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演出
icon
搜索文档
一张票根,如何成为青岛新的“流量密码”?
搜狐财经· 2025-06-09 10:15
票根经济的模式与定义 - 票根经济是一种新型经济形态,指消费者将文旅体活动的票务凭证在后续消费场景中转化为优惠凭证,获得折扣、积分兑换等权益,从而刺激更多消费行为 [2] - 该模式以票根为纽带,串联不同消费领域,推动消费从单一购买向链式体验转型,为商旅文体展融合发展提供新增长路径 [5] 票根经济的乘数效应与案例数据 - 青岛马拉松期间,18家景区面向参赛选手提供景点免票或折扣,52家酒店推出专属优惠 [2] - 赛事前后5天黄金期内,周边景区接待人数环比增长79%,营收环比增长78%;酒店入住率环比增长28%,营收环比增长22%;拉动吃住行游购娱综合消费超过1.3亿元 [4] - 抖音足球嘉年华活动全网流量突破15亿,借助赛事高关注度拉动零售、娱乐等多领域消费 [4] - 2025亚洲羽毛球混合团体锦标赛期间,总观赛人数达16414人,决赛日出票2624张,单日票房达65万元 [7] 票根作为情感与社交载体 - 对于年轻群体,票根消费的价值更多体现在情感溢价和社交货币属性上 [8] - 华晨宇演唱会期间,歌迷会与数十家当地餐饮品牌及购物商场合作,歌迷进店消费可享折扣并参与打卡互动,将粉丝经济与在地消费相结合 [8] - 票根被视为情感记忆的实体化,从瞬时狂欢到持续消费,情感变现是消费者深层次的刚需 [9] 青岛票根经济的当前实践与未来规划 - 2025年6月,青岛举办法语原版音乐剧《巴黎圣母院》连演五场,凤凰传奇连开三天演唱会,周深举办演唱会,世界沙滩排球职业巡回赛等重点文体活动密集 [10][13] - 作为演唱会举办地,城阳区推出包括酒店住宿优惠、餐饮优惠、免费班车等一系列大礼包 [13] - 针对沙排巡回赛,青岛开展沙爱(Share)青岛系列文旅宣传活动,并推出乘船开启狂欢PARTY、海洋奇幻双节季等海洋类文旅消费活动 [13] - 公司致力于让票根拓宽消费边界,形成多赢局面,重构体验—消费—再消费的价值链 [13]
夏季演出市场燃动火热 “传统文化+新鲜话题+创新表达”释放观演新活力
央视网· 2025-06-08 11:12
演出市场热度 - 夏季演出市场持续火热,本土原创剧目融入传统文化主题并呈现时代化特点 [1] - 原创音乐剧《大江东去》由东方演艺集团打造,聚焦苏轼在黄州的生活轨迹,塑造文豪形象 [1] 剧目制作与设计 - 《大江东去》服装造型和舞美设计参考北宋壁画、古籍及历史资料,融入宋代山水画风格 [4] - 全剧编排25首歌曲,歌词结合苏轼黄州时期名句,音乐融合现代内核与传统表达 [5] 多元化观演体验 - 北京人艺大小剧场为观众提供多元化观演体验 [6] - 话剧《洋麻将》由唐烨导演,濮存昕、龚丽君主演,通过两位老人的故事吸引观众 [9] 创新题材探索 - 北京人艺新排话剧《一日顶流》探讨硅基与碳基生命共生及人工智能话题,剧本源自2025年互联网科技小说 [10] - 该剧尝试连接时代话题,为文学作品转化为话剧提供新可能 [10]
小票根撬动文旅新消费
经济日报· 2025-06-08 06:01
票根经济激活消费潜力 - 票根经济通过将观演流量转化为持久消费留量与增量,演唱会门票消费对当地消费的拉动比高达1∶4.8,83%的演出观众会规划相关旅游行程 [2] - 上海浦东通过"跟着演出游浦东"主题活动,上传票根可获取文旅消费优惠,旨在延长观演人群停留时间 [1] - 截至4月底,浦东举办营业性演出8856场(次),其中万人及以上大型演出44场(次),占上海全市69.84%,吸引观众478万人次,票房收入近5亿元 [1] 票根经济的核心价值与挑战 - 票根经济折射全国消费升级需求在特定场景下的集中迸发,但面临跨行业协同长效性、用户体验流畅度、数据安全防控三重挑战 [2] - 当前活动依赖财政补贴驱动,需建立可持续利益分配机制以维持企业参与热情 [2] - 电子票根流程繁琐可能影响用户积极性,跨平台信息流转需加强隐私保护 [2] 票根经济的升级路径 - 机制上建立动态激励体系,如杭州"文旅消费积分"模式,将票根消费与城市积分挂钩以增强黏性 [3] - 技术上构建统一文旅消费数据中台,整合票务、酒店、景区平台,实现票根信息跨区域流通 [3] - 生态上将票根串联城市文化地标与商业设施,使其成为探索城市的起点而非消费终点 [3] 消费市场竞争趋势 - 未来消费竞争是生态与生态的系统较量,票根有望成为连接供需的数字纽带 [1][3] - 票根经济推动消费市场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依赖技术与生态的完善 [1][3]
“夜经济”点亮“夜上海” 文化消费绽放市场新活力
新华社· 2025-06-07 15:12
夜经济发展现状 - 上海夜间文化消费场景丰富 包括剧场演出 书店夜读 体育场馆演唱会等多种形式 形成文商旅深度融合的夜经济模式 [3][5][7] - 亚洲大厦"星空间"剧场2025年1-5月演出超1868场 吸引观众14 07万人次 90分钟时长的剧目设计契合年轻上班族作息 [5] - 上海博物馆 徐家汇书院等文化场所延长开放至21点或24小时 其中埃及特展更推出"7×24小时不闭馆"特别活动 [5][7] 文化消费带动效应 - 剧场及书店夜间活动显著拉动周边消费 消费者形成"晚餐+逛街+观剧/夜读"的连贯消费链条 [7] - 2024年上海体育场举办32场演艺活动 接待110万人次 创造9亿元票房 2025年周慧敏演唱会联动商场促销带动周末销售额同比增26% [7] - 演唱会经济串联文商旅场景 形成"赛娱经济"辐射效应 外地游客占比提升 产生住宿 餐饮等衍生消费 [7][8] 政策支持与消费需求 - 2025年国务院及上海市政府相继出台政策 明确培育夜间文旅经济 开发"谷子经济"等新消费产品 [8] - 现代消费者对夜间多元文化娱乐需求旺盛 尤其年轻群体倾向选择体验式 社交化的夜间休闲活动 [3][8]
演唱会:让快乐持久的密码
金融时报· 2025-06-06 11:21
演唱会市场表现 - 2024年大型营业性演出票房收入达296.36亿元,同比增长66%,占演出市场总票房51.1% [2] - 端午假期北京营业性演出场次、观众人数、票房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2%、75%、130% [2] - 凤凰传奇鸟巢演唱会两场票房收入约7900万元,刷新单场观演人数纪录(6.5万人) [2] - 孙燕姿巡回演唱会北京场和重庆场想看人数分别达163.2万和119.1万 [2] - 林俊杰北京9场演唱会想看人数达468.6万 [2] 消费者行为特征 - 歌迷跨城市观演现象普遍,外地观众占比高达85%(周杰伦南宁演唱会) [6] - 观众重复观看同艺人不同场次演唱会现象明显(如6场华晨宇演唱会) [6] - 演唱会成为年轻人社交货币,社交网络分享观演体验成潮流 [3] - 演唱会为观众提供情绪价值,被视作"充电"方式 [5][6] 文旅联动效应 - 端午期间热门演出举办地出游热度上涨40% [1] - 周杰伦南宁演唱会3天累计17万人次,预计带动消费超10亿元 [6] - 北京端午期间大型演出拉动周边住宿、餐饮、交通等消费显著增长 [6] - 福州为陶喆演唱会布置沉浸式体验专区,联动三坊七巷等景区 [7] 演出形式创新 - 凤凰传奇演唱会因观众整齐互动被戏称为"军训现场" [4] - 观众在演唱会现场进行刮彩票等创新互动行为 [4] - 艺人通过新歌或新编曲创造"限量版"现场体验 [6]
“真金白银”惠民提升票根“含金量” “链式体验”激活“吃住行游购娱”活力
央视网· 2025-06-04 15:49
票根经济带动文旅消费 - 端午假期全国多地推出"凭票根享优惠"活动 将传统消费凭证转变为串联文旅消费场景的优惠凭证 有效激发消费活力 [1] - 旅游出行平台数据显示 一张门票平均带动相当于门票价格1.5至2倍的二次消费 高铁机票等交通票带动40%持票用户增加旅游消费 [3] - 演出赛事票根拉动周边酒店玩乐等总消费增长超100% 同时帮助游客平均节省15%-30%相关消费支出 [3] 演出票根联动消费案例 - 北京主题音乐节凭票可享受数十种不同价位专属活动 最高优惠超过30% [5] - 河北廊坊游客凭票获免费参观艺术展及餐饮文创专属折扣 部分景点客流同比增长45% 合作酒店入住率增长超35% [7] - 天津喜剧节凭演出票根可在50多个商家享受餐饮购物专属优惠 [9] 交通票根联动文旅消费 - 江西南昌昌北国际机场推出机票优惠活动 部分优惠力度最高达六折 优惠使用范围全面扩容 [11] - 河南洛阳凭抵达火车票可享景区门票优惠 文旅部门推出附带50多张专享券的《洛书寻迹手册》 部分门店日均客流量较2024年同期增长超30% [13] 票根经济联盟发展 - 上海虹口区发布文娱票根经济矩阵 推出"看剧票根享餐饮折扣""餐饮票根优惠购电影套餐"等跨业态联动 [14] - 全国多个城市成立市/区级"票根经济联盟" 推动消费从单一购买向链式体验转型 覆盖业态持续扩容 [15]
端午假期江苏接待游客超1240万人次
江南时报· 2025-06-04 14:43
文旅消费数据 - 端午假期江苏省接待游客1241 55万人次 游客消费总额46 93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2 15%和0 20% [1] - 银联渠道异地文旅消费65 57亿元 同比增长1 5% 占全行业异地消费的35 10% 同比提高2 43个百分点 占全国文旅消费总额的10 80% [1] - 体育赛事带动银联渠道异地文旅消费总额增长14 63% 形成"体育赛事引流 文旅消费变现"新模式 [1] 文化活动与演出 - 全省举办584场演出活动 包括14场大型演出 观演人次28 7万 同比增长352% 票房收入2 24亿元 同比增长574% [2] - 南京博物院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等开展450余项活动 全省备案博物馆接待观众177 7万人次 同比增长19 8% 文创收入超800万元 [3] - "数见苏韵·家门口看大展"环省行活动吸引超7万人次观展 "茉莉花开·家门口赏好戏"送达45场优秀舞台艺术作品 [2] 非遗与传统民俗 - "水韵江苏·家门口享非遗"活动在常州举办 包含非遗造物市集 端午童趣非遗游园等10余项配套活动 [2] - 2025"非遗生活荟"在南京举行 近万人参与 包含青年非遗群展 精品非遗市集 沉浸式演艺等内容 [3] - 赛龙舟 包粽子 射五毒 制香囊等端午传统民俗活动在无锡 徐州等地开展 南京 苏州等地再现龙舟竞渡场景 [3]
端午假期出游“新风尚”激发消费“新活力”
消费日报网· 2025-06-04 10:38
端午假期旅游市场概况 - 端午小长假期间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累计6.57亿人次,日均2.19亿人次,同比增长3.0% [1] - 短途游、周边游仍是主流,同时划龙舟和文化研学成为新兴旅游方式 [1] - 北京市公园接待游客449.21万人次,同比增长14.67%(2024年为391.74万人次) [3] - 北京游客量前三的公园:天坛公园30.48万人次、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28.7万人次、颐和园26.34万人次 [3] 文化体验活动表现 - 太行水镇推出六大主题活动与全天候沉浸式演艺,将传统民俗与现代时尚融合 [1] - 北京各市属公园推出科普游园会、艺趣游园会、文化游园会等系列特色活动 [3] - 2025千帆音乐季·奇遇海音乐节吸引近7万人到场,首次融合音乐、电竞、文旅 [8] - 音乐节共有19组音乐人和2支电竞战队参加,创新打造多元文化盛宴 [8] 龙舟运动发展情况 - 龙舟观赛最火爆城市:广州、佛山、杭州、岳阳、成都 [7] - 龙舟观赛人群中外地游客占比18%,境外游客规模较平日增长64% [7] - 广西(钦州)-东盟海上龙舟公开赛有16支国内外队伍参赛,包括东盟地区队伍 [7] - 俄罗斯交换生参与龙舟比赛,显示这项运动正在国际化 [7] 旅游消费新趋势 - 游客更倾向于穿着古装游览景区,体验历史文化 [3] - 太行水镇活动呈现"白昼市井烟火,星夜光影传奇"的沉浸式体验 [1] - 音乐节创新性地将电竞与文旅结合,吸引年轻消费群体 [8]
假期文旅有多“热”?数据盘点“端午经济”激发消费新活力
央视网· 2025-06-03 10:03
文旅市场总体表现 - 端午假期北京接待游客821.1万人次同比增长5.4% 旅游总花费107.7亿元同比增长6.7% [7] - 内蒙古接待国内游客915.65万人次同比增长4.41% 国内游客总花费62.70亿元同比增长5.54% [11] - 甘肃接待游客1492万人次同比增长5.1% 旅游花费96.4亿元同比增长8.3% [11] - 湖南累计客流1728.81万人次同比增长12.56% 其中省外游客203.95万人次同比增长110.61% [12] 区域文旅活动亮点 - 黄河壶口瀑布推出"非遗+文旅"主题活动 包含旱地龙舟赛、壶口斗鼓等特色项目 [3] - 山西太原晋祠博物馆开展舞蹈民乐表演和非遗制作体验活动 [3] - 青海湖游客参与跳锅庄、与斑头雁等野生动物互动 [3] - 贵州施秉县举办千人抬独木龙舟、万人长桌宴等传统活动 [3] - 黑龙江双鸭山70亩油菜花田吸引游客观光 [3] - 云南峨山县呈现融合千年技艺与民族风情的文化盛宴 [5] - 江苏如东举办科技烟花秀 新疆喀什古城千架无人机灯光表演 [5] 细分市场增长动力 - 北京演出市场开票316台超1100场演出 同比增加32% 国家体育场刷新单场观演人数纪录 [9] - 北京入境游客6.7万人次同比增长35.8% 入境游客花费7.2亿元同比增长41.1% [9] - 内蒙古亲子游和民俗体验游成主流 区外游客主要来自河北、江苏、重庆 [11] - 江西吉安发布长颈鹿家族城市IP 吸引亲子游客互动 [14] - 河南安阳太行大峡谷推出香囊缝制等传统文化体验活动 [15] 消费行为特征 - 游客出游以进城旅游和本地休闲为主 客源地集中在广东、山东、河南、四川等人口大省 [15] - 江苏省内旅游占比达65.6% 受足球联赛带动跨市观赛热潮 [15] - 高铁和自驾成为主要出行方式 小众旅游目的地热度增长 [15] - 商圈、度假区、文博场馆、城市公园为游客主要选择 [15] - 民俗非遗活动和亲子游成为新亮点 南方龙舟比赛受青睐 [15]
国风端午 畅游三秦
陕西日报· 2025-06-03 07:07
文旅市场表现 - 端午假期陕西省55个重点旅游景区接待游客170 21万人次 同比增长0 23% [1] - 旅游经营收入达11994 53万元 同比增长2 73% [1] - 入境游接待362团4324人 同比分别增长61 6%和72 2% [1] - 全省11家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客流量192 39万人次 同比增长8 61% 营业收入1 25亿元 同比增长11 92% [6] 文体旅融合活动 - 安康汉江龙舟节吸引256万人次观看直播 包含抢鸭子、摸鲤鱼等特色节目 [2] - 汉中市举办100余项文商体旅促消费活动 包括桨板公开赛、亲水运动季等 日均吸引3万余名游客 [2] - 咸阳推出湖畔音乐会、国潮古风影视动漫主题曲专场等活动 [2] - 渭南火车站展示非遗产品 景区免费演出皮影戏 [3] - 商洛棣花古镇开展诗词诵读、包粽子活动 柞水溶洞景区举办百步投壶等互动项目 [3] 文化体验与创新 - 西安城墙景区推出金甲武士巡演、《不良帅》互动等盛唐主题内容 [4] - 张载祠通过拓印活动传播关学文化 大唐芙蓉园举办唐文化巡游及非遗展演 [5] - 陕西省图书馆高新馆区举办儿童剧展演 包括《丑小鸭》等剧目 [5] - 多家博物馆推出青铜文明展、社教课程 并延长开放时间优化服务 [5] 演出市场动态 - 全省营业性演出举办229项1582场次 流行乐、儿童剧等占比28 8% [6] - 脱口秀、现代舞等新兴演出形式表现活跃 13类演出受年轻群体欢迎 [6]