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疗科技
icon
搜索文档
港科大“独角兽日”活动展出逾百家初创公司成果
新华网· 2025-06-14 10:41
香港科技大学"独角兽日"活动 - 香港科技大学举办"独角兽日"活动,100多家港科大培育的初创公司展示创新成果,包括预防脑退化疾病的中草药、防止青光眼恶化的无创眼部穿戴装置、鉴别奢侈品真伪的人工智能应用程序等 [1] - 活动设有研究会、投资者分享、介绍与交流环节,旨在让初创企业与潜在投资者及各界持份者探索合作机会,并就创业及知识转移等范畴交流意见 [1] - 港科大校长叶玉如表示,学校致力推动创新思维与创业精神,孕育应对全球挑战的解决方案,并将继续与不同伙伴合作,将创新思维转化为具影响力的研究及商品 [1] 港科大初创企业创新成果 - 港科大梁润园博士团队开发出护目镜物理治疗穿戴式装置,通过热敷垫及压力调节系统降低青光眼风险,并配套手机应用程序可在1分钟内获得青光眼风险报告 [2] - 港科大"智能晶片与系统研发中心"展出三款最新研究成果:AI视网膜筛检设备、数字存内计算可携式基因组分析原型以及28纳米商业化实验芯片 [2] - 港科大是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大学,截至2025年5月,港科大成员共创立逾1800家初创公司,包括10家独角兽企业 [2] 香港创科发展政策支持 - 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署署长李国彬表示,特区政府积极推动创新科技发展,本地大专院校对于创造蓬勃的创科生态至关重要 [1] - 港科大开展"独角兽日"活动、成立创新基金等举措,将助力香港持续培育全球创新、先进和具创造力的企业 [1]
北京天智航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变更持续督导保荐代表人的公告
保荐代表人变更 - 公司收到中信建投证券关于变更持续督导保荐代表人的函件 原保荐代表人陆丹君因工作变动不再担任公司首发上市项目的持续督导保荐代表人 [1] - 中信建投作为公司首发上市项目的保荐机构和持续督导机构 法定持续督导期限至2023年12月31日止 但因募集资金尚未使用完毕 将继续履行持续督导责任直至资金使用完毕 [1] - 中信建投委派邵路伟接替陆丹君担任公司持续督导保荐代表人 变更后持续督导保荐代表人为孙栋和邵路伟 [2] 新任保荐代表人背景 - 新任保荐代表人邵路伟为硕士研究生学历 曾主持或参与云中马IPO 天智航IPO 金春股份IPO 金禾实业IPO 永清环保IPO 开元仪器IPO 晶澳科技非公开及借壳重组等项目 [4] 公司致谢 - 公司董事会对原保荐代表人陆丹君在首发上市项目保荐发行及持续督导期间的贡献表示感谢 [3]
联影医疗: 联影医疗监事会关于公司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的核查意见
证券之星· 2025-06-13 22:11
公司股权激励计划主体资格 - 公司具备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主体资格,未出现最近一个会计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注册会计师出具否定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等情形 [1] - 公司未出现最近36个月内未按法律法规、公司章程、公开承诺进行利润分配的情形 [1] - 公司不存在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实行股权激励的情形 [1] 激励对象资格要求 - 激励对象不包括公司的独立董事、监事 [3] - 激励对象最近12个月内未被证券交易所或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认定为不适当人选 [2] - 激励对象最近12个月内未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被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行政处罚或采取市场禁入措施 [2] - 激励对象不具有《公司法》规定的不得担任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情形 [2] 激励计划合规性 - 激励计划符合《公司法》《证券法》《管理办法》《上市规则》等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的规定 [3] - 激励计划对各激励对象限制性股票的授予安排、归属安排未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3] - 激励计划未侵犯公司及全体股东的利益 [3] 激励计划目的 - 激励计划旨在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充分调动公司员工的积极性 [3] - 激励计划有效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核心团队个人利益结合在一起 [3] - 激励计划使各方共同关注公司的长远发展 [3]
麦迪科技: 申万宏源证券承销保荐有限责任公司关于苏州麦迪斯顿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使用自有资金支付募投项目部分款项并以募集资金等额置换的核查意见
证券之星· 2025-06-13 20:00
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 公司2020年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19,863,488股,每股发行价36.63元,募集资金总额727,599,565.44元,扣除发行费用20,962,253.90元(不含税)后,实际募集资金净额706,637,311.54元 [2] - 募集资金到位情况经中汇会计师事务所审验,并于2020年11月23日出具验资报告 [2] - 公司设立募集资金专项账户,与保荐机构、银行签署三方监管协议 [3] 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情况 - 截至2025年5月31日,2020年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拟投入金额73,349.29万元,已使用49,843.08万元 [4] - 主要投资项目包括区域急危重症协同救治系统平台项目和基于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的产品服务升级项目 [4] - 区域急危重症协同救治系统平台项目已结项,节余资金用于人工智能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4] 自有资金置换募集资金的原因 - 募投项目涉及人员工资、社保、差旅费等日常费用支付,通过基本账户支付更符合监管要求 [5] - 社保、公积金等费用需通过银行托收,多账户支付操作不便 [5] - 募集资金账户审批流程较长,零星开支从专户支付会降低经营效率 [5] 自有资金置换操作流程 - 公司及子公司苏州优麦、麦迪医疗作为实施主体,以自有资金先行支付募投项目款项,后续定期等额置换 [6] - 具体流程包括:自有资金支付→建立明细台账→月度汇总→审批后从募集资金专户等额划转至自有账户 [6][7] - 保荐机构对置换情况进行持续监督,公司需配合检查 [7] 相关审议程序 - 2025年6月13日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审议通过自有资金置换议案,无需提交股东大会 [7][8] - 保荐机构认为该事项符合监管要求,不影响募投项目实施,无损害股东利益情形 [9]
麦迪科技: 麦迪科技第四届监事会第十六次会议决议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13 19:50
监事会会议召开情况 - 第四届监事会第十六次会议于2025年6月13日以通讯表决方式召开 [1] - 会议通知于2025年6月12日以邮件形式发出,豁免提前书面通知要求 [1] - 会议由监事会主席姜军召集,3名监事全部出席,董事会秘书列席 [1] - 会议程序符合《公司法》及公司章程规定,决议合法有效 [1] 监事会会议审议情况 - 审议通过《关于使用自有资金支付募投项目部分款项并以募集资金等额置换的议案》 [1] - 公司及子公司使用自有资金支付募投项目款项后以募集资金置换,已履行必要决策程序 [1] - 该操作优化募投项目支付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并降低财务成本 [1] - 议案内容及程序符合法律法规及公司制度,获监事会全票通过(同意3票/反对0票/弃权0票) [1][2]
麦迪科技: 麦迪科技关于使用自有资金支付募投项目部分款项并以募集资金等额置换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13 19:50
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 麦迪科技通过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706,637,311.54元,发行数量19,863,488股,发行价格每股36.63元 [1] - 募集资金已按相关规定进行专户存储,并与保荐机构、银行签署三方监管协议,确保专款专用 [1] 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 截至2025年5月31日,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包括"区域急危重症协同救治系统平台项目"(已投入17,504.04万元,含未付款工程款26.65万元)和"基于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的产品服务升级项目"(尚未投入) [2][3] - "区域急危重症协同救治系统平台项目"已结项,节余资金将用于人工智能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3] 资金置换原因 - 银行规定人员薪酬需通过基本账户支付,募集资金专户直接支付薪酬不符合监管要求 [4] - 社保、税费及公积金需通过自有资金账户统一托收,多账户操作不便 [5] - 差旅费、办公费等零星开支从募集专户支付会降低经营效率,增加财务成本 [5] 资金置换操作流程 - 付款申请经审批后由自有资金先行支付,财务管理中心按月建立支付台账 [6] - 每月发起置换审批流程,募集资金专户等额划转至自有账户,并归档交易记录 [6] - 保荐机构将持续监督置换过程,公司需配合检查 [6] 审议程序及意见 - 董事会、监事会审议通过资金置换议案,认为该操作符合法规且未损害股东利益 [7][8] - 保荐机构申万宏源确认置换事项程序合规,不影响募投项目正常实施 [8]
麦迪科技: 麦迪科技关于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赎回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13 19:50
募集资金现金管理情况 - 公司于2025年4月通过议案,同意使用不超过人民币2亿元的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资金可滚动使用,用于购买期限不超过12个月的结构性存款等保本型产品,不得用于证券投资 [1] - 公司于2025年5月7日向浙商银行苏州分行营业部办理结构性存款业务,赎回时收回本金3000万元,获得理财收益5.30万元 [1][2] - 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使用募集资金购买产品的余额为0.00万元,且不存在逾期未收回的情况 [2] 现金管理产品详情 - 受托方为浙商银行苏州分行营业部,产品名称为银行结构性存款,认购金额为3000万元,赎回金额为3000万元,理财收益为5.30万元 [2]
润达医疗: 使用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13 18:30
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 公司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总额为55,000万元,扣除承销费用990万元(不含增值税)后实际收到54,010万元,再扣除其他费用219.25万元(不含增值税),最终募集资金净额为53,790.75万元 [1] - 募集资金已全部存放于专户管理,并由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验资报告 [1] 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 截至2025年6月9日,募集资金专户余额为19,797.23万元,已累计投入募集资金项目34,115.38万元 [2] - 公司曾两次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分别为20,000万元和18,000万元,均已按期足额归还至专户 [2] 本次资金补充计划 - 拟使用不超过16,000万元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期限自董事会批准之日起不超过12个月 [1][2] - 资金将用于与主营业务相关的生产经营活动,不会改变募集资金用途或用于证券投资 [2][3] - 若募集项目需用资金,公司将及时归还补充流动资金部分以确保项目正常实施 [3] 审批程序与合规性 - 该议案已通过董事会和监事会审议,表决结果为全票通过 [4] - 保荐机构国金证券认为该操作符合《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2号》及交易所自律监管规则 [4] - 监事会认为该举措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且不存在损害股东利益的情形 [4]
【早报】李成钢:中美就落实两国元首通话共识及日内瓦会谈共识达成框架;中方将对53个非洲建交国实施100%税目产品零关税
财联社· 2025-06-12 07:05
中美经贸磋商 - 中美经贸磋商机制首次会议在伦敦举行 双方就落实元首通话共识达成框架 并就解决彼此经贸关切取得新进展 [1][4] - 商务部确认中美团队深入交流 就日内瓦会谈共识达成框架 [2][4] 中非贸易政策 - 中方将对53个非洲建交国实施100%税目产品零关税 习近平主席在长沙会议宣布该举措 [3][5] 汽车行业动态 - 15家主机厂(包括比亚迪、中国一汽等)承诺将供应商支付账期控制在60天以内 以提升产业链资金周转效率 [6] - 2025年5月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64.9万辆和268.6万辆 环比增长1.1%和3.7% 同比增长11.6%和11.2% [7] 生物制造与AI技术 - 工信部提出培育生物制造中试平台 覆盖食品添加剂、生物制药等重点领域 [6] - 智能眼镜市场爆发式增长 某电商平台成交量同比增长超8倍 [7] - 辽宁省计划到2027年实现5000PFLOPS算力规模 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1000亿元 [7] 泡泡玛特产能与需求 - 泡泡玛特年初紧急扩产 但需求远超供应链反应速度 春节后已加速复工 [3][6] 金融与证券行业 - 兴业证券换帅 华福证券董事长苏军良接任党委书记 杨华辉因年龄原因卸任 [4][6] - 央行上海总部推动国际绿色金融枢纽建设 探索生态环保项目金融支持模式 [7] 公司公告与投资 - 双良节能签订4.5亿元绿电制氢系统销售合同 [9] - 禾盛新材拟2.5亿元投资ARM服务器处理器芯片熠知电子 [11] - 天赐材料拟在摩洛哥投建电解液与原材料一体化生产基地 [15] 航空与科技突破 - 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获生产许可证 标志批量生产阶段开启 [20] - 中国科研团队研制F-TAC Hand灵巧手 实现类人水平自适应抓取能力 [21] 固态电池与AI医疗 - 第五届国际固态电池科技大会将于2025年6月举行 聚焦正负极材料等技术进展 [23] - 平安好医生发布"7+N+1"AI医疗产品矩阵 全国830+医院部署DeepSeek-R1模型 [24]
多方面突围促“AI+医疗”有序发展
证券日报· 2025-06-12 01:13
AI+医疗行业发展现状 - AI正加速融入医疗健康领域 涵盖疾病预防 健康管理 辅助诊断 药物研发等多个环节 展现出巨大潜力 [1] - 当前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仍处于"工具赋能"初级阶段 主要提升工作效率和辅助诊断 [1] 行业发展面临的三大挑战 数据获取挑战 - AI+医疗高度依赖优质数据 但医疗数据格式标准不一 共享互通程度低 存在"数据孤岛"现象 [1] - 数据孤岛导致高质量 大规模数据集难以获取 限制了AI模型效果 [1] - 2024年国家数据局等17部门联合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开展"数据要素×医疗健康"行动 旨在有序释放健康医疗数据价值 拓展智慧医疗等数据应用新模式 [1] 临床有效性与可信度挑战 - 医疗是实践科学 任何技术必须经得起严格临床验证 [2] - 在制药环节 AI可辅助筛选化合物分子 模拟药物机制 设计临床试验 缩短开发周期 但全球尚无AI主导设计的药物通过临床二期试验 [2] - 在诊疗环节 部分AI产生的逻辑不严谨 与临床实际不符 削弱了医生和患者的信任度 [2] - 提升算法可解释性 严谨性 并通过临床研究证实真实获益 是AI医疗产品成熟的必经之路 [2] 商业化路径挑战 - AI+医疗产品需证明临床价值外 还需打通可持续商业模式 [2] - 部分AI+辅助诊断和AI+制药企业仍处于亏损状态 主要依赖融资维持发展 尚未探索出成熟盈利模式 [2] - 未来需制定清晰定价机制 打造价值评估体系 形成多元化付费模式 [2] 行业前景展望 - AI+医疗前景广阔 但需跨越数据 临床有效性与商业化三重关隘才能真正驶入发展快车道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