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产业

搜索文档
赵一德在西安调研文化建设工作时强调促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推动文化强省建设迈出更大步伐
陕西日报· 2025-06-12 06:39
文化建设工作调研 - 省委书记赵一德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 坚持守正创新 勇担文化使命 发掘用好丰富文化资源 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推动文化强省建设迈出更大步伐 [1] - 赵一德指出陕西文化积淀深厚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有基础、有优势 要抓实抓细"十五五"文化领域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强化全域资源整合和力量统筹 在把握规律和趋势中加强前瞻布局、找准着力重点 [2] 国有文艺院团改革 - 赵一德在陕西人民艺术剧院调研时指出 人民艺术剧院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场所 也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 要着眼社会效益优先、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1] - 强调要持续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 创新运营机制、优化管理模式、强化激励保障 健全人才培养体系 不断激发内生动力、提高市场适应能力 [1] - 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紧跟时代步伐、紧贴群众需求 在"为人民讲故事、讲人民的故事"中创作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舞台佳作 [1] 影视文旅产业发展 - 赵一德在长安区东水寨村西影风雷年代影视基地调研时 对基地以文旅拉动工业遗址活化利用的做法表示肯定 指出以影视为媒介的旅游新业态是"以文塑旅"的新模式 [2] - 强调要注重影视文旅联动发展 培壮经营主体 创新消费场景 推出更多个性化定制化的产品 开发体验性互动性更强的项目 以影视吸引的"流量"撬动文旅产业的"增量" [2] - 提出要充分发挥数智技术赋能作用 提升作品创意、丰富表达形式 推动影视全产业链升级 [2] 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 赵一德强调要以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2] - 提出要增强优质文化产品供给 完善公共文化设施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更加均衡可及 [2] - 指出要做大做强重点文旅产业链群 做好"文旅+""+文旅"文章 实现文旅兴与百业旺良性循环 [2]
打造文旅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引擎”
新华日报· 2025-06-12 04:40
文旅产业发展与人才建设 核心观点 - 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需以人才为核心要素 需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和多维度举措激活人才活力 [1] - 创新引进模式需结合专业适配性招聘策略和国企民企合作机制 解决人才短缺问题 [1] - 人才培养体系需联动高校与实践平台 建立领军计划与培训基地提升质量 [2] - 服务保障需优化薪资待遇与专项资金 配合产业政策矩阵留住人才 [3] 人才引进模式创新 - 制定差异化招聘策略:营销岗侧重创意沟通能力 会展岗侧重组织管理能力 文旅岗侧重文化素养与旅游管理经验 [1] - 推行"国企+民企"合作模式:成立文旅投公司联合酒店/文化企业 采用"投资+运营"支持民营演艺团队引进 [1] 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 校企合作储备人才:高校提供实习与培训课程 为文旅单位持续输送专业力量 [2] - 实施领军计划:重点培养旅游产业 文化创意 数字文化等领域带头人 [2] - 实战化培养机制:通过文化节 职业技能大赛等活动以赛促训 [2] - 建立综合培训基地:整合政府 高校资源打造教学科研展示一体化平台 [2] 人才服务保障措施 - 提升基础待遇:完善福利与竞争性薪资吸引应聘者 [3] - 设立专项资金:保障高层次人才引进与激励资金需求 [3] - 优化产业政策:实行"一业一策"支持 加速产才融合政策创新 [3] - 强化城市品牌:通过文旅名片提升文化魅力 拓宽人才吸引渠道 [3]
曲江文旅:公司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
快讯· 2025-06-11 21:22
曲江文旅(600706)发布异动公告,经公司董事会自查及发函询问控股股东,截至本公告披露日,公司 控股股东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公司目前生产经营活动正常,未发生重大变化。近期公司 股票价格波动幅度较大,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二级市场交易风险。 ...
天府文旅: 关于接受间接控股股东担保并支付担保费暨关联交易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11 19:24
关联交易概述 - 公司拟向大连银行成都分行申请人民币15,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固定利率3.80%/年,贷款期限为3年,资金用于日常流动资金周转、置换其他金融机构借款或全资子公司支付影视项目制作相关款项 [1][2][6] - 间接控股股东成都文旅集团提供全额保证担保,并对超股比担保部分(担保余额70.1%)收取年化0.701%的担保费 [2][3][6] - 本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需提交股东大会审批 [3][4][5] 关联方基本情况 - 成都文旅集团为国有独资企业,注册资本313,500万元,成都市国资委为唯一股东及实际控制人 [4][5] - 2023年末资产总额340.32亿元,负债233.55亿元,净资产106.77亿元,2023年营收19.29亿元,净亏损1.02亿元 [5] - 2025年一季度末资产增至360.07亿元,负债255.96亿元,净资产降至104.11亿元,营收6.55亿元,净亏损0.15亿元 [5] 交易定价及影响 - 担保费率依据《成都市属国有企业融资及担保监督管理办法》设定,年化0.701% [3][6][7] - 交易有助于公司以较低利率快速获取资金,支持业务拓展,且不影响经营独立性 [7][8] - 独立董事认为担保条款公允,不存在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的情形 [7][8] 审批程序 - 2025年第三次独立董事专门会议及第十一届董事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已审议通过,关联董事回避表决 [3][8] - 累计关联交易金额未披露具体数值 [8]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文化繁荣兴盛工作会议召开
河南日报· 2025-06-11 18:36
文化繁荣兴盛战略部署 - 核心观点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推动文化繁荣兴盛,走具有河南特色的文化发展之路 [2] - 战略目标锚定文化强省建设,统筹守正创新、保护利用、事业产业、发展安全等多维度关系 [3] 重点任务方向 - 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加强文物活化利用,提升考古研究水平,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3] - 促进文艺创作高峰:深耕中原文化基因库,实施精品打造工程,创作更多力作 [3] -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文化惠民工程,强化基层文化阵地,打造书香河南品牌 [3] - 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实施重大产业项目,培育文化经营主体 [3] - 深化文旅融合:叫响文旅品牌,打造精品景区线路,丰富消费场景和服务 [3] 实施保障机制 -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全过程,强化责任落实与政策保障 [4] - 创新体制机制,壮大人才队伍,确保目标任务落地 [4] 参与主体 - 省委宣传部、文旅厅、文物局等政府部门及洛阳市参与工作部署 [4] - 省直单位、中央驻豫机构、各地市主要负责人共同参会 [4]
山东曹县:古邑新姿绽华彩 汉服经济领风潮
消费日报网· 2025-06-11 18:03
文旅融合发展 - 曹县构建"一核引领、三带联动"的文旅发展格局,以商汤文化、红色文化、非遗文化为核心,打造黄河故道生态旅游带、红色教育研学带和汉服非遗体验带 [1] - 目前拥有4A级景区1家、3A级景区1家,省级旅游强乡镇3个、特色旅游村11个,年接待游客量突破300万人次 [1] - 计划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招引"商汤、伊尹"文化旅游项目、红色文化旅游片区和故道生态文旅项目,推动产业融合 [2] - 深入实施景区焕新工程,提升景区品位,完善配套设施,增加游乐项目 [2] - 积极开拓研学旅行市场,培育研学基地,融入特色研学课程 [2] 汉服产业生态 - 曹县汉服产业占据全国半壁江山,全县汉服企业达2753家,形成覆盖设计研发、智能制造、场景应用的完整生态链 [3] - 2024年汉服销售额达87.5亿元,古风类景区汉服供应市场占有率达90% [3] - 下一步计划借助高校专家、汉服设计大师、古装剧情场景等六大资源体系,打造联席大师工作室、联名款高端品牌等五大功能板块 [3] - 强力建设"一院一馆三中心",支撑汉服文旅体验,带动标准化生产 [3] 市场拓展与品牌推广 - 曹县锚定"走出去""引进来"思路,实地走访全国398家4A级及以上古风类景区,开展"曹县汉服下江南"项目 [4] - 与曹州牡丹园、西安大唐不夜城、洛邑古城等知名古风景区建立长期合作,在全国72个5A级古风景区内市场占有率达90% [4] - 举办"着我华裳游齐鲁"洽谈交流会、"曹风汉韵·盛世霓裳"游园会等活动,受到央视新闻关注 [5] - 自制《曹县:一条马面裙里的千年风华》宣传视频被新华社采用,扩大传播范围和影响力 [5] 文化传承与创新 - 曹县通过"汉服+"战略实现文化传承与产业升级的双向奔赴,用创新诠释文化自信 [1][5] - 从马面裙爆款到数字汉服,从遗址活化到场景革命,展现文旅产业蓬勃生机 [5]
看龙舟竞渡 享岭南风情
人民日报· 2025-06-11 16:18
龙舟文化传承与发展 - 广东全省端午假期举办430余场龙舟赛事,超6000支队伍参与,包括佛山叠滘龙船漂移大赛、东莞中堂镇龙舟赛、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等知名赛事 [1] - 广东省文旅厅将龙舟制作技艺、龙舟说唱等23项非遗项目纳入省级以上保护名录,设立专项传承基金和工匠孵化基地推动活态传承 [1] - 东莞万江街道正丫湾推出龙舟趁景、民俗巡游、艺术展览等多元体验活动,汕尾品清湖举办龙舟竞渡与妈祖拜谒等沉浸式非遗活动 [2] 龙舟文化国际化 - 广东文旅推动汕头潮阳和平下宫妈祖和兴龙舟队赴英国剑桥参加"你好!中国—剑桥龙舟节",促进龙舟文化出海 [3] 文体旅融合与消费拉动 - 广东启动"跟着龙舟去旅行"活动,串联体育赛事、民俗非遗、美食休闲等主题,打造"龙舟+"文旅产品 [4] - 佛山叠滘结合龙舟赛推出水上美食节,广州猎德提供"水上观龙舟、岸上赏英歌"全场景体验并联动商户消费福利 [4] - 2025年端午假期广东接待游客2321万人次(同比+20 6%),旅游收入114 4亿元(同比+25 6%),100个乡村旅游点接待133 2万人次(同比+16 5%) [4]
“苏超”的梗和比赛谁更火?
第一财经· 2025-06-11 12:53
"苏超"爆火的底层逻辑 - 政策扶持与经济基础的强力保障:江苏省政府高度重视足球运动发展,将其作为推动文体旅融合发展的关键举措,江苏经济实力强劲,各城市体育基础设施完善,为赛事提供硬件根基 [1] - 深厚球迷基础与高观赏性赛事支持:江苏足球历史悠久,积累庞大球迷群体,赛事采用"职业+业余"混合组队模式,13支参赛队伍包含教师、学生、快递员等,增强趣味性和亲民性 [1] - 网络热梗传播与地域文化融入:"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等热梗在社交媒体迅速传播,赛事巧妙融合"楚汉之争"等历史典故,提升吸引力和独特性 [2] - 文旅深度融合与消费场景升级:推出"门票+餐饮"、"门票+景区"等文旅大礼包,打造"足球+美食+美景"多元消费场景,常州推特色套餐,盐城设计"观鸟+观赛"组合,南京开展"跟着赛事游南京"活动 [2] "苏超"模式的推广价值 - 经济与设施门槛:需要多功能体育场馆、便捷交通网络等基础设施,经济水平较高城市更易搭建框架,中小城市可通过市场化运作或政企合作降低初期成本 [3] - 球迷与文化基础:足球文化沉淀是关键,拥有职业俱乐部历史或足球传统的城市具有存量球迷群体,无深厚基础城市需通过社区足球活动等长线培养观众情感联结 [3] - 政策协同与部门联动:政府政策支持和各部门协同合作是关键,需加强体育、文旅等部门合作,共同推动赛事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3] "苏超"模式的经验启示 - 深挖地域特色,塑造差异化IP:避免同质化竞争,将地方文化符号植入赛事,如沿海城市结合海洋资源设计"观赛+赶海"体验,历史名城打造"古战场主题"赛事场景 [4] - 创新消费场景,拓展产业边界:开发"赛事+"多元产品组合,满足多样化需求,形成"观赛—体验—消费"完整链条 [5] - 强化区域协作,释放集群效应:加强区域间联动与资源共享,通过联合举办赛事、共享旅游资源等方式提升整体竞争力和影响力 [5] "苏超"的深远意义 - 以竞技体育为中心,涵盖区域发展、文化激活、消费创新的城市发展路径,为新时代城市转型提供"体育赋能"样本 [5] - 融合热梗传播、地域文化与消费场景的创新实验,体育成为全民参与的文化盛宴和动态交互体验 [5]
毕业季“一起嗨” ,“超级文旅日” 启幕
长江日报· 2025-06-11 08:32
品牌活动创新 - 武汉文旅集团推出"超级文旅日"品牌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专属优惠和情感共鸣活动,将传统毕业季升华为全城参与的青春节日[1] - 首期活动于6月17日启动,后续每月17日进行常态化运营,打造覆盖"吃住行游购娱"的全维度体验[1][9] - 活动包含四大板块:爆款秒杀、惊喜巨惠、毕业专场、特色活动,旨在构建青年与城市的情感联结[4][9] 营销策略与优惠方案 - 推出"17元限量秒杀包",包含夜上黄鹤楼、知音号正剧等7大热门产品7选1的预约名额[10] - 17个文旅产品及项目提供专属优惠,包括夜上黄鹤楼成人票7折、东湖游船往返票5.1折等[10] - 多家酒店推出超值住宿套餐及餐饮优惠,汉阳天河影城提供观影套餐折扣[10] 核心IP资源整合 - 整合黄鹤楼、知音号、两江游览等7大核心IP,形成"门票+演艺+住宿+餐饮+娱乐"全链条优惠组合[10][11] - 通过产业协同平台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参与,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生态体系[11] - "武汉文旅码"作为独家平台提供活动资讯、特惠抢购和预约服务,实现"一码通全城"[9] 主题活动设计 - 毕业专场包含青少年宫水上世界泼水狂欢、《保元风云》沉浸式戏剧等免费体验[12] - 特色活动包括两江游船"青春不散场"灯光秀、知音电影夜市"月光舞台"、东湖沙滩毕业生歌会等[13] - 多元场景构筑立体体验矩阵,涵盖水上狂欢、江岸夜宴、戏剧沉浸和音乐派对[13] 战略意义 - 活动是公司深耕品牌建设、强化产业引领、激发营销活力的重要战略实践[1] - 通过"文旅搭台、青春唱戏"模式激活全员营销机制,为城市文旅注入青春动能[13] - 旨在擦亮特色文旅品牌,推动武汉建设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13]
一杯“村茶”喝出新业态
金融时报· 2025-06-10 11:15
茶旅融合模式创新 - 江西省上饶市尊桥乡通过"茶叶+文旅"模式将5000亩生态茶园打造为网红打卡地 五一假期茶饮日销量达四五百杯 汉服体验区竹篮供不应求 [1] - 当地企业航线咖啡推出限定饮品和季节主题茶室设计 最高日接待量突破800人次 累计接待超3.5万人次 [1] - 传统茶产业转型升级 从单纯种植加工转向融合茶文化体验与文旅消费 千年历史的上饶白眉茶产区焕发新生 [1] 产业联动经济效益 - 茶园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 带动年产值突破1.2亿元 周边民宿餐饮年均增收500万元 [2] - 形成"茶饮引流-产业联动-村民增收"闭环 1200余名村民实现茶园就业 户均年增收达2.3万元 [3][4] - 11个村集体实现增收 龙头企业广信区茗香茶叶合作社获300万元贷款升级1600亩茶园为3A级景点 [3] 金融支持体系构建 - 中国人民银行上饶分行推出"茶旅融合贷""乡村振兴贷"等产品 支持茶园游步道 观景台等文旅设施建设 [3] - 广信农商银行通过整村授信为1200余户茶农提供无抵押贷款 助力茶园升级为综合体验空间 [3] - 创业担保贷款扶持返乡创业者 如松野茶咖主理人获资金支持实现"茶园咖啡"商业构想 [4] 区域产业扩散效应 - 成功模式引发模仿效应 上饶市清水乡 广丰区 横峰县等地涌现九井口 云边见山 空杯等新兴"村茶"品牌 [4] - 社交媒体传播加速品牌出圈 形成城乡融合新风口 推动农村消费升级 [4] - 金融资源与生态资源结合 使乡村成为创新创业前沿 茶产业链价值深度挖掘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