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信息安全
icon
搜索文档
三未信安: 关于持股5%以上股东权益变动触及1%刻度的提示性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5-29 17:46
股东权益变动 - 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有限合伙)持股比例从6 17%减少至5 84% [1] - 权益变动方式未明确说明但属于减持行为 [1] - 本次变动不触及要约收购且不涉及权益变动报告书披露 [1] 减持计划执行情况 - 本次减持为已披露减持计划的正常执行 [1] - 减持计划尚未实施完毕公司将持续督促信息披露义务人履行义务 [2] 公司治理影响 - 权益变动不会导致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变化 [2] - 对公司治理结构及未来持续经营无重大影响 [2] 股东信息 - 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有限合伙)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91110000MA00CXL49H [1] - 该股东无一致行动人 [1]
抗量子密码:技术解读&产业更新
2025-05-27 23:28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抗量子密码行业 - **公司**:三未信安、国盾量子、问天科技、Taliworks、Utimaco、AWS、谷歌、微软、IBM、Visa、泰勒斯、尤尼吉可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量子计算对现有密码体系的威胁 - **核心观点**:量子计算机的出现对现有密码体系构成严重威胁,抗量子密码技术成为信息安全关键[1][2] - **论据**:Shor 算法可快速破解传统公钥算法,Grover 算法降低对称加密和哈希算法难度;谷歌研究表明 2030 年百万物理比特量子计算机可能实现,提前 RSA 破解时间表[1][2][5] 抗量子密码技术 - **核心观点**:抗量子密码技术旨在抵御量子计算攻击,但推广面临挑战,市场前景广阔[1][3] - **论据**:技术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基于格、哈希、编码、同源等方案,但实际应用需进一步研究确保安全性;推广周期长,因数据保护期长、国际竞争加剧;算法在理论安全性和工程实现上均面临挑战,多种技术路线各有优劣[1][4][6] 中美在抗量子密码领域的布局 - **核心观点**:中美两国积极推进抗量子密码领域发展,美国行动较早且系统性强,中国积极跟进[1][8][12] - **论据**:美国 NIST 自 2016 年起系统性推进抗量子算法征集、筛选和标准化,计划到 2035 年前全面禁用非抗量子算法;中国通过密码算法竞赛、金融行业课题研究、重点研发计划等推动技术研发和应用[1][8][12] 三未信安的优势和布局 - **核心观点**:三未信安在抗量子密码领域具有优势,有望成为全球领先企业[3] - **论据**:2024 年 9 月发布全系列抗量子密码产品,支持美国标准及国内部分算法;参与国内第一批商品标准制定,将牵头或参与相关标准更新;在硬件及芯片研发上有优势,如算法复杂度处理、多核能力、功能整合等;正在美国进行 FIPS 认证,有望 2025 年获得认证[18][19][20] 抗量子密码技术对市场的影响 - **核心观点**:抗量子密码技术推广将对现有加密系统产生重大影响,带来广阔市场需求[25][27] - **论据**:现有加密系统需全面切换到抗量子加密体系,切换过程是长期工程;市场需求在不同领域逐步显现,行业将重新洗牌,技术先进性影响市场占有率[25][27]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汽车和电子设备 OTA 升级依赖密码算法保护,公钥算法被破解将带来潜在风险[1][5] - 谷歌“100 万个物理比特”指实现纠错机制所需大规模嘈杂比特,对应约 1,000 个有效逻辑比特[9] - 抗量子密码技术发展历程复杂严谨,美国 NIST 从 2016 年至 2024 年历经多轮筛选和评估确定标准化方案[11] - 量子随机数是基于特定物理原理生成随机数的方法,与抗量子密码等无直接关系,但在密码系统中对密钥来源等方面重要[24] - 三未信安、国盾量子和问天科技等公司开展与 QKD 相关合作,推动领域发展[23] - 抗量子推广时软件替换难度低、成本低,硬件替换是必然,未来高安全等级产品将推动硬件抗量子密码产品市场份额增加[28] - 三未信安早在 2015 年制定海外战略,参加全球展会,在香港和新加坡成立子公司拓展业务[29][30]
吉大正元(003029) - 2025年5月27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27 18:12
信创业务发展 - 公司在密码安全、数据安全、信创安全领域取得一定成绩,相关产品已完成信创化工作 [1] - 与行业头部厂商合作打造虚拟化平台、监管平台、元密一体机等明星产品,服务全国多个省级行政区数字政府建设项目 [2] - 正在推进重要信创项目,计划打造灯塔类项目以拓宽业务路径 [2] 财务与运营优化 - 连续3年亏损后,公司通过开源节流、聚焦主业和创新业务推动扭亏 [2] - 实施全链条成本优化和供应链协同降本,严格预算管理以控制费用支出 [2] - 未来将通过财务战略驱动资源高效配置,提升盈利能力和股东回报 [2] 正元大厦进展 - 大厦主体工程已完成并取得不动产登记证,目前处于装修阶段 [2] - 预计2025年下半年投入使用,届时长春办公场所将迁入 [2] - 项目位于长春新区核心地段,定位为产业升级与创新生态协同平台 [2]
中证高端装备细分50指数上涨1.01%,前十大权重包含中国长城等
金融界· 2025-05-26 22:50
指数表现 - 中证高端装备细分50指数5月26日上涨1 01%报2437 01点 成交额175 42亿元 [1] - 该指数近一个月上涨2 48% 近三个月下跌1 82% 年初至今下跌0 96% [1] 指数构成 - 样本选取50只涉及航空航天装备制造 航空动力及控制系统 微波雷达 卫星导航 光电红外 通信设备 电子元器件 信息安全 航空航天材料等业务的上市公司证券 [1] - 基日为2012年12月31日 基点1000 0点 [1] 权重分布 -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45 82% 中航沈飞(7 3%) 中航光电(6 9%) 航发动力(6 21%) 中航西飞(4 69%) 中国长城(3 85%) 中航机载(3 78%) 海格通信(3 32%) 航天电子(3 21%) 中航成飞(3 2%) 菲利华(3 17%) [1] - 沪市股票占比51 68% 深市股票占比48 32% [1] 行业分布 - 工业占比74 18% 原材料占比10 73% 信息技术占比7 6% 通信服务占比7 49% [2] 样本调整机制 - 每半年调整一次样本 实施时间为每年6月和12月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2] - 特殊情况下进行临时调整 样本退市时从指数中剔除 [2] 跟踪基金 - 公募基金包括嘉实中证高端装备细分50联接A/C及ETF [2]
百亿信息安全市场迎大催化!六部门联合发文,网号+网证有望进入大规模推广时期
选股宝· 2025-05-26 07:14
政策法规 - 公安部等6部门联合发布《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2025年7月15日起施行 [1] - 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平台以法定身份证件信息为基础,通过网号、网证、网络身份应用标识实现身份认证与隐私保护 [1] - 网号为不含明文身份信息的网络身份符号,网证为承载网号及非明文身份信息的认证凭证 [1] 技术架构与市场空间 - 国家网络身份认证App由公安部主导研发,整合人口数据库与加密标识体系,采用动态核验与三重认证技术 [1] - 预计部委、省、市将建立三级网号网证管理系统,系统建设市场空间达15亿元 [1] - 2025年中国数据安全防护与治理市场规模预计达228.7亿元 [2] 公司动态 - 新大陆为唯一可信数字身份二维码安全芯片供应商,同时入选模组供应商 [3] - 盛邦安全在国家网络身份认证App试点阶段接入198个互联网App,其网关产品需求将推动业务增长 [3]
*ST恒久(002808) - 002808*ST恒久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19
2025-05-19 17:24
行业前景 - 影像产业中打印、复印和印刷产业日益融合,在国家信创政策驱动下国产整机获突破,未来国产整机产业将满足国内市场并拓展国际市场,取代国外品牌,国产影像耗材产业有很大拓展机会 [2] 公司盈利增长驱动因素 - 公司主营业务涉及“影像耗材 + 信息安全”两大产业,前几年不断投资和培育新能源产业,未来将深耕主业并依据战略规划择机转型,寻求经营规模突破 [2][3] 公司转型方向 - 公司将聚焦主业,依据战略规划择机转型,通过并购重组方式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收购优质并购标的,优化资本结构,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3]
中孚信息(300659) - 300659中孚信息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15
2025-05-15 19:04
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为 2025 年山东辖区上市公司投资者网上集体接待日活动 [2] - 参与时间为 2025 年 5 月 15 日下午 15:00 - 16:30 [2] - 参与地点为“全景路演”网站(http://rs.p5w.net) [2]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为副总经理、财务总监张丽和证券事务代表刘宁 [2] 信创领域业务布局 - 公司自 2011 年涉足信创安全相关产品研发等,2012 年参与工信部组织的信创相关产品研制,是最早参与信创产业建设的企业之一 [2] - 信创安全产品兼容适配主流国产软硬件,形成整体安全防护解决方案,解决信创推进过程中的管理、运维和兼容性等问题 [2] AI 领域发展规划 - 公司将构建全链路保密和数据安全对抗能力,打造安全保密业务智能化服务体系,提供更高效智能的安全解决方案 [2] - 已发布“天机 2.0”数据分析平台,其能力体现在安全数据分析场景下的应用创新 [3] - 基于国产大模型,通过相关技术使内容分析准确性大幅提升,对后续经营业绩的影响取决于产品及行业场景落地进度,具有不确定性 [3]
2025年中国工业信息安全行业概述、市场规模、重点企业情况分析及发展趋势研判:随着工业信息化的推进和网络安全保护意识提升,市场进入发展快车道 [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13 09:20
行业市场规模 - 2023年中国工业信息安全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87.34亿元,2024年增长至391.52亿元,增速显著 [1][10] - 行业正处于"政策红利+技术爆发"双轮驱动的黄金期,未来五年市场规模将保持20%-25%增速 [10] - 安全硬件占据45%市场份额,安全软件占30%,安全服务占25% [12] 行业发展历程 - 行业历经"被动筑基—自主突破—生态重塑"三大阶段跃迁 [6] - 早期(2000-2016年)以等保制度落地为起点,技术依赖外资 [6] - 中期(2017-2022年)国产工控协议、加密芯片实现60%以上替代,年均增速超25% [6] - 当前(2023年至今)进入智能化深水区,新能源等行业单次攻击损失超亿元,倒逼安全预算激增30% [6] 产业链分析 - 上游包括硬件设备供应商、软件技术提供商和网络基础设施提供商 [4] - 中游有工业信息安全解决方案提供商和系统集成商 [4] - 下游包含工业企业用户和监管机构与行业协会 [4] 重点企业分析 - 启明星辰在能源电力、轨道交通、智能制造三大领域市占率超40% [15] - 绿盟科技以AI攻防技术+漏洞研究为核心,客户复购率超70% [15] - 蓝盾信息在水利工程、智慧城市工业设施等特定行业深耕 [15] - 浪潮信息依托云计算优势布局工业信息安全 [15] - 北信源重点布局工业终端安全 [15] - 三零卫士致力于工业信息安全自主可控技术研发 [15] 企业财务数据 - 启明星辰2023年营业收入45.07亿元(+1.58%),2024年33.15亿元(-26.45%) [17] - 绿盟科技2023年营业收入16.81亿元(-36.06%),2024年23.58亿元(+40.27%) [19] 未来发展趋势 - 技术融合:AI、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深度结合 [21] - 生态协同:产业链各环节及跨行业协作加强 [22] - 合规性要求不断提升,促进行业规范发展 [23] 行业现状 - 2023年注册资本100万以上的企业注册数量达106349家,2024年为66661家 [8] - 电力、石油化工、制造业、交通运输等行业需求旺盛 [10] - 行业竞争格局呈现多强并立、各有专长的态势 [14]
AI 带来的真正影响,是打造了一个永续运转的经济
投资实习所· 2025-04-28 18:16
核心观点 - AI将在未来5-7年内打造一个"永远在运转"的经济体,消除时间限制并提升效率 [1][2] - 混合型Agent/人类系统将在实现AGI前成为主流,重塑各行业运作模式 [2][7] - 永续运转经济将带来经济效率提升、全球竞争加剧、工作模式变革等深远影响 [13] 当前行业应用现状 金融市场 - 量化算法推动24/7电子做市商(如Citadel Securities)取代传统交易模式,实现全天候交易 [3] 医疗行业 - Viz.ai的AI中风检测系统覆盖40%美国医院,实现24小时专家级诊断 [3] - Commure推出家用诊断设备,通过指尖采血完成医院级监护 [3] 物理安全 - Verkada的AI监控系统可同时处理多摄像头数据,具备超人类模式识别能力 [5] - Peregrine平台帮助执法机构实时关联案件数据,如超级碗LIX期间的持续监控 [5] 未来行业扩展方向 客服行业 - AI将处理90%一线客服需求,仅紧急问题转交人类,中小企业可提供24/7服务 [6][14] 制造业 - 特定领域自动化系统(如Cobot)实现24/7生产,食品制作系统使餐厅全天营业 [6] 医疗领域 - Freed和Abridge的AI笔记系统自动记录医疗沟通,OpenEvidence实时推送治疗方案 [6][14] 教育行业 - ChatGPT等生成式AI成为全天候家教,按学生理解水平个性化辅导 [6][14] 信息安全 - XBOW推动24/7渗透测试,AI同步提升防护与威胁应对能力 [6] 招聘行业 - Mercor等平台通过24小时HR Agent为求职者提供灵活面试时间,11个月收入增长至1亿美金 [6][15] 自动驾驶 - Waymo在旧金山市场份额超Lyft,自动驾驶车队将消除高峰溢价并提升偏远地区服务 [6][14] 经济变革影响 - 资产利用率提升:取消营业时间限制,优化资源分配(如错峰定价) [13] - 时区壁垒削弱:AI跨时区运作加速全球竞争 [13] - 工作模式重构:9-to-5制度向弹性监管机制演变 [13] 基础设施需求 - 需为AI Agent开发专用基础设施,如专属浏览器(某华人团队产品估值达3亿美金) [7][14]
三未信安董事长张岳公:数据要素安全性亟需密码技术保护
经济观察网· 2025-04-25 17:35
数字经济与密码技术 - 数据是数字经济时代最关键的生产要素,其经济价值随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应用兴起而增大,但安全性问题日益严重 [2] - 密码技术在数字经济时代发挥安全保障作用,包括数据加密、防篡改、授权访问、流通交易中的确权溯源及隐私保护计算 [2] - 密码技术是保障数据安全不可替代的基础设施,涵盖传统技术(身份认证、数字签名)和新型技术(同态加密、多方安全计算) [4] 三未信安的专业经验 - 公司针对数据存储安全开发了加密中间件和大容量密钥管理系统,针对传输安全推出高速加密网关及软件套件 [5] - 提供数据使用安全解决方案如脱敏、机密计算、安全多方计算,以及交易流通中的数字水印、区块链技术 [5] - 针对AI大模型应用发布专用密码解决方案,覆盖模型训练、推理等全流程安全需求 [5][12] 商用密码行业挑战与对策 - 行业最大阻碍是技术认知不足,部分企业缺乏主动使用动力,需通过政策完善和评估推广提升认知 [5][6] - 密码改造复杂性影响部署效率,专业厂商需提供易用产品简化应用流程,降低系统改造风险 [6] - 新兴领域(云计算、物联网、AI)要求商用密码企业持续创新,满足定制化场景需求 [6][7] 政策支持与国际化发展 - 国家通过《密码法》《数据安全法》等构建完善法律体系,支持商用密码科技创新及关键设施安全性评估 [8][9] - 国内商用密码产业链完备,产品具备高性价比和优质服务优势,但需适配国际检测认证标准以提升出海竞争力 [11] - 企业应聚焦核心技术攻关,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培养国际化人才以应对全球化竞争 [9][11] 人工智能与密码技术融合 - AI技术可提升密码系统漏洞分析效率,识别侧信道攻击风险,加速产品迭代 [12] - 密码技术需扩展至AI全流程防护,包括模型参数、交互数据安全及对抗新型威胁(如数据投毒、模型窃取) [12] - 融合带来双向赋能机遇,要求企业创新安全架构设计,开发适配AI场景的新产品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