集群 包括合成生物、脑科学、空天科技等前沿领域 [6] - 低空经济领域规划2026年底建成1200个起降点 开通1000条商业航线 [6] - 生物医药领域实现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成套整机国产化及口服降糖药创新药上市 [7]   创新平台与制度突破 - 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光明科学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等高能级平台加速建设 [7][8][10] - 河套合作区试行跨境"政策包" 允许香港科研经费直接用于深圳实验室 [13] - 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探索逆向创新机制 光明科学城推行"揭榜挂帅"科研机制 [10] - 政府投入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资金不低于市级科技研发资金的30% [8]   区域协同与开放发展 - 深中通道推动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成形 [11] - 前海合作区累计推出数百项制度创新成果 集聚港资企业超9900家 [14] - 深圳数据交易所累计完成跨境数据交易110笔 金额3.34亿元 [13] - 深港青年梦工场累计孵化创业团队1500家 其中港澳台及国际团队超1100家 [14] - 从商品要素流动型开放转向规则、规制、管理、标准为核心的制度型开放 [13]   文化产业发展 - 2024年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1.29万亿元 占全国9.1% [18] - 数字创意产业贡献率超过70% [18] - 建成各类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超1800家 [18] - "湾区之眼"书城综合体建筑面积达13.1万平方米 [15] - 举办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3届 文博会成为全球文化产业风向标 [16][18]   城市基础设施与生活融合 - 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规划20万平方米文化教育设施与总部大楼融合 [19] - 每年举办近30项城市级赛事包括龙舟竞渡、半程马拉松等 [19] - 平均每天超2000架次低空飞行器穿梭天空 [2] - 2025年推出16条数字创意产业扶持政策 发放"训力券"、"语料券"降低企业研发成本 [19]
 许知远的“单向空间江苏旗舰店”明年将在第一丝厂开业
 苏州日报· 2025-08-26 06:41
作为全国"书香城市"建设的标杆,苏州近年来持续加大国内外知名书店招引力度,《全链条全方位 打造"书香姑苏"三年行动计划》等政策明确提出,鼓励实体书店创新经营、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此次单 向空间的引入,正是苏州践行"文化强市"战略的生动实践——作为兼具品牌影响力与内容创造力的文化 空间代表,单向空间将以苏州第一丝厂为起点,深耕苏州城市文化特质。 记者了解到,此次合作将聚焦"在地化"与"高品质"两大关键词:一方面,单向空间将遴选专属苏州 的城市书单,从姑苏景致散文到吴地民俗文献,再到当代苏州作家原创作品,为本地读者构建亲近城市 文化的窗口;另一方面,许知远和他的朋友们将把这里作为文学交流前哨站,年度举办"单向青年IN苏 州""苏州城市IP限定活动"等,联动文学界内大咖,激活城市文化活力。 许知远说:"我们非常喜欢说'崭新的传统',这个短语说的是面对很多昔日的东西,我们要用新的 语言方式、新的技术表达,让这些传统复苏。希望单向空间能融入苏州的肌理,成为苏州'崭新的传 统'。" 苏州文化产业招商中心总经理张衡透露,苏州第一丝厂将以"活化工业遗产、引领潮流文化"为核心 理念,开启传统丝绸文化与现代数字科技的创新对话,有望 ...
 文化中国行丨国家图书馆:文化共享与跨界融合 让古籍文物“活”起来
 新华网· 2025-08-26 04:06
新华社北京8月25日电 题:国家图书馆:文化共享与跨界融合 让古籍文物"活"起来 "快看,我把这张古旧书页修复好啦!"这个暑期,来国家图书馆参加"妙手匠心——我们的修复"研学体验活动的孩子们亲手触摸书籍"温度",收 获满满成就感。 专为青少年"量身定制"书籍装帧体验活动,体验中国古代书籍印制、装帧形式演变过程,这种文化内涵颇为丰富、体验更为深刻的研学项目设 计,正是国家图书馆致力于"藏用并举""创意活化",唤醒沉睡古籍文物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国家图书馆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融合发展为路径,在古籍保护、数字赋能、公共服务等领域持续深入探索,让古籍文物焕发时代活 力。 从文字到生活:让古籍长出"创意翅膀" "这款产品可谓颜值内涵双在线。"在国图文创空间,工作人员周李晶正向读者介绍"文冠夺魁"文冠果挂件,"我们从古籍里找灵感,把象征好运的 状元果、报喜铃、好运绳、金榜书巧妙融合。同时,黑科技解锁祝福,用支付宝碰一下挂件里的'金榜题名'小卡片,瞬间解锁专属'状元签'。还 有,每售出一个文冠果挂件,在内蒙古的荒漠化地区就会种下一棵真实的文冠果树。" "这份对学子的祝福和期许,穿越千年文化,化作守护生态的力量。"一位正在 ...
 2025北京文化论坛|中轴线文创“出圈” 解锁北京文化新表达
 北京商报· 2025-08-25 21:17
 文化地标IP活化利用 - 白塔寺 钟楼 先农坛等文化地标通过文创产品实现IP价值转化 包括白塔寺妙应白塔玩偶 钟楼钟鸣福至立体冰箱贴 先农坛天宫藻井冰箱贴等热门产品 [1] - 白塔寺文创产品每月上新 正策划马年主题产品 计划突破冰箱贴单一品类实现多元化发展 [8] - 先农坛天宫藻井冰箱贴成为顶流文创产品 游客排队购买 [17]   游客增长与文化活动 - 白塔寺年游客量从约30万人次增长至约50万人次 增幅约67% [8] - 白塔寺通过举办白塔文化周等活动吸引游客 文创产品承载文化内涵且具实用价值 [5] - 钟鼓楼研学团队显著增加 几乎每日有团队参观 反映游客从走马观花转向深度文化体验 [17]   展览与空间拓展 - 钟楼举办"百年视界——东西方视角下的北京脊梁"展览 采用全景数字影像科技吸引游客互动 周末及节假日游客络绎不绝 [13] - 先农坛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对外开放面积从6万平方米扩大至8万平方米 更多历史遗迹对外开放 [21] - 庆成宫570多年来首度开放 填补先农坛外坛区域开放空白 提供皇家建筑体验及特色活动空间 [21]   中轴线申遗带动效应 - 中轴线申遗成功推动整体性保护 通过出版图书 举办展览 国际活动等方式传播文化价值 [21] - 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引导公众参与保护 推出主题游及研学线路促进文化遗产融入生活 [21] - 核心区文物腾退工作持续推进 东城区清陆军部和海军部旧址 孚王府启动签约 西城区北新华街近现代建筑完成腾退 醇亲王府南府启动签约 [21]
 会展激活文旅新势能,答案就在2025 IPX世界文旅流量大会!
 中国经济网· 2025-08-25 10:37
 会展经济与文旅产业融合的核心价值 - 展览业产业带动系数约为1:9 即展览场馆每获得1个单位收入 相关产业就能带动约9个单位收入 [1] - 会展经济是庞大的经济生态系统 具有强大的辐射力和带动性 [1] - 会展超越单纯商务聚合功能 成为激活文旅消费的重要引擎 [2]   国际会展经济的文旅带动效应 - 新加坡会展带动文旅消费占旅游收入三成以上 [2] - 东京国际会展溢出效应为周边文化创意产业每年注入数十亿日元 [2] - 展会成为引爆城市文旅消费的流量入口 撬动交通 餐饮 购物 文化娱乐等多维度消费链条 [2]   深圳会展经济发展现状 - 通过发展会展经济激活文旅消费潜力 推动游客走进城市体验文化 [3] - 高规格展会带动周边文旅消费 文博会T8旅游创意园分会场推动文创产品交易超过十亿意向额 [4] - 文创展 潮玩展 数字互动展会吸引大批年轻游客和普通市民参与 [4]   深圳市文化旅游促进会的核心作用 - 协会汇聚370余家文旅相关会员单位 覆盖设计 科技 金融 知识产权等多个板块 [7] - 主办深圳国际IP授权产业博览会 已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IP文创平台之一 [5] - 通过策划配套活动让会展成为文化体验和消费升级的催化剂 [6]   会展观众消费行为特征 - 参展观众中40%-50%会选择在展会期间参与城市文旅活动 包括博物馆参观 创意街区探访等 [6] - 观众在互动体验与消费中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直接参与者 [4] - 展会现场的创意衍生品和沉浸式体验活动激发即刻消费需求 [4]   2025 IPX世界文旅流量大会规划 - 大会于8月27至29日在福田会展中心举办 由深圳市文化旅游促进会主办 [7][8] - 联合50多家商协会共同支持 规模与规格属行业领先 [8] - 包含第12届深圳国际IP授权产业博览会和第3届深圳国际文创展&潮玩展 [8]   大会内容架构 - 主论坛邀请秘鲁领事馆总领事 腾讯文旅 百度 实丰文化 中国国家地理等嘉宾 [8] - IP板块包含第八届玉猴奖颁奖典礼 国际IP产业发展论坛等热点议题 [8] - 文创板块聚焦国际化与出海战略 Amazon Coupang 阿里巴巴国际站等平台参与 [8]   深圳文旅产业发展战略 - 城市正优化展会配套设施 升级文化旅游产品 通过科技手段提升游客体验 [10] - 推动VR沉浸式展览 智能互动导览 潮玩文化 非遗创新等创新形式 [10] - 目标打造入境消费第一城 为国内外城市提供可复制经验 [10]
 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点赞四川:蜀道新歌
 人民日报· 2025-08-25 09:46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 四川综合交通建设自十八大以来完成投资3.5万亿元,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万公里[3][32] - 成渝中线高铁设计时速达350公里,通行时间从13小时缩短至1小时[4][44] - 川藏铁路搭建海拔高差超3000米的"天堑蜀道",雅西高速首创双螺旋隧道实现10分钟通行10公里[44][47]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总量从2019年6.3万亿元增至2024年8.7万亿元[22][70] - 川渝高竹新区形成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80%企业配套重庆,90%产品销往重庆[21][68] - "川渝通办"覆盖355项政务服务事项,超2300家医疗机构实现电子健康卡互联互通[22][70]   国际物流与贸易通道 - 中欧班列(成渝)累计开行超3.6万列,形成西向开放战略基地[3][32][81] - 四川通过中老班列进口榴莲实现72小时直达,成本降低50%且损耗近乎为零[24][88] - 成都空港口岸2024年上半年入境外国人38.54万人次,同比增长58%[120]   产业创新与技术突破 - 成兰铁路研发100多项新型实用专利,首创全回转全套管施工工艺实现141.7米桩基[41][43] - 空客成都项目实现飞机拆解回收率91%,远超全球60%平均水平[92][96] - 四川数字文创核心产业总规模达3819亿元,规上企业690家[116][117]   能源与绿色产业 - 西藏清洁能源发电占比超99%,外送电量超161亿千瓦时,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386万吨[17] - 西藏九大产业推动2024年上半年GDP达1382.72亿元,同比增长7.2%[13][14] - 西藏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8%[13]   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 成都世运会于2025年8月举办,展现天府文化国际影响力[121][123] - "四川造"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登全球影史票房第五,特效镜头达1900余个[112][116] - 四川线上石窟展运用数字孪生技术展示广元千佛崖等文化遗产[117]
 山东为乡村著名让邮路畅通 设置村牌、街路巷牌、楼门(户)牌等标志
 大众日报· 2025-08-25 09:05
 政策目标与框架 - 通过地名服务与邮政快递网络协同提升乡村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1] - 重点覆盖乡村寄递物流投递精准度及"最后一公里"服务畅通性 [1] - 推动"地名+"多维服务模式包括产品推广、文化挖掘及志愿服务整合 [1]   地名体系建设规划 - 2026年6月底前完成乡村居民点、道路及重要公共服务设施命名工作 [2] - 统筹设置村牌、街路巷牌、楼门牌并协调标准地址编制 [2] - 探索智慧地名标志集成邮政快递服务、民生服务及文化宣传功能 [2]   数据共享与技术应用 - 建立标准地名信息共建共享机制确保新命名信息同步至邮政管理部门 [2] - 强化地名信息采集与上图应用 规范录入国家地名信息库 [2] - 提升寄递物流行业在互联网地图中的感知度与搜索定位精准度 [2]   产业与文化融合 - 支持乡村产业品牌宣传融入地名元素 [2] - 鼓励开发融合地名文化的邮政文创产品如邮票、明信片、邮册 [2] - 引导邮递员、快递员加入地名志愿服务队伍参与文化建设与信息采集 [2]
 上半年传统村落吸引游客超2.93亿人次
 人民日报· 2025-08-25 06:00
 传统村落旅游数据 - 国家级传统村落8155个和省级传统村落5028个在上半年吸引游客超过2.93亿人次 [1]   产业发展模式 - 各地通过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发展休闲旅游和文化创意等产业 [1] - 产业发展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